第236章 三萬秦軍

第236章 三萬秦軍

“聽說將軍已經率三萬大軍到了二十里外,真是太好了。等到我軍造好了攻城器械,就能一口氣打下壽春城,到時候抓了楚王回咸陽去請功,光是想想就很激動。”

八山上的一片林中,一個秦軍伍長正和麾下士卒笑着交談。

“是呀,這些楚人可真是傻的很。他們還真以爲李將軍那三萬車騎是偷襲壽春的奇兵呢。”

“嘿嘿,其實李將軍那三萬人也是咱們誘走淮北楚軍的餌料,等到楚軍被調走,咱們就可從西邊趁機偷渡淮水,直搗壽春,咱們纔是真正的奇兵啊。等到吾等捉了楚王和楚國公卿,到時候淮北的楚軍自然是不用打就會投降,吾等一戰滅楚,何其壯哉!”

“哈哈哈,等滅了楚國,乃公就能回家嘍。”

“咦,你去哪裡?”

“我腹痛,想來是早上吃的那條地蚓有問題,不行了,我扛不住了。稟告伍長,我得去林中遺矢。”

“快去快去。”

秦軍伍長皺了皺鼻子,揮手讓他快走。

“哎呀,這麼一說,我肚子也痛起來了。伍長,我也要遺矢。前面的等等我,同去,同去。”

轉眼之間,林中就剩黑着臉的秦軍伍長和麾下兩個秦卒,以及綁在樹上滿臉驚色的三、四個楚國行商。

蔡仲牙齒開始打顫。

蔡仲是昔日蔡國之後,據說祖上還曾當過大夫。到了蔡仲這幾代人,家族日益沒落,他只能隨着叔父以行商爲生。

今年雖說秦楚開戰,但對普通商人來講,飯還是要吃,生意還是要做的。蔡仲跟着他叔父在壽春收了一批貨,正要運到西邊售賣,結果沒料到剛出壽春不久就被人給截了。

剛開始,蔡仲還以爲是哪裡來的大膽毛賊,竟然敢在壽春附近攔路搶劫,也不怕楚國大軍圍剿嗎。結果等他看清楚了,頓時嚇的亡魂四散。這哪是什麼毛賊啊,竟然是活生生的數千秦軍!

秦軍不是在淮北被上柱國大敗,連秦國裨將軍都被俘虜了嗎?怎麼會有這麼多的秦軍出現在壽春城外?他們是想幹什麼?

這樣的問題光是想想就讓蔡仲頭皮發麻。

後來發生的事情更加讓蔡仲驚駭,這數千秦軍帶着他們這幾個俘虜趁着夜色摸到壽春城外的八山上,遠眺楚都。

再然後秦人又根據俘虜口中的消息,一大早借着霧氣的掩護去襲擊從山腳經過的屈明將軍了,順便還帶走了幾個俘虜去給他們打掩護,只留下一伍秦卒在山上看押蔡仲等人。

這些事情本來已經夠蔡仲吃驚的了,但剛纔他聽到了什麼?

三萬秦軍!

我的天啦。

那秦軍伍長竟然說他們還有三萬秦國大軍跟在後面,且已到二十里外,算算路程,最遲明日就會兵臨壽春城下。

那可是三萬秦軍啊!

據蔡仲所知,整個壽春留守的兵卒也不過萬餘人,這還是加上屈明將軍那五千人的。

雖說楚王可以徵召城中青壯和各家貴族的私兵,也能湊出幾萬人,但那一來需要時間徵召,二來戰鬥力遠不如號稱虎狼之師的秦人。

若是真被三萬秦軍圍上,壽春豈不就要淪陷了?

楚王和滿朝公卿被捉,楚國就算不亡,那也差不多了。

當然,相比楚國的存亡,真正讓蔡仲擔憂的,還是他留在壽春城裡的妻兒。

一旦壽春城破,妻兒恐有殺身之禍,就算不死,怕也是要淪爲秦人的奴隸,日夜受苦。

想到此處,蔡仲越發憂慮起來,他擡頭四望,見其他幾個俘虜也都滿臉哀色,心中所想大概和他差不多。

這時,遠處突然傳來一道尖叫聲。

“有野彘!好大的野彘,伍長快來!”

是剛纔去遺矢的秦卒的聲音。

聽到這話,留守的秦軍伍長和兩個秦卒皆面色一變,連忙拿着武器就往聲音傳來的方向奔去。臨走前,那伍長還惡狠狠的瞪了幾個楚人俘虜一眼,嘴裡威脅道:“都給乃公呆好了,誰敢亂動,乃公回來就收拾你們。”

眼見那秦軍伍長帶着秦卒離去,而且聲音越來越遠,似乎是追逐着那頭大野彘往林子深處去了。

這是機會!

蔡仲連忙動作起來,他早就感覺綁在自己身上的繩子似乎有些鬆動,如今秦卒們一走,他摸索起來,果然發現這繩子並沒有綁緊,一番動作後,蔡仲成功從繩索中脫身。

“蔡仲,還有我。”

蔡仲的叔父連忙叫起來。

“快救我。”

其他幾個俘虜也都叫道。

“好。”

蔡仲咬牙,連忙上前,將叔父和其他幾個楚人身上的繩索都給解開了。

“三萬秦軍即將到來,若是壽春沒有準備,恐怕城池不保,吾等快去稟告大王。”

衆人相互低語一聲,皆撒開了腿,往山下壽春方向跑去。

待到這幾個楚人跑沒了影后,遠處的草叢裡才鑽出幾個腦袋,正是剛纔離開的一伍秦卒。

“伍長,你剛纔演的可真好,那表情就跟真的似得,嘖嘖。”

秦軍伍長自傲道:“笑話,乃公搞這些東西可是一把好手,要不然軍候怎麼會選我來負責這事。這些楚人定然會去壽春,把我三萬大軍來臨的消息告訴楚王,如此,吾等便是大功告成了。”

一個秦卒摳着屁股問道:“所以咱們後面有沒有三萬人啊?”

……

楚都,壽春。

城外示威的秦軍已經撤走,驚惶的楚人平民和楚軍潰卒也都相繼進了城,壽春城門終於關上,城中守衛的楚卒披甲持矛,在城牆上不停巡視。

雖然城門已經關上,但壽春城裡數萬楚人心中的恐懼不僅沒有消弭掉,反而越發濃重。

楚王負芻邁着虛弱的腳步,走上大殿,坐到他的王榻上。

他從昏迷中悠悠醒轉,哪怕身體再虛弱心中再害怕,他也得走上大殿主持接下來的大局。

“屈明呢?還沒回來?”

楚王負芻向殿中諸臣詢問。

“稟大王,據逃回來的我軍士卒說,那些秦軍藉着霧氣從八山附近發動攻擊,我軍猝不及防下遭受襲擊,當場潰敗,聽說當時許多人都在傳‘屈明將軍已死’,恐怕屈明將軍凶多吉少啊。”

左徒孫常拱手開口,他約五十餘歲,是昔日楚國名臣孫叔敖的後代。與松陽君景昭、右尹靳夏同爲楚王負芻這一朝的重臣。

聽到孫常的話,楚王負芻手抖了抖。

“屈明死了。”

他閉上眼喃喃說着。

緊接着楚王負芻雙眼大睜,目中盡是恐懼,低吼着:“所以那秦軍校尉說的是真的,這八山上真的有三萬秦軍?爲什麼,秦軍不是在淮北敗了嗎?怎麼會有三萬人突然出現在壽春城外,他們是從哪裡鑽出來的,是怎麼渡過淮水的?到底是怎麼回事啊,誰能告訴不穀!”

在楚王負芻的吼聲下,殿中楚臣皆面面相覷,別說是楚王負芻不明白,就連他們亦是滿頭霧水。

景昭略猶豫了下,上前說道:“大王勿急,依臣來看,那秦軍恐怕沒有三萬人。”

“哦,松陽君何出此言?”

衆人皆將目光望過來。

景昭開口道:“今日大王在城頭欲要閱觀秦軍俘虜,壽春城中沒有防備,且有霧氣遮掩視線。若是秦軍真有三萬之多,他們大可以藉着霧氣的掩護,突襲我壽春城,則必能一戰下城,將吾等擒獲,根本犯不着讓幾百人在城外耀武示威,如此反倒是讓吾等心生警惕,更讓他們不好破城,此是違背常理之處。”

“且三萬人何其之多,在我軍掌握的情報裡,此番伐楚的秦軍根本沒有這支兵力,怎會突然憑空出現。”

“而且以三萬人數,想要悄無聲息的渡過淮水,那得需要多少舟楫啊,這怎麼可能不被我軍發現?且三萬大軍,一日消耗糧草又要多少?在沒有後勤補給的情況下,他們怎敢深入我壽春城外?”

景昭之話,字字有理,殿中諸臣聽得連連點頭,就連楚王負芻亦神色放鬆了不少。

就在這時,右尹靳夏眉頭一皺,站出來說道:“松陽君之話,雖似有理,但實則對局勢毫無益處。如今秦軍突然出現在壽春城外,這是不能忽視的事實,且屈明五千人被其擊破,雖有秦軍偷襲之嫌,但至少說明他們就算沒有三萬人,也定然有萬人以上,否則以我楚國男兒的勇猛,怎會一戰被擊破!”

說到此處,靳夏拱手道:“大王,上萬秦軍兵臨壽春,而我城中加上收攏的潰兵也不過六七千人,此乃大危之勢啊,臣請大王立刻下詔讓上柱國率兵回援,救我壽春,殲滅這些秦軍!”

景昭眉頭一挑,他常和項氏走動,所以知道一些兵事,以他的感覺來看,秦軍不可能有萬人以上。一個是補給問題,另一個則是他剛纔所說的,秦軍若是真有上萬人,大可直接攻城,何必來這麼一出。最有可能的,這支秦軍不過是幾千人罷了。

“大王,上柱國如今正在追逐李信,且欲北上配合項城守軍,反攻蒙武部。”

“此乃戰局最爲重要的時刻。只要上柱國能夠突襲蒙武成功,則七萬秦軍將喪師於陳蔡之地,此對我楚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時刻,怎能在這種時候召回上柱國。”景昭開口。

孫常等幾位重臣都微微點頭附和,確實是這樣,項燕麾下的三萬人對於項城的戰局非常重要,他若北上,絕對能大破蒙武。若是將其召回,那可就喪失這千載難逢,重創秦國的機會了。

見有人附和,景昭咬牙道:“臣認爲城外的秦軍不過數千人,雖然不知他們是如何渡過淮水的,但絕不會有補給跟隨。吾等只需嚴守壽春便可,大王若是擔心,還可徵召壽春城中的青壯和各傢俬兵,足以湊出兩三萬守卒,如此人數,秦軍絕對攻不進城,吾等無憂矣。等到上柱國北上擊敗蒙武,再率兵南下,進行剿滅也不遲。”

楚王負芻有些猶豫。

景昭說的很有道理,但他還是很害怕,特別是一想到那剛纔所見八山上的一幕,那些霧中出現的身影,真的不是秦國之兵嗎?

召不召項燕回來?

殿中,靳夏眼睛眯了起來,景昭剛纔那番話相當於和他對上了,他說召項燕回來,景昭說不召,這不是當場打臉嗎?

而且他看了眼楚王負芻的臉色,知道這位大王恐怕還是心中畏懼的很。就在他準備措辭之時,殿外有人急匆匆的前來稟報。

“大王,有被秦軍俘獲的商人逃回來了,他們說有重要消息稟報!”

片刻後,當蔡仲顫顫巍巍的站在楚宮大殿上,將他所聽到的話複述出來時,整個殿中所有人都驚駭了。

真的有三萬秦軍!

靳夏看了眼臉上已經沒了血色的楚王負芻,站出來道:“大王,事情已經明瞭,松陽君剛纔所說的話都有了解釋。八山上的秦軍確實只有幾千人,所以他們只偷襲了屈明一部,並未襲城。但在他們身後,還有三萬秦軍即將抵達,他們是從西邊來的,是秦國真正的奇兵,欲要攻取我壽春啊!還請大王速速召回上柱國!”

景昭硬着頭皮道:“大王,臣覺得此事尚有疑點,這商人之事太過巧合,唯恐是秦人之計。”

“大王,請不要聽某些人話。不管秦軍是否真的有三萬人,但吾等不敢賭啊,萬一真有三萬秦軍臨城。那我壽春就將處於險境,還請大王速速召回上柱國,若是遲了,恐怕悔之晚矣!”靳夏大聲開口。

在他身後,衆多楚臣也一起附和道:“請大王速速召回上柱國,保我都城!”

楚王負芻聽得連連點頭,靳夏說的很有道理。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真是三萬秦軍呢?他可不敢拿自己的命來賭。

想到此處,楚王負芻一拍案几,叫道:“傳不穀詔令,速召上柱國回來。”

到了晚間時候,籠罩淮南之地的霧氣散了一些,但天空依舊陰沉沉的一片。

楚王負芻站在深宮高臺上。

“三萬人啊,這可是三萬秦軍。沒想到那李信竟然只是個幌子,秦王竟然還派了另一支奇兵從西邊來。不過三萬人這麼大的數字,熊啓竟然沒有透露過半分,他是真不知道,還是說另有目的?”

楚王負芻皺着眉,他能弒君篡位自然也是有兩把刷子的,在驚駭之餘,越想這事越覺得不對勁。

“莫非是熊啓故意不透露此事,他先泄露李信的行軍路線,讓項燕大敗李信,然後北上輔助他擊破蒙武,如此淮北秦軍便被掃除乾淨,他熊啓趁勢歸楚,則必定威名大漲。”

“而這時候,不穀和壽春城裡的公卿皆被秦國這支三萬人秦軍俘虜。”

“如此,楚國無王。他熊啓就可憑藉着身體裡的王族血脈,在項燕的輔佐下,於淮北另立朝廷。他熊啓便可名正言順的成爲楚王!嘶……”

楚王負芻越想越心驚,越想越害怕。

他本就是弒殺兄弟上位,對於淮陽城裡那個兄弟自然早有戒心,如今聯繫到城外突然出現的秦軍,自然越想就越覺得這是一個大陰謀。

“好一個熊啓!好高的計謀!”

“竟然爲了當楚王,連我楚國都城都要送給秦人,可惡,可惡啊!”

楚王負芻對侍立的隨從大叫道:“快給不穀傳詔,詔上柱國速回,要他必須回來!立刻,馬上!不得拖延!”

感謝書友20220628212130530的打賞,和各位書友的投票支持,謝謝!

(本章完)

第171章 治兵第553章 沉沒成本第528章 皇帝交心第336章 天佑吾也第569章 滅匈奇謀第743章 南下第81章 質疑第720章 還都第27章 贖罪第172章 立威第591章 半渡而擊第15章 函谷關第469章 齊宮交鋒第324章 懸羊擊鼓第167章 地勢第68章 善後第181章 城降第649章 秦皇封禪第690章 召子第202章 白氏女第639章 英雄暮年第324章 懸羊擊鼓第512章 皇帝警告第505章 爲了皇帝第212章 獨立曲第567章 俯首乞降第261章 泗水大戰第494章 反對婚事第409章 李斯善意第364章 進退兩難第201章 尉繚第132章 伐魏第232章 八山之戰第85章 追擊第817章 刺佗(下)第421章 代城險固第514章 紙的缺陷第483章 秦始皇帝第242章 以假代真第798章 餘衆第318章 兵臨睢水第344章 勿吃獨食第231章 雲中君第331章 楚之齟齬第441章 李信徵遼第403章 橫陽君死第593章 大秦卻月第388章 獻捷咸陽第755章 全都要第209章 蒙武第137章 燒糧第713章 日照第223章 潁水第354章 宿命之敵第236章 三萬秦軍第393章 扶蘇覺醒第207章 右庶長第151章 陳平第240章 淮陽反第727章 建議第384章 饋書韓信第109章 隗狀 姚賈 尉繚第377章 無約立約第143章 喇叭戰術第55章 屯長第737章 辦法第369章 楚國之殤第777章 老卒第686章 楚漢第226章 下蔡第188章 大潰第122章 嬴陰嫚第391章 齊代何先第367章 城濮兵術第321章 睢水罵戰第714章 火藥第262章 衝陣奪旗第166章 陳餘第650章 帝國危機第33章 購物第667章 李由爲郎第82章 開砲第307章 復國之謀第84章 破城第713章 日照第844章 事變第670章 項氏抉擇第842章 託孤第234章 壽春城第780章 搏象第832章 絕症第16章 甘羅第745章 產蟲第215章 家書第119章 趙中郎第630章 主動提議第537章 守法之將第123章 農家第210章 對手第674章 囚禁項籍
第171章 治兵第553章 沉沒成本第528章 皇帝交心第336章 天佑吾也第569章 滅匈奇謀第743章 南下第81章 質疑第720章 還都第27章 贖罪第172章 立威第591章 半渡而擊第15章 函谷關第469章 齊宮交鋒第324章 懸羊擊鼓第167章 地勢第68章 善後第181章 城降第649章 秦皇封禪第690章 召子第202章 白氏女第639章 英雄暮年第324章 懸羊擊鼓第512章 皇帝警告第505章 爲了皇帝第212章 獨立曲第567章 俯首乞降第261章 泗水大戰第494章 反對婚事第409章 李斯善意第364章 進退兩難第201章 尉繚第132章 伐魏第232章 八山之戰第85章 追擊第817章 刺佗(下)第421章 代城險固第514章 紙的缺陷第483章 秦始皇帝第242章 以假代真第798章 餘衆第318章 兵臨睢水第344章 勿吃獨食第231章 雲中君第331章 楚之齟齬第441章 李信徵遼第403章 橫陽君死第593章 大秦卻月第388章 獻捷咸陽第755章 全都要第209章 蒙武第137章 燒糧第713章 日照第223章 潁水第354章 宿命之敵第236章 三萬秦軍第393章 扶蘇覺醒第207章 右庶長第151章 陳平第240章 淮陽反第727章 建議第384章 饋書韓信第109章 隗狀 姚賈 尉繚第377章 無約立約第143章 喇叭戰術第55章 屯長第737章 辦法第369章 楚國之殤第777章 老卒第686章 楚漢第226章 下蔡第188章 大潰第122章 嬴陰嫚第391章 齊代何先第367章 城濮兵術第321章 睢水罵戰第714章 火藥第262章 衝陣奪旗第166章 陳餘第650章 帝國危機第33章 購物第667章 李由爲郎第82章 開砲第307章 復國之謀第84章 破城第713章 日照第844章 事變第670章 項氏抉擇第842章 託孤第234章 壽春城第780章 搏象第832章 絕症第16章 甘羅第745章 產蟲第215章 家書第119章 趙中郎第630章 主動提議第537章 守法之將第123章 農家第210章 對手第674章 囚禁項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