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分封之論

咸陽宮巍峨高大,位於渭水北岸,乃是秦都咸陽修築最早的宮殿。

哪怕自商鞅建咸陽,已過去了一百多年,歷代秦王在渭南修建了章臺、甘泉宮等殿宇樓臺,但依舊無法撼動咸陽宮在秦國政治上的重要位置。

如今,秦帝國正式建立之後的第一場大朝會,便是在咸陽宮舉行。

趙佗和涉間乘坐的馬車抵達宮城外,兩人身着黑色朝服,手持玉圭,下車之後,便邁步進入宮城。

今日的大朝會很重要,故而羣臣都來的早,全都候在殿外等待。

殿外、廊間更是站滿了全副武裝的郎衛武士,空氣中瀰漫着肅然之氣。

數百公卿臣僚聚在一起,若是仔細觀察,能從他們的站位看出一些微妙之處。

趙佗的目光在人羣中一掃,便看到了左丞相王綰的身影。

這位正值壯年的王丞相,此刻正被一大羣人簇擁在一起。

其中有趙佗昨晚見過的周青臣、淳于越、漆雕畢等人,也有許多不認識的,看他們的打扮,也大都是博士身份。

博士掌通古今,預備皇帝詢問,同時也有參議之權,故而可以上朝參政。

除了這些博士外,趙佗還見到了一些熟悉的身影。

從代地回來,曾擔任過他副將的楊原,辛氏的老將辛勝,甚至還有那個性格魯莽直率的羌瘣等等。

他們雖未說話,但看其站位,也是離王綰頗近。

趙佗想到昨晚王綰爲了拉他下水時說的那些話,他說辛氏、楊氏、司馬氏等等將門都對他們的提議稱讚。

看來一旦開啓分封之議,這些人定然會出聲支持。

“利益動人心啊,只要分封制度重啓,除了諸位公子之外,他們這些將門是最有可能裂土封君的,自是要全力支持。如此一來,他們和我的立場倒是相反了。”

趙佗心中暗歎一聲。

好在時間沒過多久,殿內的讚歌演奏完畢。

隨着謁者呼喚,羣臣便按着順序,進入殿中,各按爵位官職排列。

待衆人站畢之後,趙佗將目光悄悄看向身側王賁和蒙武,只見這兩人面色沉穩,趙佗琢磨着以他們兩人的性格,縱使心中贊成分封,估計也不會開口。

趙佗的目光又瞥向對面諸卿中的李斯。

按歷史來看,這位廷尉應是他的盟友了。

不知是不是心有靈犀,就在趙佗看着李斯的時候,李斯也突然側首望來。

四目相對。

趙佗心中怦然一跳,因爲他看到李斯對他露出一個飽含深意的笑容。

“他這笑是什麼意思?”

趙佗心中嘀咕,臉上也擠出一個笑容回給李斯。

就在這時,殿門外有謁者宣告皇帝駕臨的聲音。

趙佗立刻面容肅然,與羣臣垂首相拜。

“黑色的皇帝,還挺帥。”

趙佗偷眼打量。

只見秦始皇的腦袋上,戴的不再是懸垂珠旈的冠冕,身上穿的也不是昔日的華麗帝服。

那些東西已經被他廢除了。

爲了呼應陰陽家們推演出的秦朝水德天命。

秦始皇在廢除冕服之後,弄出了從上到下一身黑,名爲“袀玄”的黑色禮服,同時腦袋上戴的也是其形如山,正面直豎的通天冠。

威嚴剛毅的面容,配上純黑的衣服,再加上負在身上的帝王之劍。

這樣的裝扮是趙佗從來沒有見過的,陡然一見,頗爲驚豔。

“拜見陛下!”

“陛下萬年!”

趙佗跟着羣臣下拜山呼,稱呼也從昔日大王,變爲了更加高貴的陛下二字。

秦始皇高坐帝榻之上,目光看了一眼殿中全身着純黑朝服的公卿臣僚向他跪拜叩首,頗感滿意。

他喜歡黑。

大家都穿黑衣服,看起來可真是賞心悅目。

不過當他的目光從羣臣的黑衣上掠過,掃視衆臣的臉龐時,心中卻有些不太滿意。

帝國新建,皇帝登位,自是當革舊迎新。

帝位名號,服飾車輿等等全都有所增益改變,反而是殿中羣臣尚沒有變動。

“待到事情定下,也該換一些人出去,再讓一些人任職,發揮他的才能了。”

秦始皇目光落到殿中最爲年輕的那張臉上,心中已經有了打算。

不過此時尚未到時候,秦始皇面色平靜,正式開始帝國建立後的第一場大朝會。

他先問了去歲擴收的那批學室子弟的情況,又轉而詢問齊地的遷徙之事。

此事歸邦尉府管,王賁立刻開口,將屠睢遷徙田氏宗族的情況奏稟皇帝。

秦始皇聽完,微微頷首:“屠將軍做的不錯,齊地僻遠,此番遷徙田氏宗族之事,當以穩妥爲上。待到他將田氏之人和魏、韓宗室遷入關中後,再慢慢動燕、楚之宗族,如此數年之內,便可將六國宗室盡遷於關中之地,可讓六國再無復辟的機會。”

秦始皇此時覺得,趙佗提出的這遷徙之策確實妙哉。

遷徙六國宗族,不僅能消除他們在當地的影響力,增強秦帝國對諸侯故地的統治能力。同時這批貴族大多頗有資產財富,將他們遷入關中,還能大大增強人口,同時讓大量財富涌入關中之地,這還真是一舉兩得之事。

就在他感覺心情舒暢之時。

殿中諸臣中,王綰見到事情此時正講到齊地之事,特別是皇帝提到一句“齊地僻遠”,不由眼前一亮,這可真是個好開頭。

他立刻站起來,高聲道:“臣王綰昧死啓奏陛下。臣認爲遷徙六國宗族雖能防止諸侯復辟之危險,然不僅耗時日久,所耗軍力財力甚重、且縱使遷走六國宗族後,因楚越、燕遼、齊魯等地偏僻遙遠,我秦國新吏尚缺,怕是也難以統御。”

“縱使後面法吏增多,能分遣諸侯故地,然天下九州,風俗各異,民衆常習六國之法,今統御時日尚淺,恐怕難用同一法度而治理天下,此殊爲不美。臣今有一策,可不耗費朝廷一兵一糧,便可使我大秦四方安定,再無動盪之危。”

王綰聲音高昂,此話一出,頓時響遍整個秦宮大殿。

羣臣神態各異。

右丞相隗狀眼觀鼻,鼻觀心,一言不發,也不看人。

站在殿尾的諸位儒家博士則是神色興奮,一個個躍躍欲試。

早被王綰說通的辛勝、楊原、羌瘣等高級武將,眼中閃光,頗有興奮之意。

就連趙佗也聽到站在他身側的蒙武、王賁等人呼吸變得粗重了不少。

分封一啓,對於他們這些武將好處最大,面對這種關鍵時刻,誰又能心如止水呢?

趙佗只見到殿中羣臣中,唯有廷尉李斯面露冷笑。

“王綰到處邀人摻和,李斯果然早已收到消息,等會兒他定然要開口反對。我當搶在他前面開口才是,否則要是李斯一個人就把這分封懟下去了,那我之前去過王綰府邸之事,可就真的難以洗清了。”

趙佗心中暗想,同時目光望向帝榻上的皇帝。

只見秦始皇的面容格外平靜,他似乎什麼都知道,又像是什麼都不知道,只是用一種淡漠的話語說道:“哦?左丞相所言何策,可使我大秦四方安定啊?”

見皇帝並未生氣,反而耐心詢問。

王綰心中一喜,將早已在肚子裡打了很久的腹稿立刻稟上。

“臣所言之策,乃是效仿昔日三代之政,於僻遠之地行封建之事。”

王綰說到此處,深吸一口氣,高聲道:“今諸侯初破,燕遼、齊魯、楚越地遠,不爲置王,毋以填之。請陛下封諸公子各爲諸侯,輔以良相勇將,因地而制宜,爲大秦鎮守邊荒,開拓疆土,如此則不耗陛下軍力,便可徹底平定天下,使我大秦能得萬世之國祚!此乃固我大秦社稷之法,唯上幸許!”

王綰的話說完後,殿中鴉雀無聲,只餘呼吸聲可聞。

所有人都將目光看向帝榻之上的皇帝。

他們想知道皇帝,到底同不同意。

然而秦始皇的面容很平靜,沒有回答,反而是目光掃視殿中,對羣臣道:“諸卿可有所言?”

此話一出。

那些站在殿門附近,早已躍躍欲試的博士們忍不住了。

博士僕射周青臣率先附和道:“臣周青臣昧死奏於陛下。昔殷行分封,有六百年之社稷。周衆封建,則有八百年之天下。今陛下掃滅六國,君臨天下,秦之統繼於殷、周之統,自當行三代之事,此乃師古而長久之法也!”

“臣淳于越附議,今陛下平一宇內,天下疆土盡歸秦國,縱使三皇五帝亦不及陛下功績之萬一。然今陛下位居至尊,君臨四方,子弟卻爲匹夫,宗室外無輔弼,若將來國有田常、六卿之臣,外無助力,何以相救哉?”

“不如遣諸公子、勳貴功臣爲諸侯,如此封藩建衛,使得諸公子、功勳貴臣皆能有尺土之封,享富貴榮華。日後縱有國之變故,四方藩屬也有勤王護國之力!如此方能使得四方有治,萬民有歸!天下方能長久安定!”

淳于越聲音激昂慷慨,他的話中不僅僅提到分封秦始皇諸位公子,更將勳貴功臣也加入其中。

王綰、周青臣、淳于越三人所言封建之事,分別從地遠難治、秦繼殷周之統、封藩建衛護國勤王等三方面進行闡述,陡然一聽,十分的有道理。

殿中衆功臣大都興奮到了極點了。

急性子的羌瘣更是當場道:“分封之法,確爲安定長久之策!”

“臣附議!”

“臣等附議!”

楊原、辛勝等老將也跟着開口支持。

一時之間,除了王賁、蒙武兩人還穩得住外,整個殿中附和聲一片,頗有壓蓋全殿的氣勢。

趙佗側首一看,只見帝榻之上,秦始皇依舊面無表情。

看不出他是支持,還是不支持。

再轉頭,趙佗就看到廷尉李斯嘴角的笑容越來越盛。

“王綰匹夫,欲糾集羣臣,強諫皇帝,真可謂不智也。做了這麼多年的臣子,此人還不知道皇帝的脾氣,呵呵。”

李斯心中冷笑,暗道:“如今該我上場了。”

就在李斯咳了咳嗓子,正要開口,以激烈之語將殿中衆人的壓倒之時。

突兀之間,一道清朗的聲音在殿中響徹。

“分封之論,乃是弱國亡君之論!”

“左丞相與諸博士所說封建之語,皆是短視淺顯之見,以吾觀之,不足取也!”

聲音慷慨激昂,加之內容頗有激烈之語,此話一出,頓時殿中衆人滿臉訝然,紛紛望向那開口的年輕男子。

《後漢書·輿服志》載:“秦以戰國即天子位,減去禮學,郊祀之服,皆以袀玄。”

袀玄只說是郊祀之服,朝服是不是就不知道了,不過冕服被廢掉了,這裡暫用袀玄當朝服吧。

《史記·秦始皇本紀》:丞相綰等言:“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不爲置王,毋以填之。請立諸子,唯上幸許。”始皇下其議於羣臣,羣臣皆以爲便。

第100章 天兵第581章 烤了酈生第202章 白氏女第566章 休密月氏第149章 張耳第370章 僞王何在第822章 餘孽第128章 蒙毅第622章 請兄歸去第653章 趙佗懂仙第691章 煉氣第81章 質疑第312章 十萬齊軍第28章 落戶第490章 改變皇帝第110章 齊楚何先第846章 番外:兩千年後第172章 立威第695章 熊心第620章 拯救李兄第646章 胡亥之親第624章 始皇亂政第368章 將勇者勝第807章 抽薪第321章 睢水罵戰第561章 馬踏賀蘭第676章 羣羊第285章 王翦伐楚第14章 舞陽死第3章 雨夜殺人第142章 外黃第170章 雜牌軍第668章 力士揮椎擲祖龍第366章 秦楚決戰第682章 審問第384章 饋書韓信第764章 蠶食第592章 萬事俱備第289章 墨守第183章 魏咎第490章 改變皇帝第815章 刺佗(上)第504章 黑龍幣第228章 車騎第3章 雨夜殺人第744章 文脈第716章 近親第391章 齊代何先第682章 審問第187章 救援第428章 贈送陳餘第120章 宮中第181章 城降第726章 物理第729章 馮無擇第12章 舞陽相召第589章 頭曼求婚第713章 日照第329章 魂斷睢水第294章 楚軍利器第730章 滅甌第103章 封賞第633章 鳥盡弓藏第171章 治兵第846章 番外:兩千年後第171章 治兵第723章 核心第257章 公主憂第418章 趙佗已死第438章 吾會出手第426章 蘇角擒王第724章 盟友第598章 踏碎秦營第111章 辭相第372章 江東之變第328章 砲車破軍第243章 叫門將軍第589章 頭曼求婚第329章 魂斷睢水第55章 屯長第218章 上蔡第29章 分田第350章 楚王啓第322章 東楚出兵第406章 欺以其方第114章 涉間之仇第292章 滅楚之策第24章 荊軻刺秦第795章 二代第622章 請兄歸去第440章 攘夷之功第614章 滿朝諂媚第840章 相薨第565章 屯田之所第107章 扶蘇第209章 蒙武第288章 陽夏第300章 吃力不討好第317章 重走豐沛
第100章 天兵第581章 烤了酈生第202章 白氏女第566章 休密月氏第149章 張耳第370章 僞王何在第822章 餘孽第128章 蒙毅第622章 請兄歸去第653章 趙佗懂仙第691章 煉氣第81章 質疑第312章 十萬齊軍第28章 落戶第490章 改變皇帝第110章 齊楚何先第846章 番外:兩千年後第172章 立威第695章 熊心第620章 拯救李兄第646章 胡亥之親第624章 始皇亂政第368章 將勇者勝第807章 抽薪第321章 睢水罵戰第561章 馬踏賀蘭第676章 羣羊第285章 王翦伐楚第14章 舞陽死第3章 雨夜殺人第142章 外黃第170章 雜牌軍第668章 力士揮椎擲祖龍第366章 秦楚決戰第682章 審問第384章 饋書韓信第764章 蠶食第592章 萬事俱備第289章 墨守第183章 魏咎第490章 改變皇帝第815章 刺佗(上)第504章 黑龍幣第228章 車騎第3章 雨夜殺人第744章 文脈第716章 近親第391章 齊代何先第682章 審問第187章 救援第428章 贈送陳餘第120章 宮中第181章 城降第726章 物理第729章 馮無擇第12章 舞陽相召第589章 頭曼求婚第713章 日照第329章 魂斷睢水第294章 楚軍利器第730章 滅甌第103章 封賞第633章 鳥盡弓藏第171章 治兵第846章 番外:兩千年後第171章 治兵第723章 核心第257章 公主憂第418章 趙佗已死第438章 吾會出手第426章 蘇角擒王第724章 盟友第598章 踏碎秦營第111章 辭相第372章 江東之變第328章 砲車破軍第243章 叫門將軍第589章 頭曼求婚第329章 魂斷睢水第55章 屯長第218章 上蔡第29章 分田第350章 楚王啓第322章 東楚出兵第406章 欺以其方第114章 涉間之仇第292章 滅楚之策第24章 荊軻刺秦第795章 二代第622章 請兄歸去第440章 攘夷之功第614章 滿朝諂媚第840章 相薨第565章 屯田之所第107章 扶蘇第209章 蒙武第288章 陽夏第300章 吃力不討好第317章 重走豐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