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諸姬通婚

李斯話音落下,殿中響起一片輕笑聲。

秦始皇看着慷慨激昂的李斯,面容亦微微舒展。

秦國諸臣,除了趙佗之外,就屬李斯最讓他滿意。

趙佗此時聽得忍俊不禁。

最佳辯手李斯!

好一個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你們儒家門徒,不是總要講“師古而長久”、“師先王之法”,常常稱頌三代之治,號稱美政嗎?

之前分封郡縣之爭的時候,這些人就是拿夏商周三代搞分封來舉例,如今卻是被李斯用此法來迎頭一擊。

漆雕畢等人頓時臉色漲的通紅。

淳于越也是嘴角抽搐。

夏商和周,哪個更古,這答案顯而易見。

周青臣在一旁小聲道:“住嘴了吧,廷尉開口,此事已不成矣。”

淳于越卻是瞪了他一眼,硬着脖子道:“廷尉此言差矣,吾等雖然言師古而長久。但若先代之制有問題,後世有聖人制法改善,那也是美事一件。”

“夏、商以同姓通婚,並非良法,所謂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故而方有周公制禮,絕此惡俗,以定人倫,別禽獸。是故吾等雖言師古,但也當師古代聖人之法,而非習遠古惡習!”

雙標!

趙佗心中暗罵一聲。

這淳于越口中的“聖人之法”,還不都是憑他們一張嘴來解釋。

不過趙佗作爲此事的主角,自是不好親自下場辯論。

好在李斯亦是舌戰高手,又作爲法家臺柱,與這些儒家博士互爲仇讎,此刻自是抖擻精神,鼓動脣舌,發起反擊。

“好一個聖人之法,他周公旦是聖人,莫非大禹、商湯就不是古之聖賢了嗎?莫非他們所行同姓之事,又是禽獸之行?”

李斯冷笑一聲,一頂帽子先扣了上去,讓衆儒生臉色微變。

大禹治洪水,定九州,自是古之聖人。

至於商湯,孔子言“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那自然也是個聖人了。

這是無可置疑的事情。

好在李斯沒有在這所謂“聖人之法”上糾纏。

他話題一轉,說道:“所謂同姓不婚,自周公制禮開始,距今已有八百年。爾等如今口稱禮制,但在這八百年間,他周室諸侯又有幾人遵守此禮呢?像那吳孟子之事又有多少?”

諸儒生面面相覷,一時間倒不好對答。

吳孟子的事情,對他們來說可是個重擊。

這是《論語》上的一則故事,儒生們看過此書的大多清楚。

言魯昭公娶吳國宗女爲妻。

魯、吳兩國同姓,兩者通婚,自是違反了周禮的“同姓不婚”制度。

所以魯人就不按照一般女性的稱呼稱將其稱爲“吳姬”,而是改成了“吳孟子”,這相當於給人改名換姓,想要矇混過關。

當然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陳國司寇曾問孔子:“魯君知禮嗎?”

孔子答:“知禮。”

等到孔子走後,陳國司寇又對巫馬其說:“我聽說,君子是不會有私心,且去包庇別人的。但魯君在吳國娶了同姓的女子做夫人,這是同姓而婚,又將其稱爲吳孟子,這明顯是違禮的事情。但孔子如今卻包庇魯君,說其知禮。如果魯君這樣娶同姓女子的行爲也算是知禮,那天下還有誰不知禮呢?”

李斯這番話不僅是舉出了魯昭公同姓通婚的例子來反攻,甚至還順帶嘲諷了一番孔子包庇魯昭公的行徑,讓諸多儒生臉色不好看。

淳于越沉聲道:“周室八百年,天下諸侯何止千萬,縱有一二君王違禮,那也是正常之事,此不足舉例。”

“呵呵?才一二?爾等腐儒,是不識史事?還是想欺騙皇帝?吾今日就來告訴爾等,周室同姓而婚者有多少人!”

李斯怒目大睜,高聲開口。

“晉國,周武王之子唐叔虞之後,乃姬姓大國。晉獻公時,娶賈女、大戎狐姬、小戎子、驪姬等爲妻妾,此四女皆姬姓也。其子晉文公重耳,便是同姓之婚所生,而成天下霸主。就連晉文公自己,也娶了周王室之女爲同姓婚姻,生子晉成公黑臀!”

“至於晉平公時,他娶衛侯之女爲妻,並嫁女於吳國,這兩番嫁娶也都爲同姓婚姻。”

聽到晉成公黑臀之名時,趙佗眼皮跳了下。

不過緊接着就被李斯口中的話語所驚訝,這些晉國國君,很愛同姓女子嘛。

李斯此刻沒有住口,繼續厲聲斥責道:“晉國之外。吳國也是姬姓大國。吳國先娶晉國之女,又嫁女於魯國。且和同爲姬姓的蔡國通婚,吳王僚娶蔡昭侯之女大孟姬。吳王闔閭則嫁女叔姬給蔡侯申。除此外,吳國還和周王室之間通婚,此等行爲何談同姓不婚?”

“數百年來,晉、吳、魯、鄭、衛、蔡等姬姓國皆相互通婚,其事蹟數不勝數。除這些姬姓國外,就連周天子,也和晉、吳等同姓國行婚姻之事。這,就是爾等所言的同姓不婚的周禮嗎?”

李斯聲色俱厲,口中話語更是指名道姓,將一件件姬姓諸國間通婚的事情抖出來,震得殿中諸人皆驚。

諸儒生面色大變。

李斯並未罷休,更趁勝追擊道:“我爲何言爾等的話荒謬?”

“周禮,乃是周公所制,用來約束周人的禮儀。而我秦國之先,乃是殷商貴族後裔,是飛廉之後,惡來之子!”

“我秦人禮儀習俗既不與周同,爾等豈能拿上到周天子,下到姬姓諸國都不遵守的東西,來約束我秦人?用幾百年前就被破壞掉的禮儀來約束我如今一統天下的大秦,此等事情何其可笑,何其荒謬!”

此話落下後,殿中諸位秦臣紛紛叫好,趁勢發難。

羌瘣性格急,跟着譏諷道:“好一堆臭儒生,他周天子都在玩同姓通婚的事情,竟然還敢來要求我秦國搞什麼同姓不婚。我呸,還是我們羌人好,根本不搞這些虛的。”

治粟內史王戊嗤笑道:“無恥至極,當初周天子和那些姬姓國相互通婚的時候,爾等怎麼不去反對阻止啊?你們那什麼孔夫子,爲魯君娶同姓吳女而撒謊包庇。如今我秦國公主大婚,你們這些人卻跑來這裡反對,真是可笑荒謬之至。”

邦尉王賁冷冷道:“周禮?周天子?周室已被我秦國所滅,什麼周禮,不過是該進入墳墓殉葬的東西。”

“然也!邦尉說的是,什麼狗屁周禮周天子,我秦國乃是殷商之後,早將他周室給滅了!”

羣情洶洶,叫嚷聲不絕於耳。

“這……這……”

那些儒家博士全都臉色慘白。

博士僕射周青臣被這情景嚇得兩股戰戰。

他們連狡辯的話都說不出來,因爲李斯說的事情他們很多都不知道,也是在這裡第一次聽說。

這些儒家博士雖然號稱博古通今,但在這個古老的以竹簡爲載體的時代,礙於條件所限,典籍並不流通。

各派真傳往往只有一兩部經典,而且還大多掩着藏着,只以師傳。

所以他們的學識,除了自家精研的典籍外,知識面其實有限。

對於儒家經典中提到的一些事情,比如“吳孟子”之事,他們或許清楚。

但儒家經典上沒有的,只記載於各國史書中的事情,他們又哪裡能夠得知呢?

就連李斯,他也是連夜進入御史府藏書室,遍翻秦國收集的各國史書,並請教他那個博學的小師弟後,方纔能理出條理來。

也正是因爲他的舉例有名有姓,更加充滿了殺傷力,將那些儒生當場鎮住了。

原來,周天子和那些姬姓國,也全都在同姓結婚。

此刻再加上殿中秦臣紛紛發難聲討,氣勢驚人,更嚇得諸儒生連話都說不出來。

淳于越手掌發顫,口脣哆嗦,找不出應對的話語。

與他們儒家相善的左丞相王綰,和幾個公卿雖未落井下石,但此刻也是面無表情,不敢摻和進來。

見到這一幕,趙佗嘴角露出笑來。

李斯就是李斯。

都不用皇帝來以權壓人,這位廷尉直接一張嘴就把這些儒生全乾趴下了。

不愧是能寫出《諫逐客書》的男人,果真辯才驚人!

但下一秒,讓趙佗感到驚訝的一幕出現了。

李斯在得勝之後,並沒有罷休。

而是轉身看向帝榻上面含笑意的秦始皇。

他昂首高聲道:“稟陛下,據臣所知,周公棄夏商二代之風俗,創同姓不婚之禮,乃是爲了維護周之宗法。使異姓之國互爲婚媒,都與他姬姓國結成同盟,以鞏固周室對於天下的控制力。這個禮制,乃是一種治國的手段,專用於穩固封建。”

“如今天下一統,此法本該廢棄。但這些儒生,卻是用這早已不合時宜的東西,來反對大庶長尚公主之事。”

“臣認爲,這些儒生定然是對我秦國於天下所行郡縣之事感到不滿,特藉此事,以古非今,欲復辟封建!”

“臣李斯昧死言於陛下,爲保我大秦社稷穩固,斷絕此類以古非今之事。當剝奪諸博士議政參政之權。”

李斯雙目發光,轉頭對着殿尾的諸多儒生,露出一口黃牙。

儒家欲藉此事來搶奪話語權。

而他李斯,正好將他們一舉撲殺。

“臣請陛下,廢周禮,行秦法!”

明天一章收尾過渡,一章婚姻劇情。然後就開啓新劇情了。

至於“同姓不婚”的劇情,很早就有設計,一是之前評論區和章說裡就有以“同姓不婚”說事,不正面寫一段劇情,忽略過去的話,事後難免被攻訐男女主同姓結婚。

第二則是儒家在諡法、分封連續被剝奪後,面對違反周禮的“同姓婚姻”肯定會有反應,並用此事做文章。如果他們沒有動作,反倒不太正常。

至於淳于越的性格,歷史上就是他當着秦始皇的面罵周青臣諂媚,還建言復辟分封,引發焚書之事,這人的頭就是這麼鐵了。

文中相關資料,參考陳顧遠《中國婚姻史》,劉麗《兩週時期諸侯國婚姻關係研究》

第844章 事變第430章 左骨都侯第171章 治兵第63章 孤信第226章 下蔡第431章 冒頓王子第498章 禁止議政第844章 事變第185章 伏兵第213章 插嘴第737章 辦法第461章 甄城絕境第637章 坑殺方士第258章 秦王怒第557章 屁股轉換第160章 任囂第204章 劉季自刎第799章 抉擇第351章 東征僞王第679章 李兄第547章 獵手獵物第457章 勇追窮寇第99章 忠信之士第789章 大坑第570章 皈依之心第47章 踵軍第501章 通西南夷第774章 喜信第527章 北方變故第325章 隘路七壘第628章 趙佗算賬第199章 爭心第49章 斬將第239章 公子啓第574章 叛秦者死第586章 月渡大河第351章 東征僞王第318章 兵臨睢水第696章 外孫第623章 老父與子第288章 陽夏第323章 焚舟破釜第339章 大司命第432章 示弱激軍第56章 攻心第699章 儲君第426章 蘇角擒王第537章 守法之將第226章 下蔡第446章 趙佗伐齊第477章 終結亂世第714章 火藥第224章 釣魚第561章 馬踏賀蘭第168章 五大夫第453章 秦軍有餅第52章 分功第303章 趙佗墜馬第612章 趙佗封侯第472章 臣欲死戰第640章 朕欲長生第804章 前奏第313章 笑那秦將無謀第823章 覆滅第703章 懷孕第281章 章邯之名第142章 外黃第642章 潛龍公子第133章 五百主第609章 燒火將軍第654章 武功真身第313章 笑那秦將無謀第344章 勿吃獨食第26章 賜爵第483章 秦始皇帝第230章 橘子第154章 各方行動第682章 審問第152章 魏策第194章 投壺第154章 各方行動第161章 屠睢第224章 釣魚第544章 後繼有人第659章 尋仙夢斷第200章 左庶長第445章 滅齊之策第445章 滅齊之策第701章 張蒼第603章 雙王戰歿第273章 寢宮夜問第729章 馮無擇第655章 急不可耐第291章 義與不義第42章 訓練第767章 覆巢第228章 車騎第82章 開砲第191章 劉季背主
第844章 事變第430章 左骨都侯第171章 治兵第63章 孤信第226章 下蔡第431章 冒頓王子第498章 禁止議政第844章 事變第185章 伏兵第213章 插嘴第737章 辦法第461章 甄城絕境第637章 坑殺方士第258章 秦王怒第557章 屁股轉換第160章 任囂第204章 劉季自刎第799章 抉擇第351章 東征僞王第679章 李兄第547章 獵手獵物第457章 勇追窮寇第99章 忠信之士第789章 大坑第570章 皈依之心第47章 踵軍第501章 通西南夷第774章 喜信第527章 北方變故第325章 隘路七壘第628章 趙佗算賬第199章 爭心第49章 斬將第239章 公子啓第574章 叛秦者死第586章 月渡大河第351章 東征僞王第318章 兵臨睢水第696章 外孫第623章 老父與子第288章 陽夏第323章 焚舟破釜第339章 大司命第432章 示弱激軍第56章 攻心第699章 儲君第426章 蘇角擒王第537章 守法之將第226章 下蔡第446章 趙佗伐齊第477章 終結亂世第714章 火藥第224章 釣魚第561章 馬踏賀蘭第168章 五大夫第453章 秦軍有餅第52章 分功第303章 趙佗墜馬第612章 趙佗封侯第472章 臣欲死戰第640章 朕欲長生第804章 前奏第313章 笑那秦將無謀第823章 覆滅第703章 懷孕第281章 章邯之名第142章 外黃第642章 潛龍公子第133章 五百主第609章 燒火將軍第654章 武功真身第313章 笑那秦將無謀第344章 勿吃獨食第26章 賜爵第483章 秦始皇帝第230章 橘子第154章 各方行動第682章 審問第152章 魏策第194章 投壺第154章 各方行動第161章 屠睢第224章 釣魚第544章 後繼有人第659章 尋仙夢斷第200章 左庶長第445章 滅齊之策第445章 滅齊之策第701章 張蒼第603章 雙王戰歿第273章 寢宮夜問第729章 馮無擇第655章 急不可耐第291章 義與不義第42章 訓練第767章 覆巢第228章 車騎第82章 開砲第191章 劉季背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