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們上奏摺恭賀皇帝,命婦們也備了禮物進宮探望剛生產的皇后,一時間,建章宮熱鬧非凡。
相對冷清的宣室殿裡,劉詢笑得合不攏嘴,和行禮畢,剛剛坐下的程墨道:“小君已經生了,想必雨菲姐也快臨盆了吧?”
劉詢第二次當父親,卻是第一次以皇帝的身份當父親,感受自然不同。
程墨道:“雨菲的預產期在下個月,應該快了。”
趙雨菲的肚子大得可怕,希望能順利生下來。自她懷孕三個月後,程墨便強烈要求她每天最少在院子裡散步一個時辰,每天下衙回府,必問她今天散步的任務完成了沒有。但隨着月份越來越深,身子越來越笨重,她也越來越懼怕走動。
程墨擔心得不行,跟肖太醫說了幾次,肖太醫把脈的時候,便再三叮囑她要走動。太醫的話,她多少聽進去一些。
劉詢笑吟吟道:“若是雨菲產下女兒,你我結爲兒女親家如何?朕的次子娶雨菲姐的女兒爲妻。”
皇帝的次子,皇后所出的嫡子,定然得以封王,程墨應允這門親事,女兒便是未來的王妃了。
這就要指腹爲婚,定下孩子們的終身了?程墨斷然不幹,道:“小皇子剛剛出生,談親事實在太早。待他長大後,和臣的女兒兩情相悅,陛下又同意這門親事,臣自然沒二話。”
若你兒子不是真心愛慕我的女兒,管他是皇子太子,反正我是不會把女兒嫁過去的。
劉詢呵呵笑道:“孩子們一塊兒長大,青梅竹馬,哪有不喜歡的道理?”
他已打定主意,待孩子們滿月,讓許平君三天兩頭宣趙雨菲帶女兒進宮,和兒子一起玩耍,由不得他們沒有感情。
程墨笑笑不語。你家小子名字都沒起呢,想那麼長遠幹什麼?
劉詢高興壞了,話也多起來,從孩子說到自己小時候,感慨萬端。
程墨靜靜聽着,不時把一杯熱茶放在他面前。
不知不覺到正午,劉詢的話匣子一打開,便合不上,直到小陸子進來稟道:“陛下,從永昌侯府取了十罈好酒,您看……”
蒸出高度白酒時,程墨送給劉詢四壇,剛纔劉詢開口再要十壇,程墨滿口答應,小陸子即刻派人去永昌侯府取。
劉詢被打斷了話頭,一看沙漏,已是午時正,忙道:“酒先入庫,傳膳。大哥,陪朕用膳。”
最後一句話是對程墨說的。
你談興這麼濃,我要是走了,豈不是不盡人情?程墨含笑道:“臣領旨。”
今天的菜比往日豐盛,想是因爲宮裡有喜事的緣故。
劉詢來自民間,雖貴爲皇帝,日常吃穿,還是很節省,每餐不過四個菜,以吃飽不剩爲標準。以前留程墨一塊兒吃飯,一人一張几案,同樣四個菜。几案換成餐桌,從分餐制變成合餐制,只是多了兩個菜。
今天御廚難得地上了八個菜,另外添了一味甜湯。小陸子在旁邊道:“恭喜陛下添子添福,御廚特添了兩個菜。”
劉詢心情好,小陸子說話又討喜,也就不計較,親自拿勺子舀甜湯,道:“大哥也沾沾朕的喜氣。”
“謝陛下。”程墨接過碗,碗裡除了湯,還有八粒糯米粉做的甜丸。這東西還是程墨教給自家廚子的,每年冬至,闔府每人吃一碗,意爲團圓。
劉詢還沒當皇帝時,住在他家,很喜歡吃這個。
御廚做的甜丸湯比自家廚子做的好不到哪裡去,不過撒了芝麻,算是稍有改進。
君臣吃飯的當口,遠在豫章郡的民巷,一所低矮的民房中,一個名叫周進的少年正坐在窗前讀書。院裡不時傳來女子的罵聲,他卻充耳不聞。
周進父母早喪,和兄長相依爲命。他自小聰慧,見目不忘,只是家中貧窮,沒錢讀書。
一次,十歲的周正和兄長砍了柴去市集販賣,剛好見一箇中年婦人和一個少婦爭搶孩子,中年婦人說孩子是她孫子,少婦卻說孩子是她兒子。
兩個女人分別向圍觀羣衆哭訴,圍觀者雖多,卻沒人能說出個所以然。
周進道:“爲何不報官?”
少婦得了提醒,求圍觀黨幫她報官。
差役把兩個婦人和孩子帶到公堂,郡守問案,兩個婦人依然各執一詞,眼看從早審到晚,還是沒能得出結論,郡守心塞得不行,休堂上茅廁,順便思考怎麼判。
周進悄悄溜過去,跟郡守說了兩句話。
郡守回到公堂,一拍驚堂木,殺氣騰騰道:“既然你們都說孩子是自家的,那本官就令你們爭搶,誰搶到了,孩子歸誰。”
兩人婦人各執孩子一隻小手腕,朝兩個方向拉,孩子疼得哇哇大哭。
這時,少婦放開手,流淚道:“民婦有罪,孩子是這位大姐的。”
郡守一拍驚堂木,道:“你可知罪?”
少婦跪下道:“民婦知罪,只要這位大姐肯善待孩子,民婦願受刑。”
中年婦人得意洋洋,一把搶過哭得直抽蓄的孩子,道:“早就跟你說了,孩子是我的,你偏要跟我搶,哼!”
圍觀黨紛紛指責少婦冒認人子,太不應該。
郡守卻把驚堂木一拍,一指中年婦人,道:“把這婦人拿下。”
中年婦人被拿,尤自喊冤。
郡守道:“如果你是孩子的母親,怎會不爲孩子着想?你們這樣用力撕扯,豈不是把孩子扯成兩半?”他親自下堂扶起少婦,道:“你纔是孩子真正的母親啊。”
圍觀黨回想剛纔少婦先放手的樣子,頓時恍然大悟。
中年婦人見瞞騙不過去,只好招供,承認見少婦一人帶孩子逛市集,起了壞心,想搶她的孩子去賣。
結案後,周進和兄長隨人羣往外走,卻被郡守叫住,道:“你小小年紀便如此聰明,長大後定然大有作爲,不知是誰家的小郎君?”
郡守得知周進家裡貧窮,便決定資助他讀書。自此,周進不再隨兄長上山砍柴,而是進私墊讀書。如今院試在即,周進更加用功,希望能在這一次的考試中,取得參加童生的資格,自此平步青雲。
至於罵人的女子,卻是前年兄長娶進門的嫂嫂,嫌他不事生產,浪費糧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