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與日本人會面

“在下是大日本帝國駐廈門領事館領事吉田三郎,很榮幸見到總司令閣下。吉田三郎(虛構)見到蔣介石給他鞠了一躬,自我介紹道。

“很高興見到你,吉田先生。”蔣介石的日語還算流利,畢竟在日本留學多年也不是白給的。

“請恕我之言,在下認爲在大陸國民政府已經不具有和北京政府相對抗的實力了。現在北京政府數十萬部隊從三個方向包圍了江西和福建,再留在兩地與北京政府作戰是不明智的選擇。”一番寒暄之後,吉田三郎並沒有跟蔣介石繞彎子,開門見山的說道。

“你的意思是退守臺灣?”聽了吉田三郎的話,蔣介石一下子就明白了吉田三郎的意思。

之前張羣就和他說過如果一旦失敗了,只有三條路可以走:投降、自盡、退守臺灣。最後一條路需要日本人的大力支持,只要張安樂現在還不想惹惱日本人他就不會對臺灣動手。張羣之所以會說出最後一點,那個時候日本人已經和他聯繫過,表達了願意將臺灣作爲國民政府根據地的意願。

“沒錯,就是臺灣,臺灣雖然只是一個島,但是它易守難攻。如果能夠在臺灣臥薪嚐膽幾年,將來反攻大陸並不是什麼難事。”吉田三郎點頭說道。

“可是我們現在還有將近15萬部隊得多長時間才能運過去,再說了北京政府的海軍也不是昔日吳下阿蒙。想要封鎖臺灣海峽並不是什麼難事吧。”蔣介石可不是這麼好忽悠的。15萬部隊哪裡是說運就運過去的。

“呵呵,您說的沒錯,15萬部隊的確不是那麼容易運過去,可是如果是2萬部隊就容易的多。難道您要把這15萬部隊全部運到臺灣去麼,一粒種子可以結出很多豐碩的果實。2萬人的部隊當然也可以發展成爲一支強大的力量,現在的北伐軍不就是在當年的黃埔軍校的基礎之上發展來的麼?”吉田三郎對於國民政府的情況看來還是非常熟悉的。

“您說的很有道理,我會認真考慮的。”蔣介石點頭說道。

“蔣先生,我不得不認真的告訴您,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如果您同意,我們會趁現在北京政府還沒有反應過來,先將福建的第一軍先運送到臺灣。他們也將作爲國民政府未來軍隊的種子部隊。請您相信我們,在我們大日本帝國的幫助下,退守臺灣據對是最好的選擇。”吉田也知道蔣介石有些動心了,不失時機的說了一句。

可是這件事對於蔣介石來說確實是太大了。他必須認真考慮一下。

送走了吉田之後,蔣介石找來了張羣。

“你覺得日本人說的辦法可行麼?”蔣介石開門見山的問道。

“這只是一時之計,而非一世之計。如今北京政府統一已經是不可阻擋之勢,縱然我們真的退守到了臺灣那又如何。我們在臺灣無論怎麼發展都不可能趕上大陸,縱然如日本人所說,他們日後會幫助我們反攻大陸。可是現在的日本都不一定是北京政府的對手,倘若再讓大陸發展幾年,日本人就更加不是對手。大陸地大物博、人口衆多,發展潛力遠不是日本、臺灣所能比擬的。一旦發生戰爭,日本和臺灣也不會是對手。更何況。我不相信日本人會有那樣的好心,你我都曾在日本留過學,日本對中國什麼態度想必你也十分清楚。哪怕真有一天我們能夠重新打回來,恐怕也會是日本的傀儡。”張羣並不隱瞞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你說的沒錯,日本人的確是不安好心呢。他這麼做是要我們鬧分裂。不過依我看他們還是小看張安樂了。我與張安樂雖然只有一面之緣,但是此人胸懷大志連先總統都對他稱讚有嘉。幾年之內日本就算不對他動手,一旦他的實力再發展壯大恐怕也會先下手。那個時候我們就算是在臺灣不還是一樣得與張安樂一戰,早打晚打都是打,早輸晚輸都是輸啊。”蔣介石看的非常的透徹。他也知道自己就算答應了日本人的條件將來也不會好受。

“那你的打算是?”張羣聽到蔣介石的最後一句話,有些不明白他的意思。

“讓我們與國防軍來一場決戰吧,輸了就輸了,贏了還有一線轉機。至於臺灣,還是留給張安樂去收回吧!”蔣介石面色一正說道。

北京。執政府。

張安樂站在中國地圖前認真的看着,中國馬上就要面臨統一了。統一之後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建設。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首都的選擇和建設。

現在的北京雖然可以作爲首都,但是要如果在現在的北京進行建設的話,就要面臨幾乎是給北京整容的手術。後世的北京在成爲首都之後就留下了各種的後遺症,隨着城市的不斷擴大各種矛盾非常突出。

張安樂開始考慮是不是要把首都搬到別的城市,北京就留下作爲一個文化中心存在,給後世子孫留一個完整的北京城。

他也知道隨着城市現代化的不斷推進,很多老的建築和設施將不會再起什麼積極的作用,相反會給城市的發展帶來阻礙,最明顯的就是城牆。當年作爲防禦工事的城牆,如今在炮火下已經不能發揮他的作用,和平年代還會成爲城市發展桎梏。

可是現在他能夠在這個層面的空間做主,他還是想給後世做些什麼。當然這也只是他一廂情願的想法,也不知道別人會不會支持他。

他現在心裡已經有幾個預案了,北京、南京、上海、西安、洛陽、武漢,如果是要在現有的城市之上進行改造的話,這幾個地方都是不錯的選擇。

北京城不用說了幾百年的老都城,南京也是幾朝古都,而且位於長江流域,交通便利,且算是南北交接之地,有利於南北的平衡發展。上海現在中國最現代化的城市,位於長江入海口有中國紐約之稱。洛陽地處中原,也是古都,交通便利,地勢平坦。武漢幾乎是位於中國的中心位置,三江交匯,交通便利,更是東西部的交匯之地,有利於未來對西部的控制。西安也是幾朝都城,漢、唐這兩個直到現在都與中國人分不開的朝代就是定都西安,而且西安在之前就是西北區政府所在地。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要好,有了西安還能震懾西北以及蘇聯。

這是他拿不定主意的,如果是找地方新建都城,難度相對就簡單一些:有充足的水源,能夠滿足人民的生產生活需要。有便利的交通,以及足夠大面積的平原能夠修建新城。

不過現在也還不是考慮這件事的時候,接下來的國慶典禮纔是最重要的。

第8章 小有收穫第41章 李景林倒戈第29章 奇怪的部署第12章 攻克南昌第23章 武昌之戰(二)第54章 活捉傅作義第27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6章 各界代表第14章 孫傳芳求見第51章 攻克雁門關第55章 送富貴第56章 英國想結盟第37章 再戰福建第19章 一網打盡第1章 競標大會第1章 各位領導都很忙第79章 南滿守備軍被滅第21章 雙喜臨門第27章 攻克朝陽縣城第7章 驅虎吞狼第57章 李景林下野第1章 玩遊戲也穿越!第8章 小有收穫第67章 馬不停蹄十第62章 不賣給日本人第11章 當兵光榮第48章 西南事起(中)第6章 都想要海軍第27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17章 初見黃金榮第53章 蘇聯的底線第11章 武力威脅第77章 針鋒相對第56章 英國想結盟第13章 視察海軍基地第53章 拿下平型關第71章 國民軍投降第33章 視察裝甲師第45章 風頭直轉第64章 新年大禮第36章 各有所需第41章 血戰馬家軍(二)第37章 改旗易幟第23章 朝陽寺事件第12章 攻克南昌第60章 國慶典禮第17章 初見黃金榮第46章 角色轉變第18章 一人一杯喝多了第58章 與日本人會面第21章 雙喜臨門第6章 大帥駕到第61章 建立裝甲師第44章 巨流河戰役第5章 父子對話第45章 各方反應第19章 一網打盡第7章 敲打顧維鈞第12章 攻克南昌第14章 高難度任務第53章 蘇聯的底線第8章 整合科技組第36章 孫中山北上第70章 戰事又起第47章 車上談話第47章 西南事起(上)第3章 張學良說媒第33章 海州解圍第38章 連山之戰第18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57章 李景林下野第21章 和蘇聯合作第11章 當兵光榮第62章 不賣給日本人第33章 實力大增第65章 分道揚鑣第1章 玩遊戲也穿越!第31章 勝算幾何第63章 延長石油廠第21章 和蘇聯合作第46章 角色轉變第42章 西北初定第54章 活捉傅作義第10章 整編魯軍第25章 收回租界第67章 馬不停蹄十第25章 收回租界第55章 送富貴第24章 武昌之戰(三)第30章 玉麟山之戰(上)第77章 針鋒相對第25章 茶館見聞第36章 郭鬆齡反奉第5章 回家第6章 國民軍又投降了第54章 一個月的時間第7章 到達美國第6章 都想要海軍第32章 都有援軍
第8章 小有收穫第41章 李景林倒戈第29章 奇怪的部署第12章 攻克南昌第23章 武昌之戰(二)第54章 活捉傅作義第27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6章 各界代表第14章 孫傳芳求見第51章 攻克雁門關第55章 送富貴第56章 英國想結盟第37章 再戰福建第19章 一網打盡第1章 競標大會第1章 各位領導都很忙第79章 南滿守備軍被滅第21章 雙喜臨門第27章 攻克朝陽縣城第7章 驅虎吞狼第57章 李景林下野第1章 玩遊戲也穿越!第8章 小有收穫第67章 馬不停蹄十第62章 不賣給日本人第11章 當兵光榮第48章 西南事起(中)第6章 都想要海軍第27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17章 初見黃金榮第53章 蘇聯的底線第11章 武力威脅第77章 針鋒相對第56章 英國想結盟第13章 視察海軍基地第53章 拿下平型關第71章 國民軍投降第33章 視察裝甲師第45章 風頭直轉第64章 新年大禮第36章 各有所需第41章 血戰馬家軍(二)第37章 改旗易幟第23章 朝陽寺事件第12章 攻克南昌第60章 國慶典禮第17章 初見黃金榮第46章 角色轉變第18章 一人一杯喝多了第58章 與日本人會面第21章 雙喜臨門第6章 大帥駕到第61章 建立裝甲師第44章 巨流河戰役第5章 父子對話第45章 各方反應第19章 一網打盡第7章 敲打顧維鈞第12章 攻克南昌第14章 高難度任務第53章 蘇聯的底線第8章 整合科技組第36章 孫中山北上第70章 戰事又起第47章 車上談話第47章 西南事起(上)第3章 張學良說媒第33章 海州解圍第38章 連山之戰第18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57章 李景林下野第21章 和蘇聯合作第11章 當兵光榮第62章 不賣給日本人第33章 實力大增第65章 分道揚鑣第1章 玩遊戲也穿越!第31章 勝算幾何第63章 延長石油廠第21章 和蘇聯合作第46章 角色轉變第42章 西北初定第54章 活捉傅作義第10章 整編魯軍第25章 收回租界第67章 馬不停蹄十第25章 收回租界第55章 送富貴第24章 武昌之戰(三)第30章 玉麟山之戰(上)第77章 針鋒相對第25章 茶館見聞第36章 郭鬆齡反奉第5章 回家第6章 國民軍又投降了第54章 一個月的時間第7章 到達美國第6章 都想要海軍第32章 都有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