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古國與宗教

作品相關 印度古國與宗教

巨弱的阿三!

印度的歷史是一部“不斷爲異民族征服的歷史”,一次次異族的入侵帶來了印度種族的混血以及文化上的對立、衝突、交流和融合,入侵印度的有較大影響的遊牧民族可舉出雅利安人、塞種人、鮮卑人、貴霜人、土耳其人、匈奴人、蒙古人等。

印度極少出現過一個全國性的統一國家,它的文明出現過嚴重斷代,文明所創造的文字,藝術,科技都徹底消亡,再加上印度人從沒統一修過史書,所以古印度資料極爲有限,大家請看下面的地圖。

古印度的神明:

印度的主神有三位:大梵天(brahma),溼婆(harappa)(他在佛教中爲大自在天(shiva)),以及毗溼奴(vishnu)。大梵天爲創造之神,宇宙之主。大自在天即溼婆,是三隻眼的破壞之神(即鬼眼王)。毗溼奴(妙毗天)是宇宙與生命的守護者。這三位大神皆能自由變化,神格十分崇高,猶在衆神之王因陀羅(indra,神帝釋天)之上。

古代三個泰米爾王朝:

哲羅:古代和中世紀印度泰米爾三王國之一,又譯切拉,中國史籍裡稱雞羅。首都科魯拉。古代居民爲達羅毗荼人。

阿育王銘文詔書中提到哲羅王國。當時哲羅佔據馬拉巴海岸一帶。公元4~5世紀,哲羅處於強盛時期。第16位國王征服安度羅和羯陵伽。孔伽尼-羅□三世征服朱羅、潘地亞、德拉吠陀、安度羅、吠拉陀以及馬哈拉施特拉等地。7世紀,帕拉瓦王朝勢力影響到哲羅。10世紀末朱羅王國遏制了哲羅的擴張。哲羅開始衰落。不久,邁索爾與中印度的遮婁其先後佔據哲羅,地方政權勢力加強,哲羅王國遂亡。

朱羅:古代和中世紀印度泰米爾三王國之一。又譯喬拉。中國史籍稱注輦、珠利耶,早期都城烏羅尤爾(今蒂魯奇拉帕利),晚期都城坦焦爾。

大約從公元1世紀起,朱羅的一些酋長分別統治了泰米爾人的各個地區。卡里卡拉(主要活動在2世紀晚期)是朱羅王國早期最著名的國王,在文尼戰役中,打敗潘地亞、哲羅和11個酋長國的聯軍,在泰米爾建立霸權。以後朱羅受潘地亞、帕拉瓦和遮婁其王國興起的影響而衰落。7~8世紀朱羅淪爲帕拉瓦和遮婁其王國的附屬國。9~12世紀朱羅再度興起,成爲印度次大陸最重要的王國。毗查耶拉耶統治時(850~871),朱羅戰勝遮婁其,以坦焦爾爲首都。巴蘭答伽一世(950~955)時吞併潘地亞,侵入錫蘭。在950年的塔科蘭戰役中,朱羅敗於拉喜特拉庫塔王國。羅□羅□一世(985~1014在位)和拉金德拉一世(1014~1044在位)時,朱羅王國鼎盛,以強大海軍爲基礎,征服哲羅及錫蘭北部,並揮師北上戰勝孟加拉的帕拉王朝,佔領恆河下游,在恆河三角洲建立新都恆伽孔達-朱羅普蘭,並在此修建大型水庫和乾渠。

爲爭奪印度洋海上交通控制權,保障印度對中國及東南亞的直接貿易聯繫的利益,朱羅王國在11世紀,與其海上勁敵室利佛逝進行百餘年的爭奪印度洋霸權的鬥爭。1025年一度佔領馬來半島、東蘇門答臘及南緬甸。10~11世紀,印度向東南亞地區的政治經濟的殖民擴張和文化傳播,以及僑居地的普遍建立達到高潮。與此同時,朱羅的貿易使團曾多次訪問中國。

公元9~12世紀,朱羅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是泰米爾封建制度的典型。朱羅王朝實行中央集權制,國家行政管理由組織完善的官僚政治機構負責。王國政府直接管轄村社,朱羅王朝晚期纔出現王國與村社之間的封建領主勢力。

村社是真正的基層行政單位,也是獨立自治的實體。自治權高於印度其他地區,王朝或封建領主的盛衰不能從根本上影響村社。村社內部行政管理實行高度發展的委員會制度,由按不同職業分區居住的村社成員的代表組成村社總會,分“烏爾”和“薩巴”兩種。“烏爾”是普通村社裡交納租賦的農戶所組成的總會。“薩巴”是婆羅門村莊裡的婆羅門所組成的總會。

村社制與種姓制相結合。村社裡的階級關係在外貌上表現爲種姓關係,階級統治表現爲種姓統治,社會分工表現爲種姓的傳統職業。種姓制的特點是:種姓基本上分爲婆羅門與非婆羅門兩大類,非婆羅門屬於中間種姓,他們中間等級界限並不森嚴;婆羅門既是宗教首腦,也是經濟頭目,掌握着土地,還兼營商業。

土地制度原則上是國有制,但實際上存在着村社土地所有制和個人土地所有制,農戶基本上是國家佃戶。

寺廟是社會中心和經濟中心。商人行會擁有大量財富,往往購買整個村莊捐獻給寺廟,並向村社總會和商業企業提供貸款,牟取重利。

朱羅盛行毗溼奴教。巴克蒂運動的領袖羅姆羅□早期曾以朱羅爲活動中心。

潘地亞:古代和中世紀印度泰米爾三王國之一。位於印度半島最南端。首都摩度羅(今馬杜賴)。可能建於公元前6或前5世紀。王國初由女王統治,擁有365個村莊,設有政府管理機構。在阿育王的銘文詔書中,被視爲王國南境以外的獨立王國。公元前1世紀,曾被羯陵伽國王迦羅毗羅征服。公元前20年派遣外交使節出使羅馬帝國。公元3世紀初,潘地亞國王內鄧傑利揚打敗哲羅和朱羅,稱霸南印度。約361年,羅馬尤利安皇帝在位時,潘地亞又派使節去羅馬。潘地亞統治者原奉耆那教,後來崇拜溼婆神。

公元6、7世紀,潘地亞擊敗朱羅、哲羅和帕那瓦。9世紀入侵錫蘭。10世紀朱羅征服潘地亞。12世紀末,潘地亞重獲獨立,13世紀臻於全盛,稱霸南印度,向北擴張至庫達帕、內洛爾一帶,向南擴張至錫蘭島。1311年以後,潘地亞開始衰敗。16世紀中葉,潘地亞王國滅亡。

三大宗教:婆羅門教、耆那教和佛教

婆羅門教:梵文中的種姓瓦爾納一詞,意即膚色。

白種人雅利安移民征服印度後,很清楚自己和當地黑土著在膚色上的差別,稱當地土著爲達塞人,即奴隸。由於雅利安人有強烈的種族優越感,故極力阻止與受他們鄙視的臣民混合,從而發展起四大世襲種姓的制度。前三個種姓由雅利安人自己的職業等級即祭司(婆羅門)、武士貴族(剎帝利)和農民(吠舍)組成。第四種姓(首陀羅)留給達塞人。達塞人不得參加宗教儀式,也沒有其征服者享有的種種社會權利。

後來,呔舍地位不斷衰落,與首陀羅同列,都是低級種姓。

耆那教和佛教。這兩個宗教的創立者可能前面已提到過,開始時都是苦行者,後來以較重實際、更有組織的方式向婆羅門的地位提出了挑戰。

耆那教的思想早在公元前7世紀就已傳播;但是,使耆那教正式形成,併成爲一個有制度的組織的,是教主大雄(約公元前540-467年)。他出生於一個非雅利安人的貴族家庭.30歲時,拋棄物質世界,出家爲一個赤身裸體的苦行者,漫遊12年後得道。他建立的教派的成員稱爲耆那教教徒,即耆那(勝利者)的信徒,耆那是他的稱號。耆那教義中的一個基本原則是,不僅動物和昆蟲,而且還有“木石和樹”,都各有一個獨立的靈魂。因此,他強調尊重任何形式的生命的重要性。耆那教的祭士去履行職責時,都先要清道,以免踩到任何小蟲。虔誠的耆那教教徒還要用布蓋住鼻子,以防止小蟲吸入鼻孔。今天,大約有1oo萬耆那教教徒居住在西印度(古吉拉特),但是他們對印度社會的影響比其人數所預示的要大得多。殺戒即非暴力主義這一主要教義的提出,應歸因於耆那教教徒和佛教徒;這一教義最後爲印度教的一般團體所接受。

耆那教從未傳播到印度以外的地方,但是佛教則不同,在歐亞中部、東亞和東南亞成爲一股強大的力量,對古典時代歐亞核心區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就印度而論,佛陀教義的意義在於,它比起耆那教,向印度教提出一個更爲根本的挑戰。佛陀不能容納種姓或婆羅門,而且象後來的新教徒那樣,認爲聖典也應爲俗人所理解。因此,他用恆河平原的方言傳教,並避開巫術、獻祭和晦澀難解的經文。

點擊察看圖片鏈接:

元帝國時期阿三次大陸的國家地理圖

第13節 賀歲版大禮包第39節 公主入宮(一)第32節 征服的慶典第22節 無間道之祝融發威巨強第2節 種馬做和尚第61節 羅馬新生活(四)第54節 紛爭、潛流(二)第9節 吞併日耳曼(五)第33節 吃喝玩樂第49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走在貴霜第2節 走馬上任第19節 大舉進攻(一)第67節 羅馬行省第10節 張昭修地球第26節 印第安之王(四)第55節 奧運餘波第59節 羅馬新生活(二)第32節 馬家遊江南(三)第17節 軍隊向前進,疆域長一寸第5章 27節下西洋第6節 阿非利加原住民倒黴的原因第27節 印第安之王(五)第60節 我爲舊城改造而來(二)第20節 皇帝當強盜(一)第4章 說明第5章 33節 神的樂器第15節 子義揚威第2節 種馬做和尚第14節 波斯血原第4章 夫餘、高句麗、三韓介紹第65節 北洋水師徵東第4節 我們走在金光大道上第11節 鏖兵克爾曼第40節 皇帝當了皇帝第11節 臨行狂歡第1節 波斯山陵崩樓蘭公主第23節 只撿便宜第7節 如夢如煙的往事第86節 螞蟻搬大象(二)第31節 公雞跑進母雞窩(二)第5節 大貴族第28節 走親戚(三)第4章 夫餘、高句麗、三韓介紹第12節 不可愛的兩個傢伙:金環三結和阿會喃!第63節 天災人禍第16節 吞併日耳曼(十二)第12節 吞併日耳曼(八)第29節 變身爲亢金龍第80節 羅馬行第23節 妾心爲君而動第26節 可笑的敗北第26節 情與恨(二)第17節 繼續向前----登陸第86節 螞蟻搬大象(二)第24節 周瑜的終極下場(二完)第5節 貴霜風雲(二)第55節 奧運餘波第13節 牝雞司晨(一)第27節 操統北方第79節 日耳曼時光第2節 羅馬內戰(一)第71節 希臘有戰火(一)第55節 北方盡入我手第34節 什麼禮物?第20節 大舉進攻(二)第76節 希臘有戰火(六)第27節 撲克牌之黑桃8第14節 波斯血原第5節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6節 易過吃蔗第27節 收官-----取斯里蘭卡第8節 蟻與龍鬥(二)第22節 美洲征服史(三)皇帝有旨哪個多言送你此女第52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厄運星第12節 管治南印度第13節 戰鬥開始了第30節 日耳曼好時光(一)第27節 夢斷樓蘭(一)第23節 雲州始建第54節 最後一戰(二)第50節 小憩一會第2節 初戰曹軍第45節 劉備出川第27節 撲克牌之黑桃8第75節 呂宋平叛之採石場之戰第41節 大進軍第3節 天子南巡(一)第8節 寵殺曹植第43節 三跌臭水第43節 大豐收(一)第32節 三國英雄的黃昏(四)第12節 激戰西喀斯鎮(二)第42節 豬哥亮第16節 駛入陽光燦爛的大海現代靚麗的波斯美女第32節 建業瑣事(二)第7節 前哨戰
第13節 賀歲版大禮包第39節 公主入宮(一)第32節 征服的慶典第22節 無間道之祝融發威巨強第2節 種馬做和尚第61節 羅馬新生活(四)第54節 紛爭、潛流(二)第9節 吞併日耳曼(五)第33節 吃喝玩樂第49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走在貴霜第2節 走馬上任第19節 大舉進攻(一)第67節 羅馬行省第10節 張昭修地球第26節 印第安之王(四)第55節 奧運餘波第59節 羅馬新生活(二)第32節 馬家遊江南(三)第17節 軍隊向前進,疆域長一寸第5章 27節下西洋第6節 阿非利加原住民倒黴的原因第27節 印第安之王(五)第60節 我爲舊城改造而來(二)第20節 皇帝當強盜(一)第4章 說明第5章 33節 神的樂器第15節 子義揚威第2節 種馬做和尚第14節 波斯血原第4章 夫餘、高句麗、三韓介紹第65節 北洋水師徵東第4節 我們走在金光大道上第11節 鏖兵克爾曼第40節 皇帝當了皇帝第11節 臨行狂歡第1節 波斯山陵崩樓蘭公主第23節 只撿便宜第7節 如夢如煙的往事第86節 螞蟻搬大象(二)第31節 公雞跑進母雞窩(二)第5節 大貴族第28節 走親戚(三)第4章 夫餘、高句麗、三韓介紹第12節 不可愛的兩個傢伙:金環三結和阿會喃!第63節 天災人禍第16節 吞併日耳曼(十二)第12節 吞併日耳曼(八)第29節 變身爲亢金龍第80節 羅馬行第23節 妾心爲君而動第26節 可笑的敗北第26節 情與恨(二)第17節 繼續向前----登陸第86節 螞蟻搬大象(二)第24節 周瑜的終極下場(二完)第5節 貴霜風雲(二)第55節 奧運餘波第13節 牝雞司晨(一)第27節 操統北方第79節 日耳曼時光第2節 羅馬內戰(一)第71節 希臘有戰火(一)第55節 北方盡入我手第34節 什麼禮物?第20節 大舉進攻(二)第76節 希臘有戰火(六)第27節 撲克牌之黑桃8第14節 波斯血原第5節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6節 易過吃蔗第27節 收官-----取斯里蘭卡第8節 蟻與龍鬥(二)第22節 美洲征服史(三)皇帝有旨哪個多言送你此女第52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厄運星第12節 管治南印度第13節 戰鬥開始了第30節 日耳曼好時光(一)第27節 夢斷樓蘭(一)第23節 雲州始建第54節 最後一戰(二)第50節 小憩一會第2節 初戰曹軍第45節 劉備出川第27節 撲克牌之黑桃8第75節 呂宋平叛之採石場之戰第41節 大進軍第3節 天子南巡(一)第8節 寵殺曹植第43節 三跌臭水第43節 大豐收(一)第32節 三國英雄的黃昏(四)第12節 激戰西喀斯鎮(二)第42節 豬哥亮第16節 駛入陽光燦爛的大海現代靚麗的波斯美女第32節 建業瑣事(二)第7節 前哨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