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節 聽話纔有飯吃

延騎馬,猛將兄跑步,他還打過一仗,人腳竟不落後

通古斯卡的部隊交由副將指揮,連同通古斯卡的參謀長,還有搶先違令的埃諾瑪依,一起去見張遼。

埃諾瑪依戰鬥全身盔甲打爛,居然沒有大傷,小創一些,抹上傷藥,活蹦亂跳。

他的指導員倒是解脫了,於戰鬥中犧牲,在作戰表率方面,倒是非常合格。

到得張遼的大營就知道氣氛不好,通古斯卡和埃諾瑪依被攔在門外,一羣兵士如虎似狼地衝來,把兩人綁上。

魏延與參謀長進去見張遼,參謀長戰戰兢兢地念到:“戰死一千人,我軍殺敵約二千。”

雖然敵我對比有利,張遼依舊怒不可遏。

一來被他破壞了計劃,本待培養出羅馬人的“惰性”後,我軍就一舉擊破羅馬人,取得個痛快淋漓的勝利。另外,對我軍而言,不得戰,如彈簧壓得越實,反彈越強,到時有如猛虎下山,勢不可當!

單是通古斯卡的三千人,用得好,恐怕三千破一萬都不見得是件難事。

現在發泄出去,前面的功夫統統白費了。

二來,張遼是誰?帝國第四位元帥,位於軍中權力榜的頂峰,傳出去在他轄下,有人竟抗令不遵,那還得了!

公然剃老子眼眉,是可忍,孰不可忍。

他連通古斯卡也不見,請魏延主持。吩咐軍法官把通古斯卡和埃諾瑪依押回日耳曼人中進行處罰。

……

日耳曼人新附,本國皇帝與日耳曼女王相好,好得蜜裡調油,連帶着兩國、兩族、兩軍的也同樣處於蜜月期,關係非常好。這麼個大前提下,軍法必須考慮到政治,張遼不便殺了他們。

如果是本國軍人,張遼即着人將他們立斬戰場之上!

以他元帥之尊。將官在他面前唯唯。校官以下呼來喝去。殺上個把人只是小事一樁。

雖然饒了他們,然死罪可恕,活罪難逃。

魏延地大營裡,八千日耳曼人排出了浩大的方陣,軍官們站在最前面,所有人圍成一圈,看着***中央的人。

通古斯卡和埃諾瑪依風光非常。當着衆人的面被執行鞭刑。

打後背——兩人都被脫了上衣,綁在木架上,皮鞭狠狠地抽下!

“啪,啪,啪!”

伴隨着鞭打聲,翻譯大聲嚷嚷:“……他們犯了嚴重的錯誤……你們現在是軍人,不是森林中的好漢,軍人是什麼?軍人以服從命令爲天職。一聲令下。你就必須執行而不能問爲什麼,不得講價錢,不得擅自更改命令……你們在加入帝國軍隊的時侯。第一條是忠誠,第二條就是服從,通古斯卡、埃諾瑪依嚴重地違反了第二條,必須嚴懲!……”

通古斯卡被判罰二十鞭,埃諾瑪依被判罰三十鞭,行刑結束。

士兵解開了他們綁在木架上的繩子,埃諾瑪依問道:“完了?”

“嗯,完了!”

“我還剛剛開始享受呢!”

死不悔改,死豬不怕開水燙,皮厚!

被鞭打三十下,埃諾瑪依絲毫不在乎,然而聽到幾句話,卻象被踩着尾巴地貓,大吼大叫,差點掙開押着他地士兵地手,兩個押不住他,上到四個人才制服他。

翻譯宣佈對他的下一步處理:“解除埃諾瑪依的軍職,不得再呆在軍隊裡,永遠不得回到軍隊中!”

這不是要了他的命!營地上空迴盪着埃諾瑪依的怒吼聲:“張兔子呢,叫他出來,我要和他決鬥!”唬得翻譯的臉都白了,士兵們把他的嘴給堵上,把他匆忙押下。

抗令,罪至處死,如不殺他指揮官一般都是將犯軍放進“敢死隊”,讓他戰死,不影響他地榮譽。

這條對於日耳曼人無效,你把他放在火線上,讓他站於面對敵人的最外面,他感謝你,會送貴重的禮物給你!

所以,趕他出軍隊是僅次於死的最嚴厲懲罰!

那邊……大家都用同情的目光看着通古斯卡,他原先是上校軍銜,被一擼到底,連降十三級,成爲一個上等兵,僅比剛剛入伍的新兵高一點!(新兵一進來就是三等兵,特別優秀的是二等兵)

而且,他這個上等兵的戰位是騎兵部隊。

讓他當騎兵?不不不,那不是懲罰而是獎勵了。

通古斯卡將成爲一名馬伕,專門餵馬,屬於後勤人員,一般不用上前線!

代價非常慘重,翻譯口水四濺,長篇大論,念地明顯是華族軍隊政委地手稿,要求所有的日耳曼人軍官被要求對自己的部隊進行教育,教育他們自己和士兵們,必須明白這一點,紀律必須服從,命令一定要遵守。

華族地參謀們則在竊竊私語道:“你說他們(日耳曼人)聽得懂嗎?”

“聽不懂!那傢伙(翻譯)說得太多了。”

“對,越說越糊塗,你沒看到那些日耳曼人眼都直了嗎?”

“最好應該是這麼說,通俗點:‘指揮官命令你脫下褲子坐在一塊冰上,你就得脫下褲子坐到冰上!’”

“這話不好!“

“爲何?”

“恐怕會讓人以爲指揮官要搞基呢!”

……

魏延在旁邊直聽着搖頭,對着翻譯招招手,講得高興的翻譯不得不停下來,附耳過去。

魏延道:“別說了,你只要講一句話就行:‘聽話纔有飯吃,不聽話沒飯吃,還會不讓你上陣打仗!’”

翻譯遂照着魏延的話說完,

耳曼人都明白了。

…………

經過整頓,日耳曼人上上下下凜然遵辦命令。繼續打“敗仗”。

華族的恐嚇很有效,不讓他們吃飯與打仗,打中了日耳曼人地要害,他們最怕沒飯吃,餓肚子的感覺真不好受,不讓他們打仗更比死還要可怕。

打後的幾天,“敗仗”打得很乾脆利落,魏延滿意極了。

事實證明張遼的擔心是多餘的。羅馬人認真提防了三天後。又變得散漫起來。

帝國軍一路“逃跑”。沿路只顧搶錢搶物,把東西給搶了,卻將人留下。

羅馬軍團遂徵發士兵,招納閒人,四處招搖,聲明我們將要打進羅馬去,一路勢不可當。勝利在望!

或強迫或蠱惑幾乎將各地的老中青少年羅馬人盡數弄走,兵力擴充到三萬二千。

人數雖衆,戰鬥力不見得高過以前,原十七兵團的軍官與老兵幾乎死光光,補充上來的新兵戰鬥力薄弱,實際上主力軍團只得二十六軍團與三十二軍團。

羅馬各地方對兩支軍隊叫苦不迭,搶人搶物搶財,還讓人咋活下去啊。

帝國軍不是漫無目地地逃跑。邊跑邊注意觀察地形。終於到得豐迪城時停下,那裡由於砍伐過多,樹木稀疏。地形開闊,很合適大兵團作戰,張遼準備在此地與羅馬軍團決戰。

消息一傳出來,日耳曼人雷動歡聲,終於不用做兔子了!

緊張地準備起來,日耳曼人佔據山崗,三千人在營裡,五千人在營後,騎兵部隊全部隱藏在後面地山背集中。

大戰將臨,人人都在做準備,檢查自己的裝備、磨亮兵器、剃光頭、牧師做法事佑福、寫信,整個軍營一片忙碌。

…………

兩個日耳曼勇士得此下場,投訴無效,張遼是元帥,有專擅之權,羅馬方面根本不管他怎麼打,只要能打贏就行,日耳曼人是投訴也沒有什麼用。

馬伕——通古斯卡滿臉羨慕地看着騎兵們來去匆匆。

他不當老大不幾天,處在馬伕班班長王老頭的管轄下,王老頭是個高級士官,非常關照他,手把手地教他如何餵馬、養馬。

雖然語言不通,起初鬧了好些笑話,王老頭示意他照做,他也就照做,很快地領悟到一些關於馬的知識。

氣氛越來越緊張,通古斯卡看到大戰即將打響,心中非常痛苦,對於熱愛戰鬥的他來說,簡直比殺了他還可怕。

他正在餵馬,旁邊伸過來一隻手,撫摸着馬頭,通古斯卡一看,呆住了:“張元帥!”

張遼的作戰命令發出,分派完畢,實際上他倒成爲了軍隊中最悠閒的人——軍隊地傳統,越是大戰,最高首腦越是有閒,該做的已經做了,能做的也做了,剩下的就是將士的用命與看神的意志了。

“聽王班長說,你這三天叫到什麼就去做什麼,不擺架子,堅決服從命令,我心甚慰”,張遼慢條斯理地道。

翻譯把他的話講了,通古斯卡暗暗捏了把冷汗,說不鬧情緒是假的,有時真恨不得大鬧一場,打出軍營去,但終究還是忍了下來,怕被徹底地趕出軍隊去。

他一時福至心靈,恭聲道:“報告元帥,我已經接受了教訓,從今以後堅決服從命令!”

張遼欣慰地點頭道:“很好,不錯,帝國不會這麼大方放走任何一個有本事地人,你去向魏延大人報到吧,重新歸隊。”

通古斯卡行了個軍禮,如飛地去了。

算他好運氣,大戰將臨需要人手,每一個人都彌足寶貴,能夠利用上任何一個人都要用上。

看着他地背影,張遼默默地思考着,軍隊中各個民族越來越多,如何解決各民族間的問題,是一件關係到帝國生死存亡,千秋大業的事,必須向皇帝上奏,一定要正視這個問題。

以往帝國征伐,都是些底涵薄弱地少數民族,有的民族即使人多,可也只是簡單的人的堆徹,他們沒有自己的文化傳統,帝國的文明就象明燈一般吸引着他們,現在的羅馬、波斯就大不一樣,傳承千年,文化源遠流長,想吞併他們,融合他們得大費手腳。

之所以張遼一路撤退,路上卻不徵發羅馬人當兵,他們可還有羅馬城中央政府的大義,真要徵募人入伍,還有徵得到人的。可是他們就是不徵,原因有許多,其中不好管就是之一,只有在後方徵發羅馬人,經過一事時期的洗腦,纔可比較放心使用。

日耳曼人受到拉丁文化的影響,有一定的文明,他們脾氣硬朗,不容易搞定。不過這次皇帝英明,調虎離山,把十幾萬的精銳日耳曼人陸續帶離家鄉,爲他流血打仗。華族卻派出更多人手到日耳曼地區,在日耳曼地區做事方便許多——他們的男人不在人與孩子,就好管了。

待那些日耳曼老兵們回家後,可能與他們的兒子都不能交談,得藉助翻譯——他們的兒子滿嘴華語,到時雞同鴨講眼碌碌啊……

在一定程度上,張遼爲什麼直個要日耳曼人打“敗仗”?其實不無磨礪他們的打算,只有聽從命令的軍隊,才能確保勝利。

……

大戰終於到來,一萬八千名華族與日耳曼人佔據佔據大路邊的馬里亞蘭丘陵地區,準備羅馬人來攻。

第26節 三聖至上第46節 三國英雄奧運會(三)第7節 到阿非利加去第16節 友情PK第21節 周瑜之訊第11節 西部戰役第2節 圈套第4節 貴霜風雲(一)第8節 致命絞索第46節 羅馬大亂(一)第13節 吾國民爲先第8節 三江口打大架第13節 牝雞司晨(一)第18節 初期的活動第61節 欣聞大耳之訊(一)第36節 再幹一票(二)第13節 人才歸順第75節 希臘有戰火(五)第23節 丟臉的處女秀第33節 歡樂頌第46節 羅馬大亂(一)第46節 最後解決(一)第21節 勝利進城第65節 豔后無雙第17節 老將出馬?第8節 秋交會神秘的樓蘭第65節 北洋水師徵東第27節 操統北方第13節 鄧艾們的幸福時光第5節 一個士兵JB的命運(一)第24節 情與恨(一)第24節 呂部來投第55節 北方盡入我手第51節 波爾齊烏斯的煩惱第36節 新野絞肉機第67節 激戰泰西封第4章 節31節建業瑣事的說明第33節 一件血案拉開的裂縫第25節 雷霆猛女第38節 肚皮協議第34節 拳王賽第21節 花園口慘案第69節 張合帶兵第63節 兵臨城下第53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波斯遊記第51節 帝國的聚寶盆(四)第15節 大戰略第6節 向波斯開戰!第43節 三跌臭水第44節 妙才不妙第81節 進謁皇后第26節 三聖至上第32節 建業瑣事(二)第14節 牝雞司晨(二)第80節 羅馬行第50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綠鑽(二)第47節 張飛VS典韋第27節 收官-----取斯里蘭卡第50節 小憩一會第52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厄運星第18節 九一一事件第21節 酷刑第78節 玄德仲謀歸位第40節 總督之死(二)第40節 皇帝不見鳥第34節 建業瑣事(四完)第36節 屠光北極熊祖宗(二)第18節 狼吃小羊第59節 羅馬新生活(二)第21節 愛之船第23節 周瑜的下場(一)第2節 民主來了第25節 印第安之王(三)第24節 又一串珍珠(二)第13節 破溫州部第42節 別墅外的野餐第20節 回馬神槍第27節 萬里煙海度若飛(一)第65節 羅馬內亂(二)第52節 猛將兄第4節 貴霜風雲(一)第67節 羅馬行省第65節 北洋水師徵東第69節 那天我好累第27節 夢斷樓蘭(一)第41節 經營西域第4章 20節地形第18節 九一一事件第9節 真是無恥第42節 鳳兮鳳兮,故是一鳳第23節 妾心爲君而動第37節 大元立國第62節 暢遊金字塔第30節 絞殺戰和反絞殺戰第60節 羅馬新生活(三)第23節 棒子夷族第19節 司馬折棒子(二)第76節 呂宋平叛之困局第52節 收尾,人踩我尾
第26節 三聖至上第46節 三國英雄奧運會(三)第7節 到阿非利加去第16節 友情PK第21節 周瑜之訊第11節 西部戰役第2節 圈套第4節 貴霜風雲(一)第8節 致命絞索第46節 羅馬大亂(一)第13節 吾國民爲先第8節 三江口打大架第13節 牝雞司晨(一)第18節 初期的活動第61節 欣聞大耳之訊(一)第36節 再幹一票(二)第13節 人才歸順第75節 希臘有戰火(五)第23節 丟臉的處女秀第33節 歡樂頌第46節 羅馬大亂(一)第46節 最後解決(一)第21節 勝利進城第65節 豔后無雙第17節 老將出馬?第8節 秋交會神秘的樓蘭第65節 北洋水師徵東第27節 操統北方第13節 鄧艾們的幸福時光第5節 一個士兵JB的命運(一)第24節 情與恨(一)第24節 呂部來投第55節 北方盡入我手第51節 波爾齊烏斯的煩惱第36節 新野絞肉機第67節 激戰泰西封第4章 節31節建業瑣事的說明第33節 一件血案拉開的裂縫第25節 雷霆猛女第38節 肚皮協議第34節 拳王賽第21節 花園口慘案第69節 張合帶兵第63節 兵臨城下第53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波斯遊記第51節 帝國的聚寶盆(四)第15節 大戰略第6節 向波斯開戰!第43節 三跌臭水第44節 妙才不妙第81節 進謁皇后第26節 三聖至上第32節 建業瑣事(二)第14節 牝雞司晨(二)第80節 羅馬行第50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綠鑽(二)第47節 張飛VS典韋第27節 收官-----取斯里蘭卡第50節 小憩一會第52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厄運星第18節 九一一事件第21節 酷刑第78節 玄德仲謀歸位第40節 總督之死(二)第40節 皇帝不見鳥第34節 建業瑣事(四完)第36節 屠光北極熊祖宗(二)第18節 狼吃小羊第59節 羅馬新生活(二)第21節 愛之船第23節 周瑜的下場(一)第2節 民主來了第25節 印第安之王(三)第24節 又一串珍珠(二)第13節 破溫州部第42節 別墅外的野餐第20節 回馬神槍第27節 萬里煙海度若飛(一)第65節 羅馬內亂(二)第52節 猛將兄第4節 貴霜風雲(一)第67節 羅馬行省第65節 北洋水師徵東第69節 那天我好累第27節 夢斷樓蘭(一)第41節 經營西域第4章 20節地形第18節 九一一事件第9節 真是無恥第42節 鳳兮鳳兮,故是一鳳第23節 妾心爲君而動第37節 大元立國第62節 暢遊金字塔第30節 絞殺戰和反絞殺戰第60節 羅馬新生活(三)第23節 棒子夷族第19節 司馬折棒子(二)第76節 呂宋平叛之困局第52節 收尾,人踩我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