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麼原名楊太,曾與鐘相一起領導了洞庭湖農民大起義
。起義發生在建炎四年建立了大楚政權,改元天載,以“等富貴,均富貴”相號召。起義軍攻打城池,屢敗官兵,很快蔓延十九個縣。一次鍾想遭到了官兵的襲擊,被俘後不久即遇害,楊麼逃過了這次災難,收集起舊部,佔據了龍陽,勢力又壯大起來。朝廷派大將去征討,被打得大敗而逃。朝廷只好派出岳飛前去招捕楊麼,封他爲武昌郡開國侯,兼清遠軍節度使。岳飛部下多爲北方人,不習水戰,聽說往洞庭湖徵召楊麼,衆將士多有疑懼之色,岳飛鼓勵說道:“楊麼盤踞洞庭湖,出沒於水中,人們都覺得他厲害,不敢去征討。其實用兵打仗主要看將帥如何謀略與指揮,哪分什麼水陸!如果運兵得法,陸戰可以勝利,水戰同樣可以勝利。破楊麼我自有良策。大家不用擔憂,只需聽我的命令,齊心協力,看他楊麼能鑽到水底去!”衆將士都是隨岳飛征戰多年,知道岳飛不是說大話吹牛皮,便都放下心來,打起了精神。
岳飛雖然給部下打氣鼓勁,其實他自己心裡也非常清楚,如果用自己的步兵去與楊、麼的水兵硬拼,結果不會與前一任一樣。以己所短擊敵所長,這是兵家最忌諱的事情,他還不會狂妄到一切不顧的地步。軍情緊急,開展水上軍訓或臨時招募水師顯然是不可能的。這是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它可能使那些平庸將領望而卻步,但這卻難不倒岳飛。敵人並不是鐵板一塊,熙熙攘攘爲名利而聚集的人不會是沒有的,只要諭之以利害,肯定會有人棄而投我,甘爲前驅的。這樣不就克服了我們的弱點嗎?於是,岳飛將部隊調配停當以後,立即派遣使者分頭去招降楊麼屬黨。不久之後,即傳來了消息,說楊麼的心腹屬下黃佐願意接受招安。岳飛聽後大喜說道:“黃佐深受楊麼器重,要是他能來降,破楊麼還有什麼可說的!”他打
算親自親往招撫,可是牛臬與張憲等連忙勸阻道:“黃佐即爲楊麼的心腹,爲什麼會降順呢?這其中恐怕有詐,不得不妨啊!”岳飛聽了之後笑着說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要能收得黃佐,破楊麼就成功了一半了,否則的話,我只能用我的陸軍來攻擊水寇了,那不是自投湖水嗎?”他不由分說,由送信的帶路,自己一人,騎着馬出了營,去見黃佐。到了黃佐營寨前,岳飛讓送信的去報千黃佐,就說岳飛已經到了。黃佐問那送信的道:“岳飛帶來了多少人馬?”送信之人說道:“只有岳飛一人在此。”黃佐聽了之後把部將召集商討道:“岳飛號令如山,威震中外,如果與他爲敵的話,恐怕是萬萬不能生還的。再說楊麼專橫殘暴,在他手下從事的話隨時都有可能被火併的可能,我經過反覆的考慮,認爲接受招安最是上策,現在岳飛一人來此,可見他是一個值得信賴的誠實君子,不是欺詐陰險的小人,要是向他歸順,必會受他的善待。我看我們還是打開營寨,迎接他進來吧!”部下們聽到之後大多數表示同意,少數幾位有異議的也不敢公開表示。於是黃佐就率衆來到了寨門,來迎接岳飛。岳飛見到之後趕快下馬上前用手撫着黃佐的背,寬慰說道:“你現在能夠深明大義,迷途知返,這是非常明智的選擇,值得嘉獎。今後要是能夠立功,封爵蔭子也是很容易的事情。”黃佐等人聽了之後深表感謝,並將部衆一一介紹給岳飛。岳飛對每個人都溫言勸勉,衆人無不心悅誠服,都表示願意聽從岳飛的調遣。岳飛見已經打動了黃佐等人,進而說道:“你們本來是大宋臣民,外敵當前,該當共同禦侮纔是,怎麼能隨楊麼反興作亂呢?這不是幫着金人滅我大宋嗎?我此番前來,就是要宣明大義,使你們能夠洗心革面,同衛王室,剿除異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