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不過多門課

戰國開啓, 無數諸侯小國被滅,最終定局秦楚燕趙魏韓齊七國。

七國間有零星小國作爲緩衝,大多是其他國家的附庸, 比如衛國和魯國。

現在這個定局被打破了。

天下重歸動盪不安。

“什麼天下重歸動盪不安, 明明是天下從動盪中要重歸穩定了。”嬴小政聽到民間士人說這話後, 不滿道。

朱襄趕緊攔住嬴小政,讓他別去找人家辯駁。

嬴小政天生單槓化龍, 聽見和自己相左的意見就渾身不自在,非要和人辯個輸贏來。

這大概也是帝王唯我獨尊霸氣的一種體現。

不過嬴小政若被別人辯贏了, 就會真心接受對方的意見,不會爲了臉面小心眼。

現在朱襄拉住嬴小政, 不是擔心他與士子結仇, 只是現在吳郡學府開學考試在即, 他擔心嬴小政影響到人家考生的狀態。

嬴小政不理解朱襄的想法,不過他本也沒打算親自下場和一羣沒有才名的士人辯論。

自己堂堂秦太子做這等事,是用自己的名聲給別人擡高地位。

嬴小政任命浮丘主持此次吳郡學府入學考試, 浮丘和嬴小政、朱襄一同回到了吳城。

他嘆息道:“天下士人大概心裡都難以接受,明明韓都解圍,爲何韓王還降了。”

嬴小政倨傲道:“韓國從根基上就是這副模樣, 韓王做出此事, 並不令人驚訝。”

朱襄問道:“政兒爲何如此說?”

嬴小政白了舅父一眼。

舅父明明知道, 卻一副無知的模樣, 又是想要考我。

朱襄看見嬴小政的白眼,就知道嬴小政這傢伙又在無端惡意揣摩他。

冤枉啊,他就是單純想聽聽嬴小政是怎麼看待韓國。

不等朱襄辯解,嬴小政開口說了自己對韓國和韓王的看法。

三家分晉,三家強弱也是不同的, 所以導致立國路線也不同。

趙氏軍功傳家,掌握晉國兵權,所以趙國也武德充沛;魏氏在晉國世代爲掌握朝政的大夫,魏國在國政治理上較爲擅長,興文教,重法制。

韓氏則不同。

韓氏先祖韓厥原本只是尋常出身,因在晉景公時力保被清洗的趙氏一族,後與趙氏結成了緊密聯盟,即著名的“趙氏孤兒”。

魏氏和趙氏分晉,勢均力敵,便拉來韓氏形成穩固的三角。

韓國在魏國和趙國中間,成爲兩國的緩衝地。

不過韓國曾經也強盛過。

三家分晉後,韓國的國土面積雖是三家中最小,但與魏國和趙國也差不了多少。

要說它左右有魏國和趙國,難以發展。魏國西有秦國,秦國那時雖弱小,但土地在中原人看來很荒蕪,魏國也沒有多少發展的餘地;趙國東有強齊,燕國也不算弱,想要擴充領土也很難。

魏韓趙三國差距拉開,是在變法之後。

魏王擅長國政,李悝變法是最徹底的一個。

魏文侯時期,廢除了“世卿”制度,讓普通士人可以爲卿,魏國聚集了一大批人才,成爲了戰國第一強國。後來商鞅變法等都是以李悝變法爲藍本。

可惜魏王出身世卿,骨子裡是瞧不起底層士人的。

當他利用新興士人階層完成君王集權後,就背叛了招攬來的新興士人階層,將權力交予宗室。

他之後魏王有樣學樣,魏國人才紛紛被逼走。魏國也逐漸衰落。

趙王擅長治兵,改革也從兵制上起。趙武靈王時,趙國武力值最爲強大,威懾天下,招攬了許多優秀將領。

趙國的衰落不在於趙武靈王在繼承人上的優柔寡斷。趙惠文王也是不錯的。

“趙國衰落的根基是將軍太強,趙王忌憚。”嬴小政板着臉道。

浮丘眼皮子跳了跳,趕緊低下頭掩飾自己的表情。

朱襄嘆氣:“是啊。將在外,戰場變幻多端,若從君命會戰敗,若不從君命君王會忌憚。若趙王不知兵,又不夠信任將軍,就會時常出現趙王在重要戰役中拖將軍後腿的事。”

在朱襄前世的歷史中,趙國看似禍在趙王不信任廉頗、李牧等將軍,實際禍在趙國沒有一個制約將軍兵權的制度,一旦趙王不信任將軍,就只會兩敗俱傷。

趙武靈王知兵,他本身就是將領,所以無所謂;趙惠文王信任臣子,臣子也尊敬他,所以君臣兩相得。

當一個趙王既不知兵,又不信任國內的將軍的時候,這裂痕是遲早的。

只是趙國的將軍都心繫趙國,或逃走,或自殺,都沒想過真的背叛趙王,所以顯得趙王的忌憚沒有道理,很昏庸了。

“韓王則因權衡權術稱王,國內改革也是以術治爲主。”嬴小政的眼神中露出一絲鄙夷,“所謂君王心術,不過是陰謀小道。”

朱襄笑着嘆氣道:“是韓非說的吧?世人可也將申不害當做法家人。”

嬴小政道:“法家也有三派。如慎到重‘勢’、申不害重‘術’,商鞅重‘法’。只重其一,有失偏頗。但重‘勢’重‘法’,尚爲堂堂正正,只重‘術’,便爲小道了。”

“勢”爲權勢。慎到認爲君王最重要的是把握天底下最大的權勢,即君主專|制集權,有權勢才能做其他事;

“法”即法令。商鞅認爲國家所有的規章制度都要列入法令中,有規矩才能成方圓,從王孫貴族到平民走卒,都要被約束在具體的法令下,成爲整個國家強盛的“工具”;

“術”則君臣權衡之道,後世又稱帝王心術,主要在用人上。

申不害教導韓王均衡之道,君權和卿大夫的權力,丞相和將軍的權力,中央和地方的權力,如何拉攏如何打壓,君王才能將朝堂和國家牢牢掌握在手中。

在申不害變法的十五年間,韓國地方封君的權力基本都被抹除,封君仍舊有地方治理權,但無軍權,要奪取更多的權力都要爭取韓王的支持,權力鬥爭全部集中到了朝堂上。

只要韓王夠英明,能夠做出決斷,韓國就會強盛。

“可惜只重帝王心術,若帝王不行,國家就會急速衰落。”嬴小政道,“且術只是小道,君王不信任臣子,臣子就不會與君王交心。君王只知道分化拉攏臣子,臣子就會將所有心思都用於揣摩君王心思上。”

嬴小政譏笑了一聲,道:“若遇到昏庸的韓王,臣子大可裝作仇敵,表面上互相攻訐,私下裡相勾連,韓王被玩弄於股掌之上。”

“帝王之術,先是帝王,纔有術。若只重術,失了帝王之勢,國家之法,可不就是小道?”

“韓王與卿大夫兩不信任,遇到危急時刻,韓王寧願相信秦國能保住他一條命,也不相信身邊的卿大夫,可不趕緊投降?雖然模樣難看了些,對他而言,或許是正確的選擇。”

“若換一個年輕的韓王,沒在韓國朝堂浸淫多年,或許會信了韓國卿大夫那羣人的鬼話,爲那羣人喪了命。”

朱襄想到原本韓國的亡國之君韓王安的遭遇,不知道該不該贊同嬴小政的話。

韓王安被軟禁陳縣,新鄭韓國舊貴族叛亂後被處死。韓國世卿貴族或許在乎韓國,但肯定是不在乎某一個具體的韓王的。

浮丘擡起頭,眼睛發亮。

雖然太子政說的是“法”,但言語中堂堂正正之氣,也符合儒家的思想。

朱襄點頭:“政兒可以出師了。”

嬴小政問道:“我出哪個師?”

朱襄冥思苦想,不確定道:“韓非?”

嬴小政嫌棄:“韓非又不是我的老師。”

朱襄指着自己:“那……我?”

嬴小政道:“舅父你最擅長的是種地。”

朱襄失笑:“我擅長種地,李牧擅長打仗。你既不可能去種地,也不能去打仗,看來是一輩子都無法出師了。荀子那裡,你倒是可以爭取爭取。”

嬴小政抱着手臂,鼻子噴氣:“不要。我不耐煩儒家太繁複的‘禮’。”

浮丘的眼神又黯淡了。

唉,太子政即使師從荀子,也不尊儒。

朱襄道:“荀子應當已經習慣了。他最出色的弟子,重儒的不多。”

朱襄拍了拍身邊浮丘的肩膀:“你要努力啊。如果你將來沒有成就,後世人就要嘲笑荀子教出的學生中,最厲害的是韓非、李斯、我、政兒這樣完全不像儒士的人。你好歹讓荀子的學生中多個大儒。”

浮丘:“……”朱襄公,你這句話敢到荀子面前說嗎?

可他不敢說,只能拱手苦笑:“學生會盡力。”

嬴小政疑惑:“浮丘是大儒嗎?他不是擅長行商和賦稅嗎?”

浮丘:“……!!”

朱襄嚴肅道:“儒商也是儒。誰說大儒不能是商人?”

嬴小政聳肩:“好吧,舅父說是就是。那不如你去當這個大儒,誰說大儒不能種田?”

朱襄捏了捏下巴:“有道理。我看我自己,也覺得像個正經的大儒。這麼說,李斯和韓非怎麼就不能是大儒了?儒無所不包,哪是那等不便之物。”

嬴小政贊同:“確實。”

朱襄道:“那政兒也當個大儒如何?”

嬴小政道:“我考慮考慮。”

浮丘把臉撇到一邊。

他決定把今日聽到的話全部忘掉,否則他的儒心會受損。

韓國滅亡,韓王被“請”至咸陽,對韓非和張良而言是莫大的打擊。

對朱襄和嬴小政而言,不過是多了一堂可以學習很久的課程。

嬴小政還試圖以韓國興衰史教導成蟜。

成蟜生母爲韓女,他將來肯定會成爲秦國朝堂中韓國勢力的依靠。

聽懂韓國君王錯綜複雜的關係,成蟜才能化秦國朝堂的韓國勢力爲己用,幫他家兄長掌握這一派系。

成蟜聽完嬴小政分析韓國的第一堂課,就跑到精神萎靡的韓非和張良面前,囂張道“你們以後全靠我,現在就要聽我的,幫我藏點心”,被嬴小政抓到一頓揍。

韓非和張良這纔想起來,公子成蟜是韓女所生。

他們思索了一瞬間要不要幫扶一下公子成蟜。

念頭剛升起來,就被他們嫌棄地丟掉。

別說韓非,就是張良剛來不到一月,就看出最想幫扶公子成蟜的是太子政。

但太子政希望弟弟成爲自己的左臂右膀,公子成蟜卻只想成爲兄長身上混吃混喝的掛件。

那句“大兄我是你唯一的弟弟”魔音灌腦,讓張良聽了都想打人。

與其寄希望公子成蟜長大後會知道權勢的美味,整合秦國朝堂韓國勢力的同時,也爲他們這羣韓人爭得更高地位,不如把希望直接寄託在太子政身上。

何況,有太子政壓着,公子成蟜即使心向權勢又能如何?從小被太子政按着打屁股的公子成蟜,還能翻得過太子政這座大山?

比起出身韓國宗室的韓非,張良更早從悲憤的情緒中緩過勁。

他能理解韓王的做法。

韓王繼位時,正是秦昭襄王強盛時。

秦昭襄王內有應侯范雎,外有武安君白起,三晉之地從“魏韓趙”,變成了“上魏下韓右趙”的格局,被秦國吞併了近半。

韓王曾經也奮力掙扎過。

但韓王登基前,韓王的君父韓釐王與魏國出全國之兵,聯合東周與東進的秦國進行大決戰。

那就是伊闕之戰。

白起成名之戰。

此後韓國精銳盡失,只能在秦國和其他五國間左右搖擺。

韓國無兵,只能以權術如履薄冰。

守不住上黨,韓國轉禍趙國,結果長平之戰秦趙對峙時,秦國偏師繼續攻打韓國,趙國戰敗,失地最多的卻是韓國;

韓王給東周獻城,希望東周公牽頭六國聯盟攻秦,結果東周被滅,韓國也被好一頓揍;

韓王和衆卿大夫商議,乾脆投了吧,於是給秦昭襄王披麻戴孝哭喪,請求成爲附屬國,秦國不要;

此次韓王也盡力守城了,等到了楚軍來救。

等救完之後,韓王出城一看,好傢伙,只剩下新鄭這一座孤城了。

一生都在被秦國揍的韓王年近五十,心態比七八十的老人還滄桑。

他承受不住這個壓力,崩潰了。

張良很能理解。

但韓王,你能不能降得不那麼丟臉?

自古以來,從未有活人給自己定諡號。你還給自己定的“擴疆愛民”的美諡,完全和一生反着來。

且你就算認爲一座孤城難以復國想投降,也該是緩一陣子,先送走楚軍,再派遣使臣去咸陽,兩國交換文書,以國君身份讓秦王受降。

你自己驅車跑去找信平君廉頗,這是把全體韓國人的臉都扔地上踩啊!

張良不能理解了。他默默地把自己關在昏暗的屋子裡,雖然脫離了悲痛,但彷彿成了一具沒有思想的空殼。

第21章 果醬蒸蛋第120章 粟米涼饃饃第18章 烤土豆蘸鹽第11章 始皇長生丹第30章 瓦罐煨豬肉第232章 屋漏連夜雨第2章 豬油蒸雞蛋第89章 開山平地雷第259章 扁鵲去又返第190章 城牆楚歌聲第196章 桂花甜點宴第18章 烤土豆蘸鹽第163章 衝鋒輕重騎第113章 李斯涼開水第208章 相聚半日閒第6章 黃米紅棗糕第66章 海帶味噌湯第116章 菊花豆腐羹第92章 秦舟師樓船第147章 飲盡杯中月第15章 香滷豬內臟第178章 溫酒打邊爐第86章 隔水蒸南瓜第254章 趙高尋捷徑第140章 白菜糞肥泥第137章 煙筍燒牛腩第62章 韓非紅眼眶第248章 傳首趙邊疆第215章 殺人者魏王第28章 肉醬蓋粟飯第154章 始皇崽頭槌第134章 荀子醉米酒第59章 酸薺菜魚湯第15章 香滷豬內臟第151章 子楚臉上粉第18章 烤土豆蘸鹽第119章 白起青玉佩第251章 分別待團聚第95章 神靈杯中血第162章 李牧的名號第101章 老秦王誘餌第265章 論跡和論心第23章 白起小石子第248章 傳首趙邊疆第214章 豈知千麗句第28章 肉醬蓋粟飯第239章 撥雲終見日第103章 火烤楚軍營第172章 韓相國遺願第125章 漢水釜鬵魚第122章 始皇崽兔子第258章 荀子獻計謀第257章 梓棺費鮑魚第236章 長平郡死戰第199章 兄友弟也恭第256章 想聽故事嗎第118章 十月糖桂花第173章 大哭熊孩子第175章 炙肉夾白饃第125章 漢水釜鬵魚第173章 大哭熊孩子第201章 兩楚救民事第81章 水患後釘螺第153章 夫妻肩上淚第14章 肉醬土豆泥第199章 兄友弟也恭第57章 粟米酒醉雞第189章 李牧反制策第8章 始皇金大腿第138章 牆上楚地圖第261章 李牧激將法第56章 蔗糖蒸橙子第93章 友人慶祝酒第183章 浮丘與叛徒第53章 墓前細絨棉第91章 豬油糖炒麪第83章 天河瀑布雨第153章 夫妻肩上淚第75章 澡堂泡澡水第168章 百密有一疏第190章 城牆楚歌聲第73章 秦王叵測心第108章 春申君贈禮第221章 諸老將請戰第138章 牆上楚地圖第23章 白起小石子第236章 長平郡死戰第84章 軍屯地南瓜第39章 始皇崽糖球第210章 強烈既視感第222章 張良說楚王第244章 大梁護城河第175章 炙肉夾白饃第99章 紅燒江鱸魚第222章 張良說楚王第266章 論跡和論心第62章 韓非紅眼眶第190章 城牆楚歌聲第42章 始皇崽圍巾第232章 屋漏連夜雨
第21章 果醬蒸蛋第120章 粟米涼饃饃第18章 烤土豆蘸鹽第11章 始皇長生丹第30章 瓦罐煨豬肉第232章 屋漏連夜雨第2章 豬油蒸雞蛋第89章 開山平地雷第259章 扁鵲去又返第190章 城牆楚歌聲第196章 桂花甜點宴第18章 烤土豆蘸鹽第163章 衝鋒輕重騎第113章 李斯涼開水第208章 相聚半日閒第6章 黃米紅棗糕第66章 海帶味噌湯第116章 菊花豆腐羹第92章 秦舟師樓船第147章 飲盡杯中月第15章 香滷豬內臟第178章 溫酒打邊爐第86章 隔水蒸南瓜第254章 趙高尋捷徑第140章 白菜糞肥泥第137章 煙筍燒牛腩第62章 韓非紅眼眶第248章 傳首趙邊疆第215章 殺人者魏王第28章 肉醬蓋粟飯第154章 始皇崽頭槌第134章 荀子醉米酒第59章 酸薺菜魚湯第15章 香滷豬內臟第151章 子楚臉上粉第18章 烤土豆蘸鹽第119章 白起青玉佩第251章 分別待團聚第95章 神靈杯中血第162章 李牧的名號第101章 老秦王誘餌第265章 論跡和論心第23章 白起小石子第248章 傳首趙邊疆第214章 豈知千麗句第28章 肉醬蓋粟飯第239章 撥雲終見日第103章 火烤楚軍營第172章 韓相國遺願第125章 漢水釜鬵魚第122章 始皇崽兔子第258章 荀子獻計謀第257章 梓棺費鮑魚第236章 長平郡死戰第199章 兄友弟也恭第256章 想聽故事嗎第118章 十月糖桂花第173章 大哭熊孩子第175章 炙肉夾白饃第125章 漢水釜鬵魚第173章 大哭熊孩子第201章 兩楚救民事第81章 水患後釘螺第153章 夫妻肩上淚第14章 肉醬土豆泥第199章 兄友弟也恭第57章 粟米酒醉雞第189章 李牧反制策第8章 始皇金大腿第138章 牆上楚地圖第261章 李牧激將法第56章 蔗糖蒸橙子第93章 友人慶祝酒第183章 浮丘與叛徒第53章 墓前細絨棉第91章 豬油糖炒麪第83章 天河瀑布雨第153章 夫妻肩上淚第75章 澡堂泡澡水第168章 百密有一疏第190章 城牆楚歌聲第73章 秦王叵測心第108章 春申君贈禮第221章 諸老將請戰第138章 牆上楚地圖第23章 白起小石子第236章 長平郡死戰第84章 軍屯地南瓜第39章 始皇崽糖球第210章 強烈既視感第222章 張良說楚王第244章 大梁護城河第175章 炙肉夾白饃第99章 紅燒江鱸魚第222章 張良說楚王第266章 論跡和論心第62章 韓非紅眼眶第190章 城牆楚歌聲第42章 始皇崽圍巾第232章 屋漏連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