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師出有名

隨着一應文臣武將到齊,劉備直接開門見山地開口道。

“有山越犯境,於錢唐縣殺我民衆,備身爲吳郡郡守斷不容那一股山越人如此安然離去,昨夜已允子坤命子龍率領一千五輕騎火速馳援錢唐縣。”

字少事大!

劉備短短的一句話,讓在場絕大部分人都嗅到了不一樣的味道。

錢唐縣出現山越人的侵掠?

只要是對於吳郡的地形有幾分瞭解之人,都能意識到錢唐縣可不是什麼靠近深山老林之處,怎麼會出現山越人?

作爲水軍的蔣欽,下意識地開口問道。“主公,莫非那山越人也有船隻,進入錢唐縣是從海上登陸的?”

只是這個笑話顯然不太好笑……

山越一羣在深山老林之中以採集狩獵爲主的部落,發展出什麼造船技術,然後還特意從什麼別的地方划船到錢唐縣襲擊,想想都是不現實之事。

只是關於山越疑似跟會稽郡有所勾連之事,目前終究還是李基對於現狀的一種猜測,在沒有證據之前是不便於宣之於口的。

畢竟,大漢天子還高坐於洛陽的龍椅之上,各州郡皆乃大漢的一部分,貿然講那種話是影響團結的,是不被允許的。

所以,劉備看了看並沒有其他人對於山越的出現提出別的合理推測後,便是開口道。

“那一股山越人是如何出現在錢唐縣的途徑姑且不去深究,但既然能有如此一小股山越出現在錢唐縣,那麼未必就沒有更大規模的山越犯境。”

“因此,吾意即刻集合兵力以隨時策應南部,諸位可有什麼意見?”

劉備如此果斷的話語一出,在場的武將們臉上均是浮現了幾分興奮之色,文臣們的神色則是微微一擰,下意識地朝着李基的方向看去。

畢竟,在劉備的決心已定的情況下,能夠勸住劉備之人不多。

在諸多文臣看來,如今的吳郡剛剛纔勉強安置好流民走上正軌,正是百廢待興的時候,且不說用兵錢糧是否充足,更重要的一旦用兵很可能便會打亂吳郡發展的節奏。

這讓在場的文臣們自然是下意識地萌生反對的念頭,且料想主管吳郡大小政務之事的李基亦會反對纔是。

只是,迎着其餘文臣們帶着幾分期待的目光,一直沒有開口的李基拱手發言道。

“主公仁德!爲護治下民衆而動刀兵,非是好戰,實乃以武治戈之舉,基附議用兵,且宜……”

“且慢!”

不等李基說完,簡雍終是忍不住開口打斷,然後站了起來先是躬身向劉備行禮,這才接着拱手道。

“主公,以吾拙見,此事一靜不如一動,區區三千山越不過是芥蘚之疾,子龍既已率一千五輕騎南下,料想足以驅逐那一股山越。”

“且關將軍在富春山已經駐紮了五千兵馬,只需讓關將軍分一支偏軍自後方切斷那一股山越的退路,那一股山越自成甕中之鱉,如何需主公親自集合吳郡上下兵力時刻準備南下策應?”

“如此實乃小題大做,且徒耗錢糧之舉,還請主公明鑑之!”

簡雍的這一番言語,無疑說得也可謂是有理有據。

如今吳郡的兵力主要分爲三部分,一部分是關羽所率領駐紮在富春山的五千兵馬,一部分則是留在吳縣周邊拱衛治所的嫡系兵馬,還有一部分則是分散在各個縣城之中的郡兵。

一旦劉備想要集合兵力,那麼則是需要大肆從各個縣城抽調郡兵。

只是如何抽調,如何安排糧草,如何整兵等等,這些需要耗費的不僅僅是大小官吏的精力,同樣還會給各地帶來影響。

可以說,刀兵一動,便已不是小事。

更重要的是關羽一部只需派遣一偏將領一兩兵馬斷那一股山越退路,配合一千五輕騎,甚至就是全殲那一股山越也不是不可能的。

因此在簡雍看來純粹只爲防備山越,隨時準備策應錢唐縣的話,如此完全就是大題小做。

糜竺同樣也是起身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拱手道。

“憲和所言極是,山越不過是芥蘚之疾,往年亦常有掠奪之事,但所掠不過是些小錢,一旦抽調兵力,所耗錢糧或是山越所害的十倍有餘,如此未必就不是得不償失。”

對於糜竺與簡雍的反對,李基亦是有所預料的。

在其位謀其政,簡雍主要負責流民安頓之事,糜竺則是負責錢糧,皆是不希望劉備動用刀兵的。

且糜竺與簡雍皆不是好戰的性格,出言反對纔是最正常不過了。

總而言之,那便是在簡雍與糜竺看來,大肆調動兵力之事得不償失,完全就是多此一舉。

而面對着那簡雍與糜竺的反對,武將們自然則是紛紛出言反駁。

只是簡雍與糜竺可俱是能言善辯之輩,在強行以嗓門壓制對方的張飛不在的情況下,幾乎是三言兩語間就都被簡雍與糜竺駁得不敢吭聲。李基見狀,明白以着自己的威望只要進一步堅決表態,那麼簡雍與糜竺也只能是不得不服從,但那種以勢壓人之事是不得已而爲之的選項。

若是李基事事皆搞一言堂,那麼欲置劉備於何地?

且即便最終李基是對的,那同樣也會不知不覺地被其餘同僚所孤立排斥,影響團結。

旋即,李基隱晦地遞給了賈詡一個眼神。

正猛打着哈欠的賈詡,本想獨善其身,裝着看不到且看不懂眼神的模樣,但想了想還是站了起來。

儘管看着李基親自下場辯論也是件趣事,但賈詡還是想早點解決這個問題。

小會定大事,大會說小事。

劉備與李基的小會基本已經決定下來的事情,這種大會也只是走個流程宣之於衆罷了。

而賈詡年紀大了,當真熬不起。

劉備集團一衆文臣武將幾乎都年輕得嚇人,大多都是十餘二十歲的年齡,賈詡這不過年近四十的年紀已然是最長者。

這讓賈詡暗中直呼在精力上卷不贏這些人。

“關將軍一部,絕不能輕動。”

賈詡先是一錘定音地否了簡雍此前的提議,開口道。

“富春山乃是扼守吳郡南部密林的要處,同時也阻隔了山越人對於吳郡南部諸縣掠奪的通道。”

“那一股山越大張旗鼓地襲擊錢唐縣,未嘗就沒有誘使關將軍分兵一部前往救援,然後再全力攻破關將軍在富春山所佈置的防線的可能。”

“富春山一失,吳郡南部諸縣再無屏障可言,諸多山越便可隨意進入吳郡南部諸縣掠奪。”

“如此一來,吳郡南部諸縣莫說維持‘以工代賑’安置流民,便是本地百姓也將會是如過往那般惶惶不可終日,只能時時躲於城內。”

“因此,若想開發吳郡南部,這一戰不但不能不戰,而是必須要戰,完全斷了山越妄圖劫掠吳郡的念頭,方能爲吳郡圖得發展之機。”

賈詡平日裡給人的形象便是個溫潤君子,且行事作風皆像是個老好人那樣,奉行着和其他同僚的關係都不好不壞,誰都不去得罪。

因此令簡雍與糜竺沒想到的是,賈詡的言辭居然如此厲害,且說得……相當有道理。

這讓簡雍和糜竺下意識地將此事聯想到了李基的身上,暗暗想着這不會是李基教賈詡如此說的話,那賈詡便是李子坤的嘴替罷了。

畢竟李基與賈詡的關係之好,那可是懂的都懂,據聞那可是離李基拜賈詡爲義父都只差一步之遙。

故以在所有人眼中,若是要在劉備麾下劃分黨派,賈詡那妥妥的就是堅定的子坤黨,就算是賈詡投誠到別的黨,同樣也會被認定爲子坤黨派來的奸細的那種。

“山越也會用計?”

作爲吳郡本土世家的顧雍聞言,第一個反應便是如此,以至於原本一直裝傻充愣的他也忍不住開口問了一句道。

“正是因爲山越往往不會用計,但此刻卻是驟然出現在錢唐縣周邊纔不得不防。”賈詡答道。

此言一出,糜竺與簡雍也不禁陷入到深思之中,意識到賈詡所憂慮的未嘗不是沒有道理。

李基見狀,則是開口做出着最後的總結,道。

“吳郡與百姓所想要和平發展、安居樂業,絕非是一味的退讓所能換來的,且我大漢素來都是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豈容這等宵小擄掠一番就輕易退走?”

“此事所需要衡量的絕非是一時得失,而是讓長江以南的南蠻山越皆知我吳郡之威名!唯有亮出吳郡之劍,方能護得吳郡之地的安寧!”

劉備忍不住撫掌長讚道。

“子坤之言,恰恰正是備之所想!此非是得失利益的計較,而是關乎百姓安寧與否,縱使今日僅有那一股山越,而未有後續,亦可使山越知我劉玄德護衛百姓之決心所在!”

“倘若當真期間另有陰謀,備亦要以堂皇之師擊潰之,以教山越敬畏之,保吾治下百姓無有山越之患。”

常言道:師出有名!

其中的意義所在並非是單純的遮羞布,更是爲了凝聚出一個信念與決心。

這無疑等同於一個給己方迭buff的過程。

第180章 五步成計第39章 上架感言第112章 無稽之談第196章 撥開雲霧見天日第253章 不賣海鹽,但賣鹹魚第209章 少年郭嘉第244章 縱橫司第18章 壓垮黃巾衆的最後一根稻草第245章 冤否?第214章 此計不毒,倒是髒得很第164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第118章 禽獸不如你第45章 管亥!管亥!!第227章 裝扮吳縣第177章 益州也有高手?第69章 證“有罪”易,證“無罪”難第115章 蔡邕!134.第134章 四渡紅水第32章 白袍返鄉第177章 益州也有高手?第48章 李基論戰第264章 此去,踏四海第253章 不賣海鹽,但賣鹹魚第216章 通過時間差進行的試探第19章 良?誰知道?誰信?151.第151章 錢糧何來?第2章 彼其九族之第238章 將起之亂132.第132章 設下門檻第190章 別打了,還是斬首吧第122章 大珠小珠落玉盤144.第144章 大海第240章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第158章 天子的平衡之道第253章 不賣海鹽,但賣鹹魚第195章 地利!!!第238章 將起之亂第184章 天下不識我者,多也!第170章 上當矣!第53章 常山趙子龍在此第30章 三條路線第183章 對策第23章 撥弄天下大勢於反掌之間第5章 燕雲十八騎第250章 三全其美之策第181章 父亡母病弟體弱第41章 鉅鹿!鉅鹿!(上架求訂閱)第59章 以一郡而治天下第213章 料敵於先第8章 大興,大興第228章 讓李子坤享受不了溫柔鄉第223章 有如仙餚第112章 無稽之談第110章 這個詔書,必須接第259章 甘寧的禮物第113章 血包第99章 願爲長壽之龜第232章 大局已定第62章 御三家與胖子第260章 精準翻譯130.第130章 滅國毒士第191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第82章 三成?兩成。第26章 老實人簡雍第263章 出征在即第254章 急轉直下的局勢第60章 宰相必起於州部第74章 大漢基瘟?第215章 山越襲營第257章 吳郡存在的漏洞第18章 壓垮黃巾衆的最後一根稻草144.第144章 大海第79章 養望153.第153章 誰讓吾賈文和心善乎?第31章 大漢最後的脊樑骨第202章 天意安有手中之劍好用乎?第7章 毒士???134.第134章 四渡紅水第36章 圍三闕一第95章 當世非我莫屬第124章 桃園衆!!(加更!)第7章 毒士???第168章 進擊的士子第185章 命不該絕第8章 大興,大興第18章 壓垮黃巾衆的最後一根稻草第264章 此去,踏四海第51章 最後的計謀第91章 來年土地更肥沃第105章 先生若不棄第244章 縱橫司第115章 蔡邕!第207章 師出有名第13章 口袋陣第225章 僅剩七日第32章 白袍返鄉第228章 讓李子坤享受不了溫柔鄉第223章 有如仙餚第182章 父親何故嘆息?
第180章 五步成計第39章 上架感言第112章 無稽之談第196章 撥開雲霧見天日第253章 不賣海鹽,但賣鹹魚第209章 少年郭嘉第244章 縱橫司第18章 壓垮黃巾衆的最後一根稻草第245章 冤否?第214章 此計不毒,倒是髒得很第164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第118章 禽獸不如你第45章 管亥!管亥!!第227章 裝扮吳縣第177章 益州也有高手?第69章 證“有罪”易,證“無罪”難第115章 蔡邕!134.第134章 四渡紅水第32章 白袍返鄉第177章 益州也有高手?第48章 李基論戰第264章 此去,踏四海第253章 不賣海鹽,但賣鹹魚第216章 通過時間差進行的試探第19章 良?誰知道?誰信?151.第151章 錢糧何來?第2章 彼其九族之第238章 將起之亂132.第132章 設下門檻第190章 別打了,還是斬首吧第122章 大珠小珠落玉盤144.第144章 大海第240章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第158章 天子的平衡之道第253章 不賣海鹽,但賣鹹魚第195章 地利!!!第238章 將起之亂第184章 天下不識我者,多也!第170章 上當矣!第53章 常山趙子龍在此第30章 三條路線第183章 對策第23章 撥弄天下大勢於反掌之間第5章 燕雲十八騎第250章 三全其美之策第181章 父亡母病弟體弱第41章 鉅鹿!鉅鹿!(上架求訂閱)第59章 以一郡而治天下第213章 料敵於先第8章 大興,大興第228章 讓李子坤享受不了溫柔鄉第223章 有如仙餚第112章 無稽之談第110章 這個詔書,必須接第259章 甘寧的禮物第113章 血包第99章 願爲長壽之龜第232章 大局已定第62章 御三家與胖子第260章 精準翻譯130.第130章 滅國毒士第191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第82章 三成?兩成。第26章 老實人簡雍第263章 出征在即第254章 急轉直下的局勢第60章 宰相必起於州部第74章 大漢基瘟?第215章 山越襲營第257章 吳郡存在的漏洞第18章 壓垮黃巾衆的最後一根稻草144.第144章 大海第79章 養望153.第153章 誰讓吾賈文和心善乎?第31章 大漢最後的脊樑骨第202章 天意安有手中之劍好用乎?第7章 毒士???134.第134章 四渡紅水第36章 圍三闕一第95章 當世非我莫屬第124章 桃園衆!!(加更!)第7章 毒士???第168章 進擊的士子第185章 命不該絕第8章 大興,大興第18章 壓垮黃巾衆的最後一根稻草第264章 此去,踏四海第51章 最後的計謀第91章 來年土地更肥沃第105章 先生若不棄第244章 縱橫司第115章 蔡邕!第207章 師出有名第13章 口袋陣第225章 僅剩七日第32章 白袍返鄉第228章 讓李子坤享受不了溫柔鄉第223章 有如仙餚第182章 父親何故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