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老奸巨猾陶恭祖

“衛將軍既然是爲大義前來,何不應?莫不是老朽有何不周之處?那曹孟德如此,難道還不及一平乎?”

陶謙雖然老邁,但顯然也是知道哪一個人才是關鍵,相比于田楷、孔融,衛濤纔是最有可能讓曹操退去的人,所以見到衛濤不答,陶謙當即又是說道。

“若是將軍有何要求儘可言之,但唯老朽所能辦到,定然不當辭!”

“呵呵……我乃爲徐州百姓而來,哪裡有許多要求?”

衛濤輕聲一笑,目光一掃,發現廳中所有的目光已經全都聚集到了自己的身上。

“只是吾恐縱然是聯軍其上,也非是曹孟德的對手。”

“將軍如何出得此言哉!曹操暴行,是爲逆賊!我徐州上下數萬軍兵團結一心,又得諸位來援,面對一曹賊豈有不勝之理!”

聽到衛濤的話,陶謙卻是有幾分吹鬍子瞪眼,甚至可以說是暴怒的架勢!

“區區曹賊比那董卓老賊如何?昔日我等討董就算是董卓也要避其鋒芒,一載不見,將軍已無膽乎!”

陶謙這話卻是有幾分激將的意思,可惜衛濤雖然看似年輕,但其實卻有深謀,哪裡是那麼容易落入其言中。

“陶徐州此言過矣!區區董卓如何可與曹孟德相比?曹孟德麾下士卒精銳,謀臣出衆,戰將勇猛。若是昔日孟德有此軍,追擊董卓定可護佑天子。若非陶徐州用人不當,致使孟德興兵,不說徐州百姓不會遭此浩劫。就是當今天子也不會被李催等賊把持!”

衛濤的話可謂是義正言辭。尤其是幾次提到天子。更令田楷、孔融贊同,唯有陶謙的臉色卻是越來越難看,衛濤這都是在指責陶謙的不是。

“如今欲退孟德,若是不小心謹慎,統一調令,豈是能夠憑着一言而勝之?陶徐州與孟德交戰良久,雖然屢屢戰敗,但也不當不知曹軍之強。不知道衛某人所言可差?”

“這……”

陶謙被衛濤這一突如其來的反問就是給問住了,猶豫了一陣之後纔是說道。

“的確是如此。曹軍甚是厲害,縱然是有城牆防護,但以衆敵之,還是有所不敵。”

在田楷和孔融的矚目之下,陶謙不得不實言以答。

想想也是,如今下邳可還有數萬士卒,可卻是不敢出城一戰,被困於此,若是衛濤等人先後到來。甚至連進出城門都是不可,以可見曹操之實力。

“這……這可如何是好?”

聞聽到曹軍實力強大。孔融倒是沒有什麼,依舊是十分平靜,倒是那田楷身爲一州州牧,這時候卻是忍不住驚聲道。

“衛將軍領兵之能天下聞名,與那曹孟德相比也是不弱,不如還請衛將軍來主持大局,我青州軍兵願意聽衛將軍之令。”

這個時代有時候就是這麼古怪。

一如昔日諸侯討董,擔任盟主統領大局的不是一州州牧,而是袁紹一個區區渤海太守而已,要知道那時候冀州牧韓馥可也是在聯軍當中。

當然,那個時候是因爲袁家四世三公底蘊深厚。

如今情況卻是不大一樣,但結果卻是差不多。

青州牧田楷已經心生膽怯,而孔融一向對於兵權之類的並不看重,在聽到田楷的話之後竟然就是微微點頭。

若是陶謙再是同意,那麼衛濤不僅僅可是得徐州之兵權,還可得到青州軍和北海軍隊的統領之權,說不定還真是可以與曹操一戰。

但這個時候陶謙的面色卻是暗暗一沉,過得片刻之後,陶謙就是起身而後從桌上捧起一物,行到孔融身前向着孔融就是一拜,同時就是將那物奉送到孔融眼前。。

“文舉乃是天下大才,衆望所歸之人。如今老朽既以獲罪,其罪爲誅。願意以我一人之性命換取徐州安寧。然徐州不可一日無主,老朽願意是以徐州牧相讓於先生,萬望以先生之德行,可保我徐州永世安寧。”

陶謙語氣恭謙、誠懇,但說出來的話,卻是讓所有人都是爲之震驚不已。

“老朽才德不足,兩個兒子更是才德平庸,不堪造就,老朽早就是想要將徐州託付給賢德之人。當今天下也唯有文舉能夠足以讓老朽託付,昔日不見文舉,故而難爲,如今文舉既來,這徐州便是交予文舉了。”

一時之間所有人都是鴉雀無聲,誰也沒有想到陶謙突然會是如此之做。

“三讓徐州,果然是有貓膩,不過也是,無論誰得陶謙讓了徐州,今後對於陶家恐怕都要謙讓三分,甚至對於陶謙這樣的‘太上皇’都不得不聽從幾分命令。”

還是衛濤恢復得更快,同時也在心中對歷史上所謂的‘三讓徐州’嗤鼻不已。

那可是一州之地,歷史上的劉備那個時候也不過就是薄有名聲,就連其漢室宗親的身份都沒有得到漢室的承認,陶謙就是那麼大公無私地將徐州相讓?

若陶謙是這樣的人,昔日討董的時候他不應該是如同其他諸侯一般在後面旁觀,也不會是專門爲了討好曹操而讓人護送曹操的父親,更不會是在徐州大半淪陷的時候還是安然坐鎮下邳。

就在衛濤心中冷笑的時候,其他人也是回過神來。

不管陶謙是不是真心,但陶謙這一份舉動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無疑最是高尚。

更爲重要的是,不是每一個人都是能夠站在後世來觀前世,也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如同荀攸這麼一般有着大智慧。

出來衛濤和荀攸之外,所有看向陶謙的目光都不禁是有了一絲敬佩。

而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不僅之前說的要將兵權交予衛濤的事情被帶了過去,孔融等人還是說出了誓死相助徐州的許諾。

“陶恭祖果然老謀深算,不愧是昔日聯軍首領之一。”

在進到陶謙給自己安排的房屋之後,衛濤就是對同來的荀攸說道。

“如此一來,我們更好似要將全部資本全都用來救援徐州,若是不然就是對不起這位大仁大義的陶徐州了吧。”

方纔陶謙說話的時候,衛濤就是注意到荀攸臉上閃過一絲笑意,所以這個時候也沒有什麼忌諱。

“主公,陶恭祖近十年來一直是爲徐州之主,能夠穩坐一州之主的人又是能夠有差?”

荀攸也是毫不忌諱地一笑而道。

“當然主公也不要看陶恭祖如此,不論其德行如何,他歷任徐州牧以來,的確是將徐州治理得井井有條,百姓安居樂業,府庫充實,其在徐州是有大威望。”

“嗯。”

衛濤點點頭,‘爲政者無私德’,無論陶謙是怎麼樣的人,最少在如今徐州百姓心中他纔是徐州的之主,哪怕他真的將徐州牧的位置讓出去,這一點也不會改變。

“主公如今其實也不必擔憂,既然主公不領軍隊,那麼自然就沒有必要是爲徐州衝鋒在前。”

就在這個時候荀攸又是一笑。

“而且孔融等人怎麼說也頗有自知之明,在勸服不了曹操的情況之下斷然不敢是與曹操開戰,到時候恐怕還是要靠得主公來退曹操。”

荀攸所說的話的確是不錯,事實上孔融等人也是立即就是以書信勸退曹操。

但仗打到了這個時候,無論如何曹操都不可能是退卻,直接就是將之斥回,而且曹操還是明言:陶謙不死,曹軍不退。

這樣一來,誰都能夠看出除非是能夠戰勝曹軍,不然曹軍是不會退卻。

面對着陶謙的切切懇求,田楷和孔融自然抹不開情面與曹軍對陣,可惜他們哪裡是曹操的對手,很快就是敗陣,若是不是衛濤及時出兵相救,恐怕兩軍形成大潰敗也不是不可能。

不過這麼一敗,自然不可能再是城犄角防護之勢,所有軍隊都是退入了下邳城中。

“將軍,徐州百姓甘霖以盼,難道將軍還是不願出手嗎?”

衛濤乃是糜竺請來的,如今這個局勢之下,糜竺又是被派來請救於衛濤。

“將軍,全城百姓都在期盼將軍能夠退曹操,將軍何故如此袖手旁觀邪?”

“呵呵……子仲先生何如大言欺人?未到之前,我們也未是有多瞭解,可到了之後,我們纔是明白,如今下邳坐領數萬將士不敢出城,難道還要我等外來之人硬拼?”

衛濤有些話不好說,荀攸當即就是代替他說。

“若是陶使君無意於救徐州,那麼我等又是何如如此殷切?憑着我主的實力,與曹操的交情,就算曹操將下邳圍住,也是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大不了一番好心全白費而已。”

聽到荀攸這等淡然的話語,糜竺的臉色更是一苦。

“唉……“

良久之後,糜竺方纔是長嘆一聲。

“非是竺不盡力,可徐州之兵向來是在曹豹將軍手中掌管,若是無有主公之令,其斷然不會是將兵權交出,竺亦是無法。”

“說來說去,還不就是陶使君無誠意。”

荀攸哪裡會是那麼容易打發,再是一笑,而後笑容一斂,就是認真而道。

“我家主公新統幷州,事務繁雜,無有那麼多時間耗費在此。若是此間不能定,我家主公也不必多耗心思!”

(感謝皇潮的潮的月票支持,也感謝其他支持本書的書友,謝謝!)

第267章 三戟斬劉豹第338章 勝黃忠第35章 言動匈奴第34章 張遼舞劍鬥匈奴第432章 曹操背約第382章 迎娶孫尚香第189章 鞠義換張合第231章 天下第二將第83章 病弱趙風第159章 大生意第331章 呂蒙誠意感文聘第390章 兵困漢中城第317章 大略服賈詡第271章 袁紹末路第391章 暗箭傷人第92章 大破烏桓先鋒第258章 斬顏良誅文丑(上)第377章 魯肅死勸孫權第11章 戰神呂布(下)第360章 巧言戲魯肅第146章 太史慈一箭定賭約第349章 呂布再領軍第410章 大破蠻營第422章 後方安定第387章 姜伯約計誘黃漢升第258章 斬顏良誅文丑(上)第98章 攻殺漁陽第287章 對陣馬騰第162章 前往長安第276章 先戰龐德再鬥馬超第367章 首戰之兩敗俱傷第48章 黃巾之亂始第77章 龍御將歸天第198章 初聞甘寧第75章 洛陽動亂(上)第323章 諸葛孔明駐新野第90章 烏桓先鋒第359章 智激孫權第18章 人牆與勝利第186章 周郎妙借計第310章 張繡鬥趙雲第106章 張遼救潘鳳第141章 入下邳第416章 曹操斬華佗第241章 輕取水軍營第328章 呂蒙入襄陽第414章 曹操再相邀第360章 巧言戲魯肅第425章 兩軍俱重創第398章 劉備最後的一搏第195章 荀攸爲謀第433章 勸降無功第93章 董卓入洛陽第223章 衛濤勸張寧(下)第332章 五溪蠻夷出兵來襲第292章 陳羣勸言第150章 皆歸併州第393章 關羽同城亡第389章 劉備失算第159章 大生意第379章 陸遜來見第145章 陶謙亂事第165章 天子令諸侯第251章 呂蒙‘奸’計第348章 龐統的爲難第186章 周郎妙借計第211章 衛濤大義第306章 將計就計第277章 短暫的平局第258章 斬顏良誅文丑(上)第208章 戰關羽第247章 途經九江第360章 巧言戲魯肅第31章 馬邑市集第408章 孟獲欲詐降第203章 諸葛瑾縱火燒袁軍(上)第394章 張飛暴怒第50章 黃巾圍陳留第115章 突至洛陽第104章 爲謀錢財第290章 天子意如何第325章 直逼襄陽第269章 郭奉孝遺計分天下(上)第232章 欲行江南第374章 緩攻動士氣第313章 再鬥呂布第311章 南下攻張繡第437章 空城謀?第245章 鬥言第16章 陣前對決第329章 呂子明巧言取兵權第440章 曹洪投降(下)第283章 曹操攻江東第136章 獨鬥呂布第178章 勸降高覽第56章 被困長社(上)第389章 劉備失算第68章 功成身退第246章 鬥孫策!第291章 子瑜薦陳羣
第267章 三戟斬劉豹第338章 勝黃忠第35章 言動匈奴第34章 張遼舞劍鬥匈奴第432章 曹操背約第382章 迎娶孫尚香第189章 鞠義換張合第231章 天下第二將第83章 病弱趙風第159章 大生意第331章 呂蒙誠意感文聘第390章 兵困漢中城第317章 大略服賈詡第271章 袁紹末路第391章 暗箭傷人第92章 大破烏桓先鋒第258章 斬顏良誅文丑(上)第377章 魯肅死勸孫權第11章 戰神呂布(下)第360章 巧言戲魯肅第146章 太史慈一箭定賭約第349章 呂布再領軍第410章 大破蠻營第422章 後方安定第387章 姜伯約計誘黃漢升第258章 斬顏良誅文丑(上)第98章 攻殺漁陽第287章 對陣馬騰第162章 前往長安第276章 先戰龐德再鬥馬超第367章 首戰之兩敗俱傷第48章 黃巾之亂始第77章 龍御將歸天第198章 初聞甘寧第75章 洛陽動亂(上)第323章 諸葛孔明駐新野第90章 烏桓先鋒第359章 智激孫權第18章 人牆與勝利第186章 周郎妙借計第310章 張繡鬥趙雲第106章 張遼救潘鳳第141章 入下邳第416章 曹操斬華佗第241章 輕取水軍營第328章 呂蒙入襄陽第414章 曹操再相邀第360章 巧言戲魯肅第425章 兩軍俱重創第398章 劉備最後的一搏第195章 荀攸爲謀第433章 勸降無功第93章 董卓入洛陽第223章 衛濤勸張寧(下)第332章 五溪蠻夷出兵來襲第292章 陳羣勸言第150章 皆歸併州第393章 關羽同城亡第389章 劉備失算第159章 大生意第379章 陸遜來見第145章 陶謙亂事第165章 天子令諸侯第251章 呂蒙‘奸’計第348章 龐統的爲難第186章 周郎妙借計第211章 衛濤大義第306章 將計就計第277章 短暫的平局第258章 斬顏良誅文丑(上)第208章 戰關羽第247章 途經九江第360章 巧言戲魯肅第31章 馬邑市集第408章 孟獲欲詐降第203章 諸葛瑾縱火燒袁軍(上)第394章 張飛暴怒第50章 黃巾圍陳留第115章 突至洛陽第104章 爲謀錢財第290章 天子意如何第325章 直逼襄陽第269章 郭奉孝遺計分天下(上)第232章 欲行江南第374章 緩攻動士氣第313章 再鬥呂布第311章 南下攻張繡第437章 空城謀?第245章 鬥言第16章 陣前對決第329章 呂子明巧言取兵權第440章 曹洪投降(下)第283章 曹操攻江東第136章 獨鬥呂布第178章 勸降高覽第56章 被困長社(上)第389章 劉備失算第68章 功成身退第246章 鬥孫策!第291章 子瑜薦陳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