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張遼歸心

“這一戰大概是有二百多人死亡,其中也包括那什麼二當家的。而還有一百多人在互相踐踏當中重創,剩下來的人都願意歸降。”

聽着張遼的稟報,衛濤忍不住就是猛然搖了搖頭。

“烏合之衆就是烏合之衆。看來這馬匪也就是憑着來去如風纔是能夠闖下這偌大的名聲,其實力真的算起來並沒有強到哪裡。”

“大人說笑了,馬匪畢竟是馬匪,若是那李熊真的是按着軍營行事,恐怕這些馬匪早就是暴動了。”

成功得勝,張遼也是輕鬆了不少,臉上更是帶上了一絲欽佩的笑容。

“說起來若不是大人連連設計,恐怕還真是不那麼容易取勝。”

對於衛濤幾次謀算設計,張遼的確是真心佩服,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並不是有多少將軍能夠做到。

“不過是對這些烏合之衆而已,就算是換了一個謹慎些的人,恐怕都不會那麼容易入甕,甚至這般營寨大開,還會是讓對方趁虛而入,所謂的設計也就是一個敗筆而已。”

衛濤不會因爲這點事情而變得驕傲自大,相比起那些真正的謀士而言,自己這一點算計還真是粗淺得很。

“也就是對這些烏合之衆了,若是換了一個稍有謀略的人,那麼我也不一定能夠算計成功。”

聽到衛濤這話,張遼只是笑笑,他不是溜鬚拍馬的人,哪怕心中佩服那些話語也是說不出口,不過剛剛那些佩服之言,的確是由心所想。

“文遠以爲這個山寨當是如何?”

突然之間,衛濤就是陷入沉默,過不得片刻卻又是突然而道。

“此處山寨的確是不差,不過卻是離着馬邑過遠,但不說這些百姓已經在此安居,單單只是這山寨的建設便是不易,文遠以爲我當是如何處置纔是?”

“這……”

張遼終究不是謀士,若是提到戰鬥,或許張遼還能夠說道一二,但若是說到具體政務,張遼卻是無有可言,一時之間竟然是全然答不上來。

“文遠,若是我以此地設立爲軍營是若如何?這些馬匪雖然一時降服,但終究是匪患出身,野性未馴,若是將之置於馬邑,恐怕多生事端。”

衛濤自然不會是無端端詢問,卻是他心中已經是有了一個想法,正是要問到張遼。

“此處雖然離着馬邑較遠,但若是騎馬而行,也不過就是數個時辰便是可以爲援。只要我稍加修繕馬邑,再是以此爲軍營,哪怕是匈奴來襲,也未必是可懼。”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如今馬匪之患也許還是有些,但就是連‘一陣風’都是被滅,就算有着什麼匪徒又如何敢是生事。

更何況規模稍微大一點的馬匪往往都是早已被‘一陣風’剿滅,更不用憂。

至於刁民,若是後面沒有了什麼依靠,尋常百姓如何敢是變得刁蠻?

只是相對於此而言,還有那匈奴之患。

別看匈奴似乎連馬匪也是奈何不得,但其實卻非是說明匈奴實力不濟。

馬邑已近雁門關,若是匈奴不想招惹大漢,絕是不敢輕易派兵南下,更何況匈奴來去不定,尋常匈奴自然是深以爲患。

“這……”

張遼也知道衛濤對於自己甚好,但這關乎兵權之事,張遼委實不敢是隨意妄言。

衛濤不可能坐鎮軍營,能夠統率在此的必爲心腹之人。

“文遠,我意屬讓你坐鎮於此,一來管束軍紀,不讓這些人再是成匪,二來,非文遠不足以爲信,不知道文遠可願是相助於我。”

非文遠不足以爲信。

衛濤說得很是平淡,但聽到張遼耳中卻震若轟雷,衛濤如此相信於我,不以終身爲託是若如何?

剎那之間,就是見到張遼神色變幻,但最後卻是蛻變爲一種平靜,一種堅定的平靜。

頓時就是見到張遼推金山倒玉柱,向着衛濤單膝跪下。

“主公如此待張某,張某豈敢不誓死以報乎?”

聽得張遼此言,衛濤頓時爲之大喜。

主公一語既是有臣下對君主的稱呼亦是有僕役對其主人的尊稱,只不過如此,非是心腹親隨之人不可爲。

如今張遼正是自答是爲衛濤奴僕親隨。

不要認爲張遼這是自我作踐,要知道陳留衛家乃是世家大族,勢力龐大。

而張家,不說曾經沒落,甚至被逼改姓以避禍,就算是昔日聶氏,比起陳留衛家如今的家世也是天地之差。

單單只是比較如今兩者勢力,收張遼爲親隨,那麼世人恐怕也是認爲,這是衛濤擡舉張家,看重張遼。

“哈哈……文遠不必如此,我一向是當文遠爲兄弟,你我同是上過殺場,共欲生死。若是文遠不棄,稱呼我表字即可,何必如此生疏?”

衛濤一邊扶起張遼,一邊笑着言說道。

“我得文遠之助,如虎添翼也!既然如此,我便是將這營寨之事託付於文遠,還需文遠多多費心纔是。”

“諾。子羽且是放心,但有我在,必定爲子羽訓練處一支強軍。”

這一次張遼終究沒有再是如同之前一般公事公辦稱呼大人,也是稱呼了衛濤表字,已經是認服了衛濤。

“好,既如此,我便將十五軍士與你,另外還有已經身受重傷的也是留在此處,他們也算是老兵,定能夠助你一臂之力。”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衛濤點名留下的軍士基本都是原先隨着張遼到來的張家子弟,其餘人也多是衛濤當初入軍之時提拔之人,至於衛家本身子弟,卻是全部由衛濤帶走。

這是信任,信任張遼不會將這一支將軍變爲自己的所有之物。

張遼只感覺到胸中一陣火熱,這份信任終於是讓張遼暗自決意,誓死追隨。

雖然營寨當中事務繁多,但衛濤委實沒有多留,畢竟如今馬邑纔是自己的根基所在,所以在大致安排下之後,衛濤當即就是領人返回馬邑。

“少爺,如此所爲是不是不妥,而且就算少爺相信那張文遠,留下一二親近之人也是應當。此爲應有之義,想來張文遠也會理解纔是。”

回程的路途倒是不必急趕,不過能夠跟在衛濤身邊也就是王賀這位老管家而已。

“那處山寨一應之物皆是完備,只是寨外刻意破壞做了些僞裝而已,只要稍加修復便是可以恢復,到時候再是想要將營寨奪下,恐怕非有十倍之兵不可。”

“想不到王叔也是精通軍事。”

聽到王賀的話,衛濤倒是一笑。

“不過區區山匪而已,莫說是一寨,就算是一城,也不會放在文遠眼中。更何況欲成大事者,連這點容人之量也無,那還成何之事?我不負君,君必不負我。王叔卻是不必多做懷疑。”

若是張遼會是得一處營寨安身便是願意落草爲寇,那麼他也就不是張遼了。

“老朽知曉。”

既然衛濤信任張遼,又是說了這話,王賀自然不會再是如何勸說。

“不過少爺離家已經一年有餘,如今馬匪既平,少爺也多需顧念家中。”

“嗯,此事我省得,若是有機會,我自會歸家。”

不說便罷,一提起來,衛濤也是有些想家。

馬邑再好,又哪裡比得上自己的家?

“將這些土匪屍首掛在城門之上以做警示!”

不過當衛濤回到馬邑之後就再是將這些情緒全都拋出了腦海,直接就是下令。

本來還對於自己等人竟然還要專門空出馬匹來運送屍體的人頓時就是心中一寒。

這一次衛濤雖然只是帶回了十多具屍首,其他全都就地掩埋,但這十多人最少也是一介小頭目,更何況還是有有那‘一陣風’頭領李熊的屍首。

很快,城門上又是多出了十多具隨風飄蕩的屍首,至於原先的那些自然就是那前來偷襲馬邑的一行馬匪。

一排屍首掛上,頓時就是將馬邑城中所有心懷叵測之人全都震懾,本來對於衛濤這樣的年紀還是有着十分的輕視,這個時候哪裡還剩下一絲?

在不少人的心中,這個時候衛濤幾乎就是一個冷酷無情的傢伙,誰敢是觸怒?

不過這一次衛濤卻是沒有再是有大動作。

刁民再是如何都是自己的子民百姓,更何況之所以刁橫,卻是以往治理之禍,若是好生教化,自然可以令其安服。

時日匆匆,轉眼已經過了三月有餘。

“想不到事情竟然如此艱難,僅僅是恩威並施都是有所不足,想要讓這馬邑百姓完全信服着實不是一件容易之事,不過總算是勉強而行。”

衛濤微微嘆了一口氣,這些時日下來,雖然也是有些成效,但衛濤能夠看出,各個百姓對自己還是畏懼居多,事事避逃,卻是未有所服。

“可是如今這事若是繼續發展下去,難免不會是一件隱憂,雖然其中是有大利,衛家也是有所想參與其中,但此事還需要立下一二規則,總不可能是坐視那匈奴不斷強大,進而威脅大漢,到時候我這馬邑可就是首當其衝,平白培養出了一個大敵,而且還是將自己給搭進去了……”

第95章 欲說高順第144章 初鬥曹操第339章 戰局變幻第94章 想法第221章 火燒上谷第315章 夜襲曹營第148章 糜家送上門第392章 劉備夜襲第217章 迴歸幽州第109章 周瑜到來第255章 孔融泣言第228章 幽州之應第18章 人牆與勝利第102章 洞房花燭夜第163章 長安大旱第310章 張繡鬥趙雲第380章 陸遜行詐降第411章 大破藤甲兵第303章 納涼州第62章 朝廷來使第282章 周公瑾‘二桃殺三士’第113章 呂布敗三英第123章 河內爭鋒(下)第80章 三月太守?第399章 劉備絕命反擊第172章 大敗高覽!第174章 袁軍首敗第361章 俘虜江東軍第281章 周郎妙計安天下(下)第142章 老奸巨猾陶恭祖第160章 再次送人上門的糜竺第431章 大勝曹操第301章 陣前收買第104章 爲謀錢財第57章 被困長社(下)第325章 直逼襄陽第183章 情勢危急第10章 戰神呂布(上)第111章 得悟霸王之勇第367章 首戰之兩敗俱傷第165章 天子令諸侯第235章 甘寧對太史慈第197章 將攻渤海第279章 長安城下戰三傑第376章 江東英傑亡(下)第372章 擒拿魯肅第145章 陶謙亂事第8章 初入幷州軍第82章 不一般的黃巾第397章 ‘不得好死’的張鬆第269章 郭奉孝遺計分天下(上)第386章 大戰之前第148章 糜家送上門第443章 曹操殞第153章 一戰破羌渠(下)第197章 將攻渤海第90章 烏桓先鋒第138章 衛濤決議救徐州第390章 兵困漢中城第404章 南蠻攻成都第79章 謀求外放第266章 衛濤計謀算匈奴第125章 大賢再相投第240章 伊籍之謀第83章 病弱趙風第208章 戰關羽第75章 洛陽動亂(上)第327章 曹純?第188章 大勝第188章 大勝第233章 見甘寧第310章 強迫爲行第196章 丞相袁紹第211章 衛濤大義第153章 一戰破羌渠(下)第270章 郭奉孝遺計分天下(下)第329章 呂子明巧言取兵權第13章 少年英豪第171章 計!第273章 失望第329章 呂子明巧言取兵權第297章 贈送天子第343章 誘餌與誘餌第148章 糜家送上門第90章 烏桓先鋒第133章 張寧再至第263章 匈奴再犯境第402章 劉禪降第88章 何進亡第414章 曹操再相邀第215章 嫁禍鮮卑第179章 信義之定第259章 斬顏良誅文丑(中)第399章 劉備絕命反擊第69章 洛陽動亂第27章 張遼獻策第60章 火燒長社第81章 虧空情弊第43章 袁紹與袁術
第95章 欲說高順第144章 初鬥曹操第339章 戰局變幻第94章 想法第221章 火燒上谷第315章 夜襲曹營第148章 糜家送上門第392章 劉備夜襲第217章 迴歸幽州第109章 周瑜到來第255章 孔融泣言第228章 幽州之應第18章 人牆與勝利第102章 洞房花燭夜第163章 長安大旱第310章 張繡鬥趙雲第380章 陸遜行詐降第411章 大破藤甲兵第303章 納涼州第62章 朝廷來使第282章 周公瑾‘二桃殺三士’第113章 呂布敗三英第123章 河內爭鋒(下)第80章 三月太守?第399章 劉備絕命反擊第172章 大敗高覽!第174章 袁軍首敗第361章 俘虜江東軍第281章 周郎妙計安天下(下)第142章 老奸巨猾陶恭祖第160章 再次送人上門的糜竺第431章 大勝曹操第301章 陣前收買第104章 爲謀錢財第57章 被困長社(下)第325章 直逼襄陽第183章 情勢危急第10章 戰神呂布(上)第111章 得悟霸王之勇第367章 首戰之兩敗俱傷第165章 天子令諸侯第235章 甘寧對太史慈第197章 將攻渤海第279章 長安城下戰三傑第376章 江東英傑亡(下)第372章 擒拿魯肅第145章 陶謙亂事第8章 初入幷州軍第82章 不一般的黃巾第397章 ‘不得好死’的張鬆第269章 郭奉孝遺計分天下(上)第386章 大戰之前第148章 糜家送上門第443章 曹操殞第153章 一戰破羌渠(下)第197章 將攻渤海第90章 烏桓先鋒第138章 衛濤決議救徐州第390章 兵困漢中城第404章 南蠻攻成都第79章 謀求外放第266章 衛濤計謀算匈奴第125章 大賢再相投第240章 伊籍之謀第83章 病弱趙風第208章 戰關羽第75章 洛陽動亂(上)第327章 曹純?第188章 大勝第188章 大勝第233章 見甘寧第310章 強迫爲行第196章 丞相袁紹第211章 衛濤大義第153章 一戰破羌渠(下)第270章 郭奉孝遺計分天下(下)第329章 呂子明巧言取兵權第13章 少年英豪第171章 計!第273章 失望第329章 呂子明巧言取兵權第297章 贈送天子第343章 誘餌與誘餌第148章 糜家送上門第90章 烏桓先鋒第133章 張寧再至第263章 匈奴再犯境第402章 劉禪降第88章 何進亡第414章 曹操再相邀第215章 嫁禍鮮卑第179章 信義之定第259章 斬顏良誅文丑(中)第399章 劉備絕命反擊第69章 洛陽動亂第27章 張遼獻策第60章 火燒長社第81章 虧空情弊第43章 袁紹與袁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