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周瑜到來

“來者可是公瑾乎!”

經年不見,衛濤也不敢一時相認,但語氣之中已經滿是肯定。

說話之間,衛濤就是幾個跨步跨到周瑜身前,一把將他雙肩摟住,大笑而道。

“我曾到洛陽尋公瑾,卻是聞聽公瑾已離,正是不知道何時可見,如今得見公瑾,實乃幸事。”

“朝政昏亂,家父不欲爲官,帶瑜遊歷,如今聽聞十九路聯軍討伐董卓,以還正聽,兄長亦是名列其中,聞聽此事晝夜前來,願爲相助兄長一臂之力也!”

見到衛濤,周瑜也是頗爲激動,但還是爲衛濤解釋說道。

“瑜雖不才,願爲兄長帳下小卒,助兄長以成大業也!”

聽得周瑜如此一說,衛濤頓時大喜過望,緊緊抓住周瑜的手臂就是大笑而道。

“哈哈……我得公瑾,猶如猛虎得雙翼也!”

既然周瑜到來,衛濤就是與其把臂而談,周瑜性雅量,談吐得體,敘話一陣,終於是說起正事。

“兄長之志,公瑾向來佩服。想我大漢自漢武起,哪怕是昔日縱橫來回的匈奴也是被驅逐到苦寒之地。如今我大漢動盪飄搖,又有異族生心,威脅我大漢子民,兄長欲要盡力除之,以讓後世得享萬年太平,實乃莫大功業也。”

衛濤與周瑜乃兄弟之盟,倒也不用多做什麼虛禮,衛濤在請周瑜做下之後,當即向其請教方略,而周瑜也沒有做什麼客氣。

“不過欲成此功業。唯需得到大漢王朝支持,不然縱是有功也是過也。其次。須得兵精糧足,上下同心。方是可得一戰。以此而看,兄長最少也需有一地也。如今之有未可實現其志也。如今時機在前,不知兄長豈有意乎?”

“哦?不知道公瑾以爲我需有何地?幷州牧亦或者幽州牧,再或者是涼州牧?”

衛濤也沒有多做口舌試探,直接就是言道。

“雖然我如今是爲一太守,但觀聯軍之勢,貌合而神離,到時候縱然是能夠除得董卓,最後也不過就是各自分裂之局面。雖然一時之間我取不得一州之所。但如今已經是爲一郡太守,日後當可守一地。”

“兄長既然看出當今天下將是諸侯割據之勢,難道就不知如今漢室宗親無人乎?除非光武復生,不然劉氏天下能夠得幾時也?”

衛濤一時之間也想不到周瑜竟然也會是如此一說。

不過想想也是,周瑜有大才,但周瑜絕不是那種對劉氏忠心耿耿之人,若劉氏可輔則輔,不可扶則罷,會是有此言倒也正常。

“劉伯安治政不差但卻不知軍權之重。妄自散兵以致怨,必爲他人所趁;劉君郎雖有雄心,但卻不知道蜀地封閉,縱然是有天子氣。沒有數代奮發也不可能以爭天下;至於劉景升更是徒有虛名,坐擁荊襄之地卻不知有所作爲,徒爲守門之犬耳!至於其他。酒囊飯袋之徒耳!”

聽得周瑜這話,衛濤不由得在心中暗自點頭。果然不愧是美周郎。

劉虞、劉焉、劉表,這就是當先天下最大的三個劉氏諸侯。皆有一州之所,若是有心,就是連四世三公的袁家都是無法比擬。

就算袁家四世三公,又如何比坐擁大漢四百年的劉家更有底蘊?

當然,衛濤卻是知道,擁有光武劉秀之才的的確是有一人,劉備。

可惜,劉備出身太低,而且這一世也不知道是不是衛濤影響,劉備竟然沒有主政平原,而是一直在公孫瓚手下效力。

不過即便如此,數次大戰下來,劉備三人也是得了不小的名聲,讓世人所聞。

當然這名聲最多也就是在幽州流傳,所以周瑜不知也是正常。

“公瑾所言有理,不知公瑾言此卻爲何意?”

衛濤默然一陣,終於是緩緩問道。

“敢問兄長欲要如何對漢室?是如董卓權傾朝野?還是如霍光扶持大漢江山?亦或者是取而代之……”

說到最後哪怕四下無人,周瑜的聲音也是不由得一低。

單單只是這話本身,已經可以說是大逆不道之言,甚至以此論罪也是可以。

“我之志向你也是知。”

沉默了一陣之後,衛濤纔是緩緩開口。

“民爲貴、君爲輕。我只願非是爲了一家一姓,只是爲了這大漢百姓,不再受異族侵擾,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至於其他,恐怕就是顧不得那麼許多了。”

聽得衛濤此言,周瑜面色上卻是帶上一抹笑容。

“此次十九路諸侯圍攻董卓,若敗,則各個諸侯各歸其地,到時候力弱者則爲力強者所吞,所以這一次也是有消耗其他諸侯之舉。”

這一次孫堅大敗不是太過隱秘的事情,周瑜所言隱隱指向此事。

“若勝,則可進逼洛陽,以護衛天子之名以奪權,縱然未必可如董卓一般將天子操弄於手中,但此等擎天保駕之功,也可讓其受封一地,權傾一時。”

“公瑾,若是有話便請明言,你我之間何必是如此?”

衛濤搖搖頭,周瑜這樣雲山霧裡的說話,一時之間都是讓衛濤有些難以明白。

“若要北驅韃虜則要得冀州。冀州富庶,得之自可糧草不絕,再得幽、並之一,以募兵員,方是可與韃虜一戰,而後再是廣納人才,精兵良將,謀士戰臣,方可實現兄之夙願矣!”

周瑜微微一笑,終於是將自己所言揭開。

“冀州韓馥膽性怯懦,庸碌之輩不足爲患,但冀州乃袁家根基之一,本初已據渤海有兵數萬,麾下更有顏良、文丑爲將,郭圖、許攸爲謀,若要掌冀州,難矣!”

衛濤所言乃是如今袁紹明面上擺出來的實力,以袁氏的底蘊,爲袁紹隱藏掉一部分實力也是容易之極。

“更何況如今袁紹爲盟主得天下之望,若統冀州,恐怕更是天下人之望也。”

這都是現實,倒不是衛濤沒有信心與袁紹相爭。

“願爲兄長謀也。”

周瑜向着衛濤一拜,自也一笑而答。

“兄長南征北戰素有聲名,每戰皆是在前,此爲勇也;能用火,燒得黃巾軍沒,能行謀,烏桓也是中伏,此爲智也。兄長實乃大智大勇之人。至於那袁紹,領軍徵黑山,使將前行而不臨陣,可見色厲膽薄,一得表面人心,即偃旗息鼓,見小利而不知大義,如何是與兄長相爭鋒?”

“原來公瑾也在冀州。”

衛濤不由得微微一笑,周瑜所言便是冀州之事,能夠知道如此詳細,恐怕對於冀州前後戰事,周瑜都是有所瞭解。

“本想前去直接投靠兄長,見得兄長屬下精銳,便是暫時放棄。”

周瑜灑然一笑,毫不掩飾地說道。

“兄長有此良將,豈遜色於那顏良文丑哉?”

“哈哈……文遠乃將才,果非那顏良文丑可比也。”

衛濤也是一笑,不過衛濤也是明白,這些事其實也就是虛的,真正實際的就是如今袁紹兵強馬壯,還需小心應付。

隨即,衛濤就是將衆將招來,當面將周瑜介紹,以謀臣之禮而待之。

得了周瑜之後,衛濤本來偷關不果的鬱悶全都是消散,不過還是將董卓已經帶人至虎牢關的消息通傳了出去。

不得不說如今的董卓能夠以一人之力抵擋十九諸侯,的確有讓人驚懼的實力。

聞聽到董卓真的到來,哪怕是袁紹、曹操的臉色也是爲之微微一變。

“子羽,可有虛言乎?”

袁紹身爲一盟之主,在回過神來之後竟然如此而問,讓衛濤不由得心中暗笑,袁紹果然色厲膽薄。

“本初,十九路軍紛至而來,那董卓如何肯是安然呆在洛陽?如今前來也是應當。”

倒是曹操還是能夠保持冷靜思考,當下就是說道。

“不過如此也不是沒有好處,若是能夠在此戰敗董卓,那麼就是可以直入洛陽,最終取勝。”

聽到曹操如此一說,總算是讓各個人略微平靜了下來。

“嗯,孟德所言極是。”

袁紹身爲十九路大軍的盟主,也不是真的那麼無能,很快面色上也是完全平靜了下來

“報!董卓派來使者,要見各位大人!”

就在這時候,一個士兵前來稟報說道。

“讓其進來。”

兩國交兵不斬來使,如今雖然算不得兩國,但此理卻是通用。

過不得片刻,一個文士進入帳中,見到十九路諸侯在側,卻只是微微一笑,隨意地拱拱手就是說道。

“虎賁中郎將李肅見過各位。”

“董卓使你前來有何事?”

袁紹毫不客氣地就是一問。

“董卓亂政,理所不容,莫非是派爾來降乎?”

“太師憐惜各位才幹,是以重用,如何是此?若是此時你們肯是退去,那麼太師還可是既往不咎,若是不然,等到太師大軍親至,恐怕無一人能逃。”

袁紹不客氣,那李肅也毫不客氣。

“太師麾下呂奉先將軍還未曾是出戰,單單只是華雄將軍,已經是連破你關東聯軍兩路人馬,如今太師親至,奉先將軍隨之,你們還可是一戰?豈不聞‘人中呂布,馬中赤兔’邪?徒取死乎?”

第384章 衛濤欲西攻第155章 以退爲進第145章 陶謙亂事第382章 迎娶孫尚香第223章 衛濤勸張寧(下)第178章 勸降高覽第159章 大生意第163章 長安大旱第267章 三戟斬劉豹第215章 嫁禍鮮卑第237章 欲行其計第26章 馬匪來襲第23章 初來的震懾第52章 驍騎校尉曹操第316章 武服張繡第135章 離間計第209章 鬥張飛第422章 後方安定第198章 初聞甘寧第241章 輕取水軍營第199章 平分秋毫第86章 衛子羽十騎赴會(中)第208章 戰關羽第30章 張遼歸心第196章 丞相袁紹第190章 聯合袁尚?第220章 調虎離山第185章 袁譚退第164章 天子召見第153章 一戰破羌渠(下)第391章 暗箭傷人第163章 長安大旱第445章 國制(上)第12章 呂布拜父第179章 信義之定第435章 魏帝曹操第337章 荊州大戰起第420章 再衝殺第200章 首勝一陣第330章 襄陽陷劉表亡第22章 馬邑三患第4章 曹操再任議郎第433章 勸降無功第168章 紛紛歸來第138章 衛濤決議救徐州第346章 司馬徽失態第68章 功成身退第258章 斬顏良誅文丑(上)第314章 戰平第390章 兵困漢中城第125章 大賢再相投第107章 檄文遍傳討董卓第283章 曹操攻江東第52章 黑夜下的意外勝利第335章 諸葛亮到來第261章 擒拿袁譚第118章 聯軍內訌(上)第403章 引來蠻夷第85章 衛子羽十騎赴會(上)第84章 童淵來意第46章 送功上門第43章 袁紹與袁術第446章 國制(下)第271章 袁紹末路第4章 曹操再任議郎第178章 勸降高覽第285章 盡掌幽州第199章 平分秋毫第353章 雙方真正的打算第390章 兵困漢中城第91章 火燒烏桓騎兵第392章 劉備夜襲第345章 短暫的和平第291章 子瑜薦陳羣第310章 張繡鬥趙雲第201章 沮授的缺點第78章 衛子羽一言動漢庭第158章 勤王密詔第3章 才女識音第318章 三鬥約戰第387章 姜伯約計誘黃漢升第221章 火燒上谷第373章 決斷第360章 巧言戲魯肅第120章 公瑾新謀第313章 再鬥呂布第148章 糜家送上門第315章 夜襲曹營第371章 夜襲江東第145章 陶家紈絝第259章 斬顏良誅文丑(中)第322章 荊州戰開第357章 挑釁孫權第36章 孝第155章 以退爲進第35章 言動匈奴第90章 烏桓先鋒第250章 呂蒙來投第417章 預謀曹操第347章 細言四方
第384章 衛濤欲西攻第155章 以退爲進第145章 陶謙亂事第382章 迎娶孫尚香第223章 衛濤勸張寧(下)第178章 勸降高覽第159章 大生意第163章 長安大旱第267章 三戟斬劉豹第215章 嫁禍鮮卑第237章 欲行其計第26章 馬匪來襲第23章 初來的震懾第52章 驍騎校尉曹操第316章 武服張繡第135章 離間計第209章 鬥張飛第422章 後方安定第198章 初聞甘寧第241章 輕取水軍營第199章 平分秋毫第86章 衛子羽十騎赴會(中)第208章 戰關羽第30章 張遼歸心第196章 丞相袁紹第190章 聯合袁尚?第220章 調虎離山第185章 袁譚退第164章 天子召見第153章 一戰破羌渠(下)第391章 暗箭傷人第163章 長安大旱第445章 國制(上)第12章 呂布拜父第179章 信義之定第435章 魏帝曹操第337章 荊州大戰起第420章 再衝殺第200章 首勝一陣第330章 襄陽陷劉表亡第22章 馬邑三患第4章 曹操再任議郎第433章 勸降無功第168章 紛紛歸來第138章 衛濤決議救徐州第346章 司馬徽失態第68章 功成身退第258章 斬顏良誅文丑(上)第314章 戰平第390章 兵困漢中城第125章 大賢再相投第107章 檄文遍傳討董卓第283章 曹操攻江東第52章 黑夜下的意外勝利第335章 諸葛亮到來第261章 擒拿袁譚第118章 聯軍內訌(上)第403章 引來蠻夷第85章 衛子羽十騎赴會(上)第84章 童淵來意第46章 送功上門第43章 袁紹與袁術第446章 國制(下)第271章 袁紹末路第4章 曹操再任議郎第178章 勸降高覽第285章 盡掌幽州第199章 平分秋毫第353章 雙方真正的打算第390章 兵困漢中城第91章 火燒烏桓騎兵第392章 劉備夜襲第345章 短暫的和平第291章 子瑜薦陳羣第310章 張繡鬥趙雲第201章 沮授的缺點第78章 衛子羽一言動漢庭第158章 勤王密詔第3章 才女識音第318章 三鬥約戰第387章 姜伯約計誘黃漢升第221章 火燒上谷第373章 決斷第360章 巧言戲魯肅第120章 公瑾新謀第313章 再鬥呂布第148章 糜家送上門第315章 夜襲曹營第371章 夜襲江東第145章 陶家紈絝第259章 斬顏良誅文丑(中)第322章 荊州戰開第357章 挑釁孫權第36章 孝第155章 以退爲進第35章 言動匈奴第90章 烏桓先鋒第250章 呂蒙來投第417章 預謀曹操第347章 細言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