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大賢再相投

聯軍討董,或者說諸侯討董,已經是證明不可行。

各路諸侯其心各異,可以說要是願意讓天子重新掌控朝政,將大漢再是扶持起來,如今的天下恐怕也就是一二寥寥之人而已。

哪怕是同爲漢室宗親的劉焉、劉表也不願意。

也就是那劉虞這樣的老好人可能會是願意還政於天子。

可惜,劉虞那種性格的人,治政一州還可,率領軍隊迎還天子,根本就是不可能之事。

這樣的情況之下若是還弄什麼諸侯聯軍,恐怕真就是成爲了笑話,所以在想到這裡的時候,衛濤的面色也是有幾分古怪。

“是聯軍討董,不過只是將軍與我家主公聯合而已。”

程昱顯然是有備而來,當即侃侃而談。

“無論是將軍,還是我家主公,都是一時人傑,志在匡扶大漢社稷江山,與其他人大是不同。昔日將軍與我家主動實力還弱,自然不可能敵過董卓。但如今將軍據河內以觀幷州,我家主公則佔兗州,兩相合力之下,必可大破董卓,迎還天子。”

“董卓的實力可是不弱。”

衛濤微微皺眉,對於程昱之言卻是不置可否。

“更何況如今我也不是剛剛立足河內,實力遠不足董卓,孟德此議恐怕一時也不可能得應。”

“好叫將軍得知,我家主公已經是在聯繫朝廷諸公,到時候一旦是有動作,立即得到朝廷諸公響應。裡應外合之下。定可是將天子從董卓惡賊手中救出。”

程昱又是一笑而道。

“若合將軍與我家主公之力。當有八成把握可爲。”

“此事容我思之。”

衛濤隱隱猜知到曹操爲何是有這個舉動,恐怕王允已經再是在董卓和呂布之間行離間之計,若無董卓,單憑呂布如何壓服涼州諸將?

也許王允會是天真的認爲憑着天子威信,那些人無有不服的道理,但曹操本人可不會是有那麼天真,在得知了這些消息之後,就是做好接應天子的準備。

“如此靜候將軍佳音。”

之後程昱就是按着禮數奉上賀禮。而後又是盤桓了幾日,勸說了衛濤一陣,就此離去。

這等事情乃是大事,衛濤一時無法決斷,在程昱看來也是應當。

更何況雖然曹操內部已經是在商議此事,但也沒用立即發動的道理,董卓尚在一日,西涼軍兵的實力就不可輕視,曹操也不可能妄動。

不得不說程昱此來實際雖然不長,但給衛濤的麻煩卻是不小。在思索了一陣之後,衛濤卻是全然不得要領。難以決斷。

“若是公瑾在此便好,可惜,公瑾還是駐守常山,分身乏術……”

衛濤苦笑着搖搖頭,這樣的大事,卻是無法以書信相談,一來太慢,二來也不保險。

“看來如今我身旁文武還是太過匱乏。如此,恐怕唯有是如同孟德兄長那般頒佈招賢館,看看是不是能夠招募什麼賢才到來。”

至於迎奉天子的事情,衛濤心中也是有着自己的想法。

其實招賢館的設置並不是多麼難,簡單來說就是騰出一間房屋以待來客而已。

衛濤設立招賢館其實也不過就是一步閒棋而已,衛濤現在如今心中所思所想的是,能不能夠將那些名傳後世的人提前招募到自己手下。

可惜,想是如此一想,但衛濤很快就是發現做卻無法之做。

不說那些名人的出身,其實衛濤也不是記得許多,單單隻在一個大城想要找出人來就是不簡單。

更何況就算是找到了一人,又如何是能夠讓人爲之心服?

思量良久,衛濤始終不得頭緒。

不得令衛濤想不到的是,僅僅開館三日,就是有着大賢來投。

“荀攸,荀公達?怎麼竟然是這一位到來?”

哪怕是衛濤也是被驚到。

荀攸本來應該是與程昱一般是爲曹操的謀主,行事周密,計謀百出,乃是最爲頂級的謀士。

這樣的人才難道真的是要來投奔自己?

若是不是,荀攸爲何又是會在招賢館中出現?

心中驚疑不定之下,衛濤也是趕到了剛剛設立不久的招賢館。

進到屋內,只見屋中正有一個青年,面目清秀,但最讓人難忘的卻是那一對明亮的眸子,好似一眼就是能夠看穿其內心一般。

“敢問是荀攸,荀公達乎?”

衛濤已經是可以肯定此人就是荀攸,當即就是恭敬見禮。

“在下衛子羽,見過公達先生。”

“公達如今不過一介白身,如何當得起太守大人如此大禮?”

見到衛濤行大禮,向着自己一拜,哪怕是荀攸也是微微一驚,趕緊是回禮說道。

“荀氏八龍天下聞名,能夠得見荀攸先生一面,聆聽先生教誨,當是子羽這幸,如今先生既來,還請先生不吝賜教,爲衛某指點一二。”

這是將荀攸擡得很高了,這樣的禮遇基本上就是準備讓荀攸成爲自己心腹之人。

哪怕荀攸自問才學不凡,無論到何處都能夠是有一席之地,但得此禮遇也是有些感動。

“將軍勿須如此,荀某既至,自然願意是爲將軍分憂。”

“既如此,請。”

招賢館畢竟新立,一應東西都是簡陋,不是待客之地,衛濤自將之請到府中一談。

“不久之前程仲德前來,曾是說起荀彧先生如今正是拜入我那孟德兄長帳下。雖然不想承認,但我那兄長不僅才能非凡,如今事業又是比我還強上數分,公達何不往而投之,反倒是到我這?”

坐下之後。衛濤就是忍不住頗爲好奇地詢問道。

這倒不是衛濤懷疑什麼。就算要埋伏間諜。也斷然沒有讓荀攸這樣的大才爲這樣事情的道理。

衛濤實實在在是好奇,爲何荀攸竟然是改變了投奔曹操的主意,改而是前來投奔自己。

“呵呵……將軍有所不知,我荀家世代詩書傳家,故有荀氏八龍之稱。不過我荀氏之內各人理念也有不同。文若乃我叔,其志向是在匡扶漢室,讓大漢再是強盛。”

荀攸倒很是輕鬆地說道,不過荀彧的輩分雖然是荀攸的叔叔。但其實年紀比荀攸還是小几歲,所以荀攸直呼其字,也不算奇怪。

“攸的理念與文若大體也是相似。如今漢室飄搖,正如一棟危樓,若不細心防護,恐有傾倒之危,但若是有能臣輔助,可以是再扶大廈於將傾。然攸則不同,大漢雖危,但危而不倒。固需能臣輔助以興盛,然外部匪寇卻不可輕忽。若其趁虛而入,那纔是會一舉顛覆我大漢。聞聽將軍志向志在掃平異族,故而前來相助將軍一臂之力。”

聽到荀攸的話,衛濤這纔是明白。

準確的來說荀彧應該是主張攘外必先安內,先強盛大漢,而後再去考慮掃平異族的事情。

而荀攸則是思量着若是大漢在內亂的時候可能是被異族入侵,應當是先掃平異族的威脅,再是匡扶挽救大漢。

無論是荀彧還是荀攸,最終的目的都是匡扶大漢,只是道路、方式、想法不同。

若是原來,曹操雄才大略,荀彧、荀攸在看過天下諸侯之後,認爲曹操乃是匡扶漢室的最佳人選,自然會是選擇曹操。

不過如今衛濤的才幹也是不差,而且志向又與荀攸更近一分,荀攸就是轉而投向了衛濤。

其實這也是世家大族的生存方式,讓自己門下各個傑出的族人分別侍候各路諸侯,最終無論哪一路諸侯取勝,都可以保證家族的繁榮昌盛。

荀攸此舉未免沒有這個意思。

不過無論如何,荀攸來投對於衛濤都是一件極爲重大的事情,這意味着自己也是進入了世家大族的眼簾。

“先生才幹我亦知也,日後一應事務還是要拜託先生。”

衛濤再是一拱手,笑着說道,此話過後,衛濤的面色就是一肅,而後就是讓兩旁服侍的人全都退了出去。

“如今我正有一事難決,如今先生到來正好,還請先生爲我謀之。”

“諾,請將軍言之。”

方纔那話臣屬關係已明,如今見到衛濤欲談正事,荀攸也是正襟危坐。

“之前程仲德前來,言曹孟德欲與我聯軍再進洛陽,以迎回天子,還是有言,如今曹孟德已經得與長安百官聯絡,一旦行動,裡應外合之下,便可以是將天子迎回。”

衛濤將程昱到來之後所言的事情全都和盤托出。

“有人慾離間董卓和呂布。董卓將亡!”

聽完衛濤所言,荀攸略略一思量就是脫口而出。

“先生果然不愧是智者,我也是如此思之。那呂奉先武勇無雙,爲人最是傲氣。雖然董卓收其爲義子,但用其卻形如家奴。一時之間也就罷了,長久爲之,豈能夠讓呂奉先這樣的虎狼之將心服?”

衛濤同樣是一笑而應,不過對於荀攸也是佩服,果然不愧是頂級謀士。

“更爲重要的是董卓還使呂奉先爲護衛,若行離間,董卓必死於呂奉先之手也。”

“將軍果然高才,正是如此。”

荀攸也是一笑,對於衛濤又是多了幾分認可。

“將軍可是要問該要如何行事?不知道若是將軍可想能夠得如董卓一般掌控天子藉由天子之令乎?”

“挾天子以令諸侯?”

衛濤渾身微微一震,忍不住就是脫口而出。

“是奉天子以討不臣。”

荀攸面色靜沉如水,讓人不知道其心意如何。

無論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還是奉天子以討不臣其實都已經不是人臣所爲,衛濤不知道荀攸爲何如此一問。

但聽得這話,衛濤只是一思量就是搖搖頭。

wWW ⊙ttκΛ n ⊙¢O

“吾之志向是掃平異族對我大漢之危,迎還陛下乃是應有之義。至於那等非人臣所爲。卻是不可。”

衛濤還是記得。曹操雖然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利,但同樣也引得天下羣雄矚目,而且藉此招人,更是不知道之後前來相投的人是投向自己還是投向天子。

更何況如今衛濤自感實力還弱,更不欲如此。

當然對荀攸自然不可能是如此直言,更何況這也的確是自己的志向。

“攸,拜見主公。”

但令衛濤有些想不到的是,得到了衛濤的回答之後。荀攸卻是緩緩起身,而後就是向着衛濤恭敬一拜。

荀攸認了衛濤爲主公。

方纔一言是真,也是試探,衛濤如此回答正是合了荀攸所認爲的明主,所以荀攸就是如此。

“荀攸先生快快請起,日後還有不少事務要是仰仗先生纔是。”

見到衛濤如此,荀攸也不多做作,順勢起身,而後又是向着衛濤一拱手,緩緩而道。

“主公。無論那曹孟德是何心思,吾以爲此次相助陛下應是可以一爲。若是能夠救得陛下脫出虎口。以此功績,當可得封幷州牧,以此大義統領幷州。而後便是可以整頓兵馬,先除那由着黃巾轉變而來的黑山軍,到時候南下可得冀州之地,北上可取幽州之所,一旦並、幽、冀三州在手,便可連成一線,諸路大軍北上,無論匈奴、烏桓,還是羌等等諸多異族,必不可敵。”

荀攸之言與周瑜爲衛濤謀劃的戰略很是相近,都是先佔幷州,而後拓展冀州,最後再是或是南下中原混戰,或者北上驅逐異族。

爲有着荀攸投靠,衛濤也漸漸是招來了一些人才。

雖然其中不少,都是衛濤未曾是聽過,但經由衛濤親自相談,還是能夠確認其的確是有才幹。

如此,不過半年時間,整個河內就是完全掌握在衛濤手中,而周瑜也是有訊傳來,雖然也有人想要任常山太守,但有周瑜在,常山始終是被他掌握在手中。

無論荀攸還是周瑜都不愧是頂尖謀士,既能夠治軍,也能夠治政,能夠得到兩人相助,衛濤想想也是感覺到幸運之極。

有人幸運,也就是有人不幸,事實上這個時候衛濤和曹操正是相談的長安就是一陣風起雲涌。

王允如今官至司徒,因爲王允乃是自行前來相投,而且名氣也大,自然得到了董卓的重用。

這個重用就是重用王允來牽制其他朝臣。

不得不說王允的確是有本事,藉着職務之變,不知道拉攏了多少朝臣,甚至讓董卓漸漸的依靠起他,而疏遠了李儒。

不過王允的目的可不是爲了這些,王允的目的乃是爲了漢室,爲了還政於漢帝。

所以王允盯上了呂布。

呂布武勇無雙,指揮軍隊更是有一手,但爲人貪婪不說,而且有幾分莽夫性子。

雖然沒有了傾國傾城又是捨身大義的貂蟬,但以王允的身份找到美豔的歌姬卻是不難,只不過對於這些歌姬,王允可不敢明言相托。

但王允也是有王允的辦法。

好幾次王允都是明言送予呂布,但結果往往是被董卓捷足先得,將這些美姬奪去。

一個不行就是兩個,同樣是美人計,雖然不能夠迷住呂布的心,但卻同樣可讓呂布對董卓不滿。

呂布那麼高傲的人,在看中的美姬連連是被董卓所奪之後,自然而然就是對董卓甚爲不滿,而這個時候就是王允趁機有言的時候了。

“將軍武勇天下無雙,如今屈居於董卓之下,名爲義子,實爲家奴,縱然是老臣也爲之不恥。若將軍這般,豈能夠是爲一個老賊所困?如今陛下是被董賊所囚,若是將軍救之,必得陛下所重矣!”

不得不說王允的確是說中了呂布的心思。

名與利可以就是呂布的追求,加上對董卓的日漸不滿,使得呂布最終下了決定,誅殺董卓以成其事。

董卓是使着呂布爲護衛,一番精心佈置之下,董卓輕易的被呂布所殺。

董卓既死,王允和呂布都不會是放過與之前跟隨董卓的人,當即就是命人四下將之捕捉。

而那李儒,本來就是被董卓所器重的人,也同樣是在其列。

命令一下,不用其他人動手,原來李儒的下人就是將李儒綁了來,奉送到王允面前,只見李儒披頭散髮渾身血跡斑斑,顯然來的路上也是受到了不少苦楚。

“大人,李儒這個傢伙仗着其是董賊身旁紅人,平日間對我們這些下人甚是刻薄,哪怕小的是其同族,平日間稍有不如意也是呵斥有加。如今大人除賊,我等願意是爲大人獻上一功。”

說話的乃是李儒官家李忠,一臉諂媚的笑容對王允說道。

“這等人留來幹什麼,直接殺了!”

王允性格也是冷酷,對於李儒看都不看一眼,直接就是下令,自然有着力士將人押下斬殺。

對於王允的動作,呂布卻是視若未見,因爲王允已經實現了他的承諾,如今呂布不僅官職更深,而且斬殺董卓之後,從董卓府中查抄出來的財貨侍女全都是歸了呂布。

自然,呂布對於其他的事情也就沒有了什麼理會的興趣。

不過無論是王允還是呂布都是低估瞭如此大肆捕殺董卓餘黨帶來的後果,董卓雖死,但董卓帳下將領猶在,統領着大批西涼驕兵。

這麼一殺,頓時就是將那些悍將逼迫上了絕路,自然準備以死相拼。

可惜這個時候的王允卻是沉浸在斬殺董卓,今後自己就是可以匡扶漢室的美夢當中,莫說不知道,恐怕就是知道了也不以爲意。

第349章 呂布再領軍第135章 離間計第88章 何進亡第170章 ‘買’來潘璋第286章 魯子敬火燒曹孟德第64章 廣宗決戰之前第132章 強奪徐晃第57章 被困長社(下)第22章 馬邑三患第237章 欲行其計第247章 途經九江第391章 暗箭傷人第410章 大破蠻營第69章 洛陽動亂第416章 曹操斬華佗第145章 陶謙亂事第22章 馬邑三患第29章 衛子羽請君入甕第98章 攻殺漁陽第24章 刁民動亂第239章 言談說伊籍第266章 衛濤計謀算匈奴第96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273章 失望第145章 陶謙亂事第64章 廣宗決戰之前第207章 劉備到來第379章 陸遜來見第435章 魏帝曹操第346章 司馬徽失態第241章 輕取水軍營第173章 自傲袁氏第233章 見甘寧第180章 敲山震虎懾李樂第327章 曹純?第55章 形勢危急第178章 勸降高覽第219章 毒糧計?火計?第353章 雙方真正的打算第319章 鬥將第337章 荊州大戰起第191章 袁譚再敗第190章 聯合袁尚?第262章 圍點打援第167章 袁術稱帝第119章 聯軍內訌(下)第25章 馬匪示威第2章 熱血曹操第350章 出戰呂布第3章 才女識音第300章 擒殺馬超第165章 天子令諸侯第190章 聯合袁尚?第54章 劍師王越第426章 再戰第246章 鬥孫策!第341章 甘寧到來第59章 還是火攻!第181章 衛濤明志向第304章 天下情勢第338章 勝黃忠第140章 空營計第389章 劉備失算第77章 龍御將歸天第112章 溫酒斬華雄第265章 匈奴兇暴第319章 鬥將第192章 天下形勢滔滔第27章 張遼獻策第404章 南蠻攻成都第375章 江東英傑亡(上)第37章 當街遇殺人第445章 國制(上)第170章 ‘買’來潘璋第58章 火攻?第182章 衛濤單騎衝陣擒辛評第329章 呂子明巧言取兵權第126章 欲迎漢帝第197章 將攻渤海第334章 五溪蠻敗第360章 巧言戲魯肅第128章 阻與鬥第439章 曹洪投降(上)第433章 勸降無功第413章 曹操封魏王第221章 火燒上谷第348章 龐統的爲難第319章 鬥將第226章 大破烏桓第265章 匈奴兇暴第61章 嫌隙橫生第264章 沮授愚忠第155章 以退爲進第432章 曹操背約第367章 首戰之兩敗俱傷第42章 刺殺張讓第378章 劉備進位漢中王第104章 爲謀錢財第115章 突至洛陽第177章 貂禪
第349章 呂布再領軍第135章 離間計第88章 何進亡第170章 ‘買’來潘璋第286章 魯子敬火燒曹孟德第64章 廣宗決戰之前第132章 強奪徐晃第57章 被困長社(下)第22章 馬邑三患第237章 欲行其計第247章 途經九江第391章 暗箭傷人第410章 大破蠻營第69章 洛陽動亂第416章 曹操斬華佗第145章 陶謙亂事第22章 馬邑三患第29章 衛子羽請君入甕第98章 攻殺漁陽第24章 刁民動亂第239章 言談說伊籍第266章 衛濤計謀算匈奴第96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273章 失望第145章 陶謙亂事第64章 廣宗決戰之前第207章 劉備到來第379章 陸遜來見第435章 魏帝曹操第346章 司馬徽失態第241章 輕取水軍營第173章 自傲袁氏第233章 見甘寧第180章 敲山震虎懾李樂第327章 曹純?第55章 形勢危急第178章 勸降高覽第219章 毒糧計?火計?第353章 雙方真正的打算第319章 鬥將第337章 荊州大戰起第191章 袁譚再敗第190章 聯合袁尚?第262章 圍點打援第167章 袁術稱帝第119章 聯軍內訌(下)第25章 馬匪示威第2章 熱血曹操第350章 出戰呂布第3章 才女識音第300章 擒殺馬超第165章 天子令諸侯第190章 聯合袁尚?第54章 劍師王越第426章 再戰第246章 鬥孫策!第341章 甘寧到來第59章 還是火攻!第181章 衛濤明志向第304章 天下情勢第338章 勝黃忠第140章 空營計第389章 劉備失算第77章 龍御將歸天第112章 溫酒斬華雄第265章 匈奴兇暴第319章 鬥將第192章 天下形勢滔滔第27章 張遼獻策第404章 南蠻攻成都第375章 江東英傑亡(上)第37章 當街遇殺人第445章 國制(上)第170章 ‘買’來潘璋第58章 火攻?第182章 衛濤單騎衝陣擒辛評第329章 呂子明巧言取兵權第126章 欲迎漢帝第197章 將攻渤海第334章 五溪蠻敗第360章 巧言戲魯肅第128章 阻與鬥第439章 曹洪投降(上)第433章 勸降無功第413章 曹操封魏王第221章 火燒上谷第348章 龐統的爲難第319章 鬥將第226章 大破烏桓第265章 匈奴兇暴第61章 嫌隙橫生第264章 沮授愚忠第155章 以退爲進第432章 曹操背約第367章 首戰之兩敗俱傷第42章 刺殺張讓第378章 劉備進位漢中王第104章 爲謀錢財第115章 突至洛陽第177章 貂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