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失望

對於大漢,大漢王朝,衛濤實在沒有太多的期待,這是衛濤兩世爲人所決定的事情。

誰當皇帝又如何,只要能夠實現我的目標就好。

“公瑾既知我心,當明我意。”

重新入坐之後,衛濤隨即一笑而言,連綿的爭戰衛濤是不怕,但不說士卒要休養生息,單單只是想要要將精力耗費在這中原內部爭鬥,衛濤就是不願。

爲何會有五胡亂華,不正是因爲有三國,長久以來,中原一直無法一統的緣故?

歷史上魏蜀吳三國割據一方,不斷爭鬥,各個人力物力耗損不小,更讓大漢人口不斷下降,無數英才盡投身於此。

不然以三國英才是本事,未必不能夠再現漢武雄風。

衛濤不願意重蹈覆轍。

“兄長有此意思,弟當從之,不過如今還有一事還需兄長決斷。”

就在這時,周瑜卻是一笑而道。

“兄長欲返,乃爲防患我邊陲,然如今是有西涼馬騰,其當爲大漢忠臣,然卻縱容羌族行事。西涼一地,雖在我大漢統領之下,然而羌族所有與我大漢子民無異,甚至隱隱是有憑着其兇悍力壓我大漢子民,不知道兄長以爲如何?”

“西涼馬騰?”

衛濤微微皺眉,對於馬騰衛濤自然是知道。

不說前世所知,哪怕是在這一世也是如此,馬騰可同樣是衣帶血詔上有名之人,在衣帶詔暴露之後。更是標榜的大漢忠臣。

衛濤一時之間有些遲疑,不是爲着這事情真假,而若是馬騰所爲那能夠讓羌族融入大漢,那麼也是不妨。

可若真讓羌族壓制漢人,那麼長久以往,羌族必定視大漢如無物,那就當須制止。

“果有欺壓我漢人之事?”

衛濤問得很是直接,可是周瑜卻是微微搖頭。

“此乃曹孟德去虎吞狼之計耳。那羌族是否與大漢子民相合我實乃不知。不過據言那西涼馬騰的確是有羌族血脈,想來這事情的確是不少。”

周瑜的確是周瑜,一旦轉換角度之後就改變得極快。很快就此言道。

“不過若主公是有大志。那麼涼州就不得不取。匈奴、烏桓,先後是被主公所敗,實力受損,縱然是有南望之野心。可終究再也無力南下。可若羌族不取。若其有一日壯大如何?縱然如今可與我大漢和睦。主公可保其萬世皆和睦否?既如此,何不取之,而後以予漢化。讓其融入我大漢?”

周瑜最後之策乃爲衛濤所爲。

要知道經過數次大戰,衛濤也是俘虜了不少匈奴、烏桓之人。

對於這些人,自然不可能一殺了事,若如此,衛濤又何必將之俘虜,而讓其贖回,雖然可得以時財帛之利,然也同樣是資敵之行,衛濤同樣不願行。

所以衛濤所採取的方法乃是漢化,車同軌,行同文,不得不說,這個時代大漢也可謂是世界的中心,繁盛的大漢文化很是容易就將那些人一一教化。

教化之事,本來就是漢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自然也極爲得到衛濤麾下將領的支持,周瑜自然也可見其中的好處。

馬騰再是如何,也不可能如此而爲。

衛濤倒是深信這一點,沒有兩世爲人,沒有站得足夠‘高’,絕不可能認知到這一點。

“公瑾的意思是贊成我攻打西涼?公瑾不是言此乃曹孟德去虎吞狼之計,又爲何……”

周瑜自然明白衛濤的意思當即一拱手而道。

“主公不知此計所取,此計非是要我與馬騰兩敗俱傷,而是藉着我軍與馬騰交戰贏取到足夠的時間也!想來主公也知,曹操在出兵長安的同時更領軍攻打袁術。雖明言是剿除逆賊,實在佔取揚州。而近來有聞,江東小霸王被人重創,生命垂危,恐怕是有不治。揚州一地,若無外人介入,那袁術可堪爲曹操之敵手乎?”

衛濤本身也是不傻,隨即也就是明白周瑜的意思。

說起來如今的曹操除了昔日虎牢關下和徐州一戰,可沒有經歷過什麼大的敗仗,麾下也可謂兵精糧足,想要奪取揚州,實在是不難,一旦拿下揚州,曹操就足以與衛濤匹敵,若再取了荊襄和江東之地,若真是這般,哪怕是衛濤也難與之爲敵。

若衛濤有爭奪天下之心,那麼就當與曹操一戰而後勝負自定,若是不然,恐怕衛濤只能夠偏安一隅,甚至日後要臣服於曹家之下。

雖然沒有說明,但周瑜的眼眸當中已經透露出這樣的意思。

“公瑾啊!”

長嘆一聲,衛濤沒有回答,也不知道該要如何回答。

“吾以爲主公當襲涼州。”

不想這個時候周瑜一擡手就是認真而道。

“勿論將來如何,以如今主公局勢,若與曹操相爭,則兩虎相爭必俱傷。若如此,倒不如先取涼州,如此主公可佔據半個大漢,若日後有賢主出,則主公可歸於賢主,日後流芳百世自然不在話下,若無賢主,主公也可進退有據。”

衛濤微微點點頭,周瑜這話雖然有所不敬,但卻言到了衛濤心間。

狡兔死,走狗烹,到了衛濤如今的身份地位,若不保有實力,那麼別說是什麼志向,就是連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是難保。

周瑜之言乃爲自己着想,衛濤自然無有不從的道理。

“公瑾以爲當如何?”

衛濤微微沉默之後隨即就此而問道。

“主公,既然那馬騰自稱忠於大漢,主公何不向天子請令,令其招馬騰進京?若馬騰果是至也,其若帶兵而來,那是爲叛,若是兵卒不多,豈不是羊入虎口?至於其不從軍令,主公亦可以此奪去其忠臣名聲。何其憂也?”

周瑜一笑而道,所言讓衛濤微微一愣,隨即忍不住就此而道。

“公瑾此舉讓我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也!”

衛濤不是不可以如此,而且以衛濤的性子也不在意會是因此損毀名聲,所以也只是一言淡笑,心中已經是同意其計也。

然而這時候周瑜卻是搖搖頭而道。

“主公何須如此大費干戈?主公只須命人傳言陛下左右即可,自然有那阿諛獻媚之人會是說於陛下。陛下幾經遭劫,能夠信誰?只看如今連孔文舉都是冷落便可知。所以朝堂之中勢力越多,牽扯越是複雜,對其而言就是越好。他自然不會拒絕其意思,到時候恐怕陛下會是自行提起。”

周瑜搖搖頭,衛濤自身固然不在意,但周瑜做爲衛濤謀士卻不能不爲衛濤設想。

若依周瑜所言,衛濤的名聲自然不受損害,只不過若單單只是如此,也顯不得周瑜本事,只見周瑜這時一笑,又是言道。

“只不過當陛下如是而爲的時候,還請主公一力以拒絕之,當可以昔日董卓豪強入洛陽,導致大漢衰敗而說之。若如此,但見那西涼豪強若生事非,便可見主公之英明耳。”

衛濤微微苦笑,周瑜果然和他人是不同,不過此事乃爲對衛濤有利,衛濤自然也不會阻止就是。

以周瑜之能,不動聲色就是令劉協有如此想法,委實容易。

僅僅只在第三日的朝會之上,劉協就是有所提議,要招馬騰進長安以議事。

“陛下,此事萬萬不可,馬騰乃西涼豪強,昔日董卓起家之地,如今強招其而來,恐其易於多生事端。”

依着周瑜之計,衛濤隨即就出列反對,而且有着周瑜提前指點,衛濤一條條述說起來,頗爲有理。

“而且西涼之地,漢羌混居,如此一來,豈不是讓羌族入我大漢腹地,此誠不妥還請陛下三思而後行。”

衛濤不反應還好,一反對那劉協頓時來了興趣,甚至隱隱之間還對那羌族起了興趣,甚至想要下旨招羌族到來。

至於衛濤所說的那些東西,劉協也不是沒有得反駁,而且越是反駁,劉協的眼眸之中就越是有一種興奮。

可惜,劉協自認爲有理有據的東西,在衛濤看來簡直就是胡說八道,馬騰好歹也是一方諸侯,而且還是西涼那種野蠻之地的諸侯,真的就有那麼不堪?

聽到朝堂之上劉協大放厥詞,衛濤心頭好笑的同時,也感覺到一陣羞惱,不是因爲自己受到了什麼侮辱而羞惱,而是因爲劉協之言談而羞惱,

衛濤能夠感覺出這個時候的劉協已經是有袁紹一般的心思,只要能夠保住皇位,那麼縱然是引異族前來也是在所不惜。

顯然,皇位的失而復得,加上自己的親信大臣一直都未能夠輔佐其奪回權利,如今這劉協已經是爲冷酷無情,不再相信任何人,同時什麼事情也能夠做得出來。

加上劉協自身的經歷,衛濤甚至能夠感覺到其對自己等人也是極爲的不信任,當自己開口之後,劉協已經是下意識的就要反對。

這樣的人也能夠爲帝皇?

兩世爲人的衛濤卻是冷笑,如此之人,莫說是劉協,哪怕就是曹操,自己也不可能如此與之。

心中的冷笑,終於是讓衛濤懶得去理會劉協會是如何,在心中做了決定之後,衛濤直接就是默默退下。

衛濤已經是對所謂的天子感覺到失望。

也許爲了實現自己心中所想,自己成爲皇帝才最是應當!

第120章 公瑾新謀第89章 北上幽州第52章 黑夜下的意外勝利第267章 三戟斬劉豹第432章 曹操背約第43章 袁紹與袁術第195章 荀攸爲謀第384章 衛濤欲西攻第415章 最後再相談第190章 聯合袁尚?第175章 夜襲與夜襲(上)第158章 勤王密詔第231章 天下第二將第153章 一戰破羌渠(下)第288章 幷州鐵騎對陣西涼鐵騎第354章 龐統心服第188章 大勝第49章 斬殺黃巾將!第40章 氣暈衛仲道第409章 將計就計欲破蠻營第239章 言談說伊籍第336章 陽謀對陽謀第227章 以退爲進第181章 衛濤明志向第112章 溫酒斬華雄第181章 衛濤明志向第413章 曹操封魏王第125章 大賢再相投第290章 天子意如何第124章 曹操來使第379章 陸遜來見第446章 國制(下)第419章 施謀試探第400章 險死還生第434章 曹操真意第315章 夜襲曹營第19章 派駐馬邑第307章 祭旗第27章 張遼獻策第95章 欲說高順第70章 提前設立的西園八校尉第128章 阻與鬥第36章 孝第157章 草木皆兵第403章 引來蠻夷第106章 張遼救潘鳳第99章 劉虞散兵第40章 氣暈衛仲道第105章 相鬥黑山軍第239章 言談說伊籍第1章 蔡邕第323章 諸葛孔明駐新野第146章 太史慈一箭定賭約第187章 鬱悶的張合第78章 衛子羽一言動漢庭第106章 張遼救潘鳳第440章 曹洪投降(下)第199章 平分秋毫第383章 稱帝第80章 三月太守?第348章 龐統的爲難第370章 周瑜身死?第360章 巧言戲魯肅第207章 劉備到來第418章 惡來鬥虎癡第13章 少年英豪第264章 沮授愚忠第184章 鬥顏良第87章 衛子羽十騎赴會(下)第262章 圍點打援第316章 武服張繡第113章 呂布敗三英第436章 草原服第349章 呂布再領軍第372章 擒拿魯肅第257章 鄴城對戰第342章 險計第173章 自傲袁氏第323章 諸葛孔明駐新野第359章 智激孫權第51章 城戰不利第351章 計困司馬懿第185章 袁譚退第165章 天子令諸侯第59章 還是火攻!第304章 天下情勢第115章 突至洛陽第52章 黑夜下的意外勝利第86章 衛子羽十騎赴會(中)第132章 強奪徐晃第366章 水軍對戰第223章 衛濤勸張寧(下)第112章 河內爭鋒(上)第91章 火燒烏桓騎兵第87章 衛子羽十騎赴會(下)第441章 雙雄縱論(上)第68章 功成身退第176章 夜襲與夜襲(下)第385章 陸遜一計間蜀地第345章 短暫的和平
第120章 公瑾新謀第89章 北上幽州第52章 黑夜下的意外勝利第267章 三戟斬劉豹第432章 曹操背約第43章 袁紹與袁術第195章 荀攸爲謀第384章 衛濤欲西攻第415章 最後再相談第190章 聯合袁尚?第175章 夜襲與夜襲(上)第158章 勤王密詔第231章 天下第二將第153章 一戰破羌渠(下)第288章 幷州鐵騎對陣西涼鐵騎第354章 龐統心服第188章 大勝第49章 斬殺黃巾將!第40章 氣暈衛仲道第409章 將計就計欲破蠻營第239章 言談說伊籍第336章 陽謀對陽謀第227章 以退爲進第181章 衛濤明志向第112章 溫酒斬華雄第181章 衛濤明志向第413章 曹操封魏王第125章 大賢再相投第290章 天子意如何第124章 曹操來使第379章 陸遜來見第446章 國制(下)第419章 施謀試探第400章 險死還生第434章 曹操真意第315章 夜襲曹營第19章 派駐馬邑第307章 祭旗第27章 張遼獻策第95章 欲說高順第70章 提前設立的西園八校尉第128章 阻與鬥第36章 孝第157章 草木皆兵第403章 引來蠻夷第106章 張遼救潘鳳第99章 劉虞散兵第40章 氣暈衛仲道第105章 相鬥黑山軍第239章 言談說伊籍第1章 蔡邕第323章 諸葛孔明駐新野第146章 太史慈一箭定賭約第187章 鬱悶的張合第78章 衛子羽一言動漢庭第106章 張遼救潘鳳第440章 曹洪投降(下)第199章 平分秋毫第383章 稱帝第80章 三月太守?第348章 龐統的爲難第370章 周瑜身死?第360章 巧言戲魯肅第207章 劉備到來第418章 惡來鬥虎癡第13章 少年英豪第264章 沮授愚忠第184章 鬥顏良第87章 衛子羽十騎赴會(下)第262章 圍點打援第316章 武服張繡第113章 呂布敗三英第436章 草原服第349章 呂布再領軍第372章 擒拿魯肅第257章 鄴城對戰第342章 險計第173章 自傲袁氏第323章 諸葛孔明駐新野第359章 智激孫權第51章 城戰不利第351章 計困司馬懿第185章 袁譚退第165章 天子令諸侯第59章 還是火攻!第304章 天下情勢第115章 突至洛陽第52章 黑夜下的意外勝利第86章 衛子羽十騎赴會(中)第132章 強奪徐晃第366章 水軍對戰第223章 衛濤勸張寧(下)第112章 河內爭鋒(上)第91章 火燒烏桓騎兵第87章 衛子羽十騎赴會(下)第441章 雙雄縱論(上)第68章 功成身退第176章 夜襲與夜襲(下)第385章 陸遜一計間蜀地第345章 短暫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