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六九章 防區之爭

四六九章 防區之爭

語聲朗朗,擲地有聲。

沒人敢貿然接話,連劉虞也不行。

仗着旁觀者清的便利,程昱倒是猜到了些王羽的意圖——說白了,也很簡單,就是仗勢壓人。

劉虞擺出了以德服人,以理逼迫的架勢,以他的城府,在佔了先手的情況下,就算是賈詡、郭嘉出手,和他講理,恐怕最後也是個輸。

王羽乾脆不講理了,直接以強勢壓人,他迴避開了麴義的問題,直接拋出個衆人不得不關注的話題,直接就把衆人的注意力轉移開了。

當然,劉虞不會眼睜睜看着事態往不利的方向發展,以他的手段,自然也有辦法將麴義重新推到臺前。但主動權畢竟已然易手,劉虞想保持最初那副諱莫如深的架勢,肯定是不可能的了。

“王君侯,劃分……防區這種大事,是不是到中軍再商議比較好?此間,畢竟不是說話處。”劉虞皺眉不語,也沒什麼動作,答話的人卻是張燕。

張燕果然和劉虞存在默契?衆人心中都是一動,有人喜有人憂,王羽未在大勝之後,直接展開全面攻勢,全取河北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張燕的曖昧態度。

沒人知道張燕是見河北形勢開朗,突然起了野心;還是不看好王羽的前景,和某一方勢力暗中結盟,甚至直接投靠了對方。現在看來,張燕和劉虞的確存在一定的默契,只是不知道程度有多深罷了。

程昱心中的欣喜,幾乎都快抑制不住的形於顏色了。

如果張燕、劉虞當真結成聯盟,對抗青州,那天下的大勢,以及自己和郭嘉的競爭態勢,就會完全改變。這叫他如何不喜?

“事無不可對人言,何況,在場的都是本將麾下的將士,如同本將的腹心一般,有什麼可迴避的?”王羽淡淡的看了張燕一眼,眼中若有深意,令得後者心中一緊,卻沒進一步的表示,而是輕輕揮手,向親衛示意道:“拿輿圖來。”

“喏!”當下有親衛領命而去,北營再次恢復了寂靜,只有烈烈晨風,吹動旗鼓,聲聲炸響,在耳畔鼓盪不休。

過不多時,中軍那張用於軍議的大輿圖被搬過來了,豎在了王羽身邊。

對真正的大人物們來說,用不着輿圖,河北州郡的分佈,也都瞭然於胸。不過,圖既然拿來了,也沒人會特意迴避着不看。

這一看,他們就驚訝了,那圖不是普通的圖,上面用不同顏色,已經畫成了若干個區域。對河北形勢有所瞭解的人都明白,上面畫的正是河北目前的各方態勢。

“袁紹有悖逆之心,擅起兵戈,今已覆滅,但給河北萬民帶來的傷痛卻無法消弭。如今的河北,四方勢力共存,如果不把防區劃分清楚,做個公議,以後難免再有爭端。所以,纔有了今日這場會盟。”

王羽在輿圖上指點道:“眼下,平原、清河、樂陵、陽平、魏郡,都在本將的控制之下,應該不存在異議吧?”

龍湊之戰後,平原、清河就一直在青州軍的控制之下。陽平、魏郡是冀州的腹心之地,袁紹潰滅,王羽接收戰果,也是應有之義。儘管王羽派去接管魏郡的只有兩百輕騎,但還是沒人有那個便利或實力與他爭奪。

稍有存疑的是樂陵國,這個毗鄰渤海灣的小郡國本是屬於袁紹的轄地,但其位置過於偏遠,早早就與冀州斷了聯繫,公孫瓚一度在此籌集軍糧,但卻始終沒派遣官吏治理,王羽順手接過,只要公孫瓚不出聲,也沒人會說什麼。

真正讓人意外的是,王羽似乎有滿足於這樣的戰果的意向。儘管他指定的是冀州南部最富庶的五個郡國,但河北大戰,青州軍也是主力不是?外間本都認爲,他會盡量攫取冀州的土地呢。

就算放棄公孫瓚實際控制的渤海和大半個河間、安平,以及路途過於遙遠的常山、中山,可還是有鉅鹿、趙國、安平數郡可取不是?

只見王羽擡手一指,在趙國、安平、鉅鹿三郡範圍劃了個圈,將其圈入,朗聲道:“平難將軍曾在三郡與袁逆及胡騎激戰,黑山百萬之衆,也是大漢子民,總不能讓他們一直在山裡存身,總得有個落腳之地纔好。三郡之地,並無其他勢力存在,故而……”

他輕輕鬆鬆的一句話,竟是把三郡之地統統讓給張燕了!

圍觀的都聽傻了,張燕更是瞠目結舌,腦海中一片空白。

那可是三個郡國,數百里的土地啊!一直以來,黑山軍最夢寐以求的,就是在山下找個落腳之地了,山裡面雖然可以躲避官軍,但畢竟不利生存,黑山軍的日子過得艱辛得很。

所以,在戰前面對劉虞的使者時,張燕才產生了動搖。

他很擔心,王羽會不會藉着大勝之勢,直接把黑山軍拉上戰車,捲入席捲天下的戰爭中去。青州新政本身也很讓人擔心,張燕不在乎王羽是否抑制豪強,但那高達六成的田賦,令他非常在意。

再聯想到,這一年來,王羽以區區青州之地,與袁紹的冀州,甚至小半個中原對抗。張燕很懷疑,在青州光鮮的外表之下,是不是藏了什麼不可告人的東西?不是把百姓壓榨得苦不堪言,又豈能與冀州對抗了這麼久?

要知道,到了大戰末期,連家大業大的袁紹都支撐不住了,在後方刮地三尺自不待言,在清河這種失而復得的地方,更是連臉皮都不要了,直接上手去搶。

冀州如此,青州又是憑藉什麼,才能支撐到了最後呢?

這是張燕態度轉變的主因,他也想到過,以王羽的強橫霸道,他的轉變很可能會給黑山軍招惹一個恐怖強敵。可即便如此,張燕也不願意做出錯誤的選擇後再後悔。

然而,意想之中的狂風暴雨沒看到,倒是看到了靚麗的彩虹。

張燕疑惑,張燕迷茫,張燕完全不知所措了,連後面王羽又說了什麼,他都沒留意。直到劉虞身後有人發出了一聲怒哼,他才驚醒過來。

“這位是……”王羽饒有興致的看着劉虞身後那人,問道。

“廣陽閻柔,見過王將軍!”此人臉上的怒意不足爲奇,讓王羽在意的是此人的裝扮。

古人視鬚髮爲身體的一部分,很是愛惜,中原人一般都會梳髮髻,將頭髮挽起,故而成年又被稱爲‘束髮’。但放在異族身上,就千奇百怪了,比如眼前這位,他的頭髮結成了很多條小辮子,視覺效果和後世的足球明星很相似。

王羽不是球迷,記不得那球星到底叫古利特,還是什麼,但這個形象確實差不多。配合上此人身上的皮裘,說這閻柔是個胡人,應該也沒人會提出異議。

“原來是閻校尉,閻校尉是代劉使君說話麼?不知有何見教?”

閻柔不肯上當,冷哼道:“閻某何人,敢代劉使君行事?某隻是覺得王將軍未免太霸道了一些。青州固然勢大,可既然是會盟,總得讓人有個說話的餘裕纔是,王將軍指點江山,各方地……防區皆是一言而決,難道不是以勢壓人麼?”

王羽從閻柔頭上晃來晃去的小辮子上收回視線,看着劉虞,反問道:“這麼說來,劉使君莫非對本將的防區有興趣?”

劉虞沉默不答,卻也沒有迴避王羽犀利的視線,淡淡回視,只是任由閻柔發作。

“天下誰不知王將軍百戰百勝,誰敢觸王將軍的黴頭?”

閻柔語帶諷意,眼含譏嘲,冷笑有聲道:“冀州倒也罷了,王將軍居然干涉起我幽州的事務來了,不嫌管得太寬,手伸得太長嗎?今日觀禮的高士不少,莫非會盟之後,君侯也要以此法,威逼諸君,劃分中原防區麼?”

他一邊與王羽對抗,一邊還不忘拉攏盟友。

程昱等人當然不會看着不管,他不肯明着站出來與王羽對抗,但搞點聲勢,推波助瀾還是沒問題的。只聽人羣中一陣騷動,衆人交頭接耳的議論起來,很像是王羽激起了公憤的樣子。

“久聞幽州霹靂火的大名,原以爲是個豪傑人物,今日一見,不過如此。”王羽搖搖頭,用很不屑的語氣說道。

閻柔並不發怒,反脣相譏道:“王將軍是想說某不識時務嗎?豈不知幽燕之地,自古多有寧折不彎之人,王將軍兵威再盛,強得過當年的嬴政嗎?”他暗示的顯然是荊軻刺秦王的典故,值此之時,倒也應景,一股慷慨悲歌之氣油然而生。

“不識時務?哈!”

這次輪到王羽冷笑了,他看也不看閻柔一眼,冷聲道“閻校尉未免高估自己了,本將此番會盟所爲何事?”

他自問自答,加重語氣道:“唯消弭兵禍而已!冀州西南八個郡國,都無爭端,自然一言而決,這是劃分防區,不是搶劫勒索,還要坐地分贓不成?如今河北有軍事衝突可能的,無非河間、漁陽,不說個明白,日後戰事一起,誰來負責?你這個搶來的烏丸校尉嗎?”

“你……”王羽這話輕蔑之意盡露不說,最後那句誅心之言,更是直刺本心,閻柔氣得臉紅脖子粗,看向王羽的目光若是可以殺人,這頃刻之間,王羽至少也死了上百遍了。

搶在閻柔失去理智之前,一張厚實手掌按在了他的肩膀上,劉虞止住閻柔的暴怒,看向王羽,緩緩說道:“所以,王將軍就要爲附庸實力出頭了?”

這話同樣誅心,聞訊趕來的公孫瓚臉上當即閃過一抹懾人的紅光,雙手更是捏得嘎嘎亂響。

“附庸?哈哈哈哈……”這話可不好回答,一個不好,說不定連公孫瓚都得罪了,但王羽卻毫不在意,微微一怔之後,竟是哈哈大笑起來。

在衆人相顧駭然之中,王羽笑得前仰後合,上氣不接下氣,劉虞只是冷眼相看,卻也不出言催促。

好半天,王羽才收斂笑意,沉聲道:“伯珪兄統帥的乃是大漢邊軍,身負保家衛國的重責!除了天子,誰敢視其爲附庸?誰能視其爲附庸?誰有這個資格?劉使君,您的見地,未免太讓人失望了一些。”

他失望的搖搖頭,嘴裡卻沒停,不肯留給劉虞絲毫反駁的機會。

“不過,未免天下人以爲本將仗勢欺人,開啓不正之風的先河,本將這裡,倒是有個兩全其美的解決辦法。不光是劃分防區的問題,連帶麴將軍與本將的怨仇,也可以一併解決了,不知劉使君意下如何?”

“……你說。”劉虞不知道不正之風的典故,當然也聽不出王羽的冷幽默,他思忖片刻,冷聲答道。

“很簡單,比一場!若是使君贏了,本將負責說服伯珪兄,退出幽州、冀北,到冀南五郡安身,本將則徹底退出河北,三年內,絕不令一兵一卒渡河北上!若是使君輸了,這防區之事,就按本將劃下的套路來,貴軍退出河間,伯珪兄讓出北漁陽,另外……”

王羽擡手一指麴義,一聲斷喝:“此人,也任由本將處置,如何?”

,!

四五四章 天命所歸九七三章 天心難測第50章 一擲定乾坤六一六章 都在行險二七五章 決勝一着四六二章 營建亦爲才二零七章 戰歌嘹亮九零九章 雷厲雨疾九五五章 箭嵐破甲三三零章 冥冥中聞聲三六零章 誘敵深入六百章 誰坑了誰五二三章 脣槍舌劍七九二章 不變應變九二三章 江東分裂三九七章 黎明之前八七九章 涉水攻關七二三章 郭嘉策謀六八七章 釋疑解惑四零四章 四重殺陣六六四章 依依惜別三二零章 先拔頭籌一九三章 滿紙荒唐事八零四章 智勇雙全四八七章 白波之危四七二章 煊赫軍威七零七章 死亦瞑目二九零章 龍湊之戰二三八章 追風逐火四六四章 所謂王霸道一五零章 止戈與勝負九五八章 致命一擊七七零章 孔明的震驚第1章 英雄無覓處七七五章 兩個消息七七六章 何去何從第46章 不負霸王名第71章 兵分三路四五五章 震動與變局五九八章 摸石過河第86章 河東會白波八一二章 強者爲王四三五章 徐庶斬將五四四章 人人如龍第77章 一石千層浪五零六章 步步佔先一五五章 軍心盡收三四零章 疾風蕭蕭鳴第44章 連環計中計一六七章 史無前例四三六章 一沾即走四八三章 設立商業司九五六章 鐵騎踏陣一三六章 超強斥候戰七三九章 引蛇出洞一七五章 北海來使七二六章 總是心太軟一九零章 幕後推手七五六章 困獸猶鬥九五四章 追悔莫及第200章 以正對奇六二八章 一起打架吧九四一章 千軍如席捲第15章 權柄終在握七六六章 心病難治一一四章 力戰呂布二四九章 合縱連橫九四二章 進退失據七五七章 全線血戰九六一章 逝者如風六六二章 擊胡之法九四六章 虓虎的奮迅二四七章 好大一盤棋八九五章 臨陣部署九一六章 狂飆猛進三零九章 掎角之勢七四八章 旌旗所向五四四章 人人如龍三六三章 民心似水五三零章 難以揣度第98章 萬衆皆歡騰二一一章 明火暗箭一四七章 一線之間二二零章 田豐來訪三九六章 泰山之危第26章 敵友難分明四零九章 漢家多英傑一九八章 確立權威一九六章 大風起兮八七一章 風形水勢二零五章 嚴防死守五一五章 危難之際八九二章 用心良苦二七五章 決勝一着五四一章 只重實惠六五八章 當機立斷六零二章 工藝與海外七三零章 許攸毒計五八一章 棄守之議二三零章 大婚之期
四五四章 天命所歸九七三章 天心難測第50章 一擲定乾坤六一六章 都在行險二七五章 決勝一着四六二章 營建亦爲才二零七章 戰歌嘹亮九零九章 雷厲雨疾九五五章 箭嵐破甲三三零章 冥冥中聞聲三六零章 誘敵深入六百章 誰坑了誰五二三章 脣槍舌劍七九二章 不變應變九二三章 江東分裂三九七章 黎明之前八七九章 涉水攻關七二三章 郭嘉策謀六八七章 釋疑解惑四零四章 四重殺陣六六四章 依依惜別三二零章 先拔頭籌一九三章 滿紙荒唐事八零四章 智勇雙全四八七章 白波之危四七二章 煊赫軍威七零七章 死亦瞑目二九零章 龍湊之戰二三八章 追風逐火四六四章 所謂王霸道一五零章 止戈與勝負九五八章 致命一擊七七零章 孔明的震驚第1章 英雄無覓處七七五章 兩個消息七七六章 何去何從第46章 不負霸王名第71章 兵分三路四五五章 震動與變局五九八章 摸石過河第86章 河東會白波八一二章 強者爲王四三五章 徐庶斬將五四四章 人人如龍第77章 一石千層浪五零六章 步步佔先一五五章 軍心盡收三四零章 疾風蕭蕭鳴第44章 連環計中計一六七章 史無前例四三六章 一沾即走四八三章 設立商業司九五六章 鐵騎踏陣一三六章 超強斥候戰七三九章 引蛇出洞一七五章 北海來使七二六章 總是心太軟一九零章 幕後推手七五六章 困獸猶鬥九五四章 追悔莫及第200章 以正對奇六二八章 一起打架吧九四一章 千軍如席捲第15章 權柄終在握七六六章 心病難治一一四章 力戰呂布二四九章 合縱連橫九四二章 進退失據七五七章 全線血戰九六一章 逝者如風六六二章 擊胡之法九四六章 虓虎的奮迅二四七章 好大一盤棋八九五章 臨陣部署九一六章 狂飆猛進三零九章 掎角之勢七四八章 旌旗所向五四四章 人人如龍三六三章 民心似水五三零章 難以揣度第98章 萬衆皆歡騰二一一章 明火暗箭一四七章 一線之間二二零章 田豐來訪三九六章 泰山之危第26章 敵友難分明四零九章 漢家多英傑一九八章 確立權威一九六章 大風起兮八七一章 風形水勢二零五章 嚴防死守五一五章 危難之際八九二章 用心良苦二七五章 決勝一着五四一章 只重實惠六五八章 當機立斷六零二章 工藝與海外七三零章 許攸毒計五八一章 棄守之議二三零章 大婚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