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六四章 所謂王霸道

“是他?”驚呼聲是二位嬌妻發出的,王羽只是愣了愣,蔡邕則是用很有深意的目光打量着他,像是要從他的神情舉止之間,觀察出什麼來。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現在他知道,老爹最擔心的是什麼了。

和行軍作戰一樣,王羽主導下的青州新政,其實都是他從歷史的經驗教訓中,總結出來的。他提出命題,經由幕府論證完善,一一加以施行。

外界對此並沒多少了解,世人看待王羽,都是從無敵名將的角度去看的,用得最多的比擬,是項羽,而不是哪位古之明君或篡逆之臣。

王匡雖然不掌權,但對青州發生的一切,卻有着很直觀的瞭解。這些瞭解,讓他有了很不好的聯想,故而有了今天這一問。

對此,王羽倒是很理解。

王莽本來就是歷史上的一朵奇葩。

王羽曾在論壇上看過有關於此人的討論,很多人衆口一詞的認爲,此人是個失敗的穿越者,因爲他的新政實在太有後世的範兒了。

其新政中包括:官制改革,土地國有,土地平均分配,抑制豪強,以及政府幹預經濟等諸多措施。每一條都不見前例,甚至在其後的將近兩千年裡,都沒有相似的政策出現在華夏大地上。

真正與其產生共鳴的,要等到十八世紀的歐洲,那個名叫馬克思的大鬍子出現了……

此刻距離王莽篡逆,只有兩百餘年,很多士人對此都是記憶猶新,王匡這個愚忠的頑固派自然也不例外。

可以想象,當老人發現,青州新政與王莽亂政的諸多相似的跡象時。他的心情是如何難以言表的複雜。

先前一直沒說,是因爲河北還在激戰,老王匡再怎麼愚忠,終究也分得清輕重,不會在那種關鍵時刻擾亂王羽的視聽。

現在大勢已定,王匡聽說王羽邀了劉虞來會盟,擔心兒子會急功近利,犯下大錯,於是便匆匆趕來。準備做一場深談。

他素來知道王羽的口才與機變能力,故而也不打算用什麼技巧,就是把自己的擔憂一一表達出來,令後者改弦易張或者作出合情合理的解釋。

王羽凝神思索片刻,緩緩開口道:“父親。岳丈,青州新政和王莽的新政,其實是不一樣的……”不給王匡爭辯的機會,一句話說完,他便加快了語速:“表象或許相似,施政的精神卻全然不同。”

當然不一樣了,青州新政的根本。是王羽本着要改變華夏文明數百年一興衰,在不斷輪迴中走低的趨勢,而確立下來的。跟馬大鬍子身處工業革命時期,建立地上天國的空想完全就是兩碼事。

“父親。您覺得如今的亂世是誰造成的?如果青州也和其他諸侯一樣做法,大漢未來會如何,還有的救嗎?”

王匡皺眉不語。

這個命題,在天下士林之間。也一直有人在爭論。

主流意見是將過錯歸咎於桓、靈二弟的昏庸,不修德政。故而天降災劫,亂相頻生;也有人不願直接指責皇帝,而是將過錯具體到了外戚、宦官身上,認爲正是這些人的蠱惑,才使得正直君子無法在朝中立足,不能匡正社稷,這纔有了末世之象。

這兩種主流觀點,王匡都是既支持,也不支持的。

作爲愚忠者,指責皇帝這種事,他是做不出的;至於外戚,王匡當年在大將軍府任職,何進就是外戚,對王匡有知遇之恩,從何進的行事中,王匡也看不出什麼禍國殃民的味道來。

所以,最後也只能把這一切歸咎於宦官了。

不過,王羽治政後,青州的主流意見卻有所不同,以孔融爲代表的王羽鐵桿擁護者們宣揚,這場禍亂的罪魁禍首是豪強世家。

正是他們不遺餘力的兼併土地,才使得小民無立錐之地,造就了遍及天下的流民,有了那場黃巾之亂;正是他們禍亂朝綱,使得朝中動亂頻頻;同樣是他們私募軍隊,對朝廷的令旨陽奉陰違,這纔有了割據天下的諸侯們。

這種觀點在青州很有市場,因爲青州的百姓一半以上都是黃巾餘黨,深受豪強凌虐之苦。

王匡雖不盡信,可多少也受到了些影響。當然,若是王羽就這個問題與他爭論,他肯定要據理力爭,但王羽突然提出了一個假設,老王匡不知該如何回答了。

蔡邕突然笑着吩咐道:“琰兒,你去拿壺酒來煮上,老夫很久沒和鵬舉相談,今天正好聽聽鵬舉如何論斷天下英雄。”

賈詡建議王羽邀蔡邕在場,確實是有道理的,他這一打岔,氣氛頓時緩和了下來。對質的味道變淡,家人小聚的溫馨感覺濃郁起來。

蔡琰蘭心蕙質,如何不知道老父的意思,當下盈盈起身,在帳門處低喚一聲,當下有人送上酒來。素手煮酒,清香四溢,饒是王匡憂心忡忡,此情此景入目,胸中鬱結的那股悶氣頓時也散去了不少。

“也只有伯喈兄之才,才能教出這等好女子啊。”

蔡邕呵呵一笑,打趣道:“兒女事,自有他們的造化,和我這個老傢伙有什麼關係?再說了,女兒再好,最後也是別人家的,這不,好好的女兒,不是便宜了你這老傢伙?”

王匡知道老友是提示自己,後輩的事不好參與太深,否則父子之間起了隔閡就不好挽回了,畢竟兒子已是名震天下的一方豪雄,父子之間的事,已經不是單純的家事了。只是不論如何,他終究還是想問個明白,不然實在不踏實。

他一拂長鬚,深吸了一口帶着清香的氣息,不無得意的說道:“女婿也是半子,伯喈兄說的可憐,但何嘗不是也佔了老夫的便宜?老夫不與你計較,你也休要拿此事說嘴纔好。”

二老相視而笑。一切盡在不言之中。

須臾間,酒已煮好,蔡琰二女分別奉上,然後一左一右坐回了夫君身邊,那低眉信手的乖巧模樣,看得王羽很有些心癢。

當然,現在不是分神的時候,二位嬌妻的存在,主要是緩和氣氛的。想消除老爹心中的疑慮,還是得靠自己的乾貨。

轉動着手中的酒盞,斟酌着詞句,王羽緩緩開口:“諸侯混戰,損傷的是天子的威儀。天下萬民的福祉,華夏文明的元氣。天子的威儀越低,篡逆之事就越容易發生。事實上,冀州的降臣中,就有人供述,袁紹入主冀州前,與韓馥一道擁立劉虞。就是爲日後登臨大寶做鋪墊呢。”

二老都是動容:“他袁家世代深受聖恩,怎敢起這大逆不道之心?”

“王莽、董卓已經開過先例,袁紹權勢地位俱有登頂之望,如何不盼着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王羽眼睛微眯。一縷奪人心魄的寒光迸射而出:“事實上,如果沒有伯珪兄在,劉虞還會不會堅決推拒,誰又能做論斷?”

王匡對劉虞的節操品德還是很信服的。但王羽口口聲聲都是假設,他也不好就此爭辯。而且,王羽也沒給他留下插嘴的餘地,就是那麼輕輕一帶而過。

“董卓亂政之前,劉焉、劉表之流紛紛自請出京,名義上說是爲皇室保留血脈元氣,但若陛下果然不幸,到底誰來做皇帝這件事,最終能和平解決嗎?各路諸侯都是精明人,就算自己看不出,也會有人提醒他們。”

“若是沒有青州,這場爭鼎天下的大戰進行到最後,無非是勢力最強者,位極人臣後行廢立之事,餘者不甘示弱,也各自建國稱王稱帝,在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慢慢消耗元氣,同時也被新的野心家所覬覦。”

“世間事只要開了頭,後面效仿就不難了,篡逆這種事同樣如此。就算天下最後重歸一統,但只要篡逆之風開了頭,就不會止歇。爲了至高無上的權力,諸侯之間要爭鬥,野心家的兒孫們同樣會爭鬥,本朝初年的七國之亂,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嗎?”

“若不從一開始就加以抑制,而是各種拉攏,各種妥協,就會造就大批的野心家出來,所以,青州新政的基本原則就是抑制豪強。”

“如今青州已隱隱有了天下至強之氣象,只要孩兒不行篡逆之事,誰敢搶在前面?內部杜絕野心家的出現,外部壓制羣雄,令其不敢逾矩,只要青州兵馬常勝不敗,亂世,就將以最小的代價而終結。”

“當然,光是終結亂世還不夠,如何讓漢之名永遠傳承下去,光輝永不熄滅纔是真正的難題。王莽施行新政的心態,孩兒不瞭解,也不知道他的目標到底是什麼,但武皇帝當年文治武功,卻是孩兒心生嚮往的。”

王羽前面的長篇大論,涉及的內容很多,氣魄也很驚人,王匡一時插不上話,但王羽說自己以漢武帝爲志,讓老人安心之餘,同生疑慮:“武皇帝時代的施政,最後可是……”

漢武帝北征西討,可謂武功赫赫,可身後的名聲可不怎麼樣,不少人認爲他窮兵黷武,將文景時代的家底揮霍一空,給日後的霍光專權,王莽篡位埋下了禍根。

王羽要學漢武帝南征北討倒是很正常,但若是照搬漢武時代的政策,對日暮西山的大漢王朝肯定不是什麼好事。

“其實,武皇帝時代的政策大多都是好的,之所以最終失敗,只是因爲他忽略了些東西,很核心的東西。沒有這個,武帝之政就是窮兵黷武,如果加上這個,武帝之政就是大漢雄霸於世的開始!”

對此,王羽的回答完全符合他一貫的風格,簡單而直指核心。

“鵬舉,你說的到底……是什麼?”二老相顧而視,在對方眼中都只看見了迷惑。

王羽說的太讓人無法置信了。

武帝時代的智者不計其數,哪個不是名留後世的高明人物,若真有這種靈丹妙藥一樣的東西,他們怎麼會看不到?

何況,自己這些後來者,也沒少研究歷史,作爲當今治政的參考,同樣沒發現有這種契機的存在。

可是,鵬舉滿懷信心,言之鑿鑿的模樣也不像是在說大話。習慣了他創造的一個又一個奇蹟,在王匡心中,兒子以前的模樣都已經模糊至不可記憶了,蔡邕對這位佳婿更是極有信心,他相信,王羽既然這麼說了,一定不會沒有來由。

“開疆拓土,乃是萬世之功,怎麼會是錯?之所以被認爲是窮兵黷武的亂政,只在於這些軍事行動消耗太大,收支不成比例罷了。想要修正,很簡單,只要本着公平、公正的精神,立下‘參與者得利’的規矩,何愁無人主動報效,去開疆拓土?”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其實王朝霸業並非在水一方,而是隻隔了一層紙罷了。”()

九五五章 箭嵐破甲六四零章 王羽的遠見七九一章 輕騎襲擾八九九章 梗陽攻防戰三九二章 幕後英雄二六九章 針尖對麥芒八四三章 班師會雙雄六二零章 無畏之心一九三章 滿紙荒唐事二七三章 弱點擊破六零二章 工藝與海外九一八章 大破馬超七二八章 救援之議三零一章 空圍城計四九四章 李代桃僵一五二章 求仁得仁六二三章 輕取下邳城第37章 寶馬贈英雄二六五章 白馬之殤六六五章 兩強之爭四七二章 煊赫軍威五六二章 無畏者無敵四四八章 青州陰符六九三章 胡塵遮天四六七章 以剛克柔四七八章 徐州之亂第69章 豁然開朗五一零章 迴歸正朔四五二章 戰場之外一三六章 超強斥候戰一七七章 軍威煊赫七六零章 生死若等閒三零五章 戰守兩難五三一章 比武招親七零七章 死亦瞑目八一九章 態度的轉變五二九章 降卒歸心一四九章 勢不可擋三三六章 劉岱潰滅三二七章 帝王心術六零一章 願者上鉤第26章 敵友難分明二九四章 催鋒破陣第41章 何處藏玄機三九九章 單騎催鋒三五一章 谷中激戰八一六章 關中劇變五五六章 兗州攻略八零六章 遼東水師八七一章 風形水勢八一九章 態度的轉變八九二章 用心良苦第53章 波瀾猶未息一一一章 威逼利誘一四八章 最後一着三五九章 連環反間計八六九章 遇強更強六六七章 海闊天空九一七章 趙雲戰馬超三二三章 化整爲零五四二章 青州印象八二七章 妙筆陳琳四一七章 摧枯拉朽三七六章 提前決戰九二五章 最終抉擇五一一章 無名英雄八二一章 願者上鉤五七五章 豐厚遺產九二零章 塵埃落定第100章 烽煙處處八三二章 當頭一棒五九四章 四面吳歌五九二章 疾風烈火三八二章 夜襲與潰敗八八九章 淮南軍潰滅四六九章 防區之爭一一二章 血戰的開啓六六一章 亂起亂平第16章 復仇誰當先九五七章 烽煙正濃三八九章 飛馬踏陣三六五章 太史慈之謀六一六章 都在行險一五四章 好自爲之五九三章 斬將破敵四六九章 防區之爭八九二章 用心良苦九五七章 烽煙正濃七五八章 一決勝負九一三章 利劍出鞘二五八章 王羽的兵諫一六五章 二次會盟一七八章 搖身一變四零一章 戰場態勢六七五章 無極甄氏一三六章 超強斥候戰七九一章 輕騎襲擾八二二章 震驚不已四九五章 翻手爲雲
九五五章 箭嵐破甲六四零章 王羽的遠見七九一章 輕騎襲擾八九九章 梗陽攻防戰三九二章 幕後英雄二六九章 針尖對麥芒八四三章 班師會雙雄六二零章 無畏之心一九三章 滿紙荒唐事二七三章 弱點擊破六零二章 工藝與海外九一八章 大破馬超七二八章 救援之議三零一章 空圍城計四九四章 李代桃僵一五二章 求仁得仁六二三章 輕取下邳城第37章 寶馬贈英雄二六五章 白馬之殤六六五章 兩強之爭四七二章 煊赫軍威五六二章 無畏者無敵四四八章 青州陰符六九三章 胡塵遮天四六七章 以剛克柔四七八章 徐州之亂第69章 豁然開朗五一零章 迴歸正朔四五二章 戰場之外一三六章 超強斥候戰一七七章 軍威煊赫七六零章 生死若等閒三零五章 戰守兩難五三一章 比武招親七零七章 死亦瞑目八一九章 態度的轉變五二九章 降卒歸心一四九章 勢不可擋三三六章 劉岱潰滅三二七章 帝王心術六零一章 願者上鉤第26章 敵友難分明二九四章 催鋒破陣第41章 何處藏玄機三九九章 單騎催鋒三五一章 谷中激戰八一六章 關中劇變五五六章 兗州攻略八零六章 遼東水師八七一章 風形水勢八一九章 態度的轉變八九二章 用心良苦第53章 波瀾猶未息一一一章 威逼利誘一四八章 最後一着三五九章 連環反間計八六九章 遇強更強六六七章 海闊天空九一七章 趙雲戰馬超三二三章 化整爲零五四二章 青州印象八二七章 妙筆陳琳四一七章 摧枯拉朽三七六章 提前決戰九二五章 最終抉擇五一一章 無名英雄八二一章 願者上鉤五七五章 豐厚遺產九二零章 塵埃落定第100章 烽煙處處八三二章 當頭一棒五九四章 四面吳歌五九二章 疾風烈火三八二章 夜襲與潰敗八八九章 淮南軍潰滅四六九章 防區之爭一一二章 血戰的開啓六六一章 亂起亂平第16章 復仇誰當先九五七章 烽煙正濃三八九章 飛馬踏陣三六五章 太史慈之謀六一六章 都在行險一五四章 好自爲之五九三章 斬將破敵四六九章 防區之爭八九二章 用心良苦九五七章 烽煙正濃七五八章 一決勝負九一三章 利劍出鞘二五八章 王羽的兵諫一六五章 二次會盟一七八章 搖身一變四零一章 戰場態勢六七五章 無極甄氏一三六章 超強斥候戰七九一章 輕騎襲擾八二二章 震驚不已四九五章 翻手爲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