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二章 他是陶恭祖

五七二章 他是陶恭祖

城頭上火把通明,卻鴉雀無聲,只有那聲大吼攜着風雷之勢,怒潮般衝擊着城牆。

戰意全無。

普通士卒其實不知道伏龍谷一戰的結果,王羽來的太快,連豪強們的探子都是拼了老命,才搶出了一個下午的時間,消息根本來不及擴散。

可郡兵都是本地人,對周邊地理熟悉得很。

郯城雖然地處平原,但東面的馬陵山卻是沂蒙山的餘脈,從馬陵山向東,向北延伸,是連綿的丘陵地帶,並不適合大軍,尤其是騎兵通行。所以當初王羽遣張頜攻打琅琊,佔據了城陽、東莞,南面領地已經與東海接壤,纔沒在徐州引起太大的反應。

西邊的地勢雖然平坦,但要繞的路程卻遠得多。而王羽的騎兵是從北面來的,走的是最爲常用,也是最爲兇險的一條路。看青州騎兵氣勢如虹的模樣,怎麼看也不像是剛從臧霸的圍追堵截中脫身而來……

所以,儘管不知道琅琊確切發生了什麼,但此消彼長的勢頭卻是一目瞭然——泰山賊不是縮了,就是敗了。

本來徐州郡兵就對和青州軍作戰沒多大熱情,這一刻,就像是暴風雨席捲而來,最後的那點戰意,也如風中殘燭一般熄滅了,代之的是因恐懼而來的徹骨冰寒!

“陶……陶使君病重不能理事,何來邀請之說?青徐兩家一直同氣連枝,這幾年王將軍您在河北、中原戰績標榜,可背後未嘗沒有我徐州父老出錢出糧之力!如今陶使君重病不起。王將軍卻無故犯我疆界,若是傳出去。不怕一世英名付諸東流嗎?”

徐方其實心裡也在發憷,可這個時候他不頂上去。也沒別人能幫忙了。

別看陳漢瑜那老狐狸在張闓那件事中出了力,但若指望他出頭來和王羽硬抗,那就太傻了。那父子二人最喜歡的就是隱藏在暗處動手腳,老的如此,小的更厲害!

總算他的養氣功夫還不錯,說了兩句,僵硬的舌頭開始恢復,變得靈便起來,只聽他振振有詞的說道:“陶使君從前一直認爲將軍是大漢棟樑。故而在徐州風雨飄搖之際,依然節衣縮食,爲青州輸送錢糧,每每聽聞王將軍的捷報,都激動得奔走相告,此等心意不可謂不誠也……”

說着,他話鋒一轉,換上了一副痛心疾首的神情語氣:“誰想……唉,人心不足。罔顧恩義,古人以中山狼諷之,方讀典故,心下猶未便信。但今日一見卻是……人心不古,吾道乃孤啊!”

一邊嘆息,一邊將一頂大帽子扣到了王羽頭上。城頭守軍聽得此言,心下也開始懷疑起來。握着兵器的手不自覺的緊了緊。

城下諸葛亮聽得也是氣往上涌,一擡頭便要反脣相譏。

王羽若是真的要奪徐州。機會有的是,以青州軍的戰力,當初若是不去河北助戰,趁着公孫瓚牽制住袁紹,徐州內亂的當口,大舉南下,誰能阻擋?

說實話,現在徐州亂成這樣,青州軍南下能得到多大好處?徐方這番話聽起來誅心,但反駁起來卻再簡單不過了,就像是寓言中那隻抓着一隻死老鼠,對翱翔九天的鯤鵬倍感憂慮,生怕對方來奪的貓頭鷹一般可笑。

諸葛亮的反駁言詞沒能出口,因爲他被趙雲攔下了,後者向他做了個噤聲的手勢,然後指了指王羽。

“汝是何人?”徐方的言外之意,王羽當然聽得出,他卻不辯解,只是揚聲發問。

“長史徐方。”徐方知道瞞不過,也沒什麼隱瞞的必要,坦然回答。

王羽點點頭,反手也扣了一頂帽子回去:“原來如此,趁陶公病重,聚衆爲謀,圖謀不軌的一干叛逆,就是以你爲首?”

“胡……胡說八道!”徐方有種措手不及的感覺。

按照他的想法,王羽爲了名聲着想,應該將此番南下的緣由解釋一番,以正名並動搖城中軍心。而陶謙邀王羽南下,並非遣使行文,只是讓張寧帶了個口信,徐州的知情者,也不過是包括自己、蕭建、曹宏之內的寥寥數人罷了,王羽壓根就沒辦法證明。

等到口頭官司打起來,青州軍挾勝勢而來的氣勢也就沒了。就算王羽和他帶在身邊的幕僚口才厲害,舌辯無雙,可自己這邊只要保證沒人開城門策應就是贏了,縱然張儀、蘇秦復生,又豈能奈何得了自己?

誰想到王羽不光打仗喜歡出奇兵,說話對答也有攻人不備之效。

“你自己也說了,青徐兩家同氣連枝,本將亦久負盛名,不是趁人之危的小人,既然如此,你又何必擺出那副如臨大敵的架勢來?本將身邊只有五百輕騎護衛,大軍並未越境,城內有數千人馬,你卻擔心本將入城與陶公會面,這不是做賊心虛是什麼?”

知道了下邳的變故,王羽對此行會遇到的阻礙早就有了充分的心理準備。

徐州,不,應該說是天下的豪強,對強調公正的青州新政都不會有什麼好感,就像是後世財產公示之類的法令喧囂塵上許久,卻遲遲無法推行一樣,特權階層對削除特權的法令肯定是牴觸多多的。

平定青州沒遇到這方面的阻礙,因爲青州的豪強死的死,逃的逃,就算有那僥倖殘存下來的,也大多經歷了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之苦,無復從前的傲氣了。如今在書院任教習的名士管寧,就屬此列。

說起來,管寧和管亥也因此打過不少官司。當初攻破朱虛城的正是管亥的賊軍,管亥自己還搶了管寧的閨女,兩人同歸王羽麾下之後,管寧自然沒有好臉色給管亥看。好在鬧到最後,仇家變成了親家,管亥這個山賊成了管寧的毛腳女婿。讓王羽也是開了回眼界。

此事是題外話,不過王羽在青州推行新政的過程中。遇到的麻煩中,最嚴重的也就這樣了。說是一帆風順也不爲過。

冀州稍微麻煩一些,但也沒太大的困擾。

最堅定的頑固派,不是在戰爭中完蛋了,就是在高唐大戰分出勝負後,舉家南逃了。剩下的豪強雖然對青州新政沒什麼好感,但爲了身家性命着想,也是半推半就的接受了。

潛移默化至今,倒有不少人和諸葛亮一樣,覺得青州的制度也不差。青州新政主要削弱的。是那種勢力龐大到可以左右郡縣,乃至一州之地政事的大世家,普通的豪強沒受到多大沖擊。

正如諸葛亮曾經說過的那樣,所謂豪強,其實多半也是一些普通人家,通過幾代人的辛勤勞作和積累,讓家族興旺起來,若是王羽不分緣由的將所有豪強一視同仁,最後肯定會陷入舉世皆敵的境地。

就算從新政中得益的。其實也是會走上豪強之路,畢竟人努力,就是爲了過上更好的生活。

因此,青州新政對豪強的策略也一直在調整。假以時日,天下的有識之士,還是能分辨出來的。這也是戰後休養生息的主要目的之一。

不過。無論怎麼調整,總是會因此豎立一些強大敵人的。比如城頭上那個叫囂呼喝的徐方。再如陳珪父子。

前者家業盡在東海,之前即便是糜家這種鉅富之家兼地頭蛇。都得仰其鼻息,看他臉色做事,才能保得無恙,可見其勢力之龐大。

而後者很少顯山露水,表面上看起來全然無害,但實際上,廣陵陳家,在當地就是土皇帝,說是言出法隨亦不爲過。

要收服陳家父子很容易,只要保證陳家在廣陵的地位和利益,就會得到陳家的效忠。當然,這種效忠是有限度的,因爲很多人都可以做出類似的承諾,左右逢源,在縫隙中成長,正是這些百年世家的看家本領。

所以,王羽一開始就沒對徐州抱有太大的期望,而是毅然北上,與強大許多倍的袁紹爭鋒。他很清楚,真的入主徐州,很可能會陷入歷史上呂布、劉備的困境,最終被這些地方豪強玩弄於股掌之上,最後崩潰於內憂外患之下。

對徐方的出現,他早有預期,壓根不與其做口舌上的糾纏,直接以牙還牙。

“既不心虛,何不開門?”諸葛亮這次把握對時機了,王羽話音一落,他立刻跟進,帶頭高喊道。

“既不心虛,何不開門?既不心虛……”五百騎兵同聲質問,氣勢不減反增,微寒的春夜裡,徐方滿身大汗。

他有點慌神了,也開始後悔,他覺得自己壓根就不應該主動現身對答,現在算是偷雞不成,反蝕把米了。

對方質問的問題很難反駁,因爲邏輯太簡單了,要反駁邏輯簡單的質問,也得用同樣的方式,可王羽那邊佔了先手,徐方想回擊的難度可就大了。

爲什麼擁兵五千,卻不敢讓外面的五百人進城?廢話,不敢唄!泰山賊也有五千多,戰鬥力比郡兵強多了,還不是連個水漂都沒激起了,就無聲無息的被滅掉了?他們甚至連耽誤王羽的行程的最低目標都沒達到……

可這話能光明正大的說出來嗎?

“且讓你囂張一時,我只嚴守關門,倒要看你怎麼飛進城來。”無從反駁,就乾脆放棄,徐方不說話了,任由青州軍的士氣高漲,守軍的鬥志低落,只是一邊咬着牙,一邊低聲發着狠。

他再次做出了調整,將私兵家將都集中到了城門附近,嚴防死守,只要打不開城門,就算有人動搖也不足爲慮。

城頭陷入了寂靜,青州軍反覆質問了幾遍,也停了下來。諸葛亮面帶憂色道:“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我軍進不了城,耽擱的時間越長,就越危險。”

張頜的八千兵馬分散在好幾個方向,能及時跟進的,只有先前駐守東安的一營兩千人。而徐晃進駐費縣的部隊純粹就是策應來的。

也就是說,短期內,能進入東海境內的青州軍,只有三千。而徐方既然敢站出來,說明曹豹已經做出了最後決斷,如果在郯城一帶開戰,對青州軍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北門這裡鬧出這麼大的聲勢,城內都沒有任何動靜,很顯然,陶謙已經無能爲力了。氣勢可以震懾敵膽,終究震不開城門,除非王羽還有什麼後手,否則此行……也只能以失敗而告終。

“孔明,有的時候,你把問題想得太複雜了。”藉着夕陽最後的餘暉,王羽看着諸葛亮臉上的憂色,灑然一笑:“你肯定覺得,我應該事先做好奪門的準備,再等後續兵馬趕來,再行南下,更加穩妥吧?”

諸葛亮點點頭,又搖搖頭。點頭是因爲王羽說中了他的心思,搖頭是因爲他有些不太明白王羽的意思。

“其實,很多問題,有時候是很簡單的。”王羽笑一笑,再次將視線投向了郯城,看着暮色下,城池巍峨的身影,悠悠說道:“陶公請我來,我就來了,他既然請我來,自然不會連門都不開,因爲他是陶恭祖!”

彷彿爲王羽這句話做註腳一般,話音剛落,城中異變陡起!

五零一章 從林王者二五三章 精準預測二七八章 孰勝孰敗四一二章 愈演愈烈八六零章 一箭定千軍五百章 坑王之王八四八章 談判的可能七一八章 疾風出塞七九九章 最新動向三一零章 出奇方致勝七一五章 詭異襲擊九二一章 撲朔迷離三九一章 趙雲發威六二九章 江東十三騎二五一章 虛晃一槍六二零章 無畏之心九一三章 利劍出鞘六七一章 泰山壓頂七五七章 全線血戰九四零章 煙攻如天助一一七章 潰圍而出八五零章 波瀾漸起七三九章 引蛇出洞五九三章 斬將破敵六五四章 呂布的決定六四八章 無雙陷陣營八八九章 淮南軍潰滅第24章 相識莫恨晚三九一章 趙雲發威二零一章 王羽的殺招六九一章 王羽北上三七四章 橫掃千軍二六七章 碧血染黃沙三六一章 清河劫難六九二章 窮途末路一二二章 無名神將七四二章 趙雲的思考一零四章 忠義徐公明四五五章 震動與變局五一一章 無名英雄五零八章 逆轉再逆轉八一四章 差距有多大二六五章 白馬之殤第64章 公平一戰第11章 一語道天機八一七章 前因後果二四九章 合縱連橫七六零章 生死若等閒七八二章 遼東故事六九三章 胡塵遮天八三五章 好人不長命一九六章 大風起兮二八零章 再起風雲七五八章 一決勝負第90章 驅狼搏虎五三零章 難以揣度九六零章 全面崩潰一六五章 二次會盟二八七章 集思廣益一五八章 南陽風雲變九零五章 決戰時刻二七八章 孰勝孰敗第45章 溫酒斬華雄四八七章 白波之危四四八章 青州陰符四六四章 所謂王霸道第1章 英雄無覓處八八一章 忽聞故人來二八二章 曹操東進二九八章 以攻爲守四五七章 繁忙除夕夜第12章 契機緣何在四九五章 翻手爲雲七六零章 生死若等閒五五七章 喜得麟兒七八二章 遼東故事第24章 相識莫恨晚八二六章 時代的湍流五二三章 脣槍舌劍第48章 陷陣亦無悔九三零章 計出更有惑九六二章 不戰屈惡來一九七章 萊蕪攻防戰九七一章 月下煮酒一七九章 奔襲都昌六三一章 千載傳承四七五章 獻捷揚威名五二四章 噩耗迭傳七九零章 不甘寂寞九六零章 全面崩潰九一六章 狂飆猛進四六八章 快刀斬亂麻八七六章 沉重打擊三六五章 太史慈之謀六一零章 袁術的籌碼三三零章 冥冥中聞聲九五一章 龍戰於野八二九章 事難兼顧一一零章 大鬧一場二五九章 河北有名將
五零一章 從林王者二五三章 精準預測二七八章 孰勝孰敗四一二章 愈演愈烈八六零章 一箭定千軍五百章 坑王之王八四八章 談判的可能七一八章 疾風出塞七九九章 最新動向三一零章 出奇方致勝七一五章 詭異襲擊九二一章 撲朔迷離三九一章 趙雲發威六二九章 江東十三騎二五一章 虛晃一槍六二零章 無畏之心九一三章 利劍出鞘六七一章 泰山壓頂七五七章 全線血戰九四零章 煙攻如天助一一七章 潰圍而出八五零章 波瀾漸起七三九章 引蛇出洞五九三章 斬將破敵六五四章 呂布的決定六四八章 無雙陷陣營八八九章 淮南軍潰滅第24章 相識莫恨晚三九一章 趙雲發威二零一章 王羽的殺招六九一章 王羽北上三七四章 橫掃千軍二六七章 碧血染黃沙三六一章 清河劫難六九二章 窮途末路一二二章 無名神將七四二章 趙雲的思考一零四章 忠義徐公明四五五章 震動與變局五一一章 無名英雄五零八章 逆轉再逆轉八一四章 差距有多大二六五章 白馬之殤第64章 公平一戰第11章 一語道天機八一七章 前因後果二四九章 合縱連橫七六零章 生死若等閒七八二章 遼東故事六九三章 胡塵遮天八三五章 好人不長命一九六章 大風起兮二八零章 再起風雲七五八章 一決勝負第90章 驅狼搏虎五三零章 難以揣度九六零章 全面崩潰一六五章 二次會盟二八七章 集思廣益一五八章 南陽風雲變九零五章 決戰時刻二七八章 孰勝孰敗第45章 溫酒斬華雄四八七章 白波之危四四八章 青州陰符四六四章 所謂王霸道第1章 英雄無覓處八八一章 忽聞故人來二八二章 曹操東進二九八章 以攻爲守四五七章 繁忙除夕夜第12章 契機緣何在四九五章 翻手爲雲七六零章 生死若等閒五五七章 喜得麟兒七八二章 遼東故事第24章 相識莫恨晚八二六章 時代的湍流五二三章 脣槍舌劍第48章 陷陣亦無悔九三零章 計出更有惑九六二章 不戰屈惡來一九七章 萊蕪攻防戰九七一章 月下煮酒一七九章 奔襲都昌六三一章 千載傳承四七五章 獻捷揚威名五二四章 噩耗迭傳七九零章 不甘寂寞九六零章 全面崩潰九一六章 狂飆猛進四六八章 快刀斬亂麻八七六章 沉重打擊三六五章 太史慈之謀六一零章 袁術的籌碼三三零章 冥冥中聞聲九五一章 龍戰於野八二九章 事難兼顧一一零章 大鬧一場二五九章 河北有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