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決戰前夕

左右賢王攻破嘉峪關之後兵分兩路,一路沿着長城繼續東下趕往秦川跟皇甫秀匯合,另一路有右賢王率領輕裝簡從突襲長安。張嶷率着五萬從函谷關抽調的精兵趕往秦川平叛,函谷關囤積的軍隊主要是用來攻打魏國因此以步兵爲主,騎兵比較少。張嶷的五萬大軍中騎兵不過區區五千人,兵貴神速這個道理對於張嶷這個久經沙場的老將自然是清楚不過的,只派五千的騎兵去攻打皇甫秀至少有五萬人防守而且來經營了幾十年的老巢張嶷自認爲還沒有那麼瘋狂。因此他將五千騎兵當做斥候使用將偵查範圍擴大到方圓百里,他要求負責偵查的騎兵做到,哪怕是一隻豬從他們面前經過也要分清楚是公還是母。

右賢王帶着五千自認爲精銳的匈奴騎兵晝潛夜行馬不停蹄的向長安趕去,但是他並沒有想到爲他提供行軍地圖的人在繪製地圖的時候出現了天大的錯誤,嘉峪關到長安的距離並不是走直線的,而是彎彎曲曲要經過沿途大小郡縣不下十餘個,對於這支脫離大部隊的軍隊是一個不小的考驗。而左賢王倒是沒有那麼多顧慮將沿途發現的蜀國百姓全部抓起來殺害然後隨地掩埋。在這兩支軍隊向目的地行進的時候,有不少的蜀國百姓向當地的官府報告說有大規模的匈奴部隊在涼州境內出現。但是當地的縣尉從官府內部的通告上得知匈奴人正在跟蜀軍在關外靡戰根本就不肯深入關內,將前來報告的百姓當做妖言惑衆打了一頓板子。至此再也沒人趕去報告關於匈奴人的事情。

就在魏延取得小勝的當天夜裡,孤獨秀才拿着嘉峪關守將林巨正的血書去找魏延。在事先孤獨秀才考慮到魏延可能不相信嘉峪關會淪陷,因此特意趕到嘉峪關殺死匈奴人幾個守關的士兵奪下林巨正的屍首。當魏延聽到衛兵前來報告有個書生帶着嘉峪關守將的屍體以及嘉峪關失守的消息頓時就六神無主了。

馬岱喚醒魏延道:“驃騎大將軍,既然事情到了這一步已經於事無補了。還是想想怎麼補救吧,趙統與董鐵率領的騎兵怎麼就沒有跟他們遇上了,一定是有些環節出錯了。”

“對一定要想辦法補救,否則如狼似虎的十萬匈奴人進入了涼州、秦州將給我們蜀國帶來多大的破壞啊。必須儘快。立即向長安的大將軍府以及丞相府還有漢中王府通告這個消息讓他們注意防範,通知廖立全州戒嚴務必在涼州就將他們堵住。此事我會負全部責任,等消滅匈奴之後我會親自到皇帝那裡請罪的。”被馬岱點醒的魏延說道。

李嚴將孤獨秀才帶進來同時後面還擡着林巨正的屍首,李嚴對魏延說道:“負全部責任?恐怕我們這些涼州文武滿門抄斬也負不了這個責任。這件事情發生了使我們所有人的失職,要請罪也是我這個欽差先請啊。不說這些了,這是前來報信的孤獨秀才。廖化前幾日來信說平定天水之亂的功臣之一。”

“功臣倒是不敢當,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秀才雖然是一個文人但是還是願意爲國出力的。”孤獨秀才謙虛的說道,說完他將林巨正的血書交給魏延。魏延看完之後遞給李嚴說道:“消失的十萬匈奴人出現了,他們攻破嘉峪關打算朝我們蜀國的腹地進攻。你看是不是要”

“你認爲我們玉門關還可以分兵救援嗎?省省嗎,還是想想怎麼打敗關外匈奴的主力。擒賊先擒王只要匈奴的單于一退兵左右賢王的軍隊只有死路一條。”李嚴打斷魏延的話說道。

“匈奴人前段時間在關外逡巡不前不就是等着我們後院起火讓我們分兵救援,削弱嘉峪關的防守嗎?爲什麼我們不主動減少玉門關的守軍,給匈奴人一種我們後方真的出現了一支龐大的軍隊需要我們動用過半的兵力去增援,吸引對方攻城將他們的軍隊不斷地消耗在這玉門關上。反正現在我們有一百張牀弩和五百張諸葛連弩,何不引誘他們進攻呢?而且我們後方確實也出現了一支匈奴的大軍。”馬岱想到一個好計謀高興地說道。

“這個計劃倒是不錯,故意削弱守軍,然後採用添油戰術不斷地增加守軍數量讓匈奴人相信只要再多投入一點部隊就將我們的預備隊消耗光了。將玉門關設計成一個絞肉機絞殺雙方的士兵,即使匈奴人勝利了但是主力已經被打殘了,只要我們後方的援軍即使趕到那麼匈奴面臨的就是滅族。計劃倒是好計劃能想到這一點還是難爲馬將軍了,可是我們怎麼能讓匈奴人相信了?離間計?反間計?美人計?好像沒有一個合適的吧!”李嚴說道。

魏延朝孤獨秀才揚揚頭,李嚴會意到了魏延的意思。兩人一左一右將孤獨秀才夾在中間摟着她的肩膀說道:“秀才,你可是我們的大功臣。想不想留在軍中啊。願意的話,我叫驃騎將軍給你安排個校尉噹噹。”

“校尉?沒興趣?秀才志不在軍旅,只想在有生之年遊遍祖國的大好河山。”孤獨秀才說道。”是不是覺得官小,秀才到我這裡來吧。我讓你當我的軍師中郎將,我老馬是個粗人身邊是該有個軍師了。”馬岱明白了李嚴的意圖也出言引誘道。

“軍師中郎將?哇死,好啊!當校尉要上戰場打打殺殺的,我不喜歡但是當軍師指點江山幫助自己的主公建功立業只要動腦不用出力,很好我非常喜歡。我答應你了。”孤獨秀才說道。

“好,現在我教給你一個任務就是冒充造反的士族到關外傳遞消息說,三地的士族造反成功了。俄日企鵝將蜀國的軍力全部吸引用來平叛去了,現在玉門關的守軍只是一個花架子沒有多少人呢?這是本將軍第一次交代給你的軍令,不可以拒絕否則軍法處置。”馬岱對孤獨秀才笑着說道。

看着李嚴、魏延兩人跟着笑起來孤獨秀才有一種上了賊船的覺悟,但是馬岱已經將話說得死死的不留餘地不想成爲漢奸也不想叛國的孤獨秀才同意了馬岱的安排。於是魏延將玉門關的大部分守軍撤下城牆造成一種關防虛弱的假象,而孤獨秀才也攀爬障礙很多的小路前往匈奴的大營通敵賣國去了。

經歷秦州、雍州、涼州士族叛亂之後,大將軍府重新調整蜀軍在各地的兵力部署。廖化將天水的軍政交給前來接任的新任太守留一萬軍隊駐守天水率領兩萬軍隊匯合從涼州各地抽調的軍隊共五萬人前往玉門關增援。再讓張翼率領長安附近抽調出來的三萬大軍作爲第二批增援軍隊增援玉門關。但是收到魏延傳回來北匈奴左右賢王率領十萬匈奴大軍攻破嘉峪關向長安腹地殺來之後計劃也隨之改變了。我也顧不着跟諸葛亮比耐力了,將幾個主要的文臣武將召集到漢中王府跟諸葛亮一起商議如何應對眼下的局勢。

對於匈奴十萬大軍入關,其實只有九萬了,內有皇甫秀聚集士族造反這幫蜀國新星們也是一籌莫展。楊儀建議道:“要不要學魏國那樣允許各地官府自行募兵擴大軍隊數量對抗內憂外患呢?”

董允想都不想直接不留情面的否決掉的說道:“此乃禍國殃民之策,臣請處死獻計的楊儀。此計策一旦實行將會重演當初漢末羣雄割據豪傑並起的局面。萬一尾大不掉,皇室就有被顛覆的危險,畢竟在這亂世手裡有了兵權野心也隨之會膨脹。萬萬不能實行!”

“董允當了丞相也沒有必要處處針對我嗎!現在是爲國獻策,我只是說說而已用不用全憑陛下做主,你算那根蔥啊,這裡陛下跟漢中王都不說話,輪到你說嗎?”楊儀反駁道。

楊儀自從那些後加入諸葛亮丞相府的官員的官位與權勢一天天比他高,心裡非常不平衡老師喜歡逮着誰都咬一口,諸葛亮早已習慣了他的小肚雞腸便出言勸說道:“楊儀算了不要自取其辱,你的計劃不怎麼樣。實行起來對我們蜀國是害大於利,不予考慮。你是跟隨本王多年的老人,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放心本王是不會虧待你的。總有一天本王會給你一個驚喜的。”諸葛亮一發話楊儀也不再鬧騰了,裝的一副有道之士呆在一邊凝聽其餘人的高見。

姜維說道:“不如堅壁清野,收縮戰線,同時重兵各地重要的關卡。將他們餓死困死在秦州一帶。”

我搖搖頭說道:“不行,戰場瞬息萬變很難把握。而且這個計劃實施的時間太長了,勞民傷財對百姓非常不利。朕不予採納,在尋良法吧。”

“臣有個一注意不知道當講不當講。”鄧艾說道。

“什麼主意,說錯了也沒什麼!這個時候你可以暢所欲言。”我說道。

“入關的匈奴人想要做什麼?他們想得到什麼?無非是想在我們後院放火。擾亂後方使前線的將士失去軍心配合他們拿下玉門關入主涼州。”鄧艾說道。

“什麼叫我們放棄涼州,將它白白的送給匈奴人,那麼你這麼做跟當年羌人起義漢庭的那幫酒囊飯袋將涼州放棄送給羌人有什麼區別。你這是賣國、出賣祖宗、背叛先人允指着鄧艾氣憤的說道。

“丞相別着急,聽我說完再罵也不遲。匈奴人的目的當然不僅僅是涼州,得隴望蜀志在整個中原。那麼陛下或者漢中王率一支不到一萬人的軍隊做誘餌大張旗鼓的讓失去蹤跡的匈奴人知道那麼他們會怎麼樣了?”鄧艾繼續說道。

“廢話當年是放棄原定的目標全力生擒陛下或者漢中王啊。擒賊先擒王,只要抓住陛下或者漢中王威脅我們放棄這新得得三州之地。我想蜀國的幾位丞相爲了漢中王或者陛下的性命找想肯定會答應割地求和。這筆賬就連那匈奴人榆木腦袋也會算了。你該不會想?”楊儀說道。

鄧艾點點頭說道:“以陛下或者漢中王爲誘餌,率領少數軍隊前往涼州或者秦州一帶巡查。將這個消息弄得路人皆知。匈奴人得到消息之後既然會想到生擒陛下或者漢中王來達到他們目的。於是他們就會攻擊陛下或者漢中王的巡察軍隊。只要巡察的護軍能拖住匈奴人一到兩天我們調集各地的軍隊對匈奴人進行反包圍一舉吃掉這支入關的軍隊。”

“鄧艾的主意跟本王不謀而合,此事就由本王去吧,伏擊地點就選在武威兩百里外的永登峽谷。這裡是一個峽谷兩面環山一面靠水只有一個進攻方向,本王率五百炫龍衛可以頂住五萬人的攻擊。”諸葛亮說道。

“董允、黃皓你們負責將朕前往武威巡幸的事情傳遍整個蜀國,最好是要弄得涼州、秦州、雍州路人皆知。趙廣你必須儘快弄清楚匈奴入關軍隊的位置;姜維你負責調動圍殲匈奴人的軍隊。漢中王坐鎮長安穩定軍心。這是聖旨,強制執行!王訓從宮內選最優秀的八百白毦兵跟朕一起去充當誘餌。”我說道。

“陛下,還是讓老臣去吧”諸葛亮說道。

我打斷諸葛亮的話說道:“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你們爲我蜀漢江山已經做了不少了。如果什麼事情都指望別人幫助,那麼我們劉氏皇族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那只是蛀蟲了。對了董允在宣傳上加上一條朕會帶着另外兩位皇弟前往武威,擺明了告訴匈奴人,這要抓住了我們三兄弟蜀國就滅亡了,我就不信他們不上鉤。黃皓去向我的兩位皇弟傳旨宣佈朕的決定。如果我們三人不幸全部遇害皇位就由諸葛亮暫代,劉氏皇族滿門全部放逐南荒。”

諸葛亮、董允等人被我的決定給震驚住了,我繼續說道:“破釜沉舟,滅掉這股入關的匈奴人之後,朕會親自率援軍增援玉門關跟匈奴人決一死戰!”說完我的決定之後我便不顧衆人的勸阻返回皇宮並下令誰也不見,並將我的決定寫成聖旨三位丞相、大將軍、漢中王、還有兩位皇弟每人一份。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一些吧通過這場壯烈的戰爭消除諸葛亮對軍隊的影響,從而牢牢地控制兵權爲清除內患以及以後打算實行的新政進行一場豪賭,輸了我還是皇帝,贏了我就是真正掌握蜀國命運的君主。

第二十三章 強攻長安序幕第一百四十五章 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第二十二章 孫權一怒第二十章 西進與北上?第一百零九章 上庸城內第一百四十二張 招賢令第四十二章 曹睿的春天?第七十章 人口之爭第二十八章 強攻長安—5第一百五十四章 平定塞外第九章 蜀國大朝第一百五十八章 黃皓絕境第一百零五章 博弈第九十章 固守待援-1第三十九章 強攻長安 終章(7)第一百三十七章 臥龍出山第一百三十二章 魏吳聯姻第七十章 人口之爭第一百四十七章 攻佔許昌第一百章 巴州遇險第一百三十九章 會稽山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黃皓絕境第四十章 強攻長安 終章(8)第四十四章 薑還是老的辣—2第一百零二章 諸葛病危第三十八章 強攻長安 終章(6)第一百三十六章 太平青領道第四十一章 意想不到的收穫第八十二章 犯大漢天威殺!(3)第四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1第四十八章 成王敗寇—2第十六章 伐魏—4第四章 北伐第二十四章 強攻長安—1第一百一十二章 魏國亂局第十三章 伐魏—1第七十五章 誰爲蜀相—2第一百五十章 天下一統第一百零八章 白帝論勢(2)第一百一十一章 兩燕爭鋒第三十章 強攻長安—7(改)第六十五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3)第一百五十八章 黃皓絕境第一百二十六章 誰爲智者第九十八章 初現觀察者第七十五章 誰爲蜀相—2第二十六章 強攻長安—3第一百三十章 夷陵之戰劇情公告第四十九章 和談—1第四章 北伐第三十八章 強攻長安 終章(6)第一四十八章 驚世之秘第一百六十章 聖戰—1第三十八章 強攻長安 終章(6)第四十章 強攻長安 終章(8)第七十五章 誰爲蜀相—2第七十一章 長安朝議第六十四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2)第二十九章 強攻長安—6 (改)第一百一十一章 兩燕爭鋒第十章 算計第五十五章 潼關會談—摸底第一百四十一章 江東士族第五十四章 三方會談—停止內戰第一百五十七章 暗潮來襲第四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1第八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九十九章 陳平不識倉廩第一百四十三章 明修棧道第一百三十四章 江陵血戰第四十章 強攻長安 終章(8)第一百五十章 天下一統第一百五十一章 統一戰線第三十六章 強攻長安終章(4)第一百四十一章 江東士族第六十五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3)第一百四十四章 暗度陳倉第四十八章 成王敗寇—2第一百一十四章 後院火起(2)第四十一章 意想不到的收穫第一百四十二張 招賢令第十一章 變局第一百四十四章 暗度陳倉第五十六章 停戰第一百二十章 決戰前夕第一百一十章 上庸硝煙第六十二章 兵發西域五十七章 君臣交心第一百五十章 天下一統第十一章 變局第八十一章 犯大漢天威殺!(2)第七十六章 涼州軍團—1第七十七章 涼州軍團—2第七十三章 信都攻防戰第四十六章 丞相的決斷第一百五十三章 東征日本第八十四章 硬撼與突破第十章 算計第三十二章 強攻長安—9
第二十三章 強攻長安序幕第一百四十五章 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第二十二章 孫權一怒第二十章 西進與北上?第一百零九章 上庸城內第一百四十二張 招賢令第四十二章 曹睿的春天?第七十章 人口之爭第二十八章 強攻長安—5第一百五十四章 平定塞外第九章 蜀國大朝第一百五十八章 黃皓絕境第一百零五章 博弈第九十章 固守待援-1第三十九章 強攻長安 終章(7)第一百三十七章 臥龍出山第一百三十二章 魏吳聯姻第七十章 人口之爭第一百四十七章 攻佔許昌第一百章 巴州遇險第一百三十九章 會稽山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黃皓絕境第四十章 強攻長安 終章(8)第四十四章 薑還是老的辣—2第一百零二章 諸葛病危第三十八章 強攻長安 終章(6)第一百三十六章 太平青領道第四十一章 意想不到的收穫第八十二章 犯大漢天威殺!(3)第四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1第四十八章 成王敗寇—2第十六章 伐魏—4第四章 北伐第二十四章 強攻長安—1第一百一十二章 魏國亂局第十三章 伐魏—1第七十五章 誰爲蜀相—2第一百五十章 天下一統第一百零八章 白帝論勢(2)第一百一十一章 兩燕爭鋒第三十章 強攻長安—7(改)第六十五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3)第一百五十八章 黃皓絕境第一百二十六章 誰爲智者第九十八章 初現觀察者第七十五章 誰爲蜀相—2第二十六章 強攻長安—3第一百三十章 夷陵之戰劇情公告第四十九章 和談—1第四章 北伐第三十八章 強攻長安 終章(6)第一四十八章 驚世之秘第一百六十章 聖戰—1第三十八章 強攻長安 終章(6)第四十章 強攻長安 終章(8)第七十五章 誰爲蜀相—2第七十一章 長安朝議第六十四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2)第二十九章 強攻長安—6 (改)第一百一十一章 兩燕爭鋒第十章 算計第五十五章 潼關會談—摸底第一百四十一章 江東士族第五十四章 三方會談—停止內戰第一百五十七章 暗潮來襲第四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1第八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九十九章 陳平不識倉廩第一百四十三章 明修棧道第一百三十四章 江陵血戰第四十章 強攻長安 終章(8)第一百五十章 天下一統第一百五十一章 統一戰線第三十六章 強攻長安終章(4)第一百四十一章 江東士族第六十五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3)第一百四十四章 暗度陳倉第四十八章 成王敗寇—2第一百一十四章 後院火起(2)第四十一章 意想不到的收穫第一百四十二張 招賢令第十一章 變局第一百四十四章 暗度陳倉第五十六章 停戰第一百二十章 決戰前夕第一百一十章 上庸硝煙第六十二章 兵發西域五十七章 君臣交心第一百五十章 天下一統第十一章 變局第八十一章 犯大漢天威殺!(2)第七十六章 涼州軍團—1第七十七章 涼州軍團—2第七十三章 信都攻防戰第四十六章 丞相的決斷第一百五十三章 東征日本第八十四章 硬撼與突破第十章 算計第三十二章 強攻長安—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