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霍去病曾在否?

冒頓玲帶人喬裝打扮深入涼州用曹魏的名義暗中聯絡曹睿潛伏在涼州勢力,在仍然效忠曹魏世家的幫助下冒頓玲對涼州兵力佈防虛實情況瞭解的七七八八。這些被蜀軍強奪家產解除私軍的家族爲了自己的利益紛紛拿出錢財與糧草接濟北匈奴在玉門關外的大軍,更有甚者願意背上漢奸的罵名投身北匈奴軍中,爲匈奴攻蜀出謀劃策。

經過半個月的對峙冒頓玲自認基本上了解涼州守軍將領的個性,曹睿派夏侯霸徵召十萬新兵支援北匈奴攻蜀,夏侯霸從幷州出發與北匈奴的大軍匯合。曹睿多次派使者催促下冒頓玲進攻蜀國將函谷關的蜀軍吸引到玉門關。對於曹睿的心情冒頓玲非常理解,任誰在跟別人搶地盤的時候,後面有人帶着一大票手下等你打完了來撿便宜會高興。於是冒頓玲盡起北匈奴五十萬大軍陳兵玉門關外虎視關內。

面對北匈奴五十萬大軍的威脅以及隨時可能的南匈奴的增援,魏延絲毫不敢大意他命人高掛免戰牌,急忙調集涼州各地的人馬馳援玉門關。北匈奴的左賢王望着玉門關上高掛的免戰牌鬱悶的說:“這塊破牌子居然擋了我們兩天,大王我們匈奴人乃是草原之王,豈能照漢人的規矩辦事。給我十萬人馬,我替大王拿下玉門關。”冒頓玲對於左賢王的話沒有理會,她對她的老師說道:“魏國曹睿打算送我們十萬炮灰,爲什麼不等等了。這城牆堅固爲什麼不拿別人的血來試探一下他的虛實呢?”

“恢復我匈奴王國還得靠我們匈奴人的鐵騎,漢人那些軟腳蝦是靠不住的。”右賢王也跟着說道。冒頓玲見左右賢王都反對她的意見就將眼光轉向她的老師北匈奴大祭司塔布児,塔布児生氣的拿着權杖敲打着左右賢王說道:“大王屍骨未寒,玲兒繼承王位不久你們就開始覬覦大單于的位子,還記得你們在老單于面前怎麼發誓的嗎?”被大祭司這麼一說左右賢王無言以對同意服從冒頓玲的安排,接着左右賢王相約而退。等左右賢王離開之後冒頓玲對他的塔布児說道:“老師看來自從父王過世之後,對王庭忠心耿耿的左右賢王也變得快要擁兵自重了。”“怕什麼,有老師我的五萬祭司護衛軍團已經守衛王庭的五萬狼騎與五萬弓騎我們佔有了三分之一的軍隊,左右賢王也不過二十萬兵力打起來也是五五之數,其餘各部的十五萬人只不過是牆頭草不足爲慮。”“老師說的不錯,但是我始終是匈奴的王,他們是我的子民我要對他們負責。即使他們即將辜負我,但是還沒有到兵戎相見的那一刻我就必須眷顧他們。”冒頓玲說道。

左右賢王一起回到大帳,左賢王對右賢王說:“你我結下同盟,此戰誰能取得頭功就誰的兒子娶冒頓玲成爲北匈奴的大王,作爲補償將王帳的護軍一半交給另外一家統領。”左右賢王商議完如何瓜分王庭的實力之後擊掌爲誓訂立盟約。等夏侯霸率領的十萬大軍帶着攻城利器趕到之後,冒頓玲給玉門關守將送去一封書信只寫了一句霍去病曾在否?匈奴與漢會獵於玉門關外!冒頓玲派人向魏延發戰書次日攻城。

天空露出魚肚白,緊接着萬道金光閃耀大地從關外升起。探明匈奴主力虛實的魏延終於不再低調終於肯開戰了,身披上等蜀錦剪裁的披風隨着大漠吹來的晨風,在晨光下露出金光閃閃的寶甲,魏延手扶着寶刀,沉聲吩咐道:“擊鼓升旗!”十八面戰鼓同時隆隆敲響,一隊白毦兵將一面巨大的驃騎大將軍的大蠹緩緩的豎起,帶有血色破舊的軍旗在晨風中獵獵舞動,軍旗下面蜀國的精銳老兵各個鼓足力氣,彷彿準備隨時都會一躍而出,撕碎城外的敵人。

魏延用他那威嚴洪亮的大嗓門喊出的聲音傳遍城頭左右:“我是蜀漢帝國驃騎大將軍魏延,現在我們世仇匈奴人陳兵關外,妄圖突破玉門關劫掠雍涼重複他們祖先的輝煌。涼州軍團的勇士們,是到了我們捍衛榮耀的時候了,昔日驃騎大將軍霍去病兩人深入大漠遠擊匈奴封狼居胥,這是何等的榮耀。今天我們要繼承先烈的意志用劍與血捍衛我們的尊嚴與涼州的家人,願忠魂永照大漢!擊破北匈奴封狼居胥!”聽到魏延這番鼓舞人心的話,涼州軍團的士兵們跟着齊聲鼓譟發喊:“擊破北匈奴封狼居胥!”士兵們望着飄揚的大蠹一時間豪情萬丈,有一種渴飲匈奴血的衝動。

匈奴大軍漸漸逼近,站在城樓上魏延看到衝在前面的居然是一羣漢人模樣的士兵,他們高舉着盾牌、厚木板以及一切能阻擋弓箭的東西,爲身後搬運重型攻城器具的部隊遮擋可能的箭雨。大量的投石車、牀弩部隊跟在步兵後面,看到匈奴人有這般攻城的利器,趙統生氣的喊道:”,全都是漢奸走狗!曹魏居然這麼狠給匈奴人提供了這麼都攻城的利器。等收拾了匈奴人老子一定請命攻打曹魏。”

玉門關上的士兵們緊張的盯着關外的匈奴大軍,等待着帶隊校官的命令。校官們們卻齊齊望向城樓的魏延,只見魏延肅然而立盯着前方,他身後的傳令兵揹着上插滿令旗堅定的站在那裡紋絲不動。關上將士一片肅靜,只有朔風吹動戰旗,發出的獵獵響聲,與城下的喊聲震天形成鮮明對比。

匈奴大軍中疑似漢人的先鋒盾陣逐漸靠近了城牆,須臾之間城下箭如飛蝗石如暴雨向城頭瘋狂射擊。但有城牆掩體遮蔽關內的蜀軍傷亡不是很大,倒把城壁之上射得有如蝟毛。不知道是不是關外操控攻城利器的士兵們出工不出力,大量的剪枝、弩箭全部射到了城牆上,大量拋射到關上的石頭也半路萎下來中途下墜,幾乎砸到先鋒盾陣。直到匈奴人的弓騎兵上前踏射的時候,這纔有能夠射入城內的箭矢,對於關外匈奴人陣中的一切魏延看的清清楚楚,他抓住匈奴大軍的攻城部隊短時間不會認真的出力攻城,命令關內的投石兵與牀弩向正在向關內射箭的匈奴弓騎兵。

關內與城牆上負責投石車與牀弩部隊的各級軍官看了那令旗。同時下達了一個命令道:“朝匈奴弓騎兵射擊!”散佈在城頭各處的牀弩兵在盾兵立刻將大盾蓋住頭頂的保護下向城下的匈奴軍射出復仇之箭。同時關內的投石車同時開火,大量點燃的草球向匈奴人密集的弓騎兵部隊發射過去。幾息時間後。便有尖利地箭矢從天而降連穿匈奴弓騎兵數馬,點燃的草球拋射進匈奴人弓騎兵陣裡面,燃起的火焰讓他們的馬匹驚慌失措相互踐踏死傷慘重。

冒頓玲很快看穿魏延的意圖,但是對於曹魏支援的部隊出工不出力也很是無奈,爲了不使王帳的弓騎兵損失殫盡。於是冒頓玲下令拋下曹魏支援的先鋒軍,讓隸屬王帳的弓騎兵撤退下來。魏延見匈奴的弓騎兵想要撤退,於是指揮城牆上林立地箭塔重點清除匈奴弓騎兵中的軍官。同時下令破壞對方的攻城器械。接到命令後卒伯們馬上發出命令道:“火箭射擊器械!”射手們立刻將裹了油布地箭支在火盆中點燃。雨點般地朝城下發射出去。他們居高臨下,視線清晰,準頭又好。箭支自然紛紛命中城下地竹木、草牛這些易燃物品。一時間煙焰四起、燒成了一片。曹睿派給北匈奴援軍的統帥夏侯霸命令魏軍齊軍趕緊用麻搭沙袋滅火,卻不防城上突然弓弩石併發又一輪攻擊朝他們發來,魏軍頓時出現極大地傷亡。本來不願意替北匈奴打蜀軍的夏侯霸打定出工不出力混到北匈奴失敗就回家的主意在,但是在蜀軍不領情與身後督戰隊地威脅下。打出了真火,在夏侯霸的命令下魏軍的士兵只好硬着頭皮往前衝。可一旦再靠近些城牆,便有無數滾石檑木落下將他們砸的腦門開花。

待他們千辛萬苦衝到城下,豎起雲梯魏軍便開始蟻附攀爬。這些雲梯後面有衝車頂着、異常穩固。並不是人力可以推翻地。但蜀軍也也早有準備,他們在城上準備了燒得滾燙的火油和滾刀檑木,滾刀檑木是用一般的檑木上釘滿長七寸的倒鉤鐵釘和刀俎,兩端則裝有兩個直徑更大些的輪子,將它放在雲梯上來回拉動。將滾燙的火油澆到雲梯上再用滾刀檑木來回滾動大量爬上雲梯的魏軍慘死在雲梯之上。

從日出到黃昏魏軍陣亡不下兩萬傷者更是不計其數,玉門關前鋪滿了層層疊疊的屍首,其間或坐或臥着數不清的兵士悽嚎痛呼,但戰場上地魏軍統帥卻無暇理會,仍然徒勞無功的向上衝去……送死。等到日暮時分方纔聽到陣後一陣金鑼響起,魏軍如聞仙音攻勢戛然而止開始手腳麻利的拖着受傷的手足撤退。魏延豈會讓他們輕易地撤退,城樓上令旗一卷,左側城門洞開韓世中與趙統帶着兩萬西涼鐵騎銜尾追殺而出。

魏軍那裡還有心思抵擋,當即潰不成軍,丟下數不清的盔甲兵器、攻城器具,抱頭鼠竄而去。韓世中與趙統趁機揮軍掩殺企圖擴大戰果,冒頓玲見關內的蜀軍出城追擊並沒有爲魏軍的失敗而沮喪而是大喜之下命令北匈奴的左、右賢王率領十萬騎兵吃掉蜀軍出城的騎兵。魏延見冒頓玲想吃掉他派出的西涼鐵騎冷笑道:“就你們也配跟天下第一的雄獅爭鋒。”於是他又下令馬岱率五萬西涼鐵騎與孟鷹率藤甲騎兵出擊救援韓世中對匈奴人實行反包圍吃掉匈奴主力左右賢王的軍隊。

被十萬精銳的匈奴騎兵包圍韓世中與趙統絲毫沒有畏懼,兩人將部隊一分爲二向左右賢王試圖將包圍圈合攏的結合部發起了衝鋒。騎兵與騎兵的對決取決與雙方的勇氣與士氣,西涼鐵騎在士氣上勝匈奴軍一成在左右賢王以爲出關的蜀軍只有固守待援最後一點一點被吞噬的命運,他們沒想到到嘴的鴨子不僅飛了而且還會咬人。他們急忙將自己的主力增援結合部但是隻會顧此失彼,左右賢王派出的大軍增援結合部及時的將趙統與韓世中堵回包圍圈內。左右賢王發出猙獰的狂笑認爲韓世中與趙統率領的西涼鐵騎是已經脫下保護的少女已經無力反抗他們的蹂躪了,可以成就他們幹掉天下第一雄兵的威名。但是事與願違被堵回包圍圈的西涼鐵騎以戰馬結成圓陣等候關內的救援。

不拋棄不放棄,魏延派出去的援軍將左右賢王的軍隊來了個反包圍,塔布児見自家的大軍被包圍了於是連忙打算指揮大軍一擁而上救援被圍的左右賢王。冒頓玲攔下塔布児說道:“慢着,等他們吃點苦頭傷筋動骨了再出手相助。”塔布児心神領會點點頭同意冒頓玲的安排。

孟鷹率領的藤甲騎兵衝在最前面,硬生生將左賢王派來阻截的一萬匈奴精騎撕得粉碎。匈奴騎兵揚起馬刀重重的砍在藤甲騎兵身上,他們自信滿滿的以爲這一刀下去砍中的人不死也會重傷但是被砍中的人不但沒事反手一刀將砍他的人劈飛了腦袋。在孟鷹五千藤甲騎兵帶動五萬鐵騎的衝鋒下匈奴的騎兵擋不住這樣的攻勢紛紛撤退最後形成崩潰。藤甲騎兵全身戰甲都是藤甲所制穿在身上刀槍不入除了火攻之外別無他法,北匈奴久居塞國自然不識藤甲的厲害,面對這羣打不死的部隊任誰也只能無奈的撤退。冒頓玲見左右賢王擋不住於是下令全軍衝陣救援被包圍的匈奴騎兵,魏延見匈奴大軍出動救援於是下令鳴金收兵。

第一天大戰下來玉門關蜀軍損失不到一萬人,而關外的魏軍損失將近六萬,匈奴的主力也損失了將近三萬人。關內的將領見取得如此戰果不由得輕視北匈奴的戰力起來,參加過西域戰事的將領甚至將匈奴的戰力說成跟西域那羣雜碎相當。看到一股過分樂觀的情緒在玉門關內蔓延龐琳與李嚴滿是憂心,久經戰陣的馬岱也看出了潛在的危機。可惜魏延大勝之下以爲自己天下無敵捨我其誰!聽不見其他人的建議了,廖立得到潛伏在各大家族內密探報告涼州士族似乎有新的動作,而董鐵與韓世中也將涼州士族可能會叛變的消息告訴魏延,魏延自信滿滿的說道:“只要這一仗我們贏了,他們絕對不敢反叛。若是輸了,他們反了我們也沒能力管了。驃騎大將軍,封狼居胥!這是曠世奇功啊,建立霍去病一般的功績,難道你不想嗎?”

李嚴將玉門關的現狀密報給諸葛亮。可是蜀軍的整個戰略佈局已經形成,沒有更多的軍隊增援涼州,“魏延想霍去病是不是想瘋了,霍去病可是英年早逝的。沒想到魏延不僅是天生反骨而且還是一個瘋子”諸葛亮嘀咕道,苦思之下他只好讓姜維命王平率一萬五千無當飛軍向涼州武威一帶靠攏威懾涼州的世家大族。

第六十章 祭典上的那點事第八十三章 霸王行動第七章 成都風雲—3第五十九章 諸葛亮封王事件—2第一百五十章 天下一統第七十二章 動盪的魏國第一百一十章 上庸硝煙第七十四章 誰爲蜀相-1第九十三章 撲朔迷離第六十一章 來自西域的聲音第一百四十章 于吉再現第一百二十八章 荊州之戰2第一百五十八章 黃皓絕境第三十三章 強攻長安 終章(1)第一百零七章 白帝論勢(1)前言第一百五十三章 東征日本第一百五十七章 暗潮來襲第八十四章 硬撼與突破第七十四章 誰爲蜀相-1第一百三十七章 臥龍出山第十四章 伐魏—2第一百一十一章 兩燕爭鋒第三十七章 強攻長安 終章(5)第三十二章 強攻長安—9第一百四十七章 攻佔許昌第十六章 伐魏—4第三十六章 強攻長安終章(4)第一百二十九章 赤壁對峙第一百一十四章 後院火起(2)第二十八章 強攻長安—5第一百零三章 霍去病曾在否?第六十四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2)第四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1第四十五章 鹿死誰手第二十八章 強攻長安—5第八十二章 犯大漢天威殺!(3)第一百一十四章 後院火起(2)第一百一十章 上庸硝煙第八十四章 硬撼與突破第一百三十四章 江陵血戰第九十四章 尉犁城陷第四章 北伐第一百四十章 于吉再現第七十章 人口之爭第一百五十一章 統一戰線第八章 魏國心思第十四章 伐魏—2第五十二章 三方會談—2第一百四十章 于吉再現第九十五章 最終的勝利第一百四十七章 攻佔許昌第五章 成都風雲—1第三十八章 強攻長安 終章(6)第一百二十章 決戰前夕第一百四十三章 明修棧道第七十五章 誰爲蜀相—2第三十五章 強攻長安 終章(3)第一百四十章 于吉再現第一百一十四章 後院火起(2)第二十二章 孫權一怒第六章 成都風雲—2第一百五十二章 蜀國變革第四十九章 和談—1第六十二章 兵發西域第四章 北伐第一百二十八章 荊州之戰2第九十三章 撲朔迷離第一百一十三章 後院起火(1)第九十八章 初現觀察者第十章 算計第五十章 和談—2第一百一十章 上庸硝煙第一百零九章 上庸城內第一百三十九章 會稽山下第一百三十五 戰第八十七章 意外的援軍第一百三十章 夷陵之戰第六十四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2)第一百一十九章 劉禪的決斷第十二章 聯吳伐魏第一百五十六章 尋根究底第一百一十六章 血戰嘉峪關第四十一章 意想不到的收穫第一百一十章 上庸硝煙第一百三十三章 再戰江陵第一百章 巴州遇險第一百五十二章 蜀國變革第一百三十八章 激戰三江口第八十九章 兵敗龜茲第一百五十六章 尋根究底第九十四章 尉犁城陷第十一章 變局第一百三十五 戰第五十四章 三方會談—停止內戰第七章 成都風雲—3第七十一章 長安朝議第三十八章 強攻長安 終章(6)第七十五章 誰爲蜀相—2
第六十章 祭典上的那點事第八十三章 霸王行動第七章 成都風雲—3第五十九章 諸葛亮封王事件—2第一百五十章 天下一統第七十二章 動盪的魏國第一百一十章 上庸硝煙第七十四章 誰爲蜀相-1第九十三章 撲朔迷離第六十一章 來自西域的聲音第一百四十章 于吉再現第一百二十八章 荊州之戰2第一百五十八章 黃皓絕境第三十三章 強攻長安 終章(1)第一百零七章 白帝論勢(1)前言第一百五十三章 東征日本第一百五十七章 暗潮來襲第八十四章 硬撼與突破第七十四章 誰爲蜀相-1第一百三十七章 臥龍出山第十四章 伐魏—2第一百一十一章 兩燕爭鋒第三十七章 強攻長安 終章(5)第三十二章 強攻長安—9第一百四十七章 攻佔許昌第十六章 伐魏—4第三十六章 強攻長安終章(4)第一百二十九章 赤壁對峙第一百一十四章 後院火起(2)第二十八章 強攻長安—5第一百零三章 霍去病曾在否?第六十四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2)第四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1第四十五章 鹿死誰手第二十八章 強攻長安—5第八十二章 犯大漢天威殺!(3)第一百一十四章 後院火起(2)第一百一十章 上庸硝煙第八十四章 硬撼與突破第一百三十四章 江陵血戰第九十四章 尉犁城陷第四章 北伐第一百四十章 于吉再現第七十章 人口之爭第一百五十一章 統一戰線第八章 魏國心思第十四章 伐魏—2第五十二章 三方會談—2第一百四十章 于吉再現第九十五章 最終的勝利第一百四十七章 攻佔許昌第五章 成都風雲—1第三十八章 強攻長安 終章(6)第一百二十章 決戰前夕第一百四十三章 明修棧道第七十五章 誰爲蜀相—2第三十五章 強攻長安 終章(3)第一百四十章 于吉再現第一百一十四章 後院火起(2)第二十二章 孫權一怒第六章 成都風雲—2第一百五十二章 蜀國變革第四十九章 和談—1第六十二章 兵發西域第四章 北伐第一百二十八章 荊州之戰2第九十三章 撲朔迷離第一百一十三章 後院起火(1)第九十八章 初現觀察者第十章 算計第五十章 和談—2第一百一十章 上庸硝煙第一百零九章 上庸城內第一百三十九章 會稽山下第一百三十五 戰第八十七章 意外的援軍第一百三十章 夷陵之戰第六十四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2)第一百一十九章 劉禪的決斷第十二章 聯吳伐魏第一百五十六章 尋根究底第一百一十六章 血戰嘉峪關第四十一章 意想不到的收穫第一百一十章 上庸硝煙第一百三十三章 再戰江陵第一百章 巴州遇險第一百五十二章 蜀國變革第一百三十八章 激戰三江口第八十九章 兵敗龜茲第一百五十六章 尋根究底第九十四章 尉犁城陷第十一章 變局第一百三十五 戰第五十四章 三方會談—停止內戰第七章 成都風雲—3第七十一章 長安朝議第三十八章 強攻長安 終章(6)第七十五章 誰爲蜀相—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