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劉禪的決斷

帶着白起、白千雨、孟氏兄妹孟雄、孟紫苑還有酷酷的西門飄血在王訓百十名炫龍衛的保護下處理完上庸的事情之後我們又優哉遊哉的繼續趕往長安,本來打算是一路上游山玩水玩回長安的,但是被隨之歸隊的黃皓帶來一個震驚的消息。不得不加快我們的行程返回長安。

黃皓把叫道一邊對我說道:“公子,潛伏在各地的密探發回密報,涼州士族以逆賊龐卓爲首、秦州士族鄭經爲首、還有雍州士族以皇甫秀將在十一月二十日這一天一同造反。密探還探明在造反之前他們曾經在天水鄭府舉行過一次秘密集會,與會者士族代表高達三十幾人。涼州董家也有人蔘加此次集會,但是後來董奎在返回涼州的路上暴斃,或許跟鄭經造反一事有關。據一個膽小參加此次聚會的士族族長告密他們起兵造反乃是司馬懿授意的,甚至還跟關外的匈奴人有所關聯。”

“這羣白眼狼,怎麼也養不熟的。自從清洗涼州士族之後我認爲已經達到了殺雞儆猴的目的就沒有追究了。好啊,這幫跳樑小醜居然自己跳出來送死。這反造的好,要不然我還不知道蜀國的土地上有誰不服我的統治了。司馬懿不知道給了他們什麼好處,讓他們居然連自己的國家都出面去做漢奸。”我生氣的說道。

“司馬懿答應事成之後割地封王,而且允許他們擁有自己的軍隊,自由擴張地盤。”黃皓回答說道。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這幫士族太好糊弄的,司馬懿一個子虛烏有的承諾居然也能讓他們去造反,太大的人遲早會被自己的給吞噬掉。這些士族造反不過是無關痛癢成不了什麼大氣候的,最重要的是不能讓匈奴人入關,如果匈奴入關了跟他們結合在一起就很難處理了。這些士族對抗異族是軟腳蝦但是幫助異族對付起自己的同胞個個都是高手。我們還是儘快趕回長安吧,看看漢中王與諸位丞相是怎麼處理的。”我說道。

接着我對王訓說道:“在往前走便是武關,武關現在是由我們掌控着,那裡的駐軍應該不少。我希望你帶幾個人前往武關跟守關的將領借百來匹戰馬,我們騎戰馬加快速度返回長安,現在出大事情了。”

王訓聽完我的命令便叫了幾個精煉的手下脫離大部隊前往武關去了,我只跟其他人說了一句:“出大事情了,我必須儘快趕回長安。王訓已經弄到戰馬在前面等我們了。”說完我便領着大家悶聲趕路了,等到了武關的時候王訓已經領着上百匹戰馬在關下等候我們的,我騎上戰馬將一塊玉佩扔給可憐兮兮的武關守將說道:“心疼什麼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拿着我的信物去找分配戰馬的軍需官,就說是我說的讓她給你兩百匹上等的戰馬。”守將接住我的玉佩淚眼婆娑柔情的望着一百多匹揚長而去的馬匹。

當我們經過神農山脈山腳的時候西門飄血說道:“昔日大禹治水三過家門不入,但是我們只是凡夫俗子現在我們出外遊歷已經有段時間了希望能返回山中隱居之所看望族中的長老,另外我們跟隨了陛下也需要稟告家中的長輩。”

“沒有必要五個人都回去吧?現在我身邊正是用人之際,是不是留下一兩個幫助我呢?如果不是事發突然我還想跟隨五位到山中拜會幾位隱士高人,能培養你們這樣大才的長輩是值得我去看望的。”經過長時間的相處我知道這幾個人士真正有才華的能力還不低於姜維、蔣琬,因此打算留下一兩個當人質的說道。

“秦人重承諾守信義,一諾千金!我們答應了陛下的事情即使族中的長老們反對我們也會離家出走前往長安幫助陛下。請陛下放心就是。”白起說道。

既然話都說到這份上了,我只好說道:“代我向你們的長輩問好,並且告訴他們我是真心邀請他們出山的。那麼既然如此我們就此別過,我在長安靜候各位的到來。”他們五人向我抱拳一禮之後,便翻身下馬竄入山林中去了,王訓跟身後的炫龍衛使了一個眼神,幾個炫龍衛也下馬竄入深林追蹤他們,大約過了半個小時追蹤的炫龍衛回來報告說:追蹤一會之後失去他們的行蹤,幾個一個腳快的炫龍衛向前多走了幾裡還是無法發現他們的蹤影。

我對想要責罰炫龍衛的王訓說道:“算了,這不怪他們。畢竟白起他們是先秦遺族,隱藏行跡的經驗已經有幾百年了否則早就被漢庭發現剿滅了。我們繼續趕路吧,現在只有希望他們守承諾了!”王訓和黃皓遺憾的望了一眼白起他們消失的森林然後繼續趕往長安。

回到長安之後,長安的繁華依舊。絲毫看不出關外的生死大戰以及涼州雍州秦州士族造反給這座百年古都帶來紛亂,長安落戶的士族豪門們依舊是歌舞昇平車水馬龍一副太平盛世的景象。我看到這一幕我不禁讀懂一句話,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對於這些醉生夢死的豪門士族暫時還有功夫理會他們,但是等度過這次危機之後新舊老賬我會跟他們慢慢算的。

回到長安的皇宮我派人去召見諸葛亮,但是得到的回報說:諸葛亮病重無法進宮見駕。諸葛亮還是老樣子每到緊要關頭就喜歡躲起來故弄玄虛。當初劉禪剛登基的時候六路來犯,諸葛亮本來就胸有成竹但是劉禪不親自到他府上求教他就是不說憋死你。看來這次諸葛亮亦是如此吧。既然諸葛亮不來,我便將姜維、董允、郝昭、鄧艾、趙廣等人召進皇宮。

董允沒等我開口就質問道:“陛下,此次微服出行實乃不智。身爲一國之君,乃國家的首腦理應坐鎮京畿,巡查地方是臣子們該做的事情。陛下如此越俎代庖是不相信我等臣子的能力還是單純爲了玩樂之心。但是不管陛下出於何種目的請陛下以後不要這樣做了。”

“難道朕微服出巡就有錯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師之賓莫非王臣。朕的江山真想去那就去那,誰能管得着。丞相你還是處理好自己分內的事情吧,別管得太多了。”我回答道。

“天下不是陛下一人之天下,這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陛下私自出巡上愧對文武百官,下愧對黎民百姓。如此擾民之事請陛下不要再行了,您至今未立下儲嗣,萬一出現不幸對於我們蜀國來說是一場災難。因此請陛下下罪己詔,向蜀國的臣民們承認自己的錯誤並承諾以後再也不微服出巡了。”董允說道。

沒想到我一手提拔起來的董允現在卻跟我作對處處針對我起來,我生氣的說道:“董允,請記住你的身份。你現在是丞相,就因該做你丞相該做的事情。勸諫朕注意行爲舉止的該是侍中的職責,丞相不能干涉宮內之事,董允手別伸的太長了。雖然朕信任你但是不等於無止盡的放縱。朕從遇刺到現在幾個月過去你,你查出些什麼了。一個諾大的逆黨隱藏在你們當中你們居然沒發現,是你們太無能了還是對手太厲害呢?董允你最好給我一個解釋。”

“正如陛下所說偵查內部的逆黨那也不是本丞相的責任!陳平不識倉廩,臣統御百官,只要百官不徇私舞弊,玩忽職守。臣就算盡職。文死諫,武死戰。現在魏延將軍帶着十幾萬大軍在玉門關跟匈奴人血戰,陛下可曾想過您的失蹤對士氣的影響有多大。臣再次請陛下下罪己詔!”董允繼續說道。董允屬驢的牽着不走打着倒退我還真拿他沒辦法。

鄧艾見我跟董允鬧得很僵便出來打圓場道:“陛下,自從遇襲事件發生之後我們便開始調查,並且將目標鎖定了,等有確實的證據在跟陛下細說。另外還發現了其逆黨可能的關鍵人物他就是左丞相府長史前司徒許靖之子許欽,許欽離開成都之後行蹤飄忽不定,雖然以向漢中王獻藥威名但是卻以此爲契機接近收買各地駐軍的將領,最近得到的消息是你出現在南中。”

“南中,這跟長安的方向相反,還真是南轅北轍。難道參與此事就他一人,沒有其他的大魚?”我摸着下巴表示非常有興趣的說道。

“有,不過這涉及了地域官僚集團的對抗還有皇族,以此末將不便妄議!”負責情報收集統計的趙廣說道。

“皇族?不就是我那兩個寶貝弟弟嗎,劉永、劉理難道他們也涉案了,想要刺殺我?益州集團跟荊州集團對抗不斷也不至於弄得益州的文武官員想要造反。有什麼不能說的,放心大膽的說出來錯了也不要緊,這不是暴君不是那種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的。對自己兄弟族人舉起屠刀下得了手的是魏國那幫人。即使朕的兄弟犯錯朕也不會處死他們的。”我說道。

郝昭說道:“陛下,據涼州、秦州傳回來的消息說這兩地的叛亂已經平定了,賊首已經被斬首示衆。只是雍州的皇甫秀經營秦川多年,當地的百姓與士族對皇甫家非常推崇,因此讓他叛亂成功佔據秦川,現在已經派張嶷率五萬大軍圍剿前去圍剿了了,相信即使不能成功平叛,也能將他堵在秦川不跟關外的匈奴合流。另外玉門關的魏延將軍也飛鴿傳書回來說小勝匈奴人一場,已經嚴重挫傷匈奴人的銳氣。不過要打敗匈奴人我們必須還得往玉門關增兵,如果放棄攻打魏國的計劃的話,除了各地必要的鎮守軍隊我們還可以調動八萬精銳增援玉門關。兩天之後我們的軍隊便啓程出發。”

“跟匈奴一戰只能勝不能敗,八萬援軍什麼時候出發,朕親自率軍出征,就這麼決定了,黃皓在出徵之前將我的兩位皇弟找來我有話跟他們說,行了今天就到這裡吧。董允不必勸朕了,朕決定的事情是改變不了了,你們回去吧什麼事情等到朕出征的前一天再說。”我對他們說道。

董允見我心意已決再怎麼勸也是徒勞的變放棄了領着衆人離開了,而黃皓也去到我兩位皇弟的長安行宮傳旨召他們覲見。兩人非常不明白我一回到長安爲什麼就急着找他們,我對見到我不知所措的兩位兄弟說道:“怎麼見到我很驚訝啊,是不是因爲刺客三番五次刺傷沒有成功不感到驚訝啊。”

“皇兄能安全返回長安我們自然高興,只是前短時間流言傳的實在太厲害了,而且那麼真實我們還真有點擔心不過看到皇兄平安歸來我們就放心了。”魯王劉永說道。

劉理也跟着說道:“皇兄乃是我們皇族的基石,萬一您出事了我們還真懷疑能不能鎮住諸葛亮了,大家都知道諸葛亮只認可您是蜀國的皇帝。”

“誰要刺殺我,我心知肚明。不我奉勸兩位皇弟以後還是行爲檢點一些,雖然董允這廝現在做了丞相,但是當侍中久了老毛病老是改不了,一逮到機會對我這說三道四的。兩位皇帝最好別有什麼把柄落到他手裡否則他得理不饒人起來我只能幫理不幫親了。說起來我們兄弟好久沒有聚聚了,黃皓叫御廚準備兩位皇帝最喜歡的飯菜我要跟他們好好的聊聊家常。”我說道。接着黃皓急忙趕往御膳房通知廚子立即準備飯菜。過了一個半個小時之後黃皓過來告訴我們已經準備好了,於是我們三人便在飯桌上繼續談話。

席間我不經意的向他們問道:“你們跟許欽熟嗎?”劉永停筷說道:“皇兄,對於許欽我並不熟悉。只知道他是前任司徒許靖的兒子現任左丞相府長史。僅此而已並無深交。難道這許欽做了什麼令皇兄刮目相看的事情嗎?”而劉理拿筷子的手晃了一下搖頭假裝表示不知道。

“很多人跟我說他是個人才,不過他人才在哪我一點都不知道。最近向負責情報的趙廣詢問了一下才得知,不問不知道一問下了一跳。這個傢伙居然藉着向漢中王獻藥的名義到我蜀國各地的守軍駐地晃悠說服當地的駐軍將領加入他們,也不知道誰給他的膽子,這等大逆不道的事情居然也敢做。你們說沒有人給他們撐腰他有那麼大的膽子嗎?”

劉永還是一臉茫然不明白我在說什麼,自顧自己不斷的吃喝,劉理而是同樣的反應。看着兩人裝作什麼都不知道的樣子我覺得自己敲山震虎的目的達到了。便繼續和顏悅色的跟他們將這頓親情飯吃下去。然後親自送他們出宮門。

諸葛亮這傢伙越是緊要關頭就越是不肯主動露面,既然我返回長安一天多了也不見他來見我。於是我便繼續等下去比比看看誰更有耐性,如果在出徵前的最後一刻他還不來見我也許我還是會到漢中王府向諸葛亮請教的。因爲如果這場戰爭有蜀軍心目中的神參與的話,對於前線戰士的士氣來說絕對有很大的作用。

第九十九章 陳平不識倉廩第七十七章 涼州軍團—2第一百二十一章 誰爲蜀主第一把二十二章 決戰(1)第九十章 固守待援-1第五十八章 諸葛亮封王事件—1第八十章 犯大漢天威殺!(1)前言第三十三章 強攻長安 終章(1)第一百四十五章 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第一百三十六章 太平青領道第一百四十六章 虛而實之第二十六章 強攻長安—3第三十一章 強攻長安—8第七十八章 涼州軍團—3第一百三十章 夷陵之戰第九十七章 山雨欲來第五十章 和談—2第一百一十九章 劉禪的決斷第一百五十一章 統一戰線第一四十八章 驚世之秘第十章 算計第五十四章 三方會談—停止內戰第一百二十章 決戰前夕第四章 北伐第七十六章 涼州軍團—1第八十五章 鯨吞第四十四章 薑還是老的辣—2第一百零四章 亂潮涌起第九十三章 撲朔迷離第五十三章 三方會談——暗潮涌起第二十三章 強攻長安序幕第三十一章 強攻長安—8前言第一百四十六章 虛而實之第九十三章 撲朔迷離第一百二十章 決戰前夕第一百五十章 天下一統第十三章 伐魏—1第一百四十三章 明修棧道第八章 魏國心思第九十五章 最終的勝利第六十一章 來自西域的聲音第一百一十八章 張角再現第七十五章 誰爲蜀相—2第一百一十二章 魏國亂局第九十章 固守待援-1第一百三十五 戰第四章 北伐第一百五十二章 蜀國變革第一百五十六章 尋根究底第七十五章 誰爲蜀相—2第一把二十二章 決戰(1)第七十八章 涼州軍團—3第一百一十五章 涼州狼煙第一百三十一章 江陵之戰我也穿越了?第一百三十章 夷陵之戰第二十五章 強攻長安—2第一百二十七章 荊州之戰 (1)第一百零六章 重逢第八十九章 兵敗龜茲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鍋端第七十六章 涼州軍團—1第一百四十一章 江東士族第八十三章 霸王行動第五章 成都風雲—1第八十九章 兵敗龜茲第九十七章 山雨欲來第三十九章 強攻長安 終章(7)第九章 蜀國大朝第五十三章 三方會談——暗潮涌起第一百一十一章 兩燕爭鋒第一百零五章 博弈五十七章 君臣交心前言第三十五章 強攻長安 終章(3)我也穿越了?第七十四章 誰爲蜀相-1第六十四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2)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鍋端第八十二章 犯大漢天威殺!(3)第九十章 固守待援-1第四十八章 成王敗寇—2第四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1第一百四十章 于吉再現第一四十八章 驚世之秘五十七章 君臣交心第四十六章 丞相的決斷第七十四章 誰爲蜀相-1第一百四十五章 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第六十七章 西域都護府第三十章 強攻長安—7(改)第六十二章 兵發西域第一百一十五章 涼州狼煙第一百五十八章 黃皓絕境第一百二十三章 決戰(2)第九十二章 沒有援軍?第七十章 人口之爭
第九十九章 陳平不識倉廩第七十七章 涼州軍團—2第一百二十一章 誰爲蜀主第一把二十二章 決戰(1)第九十章 固守待援-1第五十八章 諸葛亮封王事件—1第八十章 犯大漢天威殺!(1)前言第三十三章 強攻長安 終章(1)第一百四十五章 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第一百三十六章 太平青領道第一百四十六章 虛而實之第二十六章 強攻長安—3第三十一章 強攻長安—8第七十八章 涼州軍團—3第一百三十章 夷陵之戰第九十七章 山雨欲來第五十章 和談—2第一百一十九章 劉禪的決斷第一百五十一章 統一戰線第一四十八章 驚世之秘第十章 算計第五十四章 三方會談—停止內戰第一百二十章 決戰前夕第四章 北伐第七十六章 涼州軍團—1第八十五章 鯨吞第四十四章 薑還是老的辣—2第一百零四章 亂潮涌起第九十三章 撲朔迷離第五十三章 三方會談——暗潮涌起第二十三章 強攻長安序幕第三十一章 強攻長安—8前言第一百四十六章 虛而實之第九十三章 撲朔迷離第一百二十章 決戰前夕第一百五十章 天下一統第十三章 伐魏—1第一百四十三章 明修棧道第八章 魏國心思第九十五章 最終的勝利第六十一章 來自西域的聲音第一百一十八章 張角再現第七十五章 誰爲蜀相—2第一百一十二章 魏國亂局第九十章 固守待援-1第一百三十五 戰第四章 北伐第一百五十二章 蜀國變革第一百五十六章 尋根究底第七十五章 誰爲蜀相—2第一把二十二章 決戰(1)第七十八章 涼州軍團—3第一百一十五章 涼州狼煙第一百三十一章 江陵之戰我也穿越了?第一百三十章 夷陵之戰第二十五章 強攻長安—2第一百二十七章 荊州之戰 (1)第一百零六章 重逢第八十九章 兵敗龜茲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鍋端第七十六章 涼州軍團—1第一百四十一章 江東士族第八十三章 霸王行動第五章 成都風雲—1第八十九章 兵敗龜茲第九十七章 山雨欲來第三十九章 強攻長安 終章(7)第九章 蜀國大朝第五十三章 三方會談——暗潮涌起第一百一十一章 兩燕爭鋒第一百零五章 博弈五十七章 君臣交心前言第三十五章 強攻長安 終章(3)我也穿越了?第七十四章 誰爲蜀相-1第六十四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2)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鍋端第八十二章 犯大漢天威殺!(3)第九十章 固守待援-1第四十八章 成王敗寇—2第四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1第一百四十章 于吉再現第一四十八章 驚世之秘五十七章 君臣交心第四十六章 丞相的決斷第七十四章 誰爲蜀相-1第一百四十五章 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第六十七章 西域都護府第三十章 強攻長安—7(改)第六十二章 兵發西域第一百一十五章 涼州狼煙第一百五十八章 黃皓絕境第一百二十三章 決戰(2)第九十二章 沒有援軍?第七十章 人口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