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關平

閒暇時光總是如此稀少,哪怕心中萬分不捨,文昭還是讓劉備、張飛回去了。至於關羽,卻準備跟隨文昭的船隊一起,順道回鄉省親。

臨走之前,文昭執陳羣之手,懇切的說道:“伯父仙去,弟知兄長心中悲痛。然則如今天下大亂,羣雄並起,關中尚有許許多多需要仰仗兄長的地方。”

“兄長若心緒稍有平息,還望能夠助弟一臂之力。”

陳羣說道:“承蒙主公器重,羣敢不效死力?只是某如今心中大亂,無法幫助主公處理政務,還望主公見諒。”

“待過了一段時間之後,羣自會趕回蒲阪,助主公一臂之力。”

兩人耳語許久,這才灑淚而別。甘寧用戰船載着文昭等人,沿着黃河一路往西行駛。

戰船逆流而上的速度,自然比順流而下要慢上許多,耗費的時間足足比前往陽武之時多了一倍。

眼看距離蒲阪只剩下一日路程,文昭忽然向關羽問道:“雲長,我只知道你乃河東郡人氏,祖籍究竟是哪個縣城呢?”

其實對於關羽的家鄉,文昭早就知道,乃是河東解良人。

然而當文昭佔據關中,定都蒲阪以後,才發現河東郡根本沒有解良這個縣城。按照以往的郡縣分佈,蒲阪也歸河東郡管轄。

都城既然就定在河東郡,文昭對於河東郡的縣城自然是耳熟能詳。他打聽了許久,也沒打聽到解良這個地方。

於是乎,陳旭對於歷史上赫赫有名關羽的祖籍,就有些迷糊了。

關羽答道:“某乃河東解縣人氏,距離都城蒲阪也並不太遠。”

文昭低頭喃喃自語:“解縣麼?”

解良這個地方河東郡沒有,卻實實在在有解縣。

而且關羽親口承認自己乃是解縣人氏,看來後世的記載還是哪裡出了問題,也可能是後來解縣改名改成了解良。

然而這些,卻不是文昭需要關心的了。

解縣距離蒲阪也只有一日路程,船隊到達蒲阪以後,文昭就想要隨同關羽一起,前往解縣探望關羽的妻兒。

卻不想被關羽拒絕了,他開口說道:“大將軍公務繁忙,日理萬機,又豈能因爲關某一人之私事,而勞煩大將軍?”

文昭見關羽態度甚爲堅決,當即說道:“既然如此,我就讓公明隨雲長一同過去吧。”

富貴不還鄉,猶如錦衣夜行。

陳旭之所以如此,也想要讓關羽風風光光的回到家鄉,這樣也好讓他的鄉鄰,知道關羽已經出人頭地了。

縱然知道關羽拋棄劉備的可能性很小,文昭仍舊儘量結恩義於他。

徐晃亦是河東郡人氏,爲人又正派、勇武,與關羽的交情更是非同一般。關羽既然拒絕自己陪他前去家鄉,文昭這才退而求其次,想讓徐晃陪同關羽前往。

陳旭的心思,關羽自然是洞若觀火。其實他的心中,對於這個出身貧寒,卻能打下諾大基業的男人,亦是感到衷心的敬佩。

文昭不遺餘力結恩義於他,拉攏自己的心思,關羽自然也非常明白。

然而,哪怕關羽心中非常感動,他仍舊保留着自己的堅持。自從在涿郡認劉備爲主的哪一個,也就註定了他的一生,都不會再轉投他人。

關羽是個極度驕傲的人,他從來不想欠別人的人情,故此毫不猶豫再次拒絕了文昭的建議,執意一人回到家鄉。

誠然,若是有陳旭,或者是徐晃這個關中大將陪他一同回鄉,的確是個非常有面子的事情。

然而,驕傲的關羽既不願意欠他人情,又不願意藉助他人的威勢,回到鄉中耀武揚威。故此,他最終只向文昭借了一匹戰馬,就往家中趕去。

直到關羽騎馬離開以後,文昭才忍不住嘆道:“如此忠義、勇猛的將領,可惜不能爲我所用啊。”

陳宮卻是說道:“文昭既然想要招攬此人,何不以高官厚祿誘之?”

在衆人面前,陳宮自然不會直呼文昭表字,然而私底下,陳旭卻是極力要求陳宮如此稱呼。

不僅是陳宮,陳羣、陳靜、陳虎、陳青,他們在大庭廣衆之下,亦是稱呼文昭‘主公’。然而私底下,卻不會如此。

陳旭望着那個漸行漸遠的背影,嘆息着說道:“若此人能因爲高官厚祿改變初衷,也就不是關羽了,更不值得我如此極力拉攏。”

關羽的魅力,不僅在於他那一身鮮有人敵的勇武,更重要是他對於劉備的忠誠。轉換旗幟的關羽,也就不是人們所喜愛的那個武聖了。

文昭對於這點知道的非常清楚,然而出於對關羽的喜愛,以及早已形成了結恩義與人的習慣,才讓他很自然就做出了這些事情。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大家都回去吧。”

官道之上,關羽騎在一匹戰馬之上,心急火燎的望家中趕去。

十八年,整整過了十八年了,關羽終於再次踏上了回家的道路。自從十八年前殺了當地豪強,他就丟下了妻子胡氏,以及尚且不滿兩歲的幼子,開始亡命天涯。

直到三年以後黃巾起義爆發,關羽才得以光明正大的跟隨劉備南征北戰。

關羽雖然很早以前,就可以將自己的妻兒接過去。然而他也知道,如今正值亂世,主公劉備尚且沒有穩定的地盤。

亂世之中,關羽可以憑藉自己手中的大刀,縱橫於千軍萬馬之中。然而若是帶上妻兒,待兵敗之後,他們想要逃脫反而會變得非常困難。

正是考慮到這些,關羽雖然以前給家裡通過書信,卻始終沒有回家探望過妻小,也沒有將他們接過去。

“駕!”關羽奮力用馬鞭抽打了一下戰馬的臀部,暗暗想到,“阿平已經虛歲二十,快要及冠了吧?沒有我教導他武藝,也不知道阿平能不能繼承我的衣鉢?”

關平並非演義中記載的那樣,乃是關羽養子。事實上,關平乃是關羽正宗的長子。

解縣的一個小村落之內,關平光着上身,正揮汗如雨的鍛鍊着武藝。

胡氏看着已經漸漸長大的兒子,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忽然之間,他想到了消失了將近二十年的丈夫,臉上頓時露出了黯然的神色。

關羽雖然託人給家裡送過書信,然而現在天下各地戰亂不休,消息傳遞極其困難,其實胡氏根本沒有收到一封書信。

現在關羽尚且沒有什麼名聲,一直蝸居在家鄉的胡氏,自然不可能知曉自己丈夫的消息。

摸了摸自己有些乾燥的頭髮,胡氏將其中的一根白髮拔了下來,疼得她微微皺起了眉頭。

這些年來,她一個人帶着孩子的確非常不容易。特別是文昭入關以前,河東郡更是戰亂不休,母子兩人生活極其艱苦。

直到文昭入關以後,頒佈了一系列利民的政策,家中的生活纔好上了許多。而且隨着關平的越來越大,他也漸漸成爲這個家庭的頂樑柱了。

“嗬!”

只見關平怒吼一聲,手中的大刀上下翻飛,將一個非常粗的樹木砍成均勻的八份。

胡氏見狀,急忙上前說道:“你這孩子,怎麼又用大刀砍柴?假如把刀砍壞了,上哪裡再買一把過來?”

家裡的生活條件本來就不好,若不是官府對待百姓不錯,使得胡氏這些年攢了一些錢財,恐怕還買不起這柄大刀。

她也是看自家孩兒非常喜歡練武,這才忍疼花費大價錢,買下了這麼一口刀。

胡氏不懂武藝,自然不曉得關平一瞬間用大刀,將樹木砍成均勻的八份,到底有多難。她只是擔憂,那柄昂貴的大刀會被砍壞。

關平望着散落在地的柴火,臉上露出了興奮的神色。待聽見自己母親的訓斥以後,他纔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阿母,下次我一定不會這樣了。”

聽到兒子的保證,胡氏臉色這纔好看了許多。她拿起了一個毛巾,將其遞給關平,說道:“擦擦汗吧。”

關平抹掉了身上的汗珠,穿上衣服以後,纔對胡氏鄭重的說道:“阿母,明年我就及冠了,卻也沒有家中長輩爲我取表字。”

“我聽說平民子弟能夠考入太學,就會有學院裡的先生們,爲我們取表字。”

“如今我也長大了,待太學再次招生的時候,我想去報考太學軍事分院。不知阿母以爲,此事可不可行?”

胡氏神情一怔,說道:“咱家又沒什麼關係,你能考進去麼?”

關平卻是拍了拍自己的胸膛,說道:“主公創辦的太學,只要有本事的人都能報考,根本不分什麼貧富貴賤。而且我還聽說,那些世家子弟報考軍事分院,還比平民更加困難呢。”

胡氏聞言,這才說道:“反正蒲阪距離這裡也不遠,你到時候真想去試試,倒也無妨。”

關平臉上喜色更濃,說道:“阿母,我一定要考進太學軍事分院,爲主公征戰四方,博出一個好的前程!”

“你不能爲大將軍效命,要隨我前往豫州才行。”

就在此時,一道渾厚的聲音響起,只見關羽牽着戰馬,不知何時已將來到了門口。

關平見此人不敲門就闖了進來,當即勃然大怒。他揮舞着手中的大刀,厲聲喝道:“汝乃何人,爲何擅闖某家庭院?”

第771章 捉鄧賢第727章 始末第650章 九錫第388章 董承身死第409章 劉備中伏第407章 兩軍對陣第629章 烈火焚谷第797章 入涼州第621章 膽大包天第675章 欲殺嚴顏第993章 痛失一臂第75章 輕視第625章 殤第3章 阿虎之勇第451章 馬玩第371章 函谷關第902章 錦囊第650章 九錫第720章 蒲阪亂起第998章 典韋返鄉第731章 雷霆一擊第497章 衝突第595章 準備撤兵第178章 三日餘糧第903章 碎玉、竹節第136章 趙雲兄妹第352章 居功自傲第283章 狂妄男子第575章 遊說閻圃第962章 鄧艾失蹤第317章 謀關中第274章 安心第896章 急轉直下第378章 殺眭固第629章 烈火焚谷第658章 據理力爭第28章 返鄉第782章 含笑而死第781章 慘烈廝殺第1008章 去世第797章 入涼州第664章 稷下酒肆第462章 賈詡獻書第6章 虎嘯第366章 內亂第155章 丁原呂布第321章 文丑逞威第567章 玉門關第968章 不好預感第752章 高順來援第1009章 天下一統第921章 入徐州第46章 再議黃巾第656章 太學生運動第415章 草人借箭第752章 高順來援第845章 鮮卑寇邊第142章 山雨欲來第756章 碾壓第834章 危如累卵第693章 血染疆場第425章 慷慨赴死第132章 天下震動第1006章 家宴第614章 閻行欲降第989章 刺客第992章 曹操去世第263章 心憂第410章 冬日驚雷第119章 噩耗第415章 草人借箭第470章 羌人末路第1008章 去世第952章 全軍覆沒第330章 按律當斬第100章 議事第173章 趙雲統兵第465章 名將之殤第58章 遊街第235章 鮑信第501章 爲父觸法第401章 調虎離山第470章 羌人末路第867章 美人殤第745章 小貓返鄉第93章 以死脅迫第698章 適逢其會第267章 不可敵第194章 陷陣營第661章 血色蒲阪第436章 僞造書信第68章 欲投黃巾第248章 封狼居胥第655章 鬧事第886章 打回東郡第273章 甘寧第600章 魯肅(上)第525章 名利第535章 仲達第549章 水淹
第771章 捉鄧賢第727章 始末第650章 九錫第388章 董承身死第409章 劉備中伏第407章 兩軍對陣第629章 烈火焚谷第797章 入涼州第621章 膽大包天第675章 欲殺嚴顏第993章 痛失一臂第75章 輕視第625章 殤第3章 阿虎之勇第451章 馬玩第371章 函谷關第902章 錦囊第650章 九錫第720章 蒲阪亂起第998章 典韋返鄉第731章 雷霆一擊第497章 衝突第595章 準備撤兵第178章 三日餘糧第903章 碎玉、竹節第136章 趙雲兄妹第352章 居功自傲第283章 狂妄男子第575章 遊說閻圃第962章 鄧艾失蹤第317章 謀關中第274章 安心第896章 急轉直下第378章 殺眭固第629章 烈火焚谷第658章 據理力爭第28章 返鄉第782章 含笑而死第781章 慘烈廝殺第1008章 去世第797章 入涼州第664章 稷下酒肆第462章 賈詡獻書第6章 虎嘯第366章 內亂第155章 丁原呂布第321章 文丑逞威第567章 玉門關第968章 不好預感第752章 高順來援第1009章 天下一統第921章 入徐州第46章 再議黃巾第656章 太學生運動第415章 草人借箭第752章 高順來援第845章 鮮卑寇邊第142章 山雨欲來第756章 碾壓第834章 危如累卵第693章 血染疆場第425章 慷慨赴死第132章 天下震動第1006章 家宴第614章 閻行欲降第989章 刺客第992章 曹操去世第263章 心憂第410章 冬日驚雷第119章 噩耗第415章 草人借箭第470章 羌人末路第1008章 去世第952章 全軍覆沒第330章 按律當斬第100章 議事第173章 趙雲統兵第465章 名將之殤第58章 遊街第235章 鮑信第501章 爲父觸法第401章 調虎離山第470章 羌人末路第867章 美人殤第745章 小貓返鄉第93章 以死脅迫第698章 適逢其會第267章 不可敵第194章 陷陣營第661章 血色蒲阪第436章 僞造書信第68章 欲投黃巾第248章 封狼居胥第655章 鬧事第886章 打回東郡第273章 甘寧第600章 魯肅(上)第525章 名利第535章 仲達第549章 水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