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英雄輩起

陳旭帶領黃巾軍躲進山中之後,再也沒有下山給大漢王朝找麻煩。

但是這個帝國會崩潰,自有其必然的道理。哪怕天下的黃巾軍,都安定下來,整個大漢仍是風起雲涌。

中平四年,也就是公元187年,幽州境內再起叛亂。

張純與同郡張舉,及烏桓丘力居等人叛亂。自號彌天將軍、安定王、彌天安定王,爲三郡烏丸元帥,寇略青、徐、幽、冀四州,殺掠吏民,所至殘破。

一時間,整個天下震動,青、徐、幽、冀四周百姓流離失所,大多都藏於山中,躲避戰火。

這個時候,黃巾軍已經完全佔據了八百里太行山。再加上黃巾軍討伐胡人,攻破彈汗山的聲望,於是有很多百姓,拖家帶口前來投奔黃巾。

陳旭在山中,聽聞張純反叛的由來以後,嗟嘆不已。

原來,張純反叛的的根由,還要追溯到張溫調遣三千烏桓突騎兵,前去支援涼州戰場之事。

張純是幽州漁陽郡人氏,自幼喜好結交四處豪傑。再加上他爲人豪爽,並且並不歧視國境之內的烏桓人。

長時間下來,他與烏桓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張純才能非凡,曾經被任命爲中山國國相。但是由於黃巾軍的起義,席捲了整個冀州,所以之後張純也被牽連,罷官歸鄉。

張純歸鄉以後,與烏桓人的往來更加密切。再加上他在幽州的名聲很高,所以很多烏桓部落的首領,都願意與他結交。

張純的理念,與普通的士大夫並不相同。他並不認爲胡人是野蠻、落後的種族。

相反,他同情這些烏桓人,並且敬佩他們的勇武。

張純認爲,烏桓人既然一直生活在大漢國境之內,認大漢爲主,那麼他們就應該擁有與漢人一樣的地位。

大漢若能啓用烏桓人,以大漢的富裕,以及烏桓人的驍勇善戰,又何愁不能威震四方

張純的這種理念,卻招受了很多士大夫的不屑。但是他仍然固執己見,傾心與烏桓人結交。

卻說幽州境內,有另外一個英雄,複姓公孫,單名瓚,表字伯珪。

公孫瓚出身貴族,因其母地位卑賤,只當了郡中小吏。

但是他外貌俊美,並且聲音洪亮,機智善辯。

於是深得涿郡劉太守賞識,並且將女兒許配給他。後來公孫瓚跟盧植於緱氏山中讀書,粗通經傳,又被舉爲上等郡吏。

後劉太守犯事以後,被髮配日南。當時法律不許部下隨檻車同行。公孫瓚就化裝成侍卒,帶上劉太守日用品,駕車護送。

臨行前,他跪在祖墳前面,說道:“昔爲人子,今爲人臣,我應隨劉太守到日南去。日南瘴氣瀰漫,我恐怕回不來了,在此我就向祖上辭別了。”

他慷慨悲泣,拜罷起身而去,圍觀的人無不感嘆。卻不想,劉太守在發配的途中就獲得了赦免。

由於公孫瓚重情重義,並且不離不棄,劉太守更是提拔公孫瓚。

這個時代講究忠孝,擁有了以上的經歷,公孫瓚更是名聲大噪,得到了很多上官的賞識,

畢竟每一個官吏,都喜歡像公孫瓚這樣的下屬。

公孫瓚自己也是勇武過人,才能出衆之輩,所以日後更是平步青雲。

但是與張純的理念相反,公孫瓚在面對胡人之時,主張以強硬的態度對抗北方少數民族。

他作戰勇猛,威震邊疆,胡人只要敢進犯他所管轄的範圍,公孫瓚必定傾巢出動,與胡人不死不休。

每次抓回來的胡人俘虜,他更是毫不留情,將這些人趕盡殺絕。有時候他甚至會禍及胡人的家小,攻破小的烏桓部落,將裡面的人盡數斬殺。

幽州境內的烏桓人,面對兇殘暴虐的公孫瓚,很多人都是敢怒不敢言。

張溫向漢靈帝建議,徵召三千烏桓突騎兵進入涼州之時,就是任命公孫瓚爲主將。

這些烏桓人懼怕公孫瓚的兇殘,但是又不敢不聽從漢室的調遣。就派人向張純求助,希望能給他們換個統帥。

張純素知公孫瓚歧視、壓迫烏桓人,聽到這個消息以後,大包大攬,告訴那些烏桓首領,他一定會向張溫上書。

雖然被罷免了中山國國相的職位,但是張純的人脈還在。他就通過關係,上書自薦爲這三千烏桓騎兵的統帥。

奈何張溫認爲,張純連中山國境內的黃巾軍都無法平定,以爲他沒有統兵的才能,就拒絕了張純的請求。

張純上書被拒絕以後,心中憤憤不平,就一把火燒燬了家中所有的東西,前去投奔丘力居。

公孫瓚接管三千烏桓騎兵以後,果真對他們無比苛刻,這才使得三千烏桓騎兵反叛,並且差點殺死了公孫瓚。

陳旭出兵幽州的時候,張純與丘力居已經準備密謀造反。那三千烏桓突騎兵返回各自的部落,也未嘗那個沒有這個原因。

直到今年,張純纔開始與丘力居舉兵造反,殺了護烏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劉政、以及遼東太守陽終等人。

張純率領着烏桓精銳騎兵,攻城略地,勢不可擋。

同年十月,長沙賊區星自稱將軍,率領萬餘人攻圍長沙。

中平五年,也就是公元188年,朝廷朝廷派遣中郎將孟益,率領騎都尉公孫瓚討伐張純等人。

公孫瓚與張純戰於石門,初時公孫瓚大勝。但公孫瓚過於深入,後援無以爲繼,反爲丘力居等圍於遼西管子城二百餘日,公孫瓚糧盡,士兵潰散。

但是丘力居軍也被公孫瓚耗得糧盡疲乏,不得不遠走柳城。

於是朝廷詔拜公孫瓚爲降虜校尉,封都亭侯,又兼領屬國長史。

之後公孫瓚統領兵馬,守護邊境。

他每次一聽到敵人來襲,馬上聲疾色厲,作戰時像是打自己的仇人似的,甚至一直打到夜深。

從此烏桓人都害怕公孫瓚的勇猛,不敢再來進犯。公孫瓚與身邊數十個善於騎射的人,都騎白馬,相互間爲左右翼,自號白馬義從。

至於南方的叛亂,十常侍假借天子詔令,以孫堅爲長沙太守,討伐曲星。

孫堅到了長沙以後,親率將士,施設方略,不足五十日,就平定了曲星那邊的叛亂。

兩個地方的叛亂,使得兩位英雄,出現在衆人的視野之中。

一時間,北方公孫瓚,南方孫文臺,成了整個個大漢帝國的風雲人物。

張純與烏桓人的叛亂,使得整個幽州動盪不安。雖然丘力居等人被迫退守柳城,但是幽州的局勢仍舊沒有穩定。

劉虞的祖父劉嘉曾任光祿勳,父親劉舒曾任丹陽太守。

劉虞通過舉孝廉擔任曹吏,因能履行職務而獲升爲郡吏,後因累積政績遷爲幽州刺史。

他任幽州刺史期間,在鮮卑、烏桓、夫餘、濊貊等外族間有崇高威望。異族皆是隨時朝貢,不敢侵擾,百姓傳唱歌謠讚頌劉虞的功德。

後來劉虞因爲公事被免官。

黃巾起義爆發以後,由於清河國國相中了陳旭的計策,使得皇甫嵩全殲廣宗黃巾的計劃失敗。

陳旭帶人遁入山中以後,甘陵相就被罷職。由於清河國境內民生凋零,朝廷復起劉虞,使他擔任甘陵相,恢復清河國境內的生產。

現在的幽州亂成了一鍋粥,朝廷因爲劉虞在北方的威信很高,再次調遣他去幽州當做幽州刺史。

劉虞卻是上書朝廷,說刺史的權利雖然很大,但還是會受到很多掣肘。

現在大漢叛亂四起,地方各地剛剛平定,各州的局勢仍是動盪不安。所以他就建議朝廷廢除刺史制度,再次沿用州牧制,並且自薦爲益州牧。

漢代的歷史上曾經使用過州牧制,但是後來因爲州牧的權力太大,所以又改成了刺史。

但是現在情勢緊迫,漢靈帝便同意復起州牧制,並封劉虞爲幽州牧,劉焉爲益州牧,總領一州軍政大權。

劉虞到達薊城,精簡了部隊,廣泛佈施恩惠。並且派遣使者告知反叛的烏桓部落首領等人,朝廷將寬大處理,可以免除他們犯下的罪責。

而後他又懸賞通緝張舉、張純兩人。

兩人逃到塞外,他們其餘的部下也都投降或逃跑了。後來張純被手下王政殺害,首級被送到劉虞處。漢靈帝派使者升劉虞爲太尉,封容丘侯。

幽州本爲窮州,需要青、冀兩州補貼官務開支,但當時因戰亂交通斷絕,無法調度金錢。

劉虞重新開放上谷的市場與外族交易,並且開採漁陽的鹽鐵礦取得收入,令無數萬青州、徐州人流亡至此,安居樂業。

再加上劉虞善待烏桓部落,並且對外族實施懷柔政策,也得到了胡人的擁護。他還體恤民力,發展生產,使得飽經戰火的幽州,很快就要恢復了繁榮。

與此同時,漢靈帝爲鞏固統治,設置西園八校尉。袁紹被任命爲中軍校尉,曹操被任命爲典軍校尉。

而西涼的董卓,在平定叛亂的同時,更是變得羽翼豐滿。

再加上他的帳下,大多都是以涼州人爲主體、兼雜胡人和漢人的混合軍隊。這些人對於董卓的忠誠,要遠遠超過朝廷。

如此一來,西涼董卓已經形成了一股龐大的勢力。他本人也變得野心勃勃,目中無人。

短短的幾年之間,大漢變得風起雲涌,日後雄霸一方的諸侯,也都開始展露頭角。

第556章 玉璽出土第783章 十日之約第937章 一退再退第719章 心憂第720章 蒲阪亂起第366章 內亂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200章 謀奪幷州第817章 建言稱帝第343章 臨陣機變第216章 內亂第156章 伏兵第665章 稷下晨報第81章 董卓第159章 圍攻呂布第728章 算計高覽第335章 連戰連捷第194章 陷陣營第445章 太學招生第86章 甦醒第565章 密謀第624章 奮死一博第488章 博浪沙第303章 志才遺計第395章 困境第117章 交談第927章 會盟酸棗第978章 聯軍崩潰第424章 橋蕤第108章 破敵第74章 滿腚傷第873章 勝者第605章 大才張既第248章 封狼居胥第704章 國士無雙第506章 太學改革第604章 喜得麟兒第51章 欲擒故縱第111章 民心第211章 歸心第651章 朝中風波第948章 蘆葦蕩第467章 殺羌令第621章 設伏第659章 誣陷第742章 四面環敵第352章 居功自傲第65章 譁變第51章 欲擒故縱第711章 蒲阪風波第731章 雷霆一擊第688章 追擊第628章 有鬼第544章 火攻襲營第679章 該當何罪第214章 苦衷第485章 家事第280章 司馬懿第322章 饑荒第636章 無奈第940章 谷城截殺第226章 百態第421章 攻心爲上第148章 戌夫山上第950章 襲殺周瑜第636章 無奈第560章 反心第173章 趙雲統兵第806章 天神相助第607章 新豐見聞第553章 公孫瓚死第286章 劍道第295章 衝突第119章 噩耗第414章 傷亡慘重第753章 反攻第810章 半城煙沙第231章 遭遇第746章 離別第776章 罵暈鄧賢第263章 心憂第301章 反應第625章 殤第604章 喜得麟兒第696章 輓歌第484章 畸形繁榮第394章 被圍襄城第245章 大捷第3章 阿虎之勇第828章 既生旭,何生操第962章 鄧艾失蹤第787章 劍指涼州第199章 諸侯討董第852章 陣前鬥將第451章 馬玩第421章 攻心爲上第270章 交鋒第496章 家宴第914章 三請諸葛亮第904章 英雄末路
第556章 玉璽出土第783章 十日之約第937章 一退再退第719章 心憂第720章 蒲阪亂起第366章 內亂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200章 謀奪幷州第817章 建言稱帝第343章 臨陣機變第216章 內亂第156章 伏兵第665章 稷下晨報第81章 董卓第159章 圍攻呂布第728章 算計高覽第335章 連戰連捷第194章 陷陣營第445章 太學招生第86章 甦醒第565章 密謀第624章 奮死一博第488章 博浪沙第303章 志才遺計第395章 困境第117章 交談第927章 會盟酸棗第978章 聯軍崩潰第424章 橋蕤第108章 破敵第74章 滿腚傷第873章 勝者第605章 大才張既第248章 封狼居胥第704章 國士無雙第506章 太學改革第604章 喜得麟兒第51章 欲擒故縱第111章 民心第211章 歸心第651章 朝中風波第948章 蘆葦蕩第467章 殺羌令第621章 設伏第659章 誣陷第742章 四面環敵第352章 居功自傲第65章 譁變第51章 欲擒故縱第711章 蒲阪風波第731章 雷霆一擊第688章 追擊第628章 有鬼第544章 火攻襲營第679章 該當何罪第214章 苦衷第485章 家事第280章 司馬懿第322章 饑荒第636章 無奈第940章 谷城截殺第226章 百態第421章 攻心爲上第148章 戌夫山上第950章 襲殺周瑜第636章 無奈第560章 反心第173章 趙雲統兵第806章 天神相助第607章 新豐見聞第553章 公孫瓚死第286章 劍道第295章 衝突第119章 噩耗第414章 傷亡慘重第753章 反攻第810章 半城煙沙第231章 遭遇第746章 離別第776章 罵暈鄧賢第263章 心憂第301章 反應第625章 殤第604章 喜得麟兒第696章 輓歌第484章 畸形繁榮第394章 被圍襄城第245章 大捷第3章 阿虎之勇第828章 既生旭,何生操第962章 鄧艾失蹤第787章 劍指涼州第199章 諸侯討董第852章 陣前鬥將第451章 馬玩第421章 攻心爲上第270章 交鋒第496章 家宴第914章 三請諸葛亮第904章 英雄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