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圖謀陳旭

陳旭見過司馬朗兩兄弟以後,對他們非常滿意。

先不說司馬懿這個日後的潛力股,單是司馬朗本人,都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經過陳旭的邀請,司馬朗欣然同意陳旭的徵辟。他們這些世家大族,只要看好一方諸侯,哪怕對方沒有邀請,他們也會欣然前往投奔。

而且爲了家族的利益着想,他們家族中的人才,往往還不會只投奔一方諸侯。

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是世家們生存的手段。家族子弟分開投奔諸侯,只要其中有一人能得天下,他們的家族都能夠繼續延續下去。

陳旭對於這點,非常清楚。他生怕司馬懿長大以後,投奔其他諸侯,就想要將司馬懿帶在身邊,收作書童,好進行他的養成計劃。

自幼培養,不僅可以培養司馬懿的忠心,還能夠對他的人生觀、價值觀進行改造。

如今的司馬懿,還是一個正義感爆棚的理想少年。性格的可塑性,非常強。

再加上陳旭有自信,哪怕司馬懿日後成長爲歷史上的那個人。他也有信心,能夠馴服司馬懿這頭孤狼。

陳旭現在,已經不是前世的那個宅男。在這個時代打拼這麼多年,成爲雄踞一方的諸侯以後。他現在無論是心胸,還是氣度,都早已今非昔比。

司馬懿聽說這個名揚天下的雄主,要讓自己當他的書童以後,眼睛頓時就亮了起來。相反,司馬朗聽見陳旭的話,卻是有些猶豫。

天下諸侯,並非只有陳旭一個。他想讓自己的弟弟長大以後,再去投奔其他的諸侯。只有這樣,司馬家族才能經久不衰。

但是面對陳旭的盛情相邀,若是他出言拒絕,卻是有些不知好歹。

畢竟,陳旭身爲幷州牧,是河內郡實際上的統治者,縱然強行徵辟他們兄弟兩人,也沒有絲毫問題。

考慮到現在的司馬家族,家境並不算好。很多家族的產業,都在諸侯討董的時候,毀於一旦。

猶豫了一下,司馬朗終究還是答應了陳旭的要求。

陳旭得到司馬朗兄弟兩人,自然是大喜過望。他將司馬懿收爲書童,封司馬朗爲太原郡功曹史。

其實以司馬朗的才能,成爲一郡太守都沒有絲毫問題。只是他在幷州之中的資歷尚且不夠,就只能先做一個功曹史了。

陳旭大婚的消息早已傳遍天下,但凡得到邀請的諸侯,都派遣了使者過來。

也許有的人是畏懼幷州兵威,曲意奉承;有些人是想要刺探幷州虛實;有些人則是真心想要與陳旭結交。

不管怎樣,現在的晉陽城,都已經成爲了整個天下矚目的地方。

冀州,鄴城,袁紹看着手中發來的書信,臉色有些陰沉。

這一次幷州發來請帖,他身爲陳旭名義上的盟友,自然不會不派遣使者過去。和上次一樣,袁紹這次又派遣董昭前往幷州。

董昭這次出使,雖然名義上是爲了恭賀陳旭成婚。事實上,袁紹卻讓他沿途觀察幷州情報。

董昭一路行來,發現以前荒無人煙的幷州,居然在陳旭的治理下,變得富庶起來。他所遇到的幷州百姓,臉上也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很多遠離水源的地方,也都架滿了水車。

秋收剛過,田地裡的莊稼都已經收割完畢。但是幷州的百姓們,仍舊忙碌着耕種。

在董昭看來,忙碌、安定的幷州,朝氣蓬勃,如同初升的照樣一般,充滿活力。假以時日,等這個集團積蓄到足夠的實力以後,必定會爆發出強大的力量。

思考到這裡,董昭不敢怠慢,急忙讓隨從,將自己在幷州的見聞報了回去,並且發表了一些自己的見解。

惱怒不已的袁紹,將手中的信紙狠狠扔在地上。

沮授默默撿起地上的信紙,看見上面寫道:“一路行來,只見幷州官吏清廉,百姓安居樂業,路不拾遺。亂世之中,得見如此景象,昭心中震驚不已。”

“反觀冀州,雖然曾經是個人口衆多,無比富庶的州城。然,先有黃巾之亂,致使田地荒廢,民衆流離失所。”

“後明公據冀州,胸懷遠志,舉義旗、興甲兵,以圖匡扶漢室。然,此正值冀州百廢待興之際,明公卻與幽州公孫瓚,交戰不休。以致田地荒廢,百姓逃逸,士卒厭戰,人心思定。”

“夫一國之強盛,不在於兵鋒,乃在於國之百姓。望明公體恤民力、早息戰亂、招收流民、修生養息。”

“如此一來,以明公之睿智,帳下文武之才能。不消三載,則冀州必定兵精糧足,方能與幷州陳文昭相提並論。”

看到這裡,沮授就知道,爲什麼袁紹會如此憤怒了。

董昭的話雖然有失偏頗,卻也並非亂說一氣。然而,自古以來忠言逆耳。董昭的言下之意,就是說冀州戰亂不休,導致百姓無法修生養息。

與之相反,現在的幷州朝氣蓬勃,蒸蒸日上。若是袁紹不體恤民力,根本無法跟陳旭相提並論。

袁紹出身名門,除宦官、興義兵,名揚天下。他心中是驕傲的,除了了他那個不爭氣的弟弟袁術,以及幾個漢室宗親。其餘諸侯,根本難以進入袁紹眼中。

陳旭這個一介平民,起於草莽,如何能與他袁紹相提並論?

是以,他看到董昭的書信之後,才感覺無比憤怒。好在現在的袁紹,尚且不是後來那個雄踞數州的天下第一諸侯,仍舊是個禮賢下士的君主。

他深吸了幾口氣,就平復了自己的心緒。

將目光放在沮授身上,袁紹沉聲問道:“公與,對於公仁書信中所言之事,你有何見解?”

沮授先是沉默了一下,才緩緩道來:“公仁聰慧,絕非妄言之人。他既然能寫出這樣的言論,可見這次幷州之行,對於公仁的震撼有多大。”

說到這裡,沮授的臉色無比嚴肅:“幷州以前雖然偏僻,人口稀少。但是前番陳幷州,遷數百萬百姓進入幷州境內。”

“我等都以爲,幷州必定無法養活這麼多人口。然而,預料中的饑荒沒有出現。幷州不僅養活了這麼多人口,還有餘力攻打司隸,奪取了司隸東部兩郡。”

“今年秋收完畢以後,幷州勢必不會再擔憂糧草問題。如此一來,他們進可以擴張地域,退可以修生養息。”

“擁有這樣幷州的陳文昭,日後必是主公大敵啊。”

逢紀這個時候,已經將董昭的那封書信讀完。他冷笑一聲,說道:“董公與勸說主公修生養息,完全是一派胡言!”

“其一,幽州公孫瓚,狼子野心,一直覬覦冀州之地。難道公孫瓚帶兵攻打冀州,我等不出兵迎戰麼?”

“其二,冀州北臨幽州,南臨兗州,西部有幷州,東方有青州。”

“幷州陳文昭,乃是主公盟友,暫時不需擔憂與其刀兵相對。青州北海相孔文舉,乃是一介腐儒,不足掛齒。他日主公遣一上將,即可奪取青州之地。”

“兗州曹孟德,唯主公馬首是瞻,乃是主公爪牙,爲主公鎮守南方門戶,威懾徐州陶恭祖。”

“縱觀冀州四周之地,只有北方公孫瓚,與主公有隙。主公正好趁此良機,先滅公孫瓚,掃平幽州;再攻孔文舉,奪取青州。”

“而後擁三州之地,號令兗州曹孟德。如此一來,天下諸侯,又有何人能與主公相提並論?”

逢紀神采飛揚,頗有指點江山的風采。

一旁的審配、郭圖、荀諶,亦是出言附和道:“元圖所言甚是!”

此時,就連一直不輕易說話的許攸,也都暗暗點頭。

袁紹聞言,心中大喜,精神一振。好在袁紹自身眼光不錯,他仍舊有些擔憂的說道:“如今北方戰事相持不下,奪取幽州、青州遙遙無期。”

“幷州陳文昭,終究是我心腹大患啊。”

袁紹的擔憂,他帳下的謀士又豈會不知?就象後世所說的那樣: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骨感的。

公孫瓚帳下,雖然沒有什麼頂級謀士、武將。但是他本人久經沙場,威震北方,自然不是好相與之輩。

不然的話,袁紹也不會與公孫瓚,僵持這麼長時間了。

逢紀的規劃雖好,但是難保在這段時間之內,不會發生其他的變故。況且陳旭,也不可能一直龜縮在幷州,不思進取。

袁紹勢力在膨脹的時候,陳旭亦不會裹足不前。面對強勢無比的陳旭,袁紹心中多少有些擔憂。

這個時候,郭圖忽然大笑幾聲,說道:“陳文昭雖然勇武過人,卻喜好逞匹夫之勇,有何懼之?”

“某有一計,不出半月,可是陳文昭橫屍街頭。幷州陳氏基業,頃刻崩潰!”

驟然聽聞郭圖之語,袁紹大喜過望,急忙問道:“公則何計,速速道來!”

郭圖卻是說道:“凡事不密反受其害,此計只能私下告知,不可公然說出。”

袁紹聞言,這才恍然大悟。他看着議事廳中的幾位謀士,戲卻是有些猶豫。畢竟,這個時候讓他們離開,也就是擺明了不信任他們。

好在許攸善解人意,他藉口家中有事,直接向袁紹辭行。其餘幾人,雖然心中不快,卻也紛紛離去。

一時間,整個議事廳中,就只剩下袁紹與郭圖。

第269章 止戈第771章 擒張任第331章 賭約第549章 幕後之手第584章 天使駕到第292章 湯陳逞威第571章 文昭領兵第173章 趙雲統兵第552章 韓莒子第852章 陣前鬥將第549章 幕後之手第835章 天佑巴郡第280章 司馬懿第46章 再議黃巾第47章 黃巾再起第488章 博浪沙第533章 欲滅袁紹第845章 鮮卑寇邊第737章 餘波第981章 殞命第865章 孫策之死(下)第392章 劉備告密第779章 釋放第1010章 血色山河第515章 剛直縣令第626章 建言第947章 大破周瑜第319章 邀戰第139章 盧植掌兵第849章 虛位以待第466章 六郡叛亂第219章 白波軍第231章 遭遇第428章 天下形勢第457章 馬超逆襲第325章 敗逃第74章 滿腚傷第835章 天佑巴郡第920章 孔明之策第254章 詐死第985章 荊州平定第621章 膽大包天第414章 傷亡慘重第922章 兵棋推演第899章 解惑第128章 火燒連營第860章 陳政定夷越第277章 張裕第330章 按律當斬第607章 新豐見聞第771章 擒張任第841章 不違初心第969章 神兵天降第984章 楊樹下第494章 關平第256章 無家可歸第572章 超級雲梯第136章 趙雲兄妹第624章 鬥智鬥勇第762章 迷路第410章 冬日驚雷第732章 第三天第908章 巨大犧牲第47章 黃巾再起第512章 槐林結義第733章 破寨第989章 刺客第480章 欣欣向榮第664章 稷下酒肆第161章 斬赤龍第152章 田豐激將第878章 方攸論儒道第904章 英雄末路第834章 危如累卵第230章 郭嘉第202章 展示實力第503章 傳統第970章 攻破薊縣第71章 勸說第772章 挾持吳懿第754章 天下無雙第810章 半城煙沙第857章 出兵冀州第572章 超級雲梯第186章 馬賊第318章 魄力第385章 鴻門宴第753章 反攻第364章 赦令第143章 兩軍對壘第694章 連失兩城第40章 出戰第27章 亂起第983章 梟雄隕落第937章 一退再退第663章 遊行法第484章 畸形繁榮第77章 奇襲丘縣第455章 臨陣斬將第84章 水淹
第269章 止戈第771章 擒張任第331章 賭約第549章 幕後之手第584章 天使駕到第292章 湯陳逞威第571章 文昭領兵第173章 趙雲統兵第552章 韓莒子第852章 陣前鬥將第549章 幕後之手第835章 天佑巴郡第280章 司馬懿第46章 再議黃巾第47章 黃巾再起第488章 博浪沙第533章 欲滅袁紹第845章 鮮卑寇邊第737章 餘波第981章 殞命第865章 孫策之死(下)第392章 劉備告密第779章 釋放第1010章 血色山河第515章 剛直縣令第626章 建言第947章 大破周瑜第319章 邀戰第139章 盧植掌兵第849章 虛位以待第466章 六郡叛亂第219章 白波軍第231章 遭遇第428章 天下形勢第457章 馬超逆襲第325章 敗逃第74章 滿腚傷第835章 天佑巴郡第920章 孔明之策第254章 詐死第985章 荊州平定第621章 膽大包天第414章 傷亡慘重第922章 兵棋推演第899章 解惑第128章 火燒連營第860章 陳政定夷越第277章 張裕第330章 按律當斬第607章 新豐見聞第771章 擒張任第841章 不違初心第969章 神兵天降第984章 楊樹下第494章 關平第256章 無家可歸第572章 超級雲梯第136章 趙雲兄妹第624章 鬥智鬥勇第762章 迷路第410章 冬日驚雷第732章 第三天第908章 巨大犧牲第47章 黃巾再起第512章 槐林結義第733章 破寨第989章 刺客第480章 欣欣向榮第664章 稷下酒肆第161章 斬赤龍第152章 田豐激將第878章 方攸論儒道第904章 英雄末路第834章 危如累卵第230章 郭嘉第202章 展示實力第503章 傳統第970章 攻破薊縣第71章 勸說第772章 挾持吳懿第754章 天下無雙第810章 半城煙沙第857章 出兵冀州第572章 超級雲梯第186章 馬賊第318章 魄力第385章 鴻門宴第753章 反攻第364章 赦令第143章 兩軍對壘第694章 連失兩城第40章 出戰第27章 亂起第983章 梟雄隕落第937章 一退再退第663章 遊行法第484章 畸形繁榮第77章 奇襲丘縣第455章 臨陣斬將第84章 水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