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水淹

這一日,威縣之中又有一條流言傳開。

說是北上的皇甫嵩部,在渡過黃河的時候,被黃巾軍半渡擊之。官兵折損大半,被迫退守濮陽城。

這條流言的出現,就好像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失去希望的官兵,更是人心浮動。

很多官兵長久無法吃飽飯,真的開始殺人就食。他們心中恐懼不已,每日更是四處強擄婦女,而後將她們帶到軍營,玩弄致死。

纔開始,官兵中的將官還試圖制止他們的行爲。但是面臨已經漸漸失控的官兵,他們也是有心無力,最後只能放縱行事。

他們的這個舉動,無疑讓本就受盡壓迫的威縣百姓,開始了大規模的反抗。

在飢餓、欺壓、死亡的三重壓迫之下,百姓們赤手空拳,向官兵發起了進攻。

戰鬥是慘烈的,結局是悲慘的。

這些官兵,都是整個大漢帝國的精銳。他們縱然現在已經瀕臨崩潰,也絕對不是這些赤手空拳的百姓,所能撼動的。

鮮血染紅了街道,整個縣城都籠罩在悲痛與恐懼之中。

在官兵的屠刀下,百姓們再次沉默了,只是心中的怒火與仇恨,已經更加濃烈。

就在此時,丘縣的黃巾軍也已經趕了過來。

統兵主將乃是陳旭,他帶領七千黃巾前來支援,其下還有一個渠帥。而張樑,卻帶領了三千兵馬親自駐守丘縣。

加上張角原來的七萬黃巾軍,現在的威縣附近,已經集結了將近八萬人馬。

張角調集了所有軍隊,將威縣圍得水泄不通,每天強攻四個城門。

陳旭帶領着七千人馬,還未見到張角本人,就得到了他的秘密軍令。看着這紙軍令,陳旭在心中暗暗歎服。

此時他不由想到,若是張角不死,這個天下的走向,又會是什麼樣子?

他也非常好奇,這個能夠嘯聚百萬之衆,動搖整個大漢根基的奇男子,又會是怎樣一個人物?

黃巾軍已經強攻了威縣兩日,他們悍不畏死,前赴後繼的攻城,使得小小的威縣的搖搖欲墜。

官兵本來就軍心浮動,再加上守城的損失,官兵的人數現在只是堪堪達到兩萬人馬。

他們分到四門守城,在將近七萬黃巾軍不分晝夜的攻擊下,已經身心疲憊。

城牆上,一個將官捂着受傷的胳膊,來到威縣守將身旁,哽咽的說道:“將軍,下令突圍吧!”

“董卓那廝拋棄了我們,皇甫將軍也被黃巾軍擊敗,我們還堅守在這裡幹嘛?”

“軍中早已斷糧,若不是上次百姓暴動,我們殺了很多人,用他們的屍體充當糧草,恐怕現在真的要殺人就食了!”

“將軍,我們是官兵,不是土匪,更不是畜生。作爲保家衛國的官兵,百姓們現在卻是如何看待我們?”

這員將官,是那種比較正直的人物,雖然現在,幾乎所有官兵都軍紀敗壞,但是他仍然極力約束自己部下。可以說,此人無愧於一個帝國軍人的身份。

聽到這個將官的話,守城將領也是一臉痛苦:“你所說的,我又何嘗不知?但是,整個威縣已經被黃巾軍團團圍住,想要突圍,何其困難?”

就在此時,一個傳令兵出現,大聲喊着:“將軍,將軍,黃巾軍將東門的軍隊全部調到了北門。現在整個東門,已經只剩下不到三千黃巾!但是北門已經搖搖欲墜,將要被黃巾軍攻破了!”

聽到這個消息,守城將領與那個受傷的將官對視一眼,臉上居然都露出了欣喜若狂的神色。

城外,張角咳嗽了幾聲,看着從東門突圍的官兵,臉上露出了笑容。

“咳咳!”

突然,他用一個手帕捂住嘴巴,更加劇烈的咳嗽了起來。

身旁的親兵首領見狀,急忙來到張角後面,輕輕拍打着他的後背,臉上露出悲切的神色。

他是張角的一個弟子,更是他的族子。自從張角開始建立太平道,他便追隨在張角身旁。

這段時間,他知道大賢良師的身體越來越差,每到晚上都劇烈的咳嗽,經常還咳出鮮血,有時候,甚至整晚都無法閉眼休息。

張角早已知道,自己的身體將近油盡燈枯。

他爲了穩定軍心,一直瞞着帳下諸將,更是叮囑他的親兵首領,莫要將他的病情透露出去。

他咳嗽了良久,伸開手,發現手帕裡面全是鮮血。

“大賢良師!”那個親兵首領雙目通紅,在心底默默唸着。

悄悄將手帕收了起來。張角振作精神,對着帳下士卒高聲喊道:“賊人從東門突圍,已經中計!留下一萬人馬,清理威縣官兵餘孽,其餘將士隨我追擊官兵!”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迴應張角的,是狂熱的口號聲。

攻城之戰,圍三缺一,虛留生路,敵疲我逸的打法,貫穿整個中國的戰爭史。東門黃巾軍的撤退,正是張角給官兵留下的一個陷阱。

圍三缺一的打法,但凡讀過兵書之人,都會有所瞭解。所以,想要讓對方中計,還要細細謀劃。

張角一開始下令黃巾軍,讓他們包圍威縣,四門齊攻。等到官兵身心俱疲,萌生退意的時候,再故意放出一條生路。

這時,哪怕官兵主將明明知道這是一個陷阱,也不得不朝裡面跳。因爲,哪怕將領知道這是陷阱,普通士卒卻不會這麼想。

在他們眼中,那是他們唯一的生路,即使違背主將將令,他們也會突圍。

官兵將領若是帶着官兵,置之死地而後生,哪怕突圍會遭受埋伏,也能逃出去一部分人。

他若是執意不突圍,軍中必然譁變,這纔是真正的死路。

所以說,這是一個陽謀。

使用圍三缺一這條計策,一定要把握好時機。太早的話,官兵沒有被逼上絕路,不見得會去突圍;太晚的話,逼迫官兵過甚,有可能將他們逼成哀兵。

哀兵必勝的道理,雖然不見得完全正確,卻也是一句至理名言。

將近兩萬官兵,他們都是大漢帝國的精銳的部隊,卻不想,今日被這羣農民起義軍逼到這個地步。

可以說,他們不是敗在黃巾軍的手上,而是敗在大漢帝國自己的手上。

像盧植這樣的儒將,朝廷不但不重用,反而將他下在獄中。似董卓這般殘暴、自私的人物,卻能夠通過賄賂宦官,獲得主將之位。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董卓雖然在涼州混得風生水起,但是黃巾軍不是那些胡人,張角也不是那些部落首領。

官兵們連續奔跑了一日,黃巾軍卻絲毫沒有放過他們的意思,只是銜尾追殺。很多跑得慢的官兵,都死在黃巾軍手上。

現在,他們的體力幾乎都達到了極限。

官兵將領,問着一個熟知本地地理的人,道:“這是哪裡?”

那人抹了一把臉上的汗珠,說道:“我們現在已經逃到了廣宗境內,前面就是清河,是漳水的一個支流。河上只有一個橋,名叫界橋。”

官兵將領聞言,臉色一變,說道:“不好,黃巾軍肯定已經佔領了界橋,我們現在過去,豈不是自尋死路?”

其餘將官聞言,亦是臉色大變,七嘴八舌的說到:“這可如何是好?”

那個熟知地理的人,好似想到了什麼,張了張嘴,終究沒有開口。

還好官兵將領注意力一直放在這人身上,急忙向他問道:“你剛纔爲何欲言又止?”

那人答道:“其實清水除了界橋以外,還有一個位置可以渡河。”

衆人乍聞喜訊,大喜過望,都急忙問道:“快說,何處可以渡河?”

怪不得衆人這麼急切,現在前有大河,後有追兵,官兵們逃跑一日,人困馬乏。

若是他們能夠渡過清河,就可以進入清河郡。到時候,就不怕黃巾軍繼續追殺了。

那人道:“那裡是一處淺灘,河道寬廣,卻水流湍急。大部分時候,尋常人只要能夠抵住水流衝擊,就可以涉水過河。但是現在,我卻不知清水河中有沒有漲水。”

官兵們改了方向,朝那處淺灘奔去。現在的他們,已經沒了退路,只能賭上一把。

再次奔行五里有餘,待官兵們探到可以涉水而過時,全都歡呼起來,衆人爭先恐後的朝河對岸跑去。

就在此時,隨着一聲‘轟隆’巨響,上游的河水,如同怒濤一般往下游奔來。正在過河的官兵,驚恐地大叫着,拼命向河對岸跑去。

第847章 諸侯盡離去第292章 湯陳逞威第456章 中伏第816章 天子崩第493章 百姓生活第745章 小貓返鄉第926章 大戰將啓第939章 大破吳軍第212章 張揚第28章 返鄉第869章 連橫東吳第335章 連戰連捷第325章 敗逃第959章 僵持一年第659章 誣陷第547章 渡河第20章 重逢第805章 約戰第499章 當街殺人第608章 盜竊案第447章 韓遂第27章 亂起第825章 巧舌戰羣儒第781章 連斬數將第63章 不負將軍第664章 稷下酒肆第488章 博浪沙第188章 依附第99章 復奪廣宗第380章 謀兵權第323章 出兵關中第515章 剛直縣令第462章 賈詡獻書第475章 逃脫第189章 處置俘虜第167章 決定出兵第778章 投降與否第620章 追與逃第329章 虐呂布第610章 天方夜譚第107章 身亡?第277章 張裕第549章 水淹第870章 驪山腳下第393章 起兵伐袁第470章 羌人末路第574章 欲襲南鄭第287章 厚葬之第127章 一觸即潰第101章 詭異第440章 建安二年第955章 鬥陣(上)第694章 連失兩城第226章 百態第779章 釋放第68章 欲投黃巾第326章 誘敵第424章 橋蕤第203章 典韋將兵第640章 聆聽第4章 富貴馬上取第680章 責罰第789章 屠城第376章 奇蹟第226章 百態致所有書友第101章 詭異第289章 疑惑第207章 於夫羅第220章 徐晃第643章 縱論天下第681章 形勢危急第947章 大破周瑜第740章 戰畢第708章 烈火滔天第866章 孫權第497章 衝突第27章 亂起第445章 太學招生第340章 見過將軍第279章 水師第806章 天神相助第611章 身份敗露第365章 攻城第863章 神仙眷侶第376章 奇蹟第859章 班師回朝第272章 少年第119章 噩耗第395章 困境第821章 諸葛亮第468章 沙盜第493章 百姓生活第722章 流血漂櫓第707章 洪水滾滾第631章 違抗軍令第365章 攻城第601章 魯肅(下)第259章 黑雲壓城第972章 爭功
第847章 諸侯盡離去第292章 湯陳逞威第456章 中伏第816章 天子崩第493章 百姓生活第745章 小貓返鄉第926章 大戰將啓第939章 大破吳軍第212章 張揚第28章 返鄉第869章 連橫東吳第335章 連戰連捷第325章 敗逃第959章 僵持一年第659章 誣陷第547章 渡河第20章 重逢第805章 約戰第499章 當街殺人第608章 盜竊案第447章 韓遂第27章 亂起第825章 巧舌戰羣儒第781章 連斬數將第63章 不負將軍第664章 稷下酒肆第488章 博浪沙第188章 依附第99章 復奪廣宗第380章 謀兵權第323章 出兵關中第515章 剛直縣令第462章 賈詡獻書第475章 逃脫第189章 處置俘虜第167章 決定出兵第778章 投降與否第620章 追與逃第329章 虐呂布第610章 天方夜譚第107章 身亡?第277章 張裕第549章 水淹第870章 驪山腳下第393章 起兵伐袁第470章 羌人末路第574章 欲襲南鄭第287章 厚葬之第127章 一觸即潰第101章 詭異第440章 建安二年第955章 鬥陣(上)第694章 連失兩城第226章 百態第779章 釋放第68章 欲投黃巾第326章 誘敵第424章 橋蕤第203章 典韋將兵第640章 聆聽第4章 富貴馬上取第680章 責罰第789章 屠城第376章 奇蹟第226章 百態致所有書友第101章 詭異第289章 疑惑第207章 於夫羅第220章 徐晃第643章 縱論天下第681章 形勢危急第947章 大破周瑜第740章 戰畢第708章 烈火滔天第866章 孫權第497章 衝突第27章 亂起第445章 太學招生第340章 見過將軍第279章 水師第806章 天神相助第611章 身份敗露第365章 攻城第863章 神仙眷侶第376章 奇蹟第859章 班師回朝第272章 少年第119章 噩耗第395章 困境第821章 諸葛亮第468章 沙盜第493章 百姓生活第722章 流血漂櫓第707章 洪水滾滾第631章 違抗軍令第365章 攻城第601章 魯肅(下)第259章 黑雲壓城第972章 爭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