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韓遂

太學軍事分院的學生,日後都是陳旭軍中骨幹。這場統一戰爭,一定是曠日持久的。

雖然陳旭沒有明說,程昱也知道應該招收一些,年齡不大的學員才行。

小貓現在已經三十三歲,正值壯年。然而當他學習幾年以後,年齡卻是會有些偏大。

再有才華的人,也會被時間所淘汰。若是不能培養下一代,陳氏的基業終究難以持久。正是考慮到這些,程昱纔有些猶豫不定。

思量許久,程昱終究還是嘆息一聲,說道:“罷了,小貓這孩子投奔主公很早,對於主公的忠誠亦是毋庸置疑。這一次,我就破例收錄他吧。”

程昱如此行事,倒也並非因爲認識小貓而假公濟私。

臨走之前,陳旭就再三交代過,挑選學員首要的就是忠誠,其次纔是能力。陳旭可不想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最後卻爲他人添做嫁衣。

更何況,小貓除了年齡偏大一些之外,各個方面考覈的成績,卻也十分出衆。程昱讓他入學,倒也有些情有可原。

對於像小貓這種背景的人,進入太學軍事分院的門檻,本來就會低上許多。

不僅是小貓,不少響應陳旭號召,從幷州遷徙到關中的百姓。他們家中的孩子,也都被特別關照了。

有付出纔會有回報,機會永遠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小貓以及那些被特別關照的人,他們也是因爲付出了忠誠,纔會有今日的回報。

假如他們當初,貪戀幷州舒適的生活環境,不願遷徙到關中,也就不會有今日的特殊了。

整整三日,小貓都在忐忑不安之中渡過。第三日一大早,他就跑到了城門口張貼榜文的下面,等待着揭榜。

小貓本來還以爲自己來的夠早,卻不想還有許多人比他來得更早。小貓到達城門口的時候,朝陽尚未升起,城門口卻已經站滿了人。

那密密麻麻滿懷期待的人羣,就好像後世等待科舉放榜的考生一樣。

小貓擠啊擠啊,擠了半天都沒擠到城門口,還被其他人呵斥了幾句。無奈之下,他只好站在原地,伸長了脖子等待着。

衆人等了許久,巳時剛至就從城中傳來一陣鼓響,人們全都精神一振。整個城門口,再次變得鬧哄哄的起來。

“肅靜!肅靜!”

一隊甲士站在城牆之上,齊聲咆哮着。衆人被嚇了一跳,這才閉上了嘴巴。

“榜文張貼到城門口,會有朝廷特意派遣的人一直朗誦名單。聽完之後,但凡沒有被選中之人,不得繼續待在城門口,擋住他人前來看榜!”

“發榜三日以內,沒有前往太學報道之人,全部取消入學資格!”

官府派專門遣人朗誦選中太學生的名單,也是考慮到有許多平民百姓並不識字,爲了方便所有人罷了。

名單張貼到城門口的時候,就有官吏開始宣讀名單。此時,整個城門口除了朗讀名單官吏的聲音,再無一人說話。

一個又一個的名字兄小貓耳邊飄過,他卻始終沒有聽見自己的名字。此時小貓拳頭緊握,手心全是汗水。

“呂先,王密,邵小貓……”

聽到‘邵小貓’這個名字,小貓心中興奮異常,卻不敢出聲吵到了別個。

他就像那些前面被唸到名字的人一樣,臉上帶着興奮的神色,默默離開了城門口。

待來到沒有人的地方,小貓再也忍受不住,興奮的大聲吼道:“俺是太學生了,俺小貓也是太學生了!”

小貓神經質的大吼,驚擾了一羣飛鳥。他們撲騰着翅膀,在天空盤旋幾圈,鄙視的看着手舞足蹈的小貓。

“不行,我得趕快回家,將這個好消息告訴春草才行。”

想到這裡,小貓就撒開腳丫子,一股氣直接跑回了家中。當春草得知,小貓成爲太學生的消息以後,亦是忍不住歡呼起來。

隨後,春草就張羅着大擺筵席,邀請村中其他人家前來慶祝。村中其他人聽說小貓成爲太學生,自然是恭賀不斷。

處理完家中的事情以後,小貓就帶着春草給他準備的東西,前往太學報道。

太學軍事分院之中,入選的絕大多數都是普通百姓,與小貓一樣,很多人連正規的名字都沒有。

程昱、田豐、陳羣等人,都來到了太學軍事分院,特意給那些沒有正規名字的學生取名字。

至於陳紀、鍾繇、張裕、司馬朗等人,卻是來到了太學傳統經學分院,開始與那些太學生的第一次見面。

當然,負責在太學傳統經學分院教授的老師,也並不只有他們幾個。朝中許多德高望重的公卿,也會經常前來講學。

他們雖然看不起其他兩個分院,但是對於這個傳統經學分院,還是極其看中的。

更何況,能夠進入這裡的學生,日後成就都不會太低。他們今日教授過這些人,待這些人出仕以後,與他們也就有了一份香火情。

這份香火情,雖然不能使太學生成爲他們的門生故吏,卻也對自己的子順後代有好處。是以,在太學講學這件事情,倒也是個香餑餑。

小貓的名字是程昱親自取的,從那以後,小貓就改名爲邵箕,表字子繼。

《禮記》雲:“良冶之子,必學爲裘;良弓之子,必學爲箕。”

這句話有父承子業、繼承的意思。程昱給小貓取這樣的名字,也是希望小貓能夠繼承太學軍事分院的精華,成爲棟樑之才。

由此可見,程昱對於小貓有多麼看重。

進入太學軍事分院的學生,有許多人與小貓一樣,大字不識幾個的大有人在。如此一來,教授這些人學習最基本的漢字,也就成爲了最重要的事情。

這些學員一邊學習漢字,一邊訓練武藝。

開學以後,太學軍事分院每日都是喊聲震天。而旁邊的傳統經學分院,亦時常傳出陣陣朗誦之聲。

唯有雜學分院,仍舊死寂一片。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卻說文昭領兵逆着渭水一路西進,一直來到了張燕駐守的陳倉,纔開始進行休整。

駐守散關的郝昭,聽說文昭領兵前來的消息,亦是星夜兼程趕往陳倉面見陳旭。

幾年下來,二十好幾的郝昭也脫去了往日的稚氣,看起來沉穩了許多。他看到鬍鬚越來越長的陳旭,當即忍不住動情的喊道:“主公!”

郝昭十八歲投奔陳旭,深得陳旭器重。

陳旭先任命郝昭爲親兵,將其帶在身旁盡心竭力的培養。

而後,又費盡心思歷練他,讓他有機會獨領一軍;及至最後,更是力排衆議,將散關這個極爲緊要的位置,交給郝昭駐守。

這種知遇之恩,郝昭一直記掛在心裡。對於陳旭的敬重,更是無以復加。

這幾年他盡心竭力駐守散關,心中一直懷念,以前接受陳旭教導的時光。他也非常想見一下,對自己恩重如山的主公。

是以,得到陳旭來打陳倉的消息以後,他就忍不住跑了過來。

看出了郝昭的情緒很激動,陳旭上前將他扶了起來,輕輕錘了一下郝昭的胸膛,笑着說道:“你這小子,幾年沒見長得更加壯實了!”

郝昭看着文昭如此親暱的舉動,心中更是高興不已。

“對了,文遠的傷勢無礙吧?”

散關與涼州的武都郡相鄰,張遼率領的參狼羌騎兵,也經常出沒武都郡,與郝昭接觸頗多。

對於張遼的傷勢,郝昭應該非常清楚。

郝昭聞言,臉上卻是帶着奇怪的神色,說道:“聽說文遠身受重傷以後,我就聯繫了張燕將軍,讓他幫忙駐守散關,而後親自帶兵前往參狼羌探望文遠。”

“不想,文遠將軍卻好似根本沒有受傷一樣。”

郝昭的話,使得所有人都感覺有些不可思議。張遼讓人遞上來的戰報,說自己身受重傷,傷勢極其嚴重。

如今才過了不到半月的時間,哪怕恢復再快,也不可能完全康復纔對啊。

聽聞張遼受傷的消息,陳旭一直心急如焚,恨不能立刻召回張遼。好在他也知道,張遼現在不能離開參狼羌,這纔沒有召張遼回蒲阪。

正是心憂張遼的傷勢,陳旭這一路才日夜加速行軍,希望能夠早日見到張遼。卻不想,郝昭居然給他帶來了這樣一個消息。

賈詡、李儒、司馬懿三人眼中,都閃爍着奇光,臉上露出了莫名的笑容。

李儒率先說道:“文遠將軍的體質真好,沒想到這麼快傷勢就恢復了。”

賈詡、司馬懿亦是附和道:“壯哉文遠!”

陳旭愣了一下,看到三人臉上莫名的笑容,亦是心中一動,暗暗想到:“文遠莫非乃是詐傷,想要讓我找到藉口出征涼州?”

……

卻說韓遂聽說馬超埋伏張遼,陳旭起兵十萬奔赴涼州,當即忍不住罵道:“馬超匹夫,居然敢在這個時候伏擊張遼,當真是不知死活!”

西涼大大小小的諸侯林立,再加上有不少羌人,局勢極爲複雜。若陳旭無故興兵攻打涼州,這些大小的諸侯都會聯合對敵。

然而,面對強大且師出有名的陳旭,那些小的諸侯不見得會聯合在一起。

正是考慮到這點,韓遂才大罵馬超。他卻沒有看到,站在身旁的閻行悄悄低下了腦袋。

第37章 戰利品私有第220章 徐晃第820章 龐統之謀第545章 高幹戰死第205章 罷兵第681章 形勢危急第591章 張郃第395章 困境第975章 周瑜被俘第22章 不允盜請第990章 身中毒箭第470章 羌人末路第670章 計賺徐晃第337章 絕路第729章 直撲常山第975章 周瑜被俘第609章 刁難第987章 少年入長安第719章 心憂第685章 披荊斬棘第143章 兩軍對壘第512章 槐林結義第162章 張玲心思第184章 和連之死第772章 挾持吳懿第813章 婚事(上)第556章 玉璽出土第561章 欲試文昭第179章 毛遂自薦第896章 急轉直下第56章 折辱第659章 誣陷第123章 圍困信都第561章 欲試文昭第900章 誅殺滿門第960章 登岸第924章 口吃少年第287章 厚葬之第435章 得汝南第979章 追殺孔明第765章 對峙第616章 羌王宋建第45章 東武陽名士第437章 離間第773章 破劍閣第111章 民心第870章 驪山腳下第196章 靈帝崩第954章 退兵函谷關第939章 大破吳軍第130章 名將之殤第889章 暗度陳倉第621章 設伏第815章 瘟疫風波第793章 法正獻策第589章 仲達辭行第532章 爭論不休第885章 內亂第109章 報仇第434章 鬥智鬥勇第573章 一言破城第498章 各爲其主第803章 謹慎防備第466章 六郡叛亂第911章 勸諸葛第345章 面聖第35章 燒糧第575章 遊說閻圃第359章 初戰告捷第945章 連戰連捷第642章 徐庶擇主第944章 再斬一將第646章 李儒發威第222章 吹捧第593章 程昱進諫第672章 中伏身死第223章 安頓第307章 怒斥田豐第621章 膽大包天第648章 瘋言封王第276章 名士第514章 真實鄭屠第576章 張魯逆襲第92章 離去第992章 曹操去世第877章 稷下酒肆第839章 張繡襲襄陽第374章 冰釋前嫌第19章 名揚州郡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442章 三大發明第356章 文昭點將第477章 反目第620章 追與逃第626章 建言第435章 得汝南第773章 破劍閣第947章 大破周瑜第148章 戌夫山上第207章 於夫羅
第37章 戰利品私有第220章 徐晃第820章 龐統之謀第545章 高幹戰死第205章 罷兵第681章 形勢危急第591章 張郃第395章 困境第975章 周瑜被俘第22章 不允盜請第990章 身中毒箭第470章 羌人末路第670章 計賺徐晃第337章 絕路第729章 直撲常山第975章 周瑜被俘第609章 刁難第987章 少年入長安第719章 心憂第685章 披荊斬棘第143章 兩軍對壘第512章 槐林結義第162章 張玲心思第184章 和連之死第772章 挾持吳懿第813章 婚事(上)第556章 玉璽出土第561章 欲試文昭第179章 毛遂自薦第896章 急轉直下第56章 折辱第659章 誣陷第123章 圍困信都第561章 欲試文昭第900章 誅殺滿門第960章 登岸第924章 口吃少年第287章 厚葬之第435章 得汝南第979章 追殺孔明第765章 對峙第616章 羌王宋建第45章 東武陽名士第437章 離間第773章 破劍閣第111章 民心第870章 驪山腳下第196章 靈帝崩第954章 退兵函谷關第939章 大破吳軍第130章 名將之殤第889章 暗度陳倉第621章 設伏第815章 瘟疫風波第793章 法正獻策第589章 仲達辭行第532章 爭論不休第885章 內亂第109章 報仇第434章 鬥智鬥勇第573章 一言破城第498章 各爲其主第803章 謹慎防備第466章 六郡叛亂第911章 勸諸葛第345章 面聖第35章 燒糧第575章 遊說閻圃第359章 初戰告捷第945章 連戰連捷第642章 徐庶擇主第944章 再斬一將第646章 李儒發威第222章 吹捧第593章 程昱進諫第672章 中伏身死第223章 安頓第307章 怒斥田豐第621章 膽大包天第648章 瘋言封王第276章 名士第514章 真實鄭屠第576章 張魯逆襲第92章 離去第992章 曹操去世第877章 稷下酒肆第839章 張繡襲襄陽第374章 冰釋前嫌第19章 名揚州郡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442章 三大發明第356章 文昭點將第477章 反目第620章 追與逃第626章 建言第435章 得汝南第773章 破劍閣第947章 大破周瑜第148章 戌夫山上第207章 於夫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