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典韋將兵

長安城,聽完李肅的彙報之後,李儒面露沉思之色。

而後他在心中暗暗想到:“看來主公不能僅僅把黃巾軍,當做是守門的鷹犬啊。”

想到這裡,他就帶着李肅,急忙前去求見董卓。

黃巾軍大寨,很久沒有這麼熱鬧過了。陳旭帳下諸將,現在全都齊聚主寨,領受封賞。

經過田豐與程昱的商議之後,封田豐爲幷州別駕,兼任左軍師職位;程昱爲晉陽令,兼任右軍師職位;夏侯蘭爲督郵,兼任軍正職位,主掌律法。

趙雲爲驍騎中郎將;典韋爲奮威中郎將;陳虎爲奮武中郎將;王延爲虎賁中郎將;高順爲蕩寇中郎將。

其餘諸將,盡皆封爲校尉,爲中郎將帳下副將。

趙煌、湯陳爲趙雲帳下偏將;陳靜、江武爲典韋帳下副將;劉闢、龔都爲王延帳下偏將;楊鳳、白饒爲陳虎帳下偏將;陳青爲陷陣營副將。

已故渠帥李郭斬殺鮮卑可汗和連,立下大功,封爲驅虜中郎將。待其子長大以後,可以繼承李郭的官職。

在沒有戰爭的年代,將軍的職位並不常設,哪怕一個裨將軍,也非常少見。

可以說,中郎將幾乎已經是武將的最高官職了。哪怕是武官中最低級的校尉,也非常稀少,有些校尉的俸祿,甚至達到兩千石。

哪怕與一郡長官比起來,也相差不遠。

然而自從董卓進京,特別是諸侯並起以後,中郎將、校尉就已經開始變得不值錢,成爲武將之中最低級的存在。

隨着戰亂的繼續,不僅是中郎將與校尉,哪怕是曾經極度稀少的將軍,也變得多了起來。

諸侯爲了拉攏人才,創建了一個又一個的雜號將軍,不斷分封下去。

但是現在,諸侯剛剛並起。中郎將與校尉的權勢雖然不如以前,但是對於陳旭的帳下諸將而言,也全都感覺光宗耀祖了。

畢竟,就連當初爲漢靈帝,平定黃巾之亂的皇甫嵩等三個將軍,他們也都只有中郎將的職位。

一番封賞下來,黃巾軍中歡聲震天。諸將臉上,也都是喜氣洋洋。

分封完畢以後,陳旭下令,所有黃巾軍去掉綁在頭上的黃色頭巾。

從這一刻起,陳旭以及他的手下,將不再是反賊,而是實實在在的大漢官兵。至於陳旭自己,更是雄踞一方的幷州牧。

很多黃巾軍拿着額頭上的頭巾,臉色都有些複雜。

他們曾經爲了構建太平世界,付出了許許多多的鮮血與淚水。曾經又有誰能夠猜到,他們最後居然還會接受朝廷的招安

可以說,當初陳旭傳下口訊,說要接受招安的時候,很多黃巾士卒心中都不願意。他們都不願拋棄心中的信仰,重新進入這個腐朽帝國的懷抱。

但是那些後來投奔山寨的流民,他們每個人的臉上,卻都是喜氣洋洋。

陳旭再三向那些黃巾軍保證,縱然名義上被朝廷招安,他也絕對不會忘記黃巾軍的追求。

而且黃巾軍想要發展壯大,想到得到天下人的認可,就只能換一個身份,先被朝廷招安。

陳旭再三解釋,這才使得那些一直跟隨他的黃巾士卒們,接受了被朝廷招安的這個事實。

新年已過,整個黃巾軍太行山的大寨,都宛若一個精密的機器一般,開始了行動。

諸將齊聚一堂,田豐指着幷州的地圖,說道:“幷州境內一共有九個郡國,其中只有西河郡、太原郡、以及上黨郡最爲重要。”

“其中上黨郡土地肥沃,人口衆多,南出天井關,可以威逼洛陽,虎視中原腹地;東出壺關,順濁漳水東進,可以威脅冀州。”

“而且這兩個關卡,城郭高大,易守難攻。若是主公攻取上黨,只需各派兩千人馬駐守關卡,則幷州南面與東南方向必定穩如磐石。”

“至於朔方郡、五原郡、雲中郡,以及上郡。這四個郡城境內荒漠衆多,地廣人稀,更兼胡人無數,想要徹底掌控,只能徐徐圖之。”

“除此之外,整個雁門郡被長城包圍,易守難攻。再加上它與幽州、冀州,以及北方鮮卑接壤,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雁門郡雖然山嶺衆多,但是它位於黃河東岸,境內更是有幾條大河穿越而過,土地非常肥沃。”

“若是經營得當,必定會成爲幷州的另外一個糧倉。”

“還好我軍在雁門郡深得民心,並且下了太行山以後,往西直接可以進攻雁門郡。所以,想取雁門郡並不困難。”

“如今主公被封爲幷州牧,憑着這個頭銜,再加上主公帳下的精兵強將,只需攻佔幷州首府晉陽。幷州境內的大多郡縣,便可傳檄而定。”

田豐分析完畢一後,他與程昱制定了一個方案。

黃巾軍下山兵分三路,一路由陳旭統帥,直取太原郡;第二路由王延做主帥,典韋爲副將,攻取雁門郡;第三路以趙雲爲主帥,一萬騎兵奔襲上黨郡。

兵馬調撥完畢,臨行之前,陳旭細細囑咐趙雲:“上黨郡內,張揚與上黨太守政見不合,互相攻伐。”

“子龍過去以後,當拉攏一方,攻打另外一方,切莫強行攻城。”

“若是不能攻下上黨,也要保存實力。待我等攻下太原郡與雁門郡以後,必定會出兵上黨。”

趙雲將陳旭說的話全部記在心上,而後帶着一萬騎兵南下進攻上黨郡。

在陳旭看來,雁門郡並不難攻下,所以就只給了王延兩萬人馬。他自己卻帶着六萬人馬,以及高順帳下的陷陣營,浩浩蕩蕩殺向太原郡。

此時的黃巾軍,早已褪去了反賊的身份。陳旭打起幷州牧的大旗,以六萬虎狼之師爲後盾,所過之處,各個縣城的官吏盡皆出城投降。

陳旭讓這些官吏仍舊領着原職,他卻帶領大軍馬不停蹄的殺向晉陽。

連續奔襲十幾日,陳旭來到晉陽城下的時候,才發現城門大開,城中官吏盡皆出城迎接陳旭。

陳旭見狀,不禁有些詫異。

在他看來,想要奪取太原郡,不會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卻沒有想到,大軍不費一兵一卒,就得到了晉陽城。

望着跪拜在城門口的官吏,陳旭不敢怠慢,急忙上前將衆人都扶了起來,而後率領大軍進入城中。

陳旭雖然奪取了太原郡,佔據了幷州首府晉陽。但是直道這個時候,陳旭才發現手中的人才何其稀少。

哪怕啓用了城中的原本官吏,陳旭仍舊感受到了很大的缺口。

之後的幾日,陳旭傳檄太原郡的十五個縣城。那些縣令以及縣中官吏,也不敢怠慢,紛紛拿着印綬來到晉陽。

陳旭也不吝嗇官職,讓這些官吏全部回到自己原本的職位上,沒有絲毫變化。

有些在郡縣之中有名望、有才能的人氏,陳旭還會將他們的官職升高。

陳旭的這個舉動,讓那些提心吊膽的郡縣官吏,全都放下心來。

太原郡雖然名義上已經姓陳,但是那些官吏大多都是當地豪族。他們不管哪個統治幷州,只要不危害自己的利益就行。

依陳旭的行政理念,對於這些當地的豪族,絕對不能像以前那樣,聽之任之,把持各地軍政大權。

但是陳旭也知道,他現在手下的人才太過稀少,還是要仰仗這些人治理地方纔行。所以一開始對這些人,陳旭還是非常厚待的。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卻說王延與典韋帶着兩萬大軍,一路之上打着幷州牧的旗號,各個縣城亦是不敢抵抗,聞風而降。

攻館之後,王延就如同陳旭那般,傳檄諸縣。那些得到檄文的縣城,裡面的官吏也都紛紛帶着印綬來到陰館,表示願意投降。

但是與陰館相鄰的馬邑城,卻是斷然回絕了王延的檄文,並且扣下了前去傳檄的將官。

王延得到消息,自然是勃然大怒,就要親自帶兵前去攻打馬邑。

卻不想典韋起身說道:“我軍剛剛攻館,民心未定。此時你身爲主帥,不宜輕離城池。”

“某請帶領五千人馬,前去攻破馬邑,砍掉馬邑縣令的頭顱,拿回來綁在旗杆之上。”

王延想了一想,覺得典韋說的也有道理,就撥給了他五千人馬,攜帶攻城器械前往馬邑。

這幾年的修生養息,黃巾軍在山寨之中,製造了很多攻城器械。現在下山攻取幷州郡縣,黃巾軍自然要把這些攻城器械全部帶上。

幷州自從丁原帶走了幾萬精兵以後,整個幷州郡縣之內兵卒的戰鬥力,可以說得上是不值一提。

在王延看來,以典韋、江武之勇猛,陳靜之狡詐,再加上黃巾軍之精銳,攻破一個小小的馬邑城,完全不成問題。

所以對於典韋此次出征,王延倒也沒有絲毫擔心。

典韋帶着五千士卒殺向馬邑,他雖然智謀並不出衆,但也是久經沙場,一路上小心翼翼,沒有遇到什麼問題。

來到馬邑城下以後,典韋叫陣,城中一位少年將軍帶着幾百人馬出戰。

少年與典韋交戰不到十個回合,就開始力竭,而後虛晃一刀,撥馬逃回本陣。

典韋趁勢掩殺,少年將軍拼死逃回城中,而後馬邑城的官兵放下吊橋,亂箭齊發。

黃巾軍衝突不進,不得不撤退。

第540章 中箭倒地第202章 展示實力第428章 天下形勢第190章 回寨第469章 欲擒故縱第133章 四方來投第773章 破劍閣第244章 碰撞第607章 新豐見聞第11章 訛詐第810章 半城煙沙第936章 水淹虎牢關第466章 六郡叛亂第797章 入涼州第122章 自亂陣腳第755章 虎豹騎第772章 挾持吳懿第45章 東武陽名士第335章 連戰連捷第1001章 怒火第298章 獅虎鬥第485章 家事第557章 南面稱王第612章 涼州急報第200章 謀奪幷州第978章 聯軍崩潰第427章 遷徙人口第15章 買糧第75章 輕視第982章 子殺父第708章 烈火滔天第79章 再次掌兵第523章 遼東戰局第276章 名士第229章 交易第107章 身亡?第979章 追殺孔明第929章 初戰周瑜第334章 雛鷹起飛第894章 決戰日第997章 陳宮去世第18章 神勇第670章 計賺徐晃第10章 陳靜的瘋狂第1002章 郭嘉請降第547章 渡河第729章 直撲常山第109章 報仇第585章 戰略轉移第980章 火燒山谷第657章 問計司馬懿第905章 羣星隕落第566章 劉袁之戰第354章 欲起刀兵第356章 文昭點將第599章 周瑜勸諫第334章 雛鷹起飛第58章 遊街第12章 太平道第874章 二請諸葛亮第910章 單騎入吳營第955章 鬥陣(上)第883章 四方雲動第693章 血染疆場致所有書友第211章 歸心第765章 對峙第958章 忽悠諸葛亮第720章 蒲阪亂起第103章 人心思定第55章 假借天命第258章 吃嫩草第561章 欲試文昭第473章 一夜築城第42章 卜己之死第630章 縱第193章 心思第532章 爭論不休第310章 馬騰第587章 欺人太甚第759章 昏迷第668章 各有算計第827章 田豐獻良策第186章 馬賊第383章 呂布掛帥第988章 三俊傑第87章 擇婿第513章 隱情第427章 遷徙人口第599章 周瑜勸諫第846章 斬將三十餘第45章 東武陽名士第133章 四方來投第778章 投降與否第768章 劍閣城下第299章 大婚第503章 傳統第624章 鬥智鬥勇第18章 神勇第390章 清洗
第540章 中箭倒地第202章 展示實力第428章 天下形勢第190章 回寨第469章 欲擒故縱第133章 四方來投第773章 破劍閣第244章 碰撞第607章 新豐見聞第11章 訛詐第810章 半城煙沙第936章 水淹虎牢關第466章 六郡叛亂第797章 入涼州第122章 自亂陣腳第755章 虎豹騎第772章 挾持吳懿第45章 東武陽名士第335章 連戰連捷第1001章 怒火第298章 獅虎鬥第485章 家事第557章 南面稱王第612章 涼州急報第200章 謀奪幷州第978章 聯軍崩潰第427章 遷徙人口第15章 買糧第75章 輕視第982章 子殺父第708章 烈火滔天第79章 再次掌兵第523章 遼東戰局第276章 名士第229章 交易第107章 身亡?第979章 追殺孔明第929章 初戰周瑜第334章 雛鷹起飛第894章 決戰日第997章 陳宮去世第18章 神勇第670章 計賺徐晃第10章 陳靜的瘋狂第1002章 郭嘉請降第547章 渡河第729章 直撲常山第109章 報仇第585章 戰略轉移第980章 火燒山谷第657章 問計司馬懿第905章 羣星隕落第566章 劉袁之戰第354章 欲起刀兵第356章 文昭點將第599章 周瑜勸諫第334章 雛鷹起飛第58章 遊街第12章 太平道第874章 二請諸葛亮第910章 單騎入吳營第955章 鬥陣(上)第883章 四方雲動第693章 血染疆場致所有書友第211章 歸心第765章 對峙第958章 忽悠諸葛亮第720章 蒲阪亂起第103章 人心思定第55章 假借天命第258章 吃嫩草第561章 欲試文昭第473章 一夜築城第42章 卜己之死第630章 縱第193章 心思第532章 爭論不休第310章 馬騰第587章 欺人太甚第759章 昏迷第668章 各有算計第827章 田豐獻良策第186章 馬賊第383章 呂布掛帥第988章 三俊傑第87章 擇婿第513章 隱情第427章 遷徙人口第599章 周瑜勸諫第846章 斬將三十餘第45章 東武陽名士第133章 四方來投第778章 投降與否第768章 劍閣城下第299章 大婚第503章 傳統第624章 鬥智鬥勇第18章 神勇第390章 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