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節 結拜

大人下命令,這些雜兵的反應速度還是很快的,一會兒功夫,三牲祭禮,香案拜墊都準備好了,一敘年齒,卻都出於程玉意料,最大的必然是孔融,他卻已經四十歲了,太史慈也有二十六歲,最小的自然是程玉,他才二十歲是鐵定的小弟。

三個人面對東方跪了下來,接過信香一同對天祈禱:“今日我等三人在此結義,患難不離,富貴不棄,親如手足,生死與共,如違此誓,天人共棄。”說完,各自把手中的香插入香爐,又用刀割破中指,將血滴在酒裡,三人各飲一口,最後撒入大地。

三個人都是一臉笑容,但程玉卻在心裡嘀咕,和孔融生死與共,那自己和太史慈不是太吃虧了嗎。但也只是想象而已,卻不敢表現出一點。

盟禮結束,三個人自然要改變稱呼了,孔融又把話轉到了軍情上:“三弟來得還是非常及時的,昨天傍晚賊兵就把這裡包圍了,卻不見四處的救兵來,我本想如果今天再沒有兵馬來支援就要讓二弟去平原找劉玄德幫忙了,這個人的本事可是不小,就是一直以來都不得志。”突然發現自己把話題扯開了,又把話題改回身邊,“他也是有兩個武藝高超的兄弟,曾在虎牢關前和呂布一場大戰,不過我想我的二位賢弟應該比他們厲害多了,今日兩位賢弟一陣衝殺,賊兵已經收斂多了,又添了三弟的兵馬,守城的問題好解決多了,但如何破賊,我們兄弟還是要好好商量一下啊——對了,三弟初來,還沒有帶你看過寒舍,來,和我一起回府。

說完,也不和他們客氣,拉起兩個人就走。

一會兒,三個人就走到了孔融的府前,這個建築佔地不小,外衙內宅,處處都是紅牆綠瓦,奇花異草,體現着主人不同的身份。

程玉感覺有點目不暇接,這麼大的莊院在現代人看來根本是不可想象,特別這裡有這麼多程玉生活的年代已經絕種的植物,更是讓他新奇。

一路上也遇到了幾個孔融的幕僚,聽孔融介紹程玉,又聽他們三人已經結拜,對兩個人也是畢恭畢敬,寒暄了一陣,讓他們也一起到議事廳。

穿過公堂來到議事廳,衆人按賓主坐下,說是坐,其實是跪在地上,只能坐自己的腿,程玉畢竟已經來這個時代一段時間了,已經適應了這些風俗。

孔融又派家人去叫了另外幾個幕僚,藉着這段時間,程玉觀察起這個大廳來,雖然這些日子,他也拜訪過幾個富戶,但和孔融這種世家子弟比較起來,自然不是一個檔次的。

不過他一觀察,卻發現這間屋子的裝飾其實很樸素,沒有什麼玉器珠寶之類的,只是一些竹簡帛書之類的古書,接近於家徒四壁,這些書籍都放在一個檀木架上,另外還有一些紙質的書籍,整體看起來,到是書卷氣極濃。除了書籍以外這間屋子裡只有每個人面前的矮几和正中間發出嫋嫋青煙的香爐。

程玉有點奇怪,看孔融的衣着和院子裡的奢華,似乎和這屋子一點也不協調,外表的金碧輝煌和內裡的樸素產生了強大的反差。

孔融看到他疑惑的表情以爲他對這個屋子的擺設不以爲然,連忙解釋說:“賢弟可能不知,這屋中的擺設是因爲愚兄有祖訓在身,遠祖認爲人在金碧輝煌的環境裡就無法專心的思考認真的做事,所以歷代孔家做公事的地方都不許放除了書以外的任何東西。其實其他的房間都是十分舒適的。“

程玉聽了,雖然心中的疑惑沒了,不過還是從心裡失望,象孔融這種一時名士,文聖後人,都如此愛好奢華,以簡樸爲恥,其他人就更不會有什麼例外了。

不一會兒,大家都到齊了,孔融的“作戰會議”正式開始,第一個發言的是主人孔融:“各位先生,今日賊兵攻打城池更緊了,可有什麼退兵之法?”

本來還熱熱鬧鬧的大廳一下子就安靜下來,每個人面面相覷,不知道有什麼可說的。

沉默了許久,纔有一個人打破僵局:“大人不必擔憂,賊兵今天攻打城池受挫,又有援兵到來,其他各郡的兵馬應該都在路上了,只要再守個十天半月,賊兵自然會退去,只是城中的糧草不是很多,不知道該怎麼解決。”

有人發言氣氛漸漸好了起來,又有人說:“我看賊兵之所以反叛,是因其未受王道教化,我看大人應該揚先祖遺志,以仁義說之,賊衆自然幡然悔悟。”

聽的程玉差點摔倒,這可真是清談之士,這麼餿的主意也虧他想的出來。這就是諸葛亮說的那種“口中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的人。

不過也替孔融悲哀,如果手下都是這樣的人,難怪孔融會有一個悽慘的結局了。

第6節 險地第4節 糜竺第5節 重逢第4節 各逞心中機第6節 逃敵第5節 虎將第9節 巨弩第9節 攻防第1節 弱點第6節 人才第8節 求賢第3節 平叛第2節 遇險第10節 合兵第6節 反擊第1節 使第9節 背城第7節 公子第4節 變第七節第2節 妙才第10節 聯姻第7節 平叛第4節 背箭破敵陣第3章 求死第4節 鴻門第9節 意外第10節 聯姻第十節第1節 除患第1節 巧用胡車兒第2節 降卒第1節 獻計第5節 驕兵第2節 還政第1節 敗退第10節 內應第6節 兵變第2節 撞車第8節 恢復第6節 義釋第9節 貂嬋第8節 求賢第六節第2節 規劃第2節 規劃第10節 借兵(2)第10節 治療第9節 攻防第7節 劫營第十六節第5節 借兵第6節 舞劍第2節 亂戰第2節 兩難第1節 使者第7節 遇襲第10節 盟約第3節 血詔第6節 義士第10節 敵城第3節 二馬第9節 刺客第2節 還政第8節 空城第9節 選擇第3節 脫險第5節 戰果第3節 脫殼第3節 銅雀五虎將第2節 英雄各擅場第9節 醒悟第8節 嚮導第4節 求醫第10節 叛亂第9節 出使第8節 條件第9節 鳳雛尾聲第7節 絕境第3節 追殺第三節第5節 求和第4節 北伐第2節 會盟第6節 北寇第3節 說服第7節 堅持第4節 審訊第10節 漁人第4節 調兵遣將第10節 盟約第1節 天兵降壺關第6節 舞劍第8節 慘淡第2節 背叛第3節 援助第3節 別離第6節 鐵騎
第6節 險地第4節 糜竺第5節 重逢第4節 各逞心中機第6節 逃敵第5節 虎將第9節 巨弩第9節 攻防第1節 弱點第6節 人才第8節 求賢第3節 平叛第2節 遇險第10節 合兵第6節 反擊第1節 使第9節 背城第7節 公子第4節 變第七節第2節 妙才第10節 聯姻第7節 平叛第4節 背箭破敵陣第3章 求死第4節 鴻門第9節 意外第10節 聯姻第十節第1節 除患第1節 巧用胡車兒第2節 降卒第1節 獻計第5節 驕兵第2節 還政第1節 敗退第10節 內應第6節 兵變第2節 撞車第8節 恢復第6節 義釋第9節 貂嬋第8節 求賢第六節第2節 規劃第2節 規劃第10節 借兵(2)第10節 治療第9節 攻防第7節 劫營第十六節第5節 借兵第6節 舞劍第2節 亂戰第2節 兩難第1節 使者第7節 遇襲第10節 盟約第3節 血詔第6節 義士第10節 敵城第3節 二馬第9節 刺客第2節 還政第8節 空城第9節 選擇第3節 脫險第5節 戰果第3節 脫殼第3節 銅雀五虎將第2節 英雄各擅場第9節 醒悟第8節 嚮導第4節 求醫第10節 叛亂第9節 出使第8節 條件第9節 鳳雛尾聲第7節 絕境第3節 追殺第三節第5節 求和第4節 北伐第2節 會盟第6節 北寇第3節 說服第7節 堅持第4節 審訊第10節 漁人第4節 調兵遣將第10節 盟約第1節 天兵降壺關第6節 舞劍第8節 慘淡第2節 背叛第3節 援助第3節 別離第6節 鐵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