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撞車

回過頭來卻說曹操,瞞天過海離了冀州以後,也退兵回到洛陽,形勢從沒有這麼明朗過,整個東部的戰線都是在天險之上,如果沒有一方放棄的話,任誰也不能越雷池一步,也樂的好好休息一下。

不過雖然曹丞相的身體再休息,頭腦卻是還在忙碌,和程玉這幾丈打下來,雖說名義上是平分秋色,但結果自己知道。本來自己在道義,兵力,土地人口等方面都是比較佔優勢的,現在卻都是相差無幾,甚至某些方面自己還要比程玉更弱勢一些。再這麼糾纏下去,恐怕只有滅亡一途,必須先開闢一個新的戰場穩定一下形勢,積累一些資本才能好好的和程玉斗一下。

再看自己周遭的形勢,除了一直糾纏不清的程玉以外,還有三家勢力活躍在自己周圍。

不過南邊的劉表雖然和自己的和睦程度不是很高,但一直與程玉之間的矛盾更大,實力也很大,還要留着他去牽制程玉,應該優先拉攏,現在翻臉絕對不是一件好事情。西面的張魯和自己還一直沒有什麼矛盾,也找不到什麼藉口去對付他,況且他的實力很強但地盤卻很小,如果強行吞併,恐怕得不償失。最後剩下的只有一個西涼的馬超,他們曾經與程玉勾結,夾攻自己,所盤踞的西涼又盛產好馬,最近聽說內部也不是很和睦,正好乘空閒的時候吞併掉,補充一下自己受損的實力。

既然將對付的目標鎖定在馬超身上,對另外兩家就也要拉攏,於是他想到了和程玉相同的一招,以獻帝的名義對劉表和張魯進行冊封,希望冀此拉攏兩家,免除後顧之憂。

說來也巧,他與徐州的文書竟然同時到達了荊州。

面對這個問題,劉表還是要好好的斟酌一下,畢竟要和兩家勢力都交好有點不現實,但如果都交惡又是一種愚蠢的行爲,只有靠近其中一家,打擊另外一家纔是好辦法,現在的問題就是拉攏誰打擊誰。

劉表雖然很傾向於結交曹操,但也知道這個問題關係重大,不好自己輕易就做出決定,於是也將手下文武聚集在一起商量。

兩家都是打着正統的旗號,兩家都是強大勢力,兩家都對荊州懷有野心,劉表手下的人一邊在考慮着和誰結盟對荊州比較有利,另一方面也在心中偷偷的盤算將荊州賣給哪一方會得到更多的實利。

半晌的沉默,還是伊籍先說了話,他雖然比較傾向於劉備,對程玉的感觀並不是很好,但他還是頭腦比較清醒的人,對劉表說:“主公,我看以現在的形勢,還是向徐州稱臣比較好一點。”

劉表是猶豫寡斷,並非什麼剛愎自用的人,對伊籍說出的看法與自己大相徑庭只是奇怪,卻沒有生氣,追問道:“卻不知機伯先生此言可有依據?”

伊籍由坐上站起欠了欠身說:“主公,雖然現在程曹兩家的實力相當,但程玉的實力一直在不斷的上升中,而曹操雖然能與程玉斗可不分上下,但卻接連失去要地,事實上他在這場爭鬥中已經處於下風,以我看來,如果他們之間的戰鬥繼續下去,最後的勝利者一定是程玉。”

他的話說的劉表有點奇怪:“機伯啊,既然按你的意思來說,那我們不是更應該聯合曹操抵制程玉嗎?如果任其繼續這樣發展下去,早晚不是要將我們吞併了嗎?”

伊籍的表情有些無奈:“程玉已經不可制了,如果我們倒向曹操的話,程玉定然會聯合孫策兩家一同進犯我荊州,曹操雖向我軍示好,不過是爲了借我軍的勢力拖住程玉,好讓他有時間對西面的勢力下手,就算我們受到攻擊,他也不會對我們有一點援助,以我軍的實力,要同時面對這樣的兩個對手,可以說是凶多吉少,不如干脆先向程玉示好,免得生靈塗炭。”

座中早有人聽的不耐煩,不過看劉表還是很耐心,也不好就打斷伊籍的話,顯得自己沒有教養,如今既然伊籍已經說完,蔡瑁馬上站了出來:“一派胡言。”

他是劉表的大舅子,這麼說話,自然沒有人能挑出禮來。只聽他說:“徐州軍雖然勢大,但名不正言不順,又與我軍長年交戰早存吞併之心,曹操送來的是天子明詔,又和我軍沒有多少的利益衝突,正益聯合抗敵。荊州這些年兵強馬壯,程玉只是僥倖纔在我們的手中佔了一點便宜,如果看真正的實力,他的疲憊之師又怎麼是我們的對手,只要擊敗了他,中原之地已經盡在掌握,正是上天賜給我們的機會,又怎麼能放過呢?”

第4節 各逞心中機第8節 機謀第3節 刺殺(二)第10節 雙敗第8節 迴心第5節 困敵第9節 背城第9節 二喬第七節第4節 決鬥第4節 北顧第1節 借勢收蠻兵第2節 速戰第7節 撤退第3節 說服第5節 啓示第7節 任命第2節 會盟第8節 希望第1節 誘敵第3節 身世第1節 軍師第1節 準備第8節 空城第6節 前奏第4節 曲高人難辨第1節 驚變第10節 虎癡第9節 二喬第2節 擺陣第7節 夜談第1節 天兵降壺關第3節 擇第1節 弱點第4節 試探第4節 大戰南蠻兵尾聲第2節 爭論第9節 貂嬋第1節 擴軍第10節 路線第7節 公子第5節 張燕第十五節第5節 陡遇強敵第7節 劫營第5節 瘋狂第10節 敵城第二節第8節 救人第9章 集結第1節 騎戰第7節 撤退第1節 “妥協”第4節 大戰南蠻兵第6節 破敵第8節 結親第9節 詐城第6節 鼓舞第1節 試探第3節 說服第3節 破陣第2節 異軍突起第9節 折肱第7節 低落第6節 樓班第8節 條件第2節 外篇第1節 假假真真第7節 烏丸第3節 疑心生暗鬼第4節 初會西涼軍第1節 失城第1節 內應第4節 請求第1節 叛亂第2節 兩難第10節 縱虎第1節 叛亂第8節 復仇第7節 平叛第1節 誤中第5節 殉城第1節 敗退第1節 內應第5節 處罰第10節 義父第2節 聯軍各分心第6章 內應第3節 借兵第8節 劫殺第四節第4節 初會西涼軍第3節 十字路口第4節 背箭破敵陣第4節 誘敵第2節 異軍突起第3節 二馬第6節 虛兵第5節 異狀
第4節 各逞心中機第8節 機謀第3節 刺殺(二)第10節 雙敗第8節 迴心第5節 困敵第9節 背城第9節 二喬第七節第4節 決鬥第4節 北顧第1節 借勢收蠻兵第2節 速戰第7節 撤退第3節 說服第5節 啓示第7節 任命第2節 會盟第8節 希望第1節 誘敵第3節 身世第1節 軍師第1節 準備第8節 空城第6節 前奏第4節 曲高人難辨第1節 驚變第10節 虎癡第9節 二喬第2節 擺陣第7節 夜談第1節 天兵降壺關第3節 擇第1節 弱點第4節 試探第4節 大戰南蠻兵尾聲第2節 爭論第9節 貂嬋第1節 擴軍第10節 路線第7節 公子第5節 張燕第十五節第5節 陡遇強敵第7節 劫營第5節 瘋狂第10節 敵城第二節第8節 救人第9章 集結第1節 騎戰第7節 撤退第1節 “妥協”第4節 大戰南蠻兵第6節 破敵第8節 結親第9節 詐城第6節 鼓舞第1節 試探第3節 說服第3節 破陣第2節 異軍突起第9節 折肱第7節 低落第6節 樓班第8節 條件第2節 外篇第1節 假假真真第7節 烏丸第3節 疑心生暗鬼第4節 初會西涼軍第1節 失城第1節 內應第4節 請求第1節 叛亂第2節 兩難第10節 縱虎第1節 叛亂第8節 復仇第7節 平叛第1節 誤中第5節 殉城第1節 敗退第1節 內應第5節 處罰第10節 義父第2節 聯軍各分心第6章 內應第3節 借兵第8節 劫殺第四節第4節 初會西涼軍第3節 十字路口第4節 背箭破敵陣第4節 誘敵第2節 異軍突起第3節 二馬第6節 虛兵第5節 異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