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最大者可能就是幕後策劃者,董後、何後、馬後避世多年,平常爲了避嫌,很少會見外客。這次劉晨歸宗,三後要想置身事外都不可能,劉中、劉可年紀都小,能夠主持此事而又不必避嫌者,唯有萬年公主和姜逆母子,其中涉及與姜述早年關聯最大的劉辯,肯定受到朝野關注,操辦此事的萬年公主母子,除了可以藉機整合舊朝殘存勢力,還可拉攏劉辯一系力量,同時對外昭示他們母子的尊貴血統,提升嫡子姜逆的聲望。
張靖此時也懷疑幕後操縱者是萬年公主母子,萬年公主身爲皇后,背後有何苗爲首的洛陽系全力支持,有能力、有動機、有財力、有人力策劃這件大事。若是姜述貿然除掉劉晨母子,劉辯舊部會心生猜忌,洛陽系則可趁機拉攏。宮內董後根系已斷,何後、馬後懾政多年,雖然退位多年,朝中仍有不小殘餘勢力,劉晨母子出事,三後意不自安,萬年公主只要趁機點撥一二,三後就會靠向萬年公主母子。藉着此案,提升姜逆聲望,還可兼併劉辯舊部、何後、馬後包括舊朝殘餘勢力,姜逆潛勢力就會暴增,比諸子勢力頓時高出許多,儲君之爭就會佔得絕對優勢。
此事涉及皇后皇子,郭嘉等人就是再得姜述信任,也不敢貿然張口評論。張靖見衆人閉嘴不言,摸了摸鼻子,組織一下語言,道:“若是此事果真如方纔推測,謀劃此事者應是當世智者,何家心腹親信誰有這般智謀?”
張靖此言又是畫龍點睛,直接說到點子上,何家人若有這般高參,如今怎會每況愈下?謀劃此事者若非何家人,只有兩個可能,一是其餘勢力與何家人合謀,二是何家包括萬年公主母子,也被人算計於內。
姜述眉頭緊皺,推斷到了萬年公主母子這裡,此案涉及範圍已是大得嚇人,若是藉此案離間皇帝與皇后母子,這是何等手段?何人有如此才智?姜述內心不由狐疑不定,遍思朝野著名智者,有能力佈下這等驚天大局者,只有廖廖數人。
姜述掃視室內衆人,郭嘉、賈詡、程立均有這份才智,卻是姜述鐵桿心腹,勞苦功高,不需要以擁立之功上位。其餘人如諸葛亮、周瑜、荀彧等皆居高位,也無作案動機,難道是他?
姜述遍思諸臣,唯一有才智又有動機者,是益州刺史劉曄。劉曄是舊朝皇族,久隨姜述左右,才智不下於程立,與萬年公主母子一向走得很近。
姜述猜測出手者身份的同時,室內餘人也都在揣度,郭嘉忽道:“子揚不會參與此事。”
郭嘉此言一出,姜述心中已是明瞭,劉曄是掌管一方的地方重臣,若有異常舉動,情報司和神鳥機構早就報來異狀。劉曄沒有時間參與此事,最多隻是方案策劃者,具體指揮實施者另有其人。
賈詡忽道:“南州刺史逢紀前期述職未歸,滯留京城已有數日。”
逢紀才智過人,能力出衆,因功升爲南州刺史。逢紀是冀州逢家嫡子,原是袁紹謀士,屬於幷州系核心人物,有能力策劃實施此案,但袁紹系與洛陽系交往很少,怎可能出手幫助洛陽系?除非……
姜述腦子急轉,若是幷州系在後搞鬼,這些袁紹舊部搞出這驚天手段,目的又是什麼?難道幷州系諸人聯合豫州系,準備力挺袁芙之子十一子姜揚上位?
正在姜述深感疑竇重重之時,齊隸、陸遜一齊走進御書房,齊隸彙報道:“已經安排妥當,賜宅是伯言安排,皇家別居(原齊侯府)西北角獨院。”
那處獨院當年是曹操夫人丁氏所居,佈局雅緻,劉晨母子只有兩人,安置在彼處利於監視,也利於保護。姜述招呼陸遜、齊隸坐下,問齊隸道:“子揚近年與宮中有聯繫?”
齊隸眼中抹過一道異色,恭聲答道:“子揚大人每年來京述職,都會進宮給太后、皇后及北宮三夫人請安。”
姜述點了點頭,又問:“子揚與何家有來往?”
齊隸思忖一會,道:“劉大人調到益州以後,沒有接到與何家來往的消息。”
姜述閉目想了一會,又問道:“元圖(逢紀字)因爲何事滯留京城?”
齊隸道:“陳(袁)譚之子陳世大婚,元圖大人、公則(郭圖字)大人、正南(審配字)大人等幫忙張羅,近日都在京城。逢大人在南州任上頗惹人微辭,賈大人明曉詳情,其府上有位蒙面老者,姓付名丘,逢大人以師禮待之,聽說能耐不小。”
姜述異道:“付丘?可有詳細資料?”
齊隸道:“情報司詳細查過,此人自稱是海外漢人遺民,當年乘船迴歸時遇到海難,合船人只剩下他一人保得性命,被人救起時血肉模糊,被海魚幾乎將五官啄食乾淨,後來尋鬼醫孫敬整容,因爲臉部損傷太大,整容後依然十分醜陋。此人學識淵博,自稱祖先原是孟聖人弟子,儒學傳家,雖在海外,但是苦讀經書。付丘心思慎密,有急智,元圖大人遇到難事,總會先去找他商議,在南州聲望很高,人稱二先生。”
姜述沉思一會,道:“你查一下付丘落海之時,國內有無大事發生?”
齊隸道:“弟子早先查過,當時國內政局安定,只是海上不安寧,交州兵曹和水軍剿匪,其餘並無特殊之事。”
姜述、齊隸將剿匪之事一言掠過,皆沒有觸起當年剿匪詳情,那股土匪並非尋常海盜,而是劉備統領的數千丹陽精兵,結果劉備、簡雍等爲首者當場斃命,屬下大半歸降,還有一人墜海失蹤,就是司馬家族嫡系族人司馬徵。
遇到這種錯綜複雜的案情,即使張靖與張角合魂,一時也理不清頭緒。張靖正在深思,只聽姜述問道:“老四以爲此事應該如何處理?”
張靖略頓一下,道:“既然過程理不清楚,不如釜底抽薪,將所涉衆人安撫好,即使對方佈局再妙,也無着力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