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六百二十回 泰始二年

壽春地處淮南,地廣糧多,本非需要兗、豫諸州押解糧草過來,不過近期連日大戰,壽春幾番易手陳翎所部糧草即將告罄。

於此,從徐州調撥過來一些後,陳翎在出徵之前向陳震言道:“淮南當務之急便是恢復生產,使民以時,各司其職,修堤樑,通溝澮,行水潦,安水藏,以時決塞,歲雖兇敗,使民有所耘艾。”

陳震然之,接令自去辦理不提。

整列軍馬,剔除傷殘,得軍三萬,陳翎以趙雲爲先鋒大將,馬岱、王基兩人副之,魏延有過在前,陳翎便使其押送糧草爲後軍,其餘將校跟隨自己徵進。

同時遣人至江夏,召辛毗、王昶、薛蘭三人轉道回壽春,不在西陵駐軍。

大軍行軍緩慢,一日之後纔到成德,陳翎就在城外紮下大寨,準備在此歇息一夜再行進軍。

當夜止有審配、郝昭兩人巡營,餘者俱安然入眠。

時至半夜,孫策忽然引軍殺到,逢營便踹,遇人便斬,郝昭、審配兩人率軍努力抵擋,奈何孫策早有所圖謀,又加上甘寧、太史慈等大將皆在,待等趙雲等人披甲出營爲戰之際,孫策早闖營而去。

待及天明,陳翎計數人馬,見折了近五千兵卒,心中大怒,卻不再繼續帥軍前往合肥,而是退回了壽春。

這是爲何?

原來就如陳翎所料的那般,呂布、諸葛亮兩人從洛陽、梓潼兩地撤軍了。

一紙詔書到壽春,陳震派急使送至陳翎面前,正是陳翎懷恨欲猛進大舉攻伐合肥之時。

詔書上寥寥數言,對陳翎自承功德不足稱吳王一事,呂布甚爲嘉勉,卻沒有就此除了“吳王”這一尊號,而是給予了金印紫綬,用來封賞其帳下文武臣子。

殷制:

天子之田方千里;

公、侯百里;

伯七十里;

子、男五十里。

不能五十里者,不合於天子,附於諸侯。

鄭玄雲:“此地殷所因夏爵三等之制。”凡四海之內九州,州方千里。州建百里之國三十,七十里之國六十,五十里之國百有二十,凡二百一十國。

名山大澤不以封,其餘以爲附庸田。凡九州,千七百七十三國。千里之外設方伯。五國以爲屬,屬有長。十國爲連,連有帥。三十國爲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國以爲州,州有伯。八州八伯,五十六正,百六十八帥,三百三十六長。八伯各以其屬,屬於天子之老二人,分天下以爲左右,曰二伯。千里之內曰甸,千里之外曰採。

漢興,設爵二等,曰王,曰侯。

皇子而封爲王者,其實古諸侯也,故謂之諸侯王。王子封爲侯者,謂之諸侯。羣臣異姓以功封者,謂之徹侯。

大者不過萬家,小者五六百戶,以爲差降。

古分土而無分民,自漢始分民,而諸王國皆連城數十,逾於古制。其諸侯功德優盛,朝廷所敬異,有賜特進者,其位在三公下。其次,列侯有功德,天

子命爲諸侯者,謂之朝侯,其位次九卿下。皆平冕文衣,侍祠郊廟。

其稱侍祠侯者,但侍祠而無朝位。其非朝侯、侍祠,而以下土小國,或以肺腑宿親若公主子孫或奉先侯墳墓在京師者,亦隨時見會,謂之猥諸侯。

凡諸侯王,皆金璽紫綬,古者印璽通名,今則尊卑有別。

漢舊儀雲:“諸侯王金印,黃金駝駝紐,文曰璽,謂刻曰某王之璽,赤地綬。列侯黃金印,龜紐,文曰某侯之印,紫綬。”掌治其國。王常冠遠遊冠,綬五采而多朱。

漢初,論功封列侯者,凡百四十有三人。蕭何爲冠。外戚與定天下,侯者二人。凡列侯,金印紫綬,大者食縣,小者食鄉、亭,得臣其所食吏民。

未得其土便分其地,此乃是呂布欲借封侯一事,再次消減陳翎兵權。

揚州方圓千里,封賞幾個列侯對於呂布來說不算什麼,又兼此刻陳翎能封賞的轄地還只能是吳地,那就更加不會在意。

此事對於跟隨陳翎的諸位文武來說,是一件好事,但在陳翎來看,則顯得那麼的嘲諷。

將士能用心協力作戰,所求所望的還不是這樣的封賞?

深深感到一股無奈之情,自己封賞之後,確能得諸將之心,對於將來的戰事有着不可估量的好處,但從另外一方面來看,這無疑是分了自己權勢。

當然自己不會計較這些,但從此事上,陳翎已經能夠看到一個就算沒有了孫氏的江東,也會陷入分崩離析的狀態中去。

他們相互制衡着,相互提防着,在這樣的分封之下,他們根本不會扭作一團,形成一股戰力與中原抗衡。

隱隱察覺到自己這種失落的情緒,陳翎喃喃自言着道:“我並無謀反之意,你何來這般,枉做小人?”

回至壽春之後,陳翎向許昌上書,注了下陳震、審配、趙雲、魏延等人名字,幾乎只要在自己帳下,有名有姓的文武將臣,陳翎都給寫上了名字,具體食邑在哪,陳翎沒有去想,隨便呂布了。

這樣過了數日,許昌有天使過來宣詔,呂布劃去了吳蘭、雷銅、辛毗、王昶、劉賢、陳橫等幾人的名字,趙雲、魏延、郝昭、馬岱、審配、夏侯恩六人爲徹侯。

張遼早已有侯爵封號,在壽春大喜的日子裡,沒有急急回徐州,待在壽春一直到過年前的三日方纔離開。

張遼離開之時,與陳翎約定來年共圖合肥,陳翎攜衆人送行,聽得他的話之後,一一點頭應下。

張遼、王基兩人一走,壽春就成了陳翎獨斷專行的地方,聞孫策亦回了建業,陳翎乃攜夏侯恩引着十數騎望許昌而去。

對於陳翎此舉,衆人皆有不解之意,只不過這乃是陳翎的決斷,旁人不好相勸,便在送走了張遼之後,又送了陳翎一程。

壽春至汝南,再到許昌這條道陳翎曾經走過,不出三日便已經抵達帝都。

甄氏、次子留在壽春,於路上之時夏侯恩問向陳翎道:“子儀,此次前往許昌爲何?

驀然一笑,陳翎回道:“數年不見,福兒不知如何了,夫人現在也不知是否安康,說到底,我不論如何也得來一次許昌。”

在夏侯恩的“哦”一聲中,陳翎暗暗想到,自己既然已經沒有那般心思,不如就此向呂布俯首請罪,消了君臣之間的誤會。

不然等待自己的結局不會那麼美妙,人若無遠慮,必有近憂啊。

而且以如今的局勢來看,曹操、孫策兩家遲早會爲呂布殲滅蕩平,有無自己其實一樣,當初來到這個世間所立下的誓言,差不多已經完全了大半。

或許自己不該強求着,必須由自己去平定這個天下。

走到這一步,有自己的錯漏,也有…他人的過失,功過不必分得這麼清楚,只要這個天下能夠儘快的平復下來,便了了自己的願望。

師尊,你給我的時間有些多啊。

現在,我感覺真的好累,但願此次許昌之行,能夠彌補一下過往。

進入許昌,是建安一十三年,泰始二年的第一日,知曉陳翎回來了的人很少,不過皆是些手握大權的人物。

賈詡是最先知曉的,身爲掌握一國密探的主官,他責無旁貸,陳翎行進在汝南郡內之時,他就向呂布稟報了此一事。

三公之一諸葛瑾差不多同時知曉,而諸葛亮稍延遲片刻也接報知道了。

周泰在成都,司馬懿在陳留,沒有迴轉許昌,自然不得與聞,而其餘王朗、楊修、高順等一班呂布的臣子,或早或晚亦被人告知。

此是朝堂上的事情,陳翎沒有在進城之後,直接向宮中去,而是回了在許昌的府邸。

至今沒有大名的自己長子福兒長成一胖敦,身穿着一席綢服悄然等候在府前,在他的身前左右各有一從者侍立在側。

已經是一十三歲了,陳翎翻身下馬之後,迎上前去。

“府君!”頭插金花的夫人屈身施禮,陳翎只得先將她扶起來,然後微微頷首間,伸出手去拉福兒。

稍一遲疑,臉上露出似是不情願的神色,福兒還是把手送到了陳翎的掌間。

感覺一絲溫暖,陳翎展顏轉首過來,對着夫人夏侯氏低聲說道:“辛苦你了,夫人。”

泫然欲泣,夏侯氏緊緊把握住陳翎的臂膀,投入他的懷中。

拍拍她的肩膀,陳翎感慨了一聲,說道:“先進府罷。”說完這話,陳翎舉步跨入自己當年曾經待過的府邸。

在陳翎身後的夏侯恩看着這般情景,心中同樣感慨萬千,已經不是懵懂少年,如今也已經身爲人父的他心中清楚的知道,陳翎能夠回許昌所冒的險有多大。

朝堂上的事情,並非是人與人之間的私誼能夠相比的,一路走來,陳翎在外征戰多年,從未把家事與國事放在等同的位置。

而如今,他變了,這事到底是好是壞,夏侯恩不清楚,也不明白,不過在他心底微微有些惴惴不安之意,呂布會如何對待他,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

(本章完)

正文_第四百九十六回 張郃敗了正文_第二百六十三回 真定亂戰正文_第十五回 李封薛蘭正文_第三百一十四回 濮陽城下正文_第二百三十八回 花落誰家正文_第三百三十五回 挑燈夜戰正文_第二百八十一回 兵事倥傯正文_第三百回 博浪猛士正文_第一百零七回 攻入北海正文_第五百九十八回 終日打雁正文_第三百零一回 貔貅相爭正文_第三百二十七回 奮戰不息正文_第四百八十回 鄴城難事正文_第六十五回 人心思齊正文_第六百七十五回 勝利在望正文_第三百一十回 陣法之秘正文_第四百七十五回 隱藏之寶正文_第三百六十二回 引火燒身正文_第四百四十四回 箭不虛發正文_第二百零七回 遷徙人口正文_第三百一十七回 孫翊回鄉正文_第二百九十八回 黎陽之戰正文_第五百八十九回 暗中遇敵正文_第十五回 李封薛蘭正文_第二百八十四回 絕代佳人正文_第四百五十四回 鬼是何物正文_第三百二十七回 奮戰不息正文_第二百六十七回 誰勝誰負正文_第三百零七回 三經一體正文_第三百八十五回 冥冥之中正文_第六百九十五回 生死之間正文_第三百四十六回 局勢突變正文_第八十八回 搬請救兵正文_第一百五十一回 灘塗之戰正文_第六百六十回 斬將殺敵正文_第二百八十七回 美人如玉正文_第三百四十四回 憂患兩忘正文_第六百五十三回 脫出生天正文_第二百三十二回 重甲步軍正文_第六百一十六回 戰事轉變正文_第六百二十七回 小戰一場正文_第一百七十三回 城中軼事正文_第五百二十回 趙雲襲糧正文_第二百六十四回 援軍到來正文_第四百一十九回 將遇良才正文_第四百五十六回 內訌將起正文_第六十六回 呂布勢窮正文_第六十回 提兵北上正文_第五十回 借兵三千正文_第二百九十五回 一見傾心正文_第五百二十七回 軍前議事正文_第六百四十三回 假癡不癲正文_第二百零七回 遷徙人口正文_第二百五十七回 沙場決勝正文_第六百七十五回 勝利在望正文_第四十四回 混戰城外正文_第九十六回 徐和使詐正文_第六百六十五回 生死搏鬥正文_第七十六回 周之分封正文_第五百三十一回 百步穿楊正文_第六百三十六回 趙雲殺陣正文_第三百二十九回 忠義難全正文_第四百三十回 心有去意正文_第二百零一回 對陣柳城正文_第一百七十九回 張郃心境正文_第五百八十三回 趙雲衝陣正文_第二百六十八回 君臣相得正文_第一百四十五回 北海建觀正文_第一百四十五回 北海建觀正文_第五回 大將高順正文_第三百三十二回 血染戰袍正文_第五百七十二回 受封王爵正文_第六百八十八回 攻城有法正文_第四百四十二回 憂民之心正文_第三百二十一回 文遠顯威正文_第二百一十回 平定幽州正文_第三百三十七回 誰爲王者正文_第三百零七回 三經一體正文_第一百一十七回 負重忍讓正文_第二百零二回 鏖戰柳城正文_第九回 虎癡許褚正文_第二百六十回 誰是敵手正文_第一百六十七回 先登之士正文_第三百八十二回 拜見呂布正文_第三百一十四回 濮陽城下正文_第一百三十七回 東平陵郡正文_第四百九十二回 相敘戰前正文_第五百六十九回 萬箭齊發正文_第四百五十九回 大將之名正文_第五百四十五回 混戰一片正文_第四百一十一回 先發制人正文_第五百二十六回 以一當千正文_第四百五十九回 大將之名正文_第五百五十九回 進退失據正文_第六百二十五回 中計受伏正文_第六百七十四回 猛士猶在正文_第二百九十一回 割須棄袍正文_第三百七十八回 捨身取義正文_第三百四十四回 憂患兩忘
正文_第四百九十六回 張郃敗了正文_第二百六十三回 真定亂戰正文_第十五回 李封薛蘭正文_第三百一十四回 濮陽城下正文_第二百三十八回 花落誰家正文_第三百三十五回 挑燈夜戰正文_第二百八十一回 兵事倥傯正文_第三百回 博浪猛士正文_第一百零七回 攻入北海正文_第五百九十八回 終日打雁正文_第三百零一回 貔貅相爭正文_第三百二十七回 奮戰不息正文_第四百八十回 鄴城難事正文_第六十五回 人心思齊正文_第六百七十五回 勝利在望正文_第三百一十回 陣法之秘正文_第四百七十五回 隱藏之寶正文_第三百六十二回 引火燒身正文_第四百四十四回 箭不虛發正文_第二百零七回 遷徙人口正文_第三百一十七回 孫翊回鄉正文_第二百九十八回 黎陽之戰正文_第五百八十九回 暗中遇敵正文_第十五回 李封薛蘭正文_第二百八十四回 絕代佳人正文_第四百五十四回 鬼是何物正文_第三百二十七回 奮戰不息正文_第二百六十七回 誰勝誰負正文_第三百零七回 三經一體正文_第三百八十五回 冥冥之中正文_第六百九十五回 生死之間正文_第三百四十六回 局勢突變正文_第八十八回 搬請救兵正文_第一百五十一回 灘塗之戰正文_第六百六十回 斬將殺敵正文_第二百八十七回 美人如玉正文_第三百四十四回 憂患兩忘正文_第六百五十三回 脫出生天正文_第二百三十二回 重甲步軍正文_第六百一十六回 戰事轉變正文_第六百二十七回 小戰一場正文_第一百七十三回 城中軼事正文_第五百二十回 趙雲襲糧正文_第二百六十四回 援軍到來正文_第四百一十九回 將遇良才正文_第四百五十六回 內訌將起正文_第六十六回 呂布勢窮正文_第六十回 提兵北上正文_第五十回 借兵三千正文_第二百九十五回 一見傾心正文_第五百二十七回 軍前議事正文_第六百四十三回 假癡不癲正文_第二百零七回 遷徙人口正文_第二百五十七回 沙場決勝正文_第六百七十五回 勝利在望正文_第四十四回 混戰城外正文_第九十六回 徐和使詐正文_第六百六十五回 生死搏鬥正文_第七十六回 周之分封正文_第五百三十一回 百步穿楊正文_第六百三十六回 趙雲殺陣正文_第三百二十九回 忠義難全正文_第四百三十回 心有去意正文_第二百零一回 對陣柳城正文_第一百七十九回 張郃心境正文_第五百八十三回 趙雲衝陣正文_第二百六十八回 君臣相得正文_第一百四十五回 北海建觀正文_第一百四十五回 北海建觀正文_第五回 大將高順正文_第三百三十二回 血染戰袍正文_第五百七十二回 受封王爵正文_第六百八十八回 攻城有法正文_第四百四十二回 憂民之心正文_第三百二十一回 文遠顯威正文_第二百一十回 平定幽州正文_第三百三十七回 誰爲王者正文_第三百零七回 三經一體正文_第一百一十七回 負重忍讓正文_第二百零二回 鏖戰柳城正文_第九回 虎癡許褚正文_第二百六十回 誰是敵手正文_第一百六十七回 先登之士正文_第三百八十二回 拜見呂布正文_第三百一十四回 濮陽城下正文_第一百三十七回 東平陵郡正文_第四百九十二回 相敘戰前正文_第五百六十九回 萬箭齊發正文_第四百五十九回 大將之名正文_第五百四十五回 混戰一片正文_第四百一十一回 先發制人正文_第五百二十六回 以一當千正文_第四百五十九回 大將之名正文_第五百五十九回 進退失據正文_第六百二十五回 中計受伏正文_第六百七十四回 猛士猶在正文_第二百九十一回 割須棄袍正文_第三百七十八回 捨身取義正文_第三百四十四回 憂患兩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