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李信帶信

行了整整一天的路程,進入到無終縣地鏡,當晚申元、王維等人便在無終城外一處市集上休息。祖昭一路無話,腦海中一直在盤算着在見到幽州刺史劉焉之後,該如何與之對答。他相信劉焉肯定不會有任何針對之意,故而此次能否脫險,全要看自己能否使劉焉信服。

頭一回戴着手銬和腳鐐入睡,誠實的說這種滋味可真不好受。

這一夜,祖昭極難閤眼,他不僅僅只是在心中盤算着面見劉焉一事,同時還在暗暗算計着日子,二月初六已經過了,儘管自己並不清楚張角在鉅鹿掀起黃巾起義具體是什麼日子,但想必已經是離得不遠了。亂世將至,此時此刻他卻手負牢獄,着實是與自己一開始的計劃大相徑庭,不過好在也不是那麼困頓。

次日天明,申元張羅着隊伍繼續上路。

一行人穿過無終縣城,在城內做了一番補給,出城後徑直上了官道一路西去。

然而,快要離開無終縣地境時,前方官道迎面忽地奔來一隊騎士。這隊騎士皆是黑衣打扮,頭上戴着精緻的皮弁,座騎一看便是高頭良馬。這等裝扮之人非富即貴,大致上是某些達官貴人府上的門客、扈從之輩。

申元老遠望去看到這等裝扮,只當是過路之人,並沒有放在心上。

直到這隊黑衣騎士接近之際,漸漸放慢馬速,似是有停下阻攔之意。申元、王維這邊方纔有幾分警惕,他們示意各自部從多加留意,畢竟如今世道已然不太安寧。

轉眼之間,黑衣騎士近前至二十餘步內,隨着爲首者勒住繮繩,其餘騎士緊隨其後停下。爲首者二十餘歲年紀,然而體格魁梧、身材高大,卻有一種威武不凡的姿儀。他衝着申元這邊大聲詢問了一句:“敢問,可是去往薊縣的申大人隊從?”

申元臉露疑慮,他可一個都不認識眼前這些人,當即反問道:“爾等何人?”

不等那爲首的黑衣騎士答話,在後方牛車裡聽到動靜祖昭,早先探頭看了一眼,這會兒已然認出那爲首黑衣騎士,立刻奇呼道:“獻巖兄?”

申元、王維等人愈發詫異,祖昭竟然會認識這等黑衣騎士?

那爲首者不是別人,正是那日與祖昭同爲去歲入選察舉的廣城縣方正之士李信。

李信看到牛車上的祖昭,露出久別重逢的笑容,一邊要打馬上前,一邊招呼道:“果然是你們,可要我在這官道上一路好找。”

然而他還沒有走前幾步,申元的部從警惕的迎面阻擋。申元不失警惕的再次喝問道:“你們到底是何人?攔下我等又有何企圖?”

李信微微怔了怔,旋即欠身向申元施禮道:“申大人見諒,一時忘了介紹。在下李信,現爲右北平郡太守府侍長,昨日特奉太守府之令急迎申大人等人,因事態嚴重,酌請申大人暫時釋放祖昭。”

申元還待理清楚此事頭緒,身後王維卻勃然大怒道:“胡鬧,右北平郡太守已然罹難,你等的命令又是何人發出?哼,莫不是祖家買通你等宵小之徒,故意在此詐道?來人,給我將此冒名詐劫之賊拿下。”

王維的部從得令,立刻要縱馬上前。

李信倒是還有耐心,他與身後一衆黑衣騎士都沒有急着有動作。不慌不忙掏出太守府令牌公示出來,他正聲道:“申大人,這是在下職身。此次確有急事,右北平郡昨日已派人快馬馳往州府向劉使君通稟此事,想必這會兒劉使君已然知曉,還望申大人能夠行個方便。”

申元還在猶豫,一旁王維再次喧賓奪主道:“哼,你說行個方便就行個方便?你可知這祖昭是何罪行,豈能是說放就放。先別說祖昭了,你們右北平郡太守府憑什麼向我們要人,倒老實交代,究竟是何人指使你等所爲?”

李信臉色漸漸冷沉,他是右北平郡人,自然會對申元表示尊重,至於這王維是何人,自己根本不清楚,就算對方是張將軍麾下又如何,幽州又不是張溫管轄之地。

申元同樣對王維越俎代庖很是反感,他揶揄的說道:“王大人,你總得讓人家把話說完了吧,這般着急,你很急麼?”

王維臉色生怒:“你……”

不等王維把話說出口,申元已經轉向李信,用不疾不徐的口吻問道:“這位兄臺,適才你說是因爲事態過急,不知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王維憋屈不已,憤恨的扭過頭。

李信神色愁楚,嘆了一口氣之後,方纔說道:“半個月前我郡文都尉奉命出討昌城,起初戰事極爲順利,連戰連勝,直抵昌城城下。哪裡知道就在大前天昌城、廣城兩縣太平道忽聚衆叛亂,協助昌城逆賊張玩偷襲文都尉,文都尉首尾不得兼顧,又被斷絕糧道,軍心渙散,不日而敗。”

申元聽到這裡,甚是驚訝,連忙追問道:“什麼?文都尉居然兵敗?”

這時,王維總算找到一個空子,見縫插針的說道:“早先就是那祖昭呈請張將軍,讓右北平郡儘快發兵平亂,這下倒好,兵敗如山倒。官軍式微,逆賊勢漲,真正是愈發不可收拾。”

李信沒有理會王維,他加強語氣對申元說道:“申大人恐怕還不知道,就在正月初三,冀州鉅鹿人張角公然打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號令天下所有太平道徒衆揭竿而起。如今單單就在我們右北平郡內便已有七、八股太平道叛軍勢力,或侵佔縣鎮,或霸佔山頭,着實亂成一團。”

申元擰着眉頭問道:“竟有此事?只是,這一路上爲何我等並沒有任何耳聞?”

李信嘆道:“之前正是因爲祖公子屢次破賊,威名震懾郡北,故而許多太平道賊人全部轉而南下。此次郡內太平道暴亂,大多發生於郡南,尤以廣城、昌城兩縣最爲惡劣。郡府也是前天傍晚方纔收到三百里加急快報,申大人人在徐無,自是尚不知情。”

牛車上,祖昭聽到李信說完這番話,心頭頓時生出許多念想,聲勢浩大的黃巾起義居然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緩緩拉開帷幕。他不知道該感到高興抑或是該感到愁苦,但有一點則是可以確定,此時此刻的自己有一種莫名的衝勁,就像是放手大幹之前的鼓舞一般。

申元在離開薊縣的當天,就聽說幽州刺史劉焉已經頒佈了州境之內禁止太平道活動的限令,他自是知道如今太平道在各縣乃至各州的猖獗情況,雖說大體上沒有鬧出太大的動靜,但一些小亂小禍屢禁不止。要說太平道會聚衆造亂,倒真是始料未及,否則各州各縣也不至於到今時今日也不會採取相應控制的措施。

可是這會兒李信的話顯然不像是在編造事實,更何況以對方之力,若真是想要劫走祖昭,大可先發制人發起突襲,完全沒必要這麼冒險。正因爲如此,方纔讓人感到疑慮不定。

這時,王維再次開口說道:“胡編亂造,太平道若是要造亂,何必這麼巧偏偏等到今時今日。眼下連你的令牌都不知是真是假,竟敢還在這裡信口雌黃,當真是不知死活麼?”

若王維不說這番話,申元或許還會猶豫一陣,然則正是因爲對方三番四次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目中無人的姿態,尤其是根本不把他這個幽州治中從事放在眼裡,着實叫人窩火。他近乎出於本能的便選擇相信李信,徑直又問道:“即便如此,此事又與祖昭有何關聯?”

李信稍微鬆了一口氣,繼續解釋道:“正因文都尉兵敗,郡府岌岌可危,故太守府前日思議從各地抽調義勇、徵召壯士。祖昭乃徐無縣義勇領袖,過去幾個月裡又多次破賊,威名遠揚。在下此次便是奉命專程邀請祖昭率領徐無縣義勇馳援郡府,參與鎮壓郡內動亂。”

聽到這裡,申元緩緩點了點頭,感嘆道:“原來如此,沒想到這祖昭年紀輕輕,竟已有如此威震全郡的威名,實在是難能可貴……”

王維聽到申元這般說,心頭頓時意識到對方似有讓步之意,當即大聲道:“申大人,你莫不真是聽信片面之詞,要放走這祖昭吧?張將軍可還在薊縣等着親自提審此人,若出了什麼差池,你可擔當的起!”

只聽得王維張口一句、閉口一句“張將軍”這樣的話,申元早已氣不打一處來,他冷冰冰的回了一句道:“王大人,此處乃幽州境內,我幽州之事無論鉅細皆只聽從劉使君定奪,張將軍只不過是奉旨來幽州徵兵,難不成還想插手我幽州內政麼?”

王維怒道:“你這話什麼意思。”

申元毫不讓步的說道:“右北平郡岌岌可危,郡府竟已下令抽調各縣義勇馳援郡府,而祖昭又是徐無縣義勇領袖,我自然要以眼前大局爲重。更何況,我在徐無縣前後調查七、八日之久,並無任何確鑿證據能夠證實祖家所爲圖謀不軌之罪,即便到了薊縣,此案我亦然會是如實稟報。想來劉使君英明,絕不會難爲祖昭,何必這會兒還要勞費那麼多功夫。”

王維頗爲急切,大聲恐嚇道:“你敢!”

申元根本沒有回頭去看王維,他對李信說道:“既是右北平郡發生如此重大之事,我便先隨你等去一趟平剛縣,若真需要祖昭出面召集徐無義勇,我定會酌情處理。”

李信仍有幾分不情願,畢竟徐無到平剛前前後後仍然需要一天的時間,而且這次又是需要大隊人馬,只怕行程上會趕不及。但他考慮到目前祖昭的處境,能改道去一趟平剛縣已算是不錯了,反正等到了平剛縣讓申元等人瞭解實情,想必終歸能還祖昭一個自由之身。無奈嘆了一口氣之後,他點了點頭,說道:“如此,也好。”

王維氣不可耐,可這會兒也不敢強加阻攔。他的手下扈從原本不多,這會兒申元的人馬跟李信的人馬算在一塊,儼然已經超過自己兩倍,哪怕想要來硬的都不可能。

申元立刻交代部從,準備轉道前往平剛縣。

李信則對他的三名手下另外做了安排,一人先行快馬折返回平剛縣,將此處情況告知太守府,另外二人則結伴馳往徐無,繼續傳達太守府抽調義勇、徵召壯士的命令,其用意就是希望徐無縣早做準備,隨時都能開赴郡府。

三名手下離去後,李信這才張羅申元等人沿着官道轉向前往平剛。

上路不久,李信放慢馬速來到牛車旁,與祖昭見了面。二人少不了一陣寒暄,隨即祖昭追問那日劉太守遇刺之後李信的情況。李信自那日之後,原本是打算返回廣城,哪裡知道就在那段時間,廣城同樣傳來賊患的傳言,再太守府幾名左官勸說之下,李信最終留了下來。李信原本便是今歲舉勇猛方正之士,太守府遭此劫難,正是用人之際,先是將其調配到北部都尉周治手下聽差,而隨着周治傷勢轉好,又被調回到太守府統領府衛。

第98章 ,和睦相處第17章 ,糧草之困第55章 ,名家之後第23章 ,以武立威第51章 ,一酒一言第42章第19章 ,下自成蹊第81章 ,研究水車第5章 ,想即刻做第34章 ,郡北之惑第72章 ,智取要計第101章 ,尋找少帝第124章 ,殺公孫第99章 ,消滅馬賊第17章 ,糧草之困第47章 ,以正軍紀第13章 ,二月十一第52章 ,新有禍亂第62章 ,糧草問題第59章 ,動盪不安第42章 ,事急而行第14章 ,公孫客人第27章 ,決堤洪流第58章 ,公孫伯圭第76章 ,縣府公示第89章 ,*之擒第118章 ,說服袁紹第106章 ,強權至上第36章 ,助公孫瓚第81章 ,神醫華佗第97章 ,後院失火第12章 ,背後故事第126章 ,刺殺郡守第11章 ,山野村夫第72章 ,智取要計第46章 ,再次出征第57章 ,縣府一會第10章 ,最後一劍第89章 ,細細之鹽第109章 ,火燒洞甲第24章 ,局勢扭轉第2章 ,安居樂業第34章 ,潛行夜談第23章 ,風雨欲來第69章 ,爭執上下第81章 ,縣內一劫第33章 ,難得良將第15章 ,小小較量第58章 ,新式軍服第89章 ,細細之鹽第14章 ,漁陽張純第17章 ,糧草之困第65章 ,趁火殺人第71章 ,餘有予魚第51章 ,一酒一言第61章 ,捕殺賊酋第58章 ,新式軍服第22章 ,夕陽西下第75章 , 擂臺選將第49章 ,短兵相接第40章 ,擒賊擒王第26章 ,世道不平第79章 ,勢如破竹第25章 ,原來如此第24章 ,不分伯仲第44章 ,戰術演練第112章 ,雙雄爭鋒第30章 ,對衝之下第113章 ,活捉敵將第52章 ,四面圍攻第125章 ,勁敵第3章 ,欲加之罪第33章 ,回程路上第66章第84章 ,大戰文丑第76章 , 無名小卒第11章 ,山野村夫第51章 ,一酒一言第33章 ,四月之初第29章 ,調任遼東第101章 ,尋找少帝第11章 ,山野村夫第116章 ,先鋒之陷第73章 ,太守遭遇第52章 ,新有禍亂第84章 ,再回徐無第127章 ,與之結盟第71章 ,餘有予魚第35章 ,故我忠臣第25章 ,原來如此第38章第78章 ,再起戰亂第46章 ,再次出征第40章 ,背後中傷第27章 ,連夜追查第108章第21章 ,有所不受第40章 ,連夜銬問第50章
第98章 ,和睦相處第17章 ,糧草之困第55章 ,名家之後第23章 ,以武立威第51章 ,一酒一言第42章第19章 ,下自成蹊第81章 ,研究水車第5章 ,想即刻做第34章 ,郡北之惑第72章 ,智取要計第101章 ,尋找少帝第124章 ,殺公孫第99章 ,消滅馬賊第17章 ,糧草之困第47章 ,以正軍紀第13章 ,二月十一第52章 ,新有禍亂第62章 ,糧草問題第59章 ,動盪不安第42章 ,事急而行第14章 ,公孫客人第27章 ,決堤洪流第58章 ,公孫伯圭第76章 ,縣府公示第89章 ,*之擒第118章 ,說服袁紹第106章 ,強權至上第36章 ,助公孫瓚第81章 ,神醫華佗第97章 ,後院失火第12章 ,背後故事第126章 ,刺殺郡守第11章 ,山野村夫第72章 ,智取要計第46章 ,再次出征第57章 ,縣府一會第10章 ,最後一劍第89章 ,細細之鹽第109章 ,火燒洞甲第24章 ,局勢扭轉第2章 ,安居樂業第34章 ,潛行夜談第23章 ,風雨欲來第69章 ,爭執上下第81章 ,縣內一劫第33章 ,難得良將第15章 ,小小較量第58章 ,新式軍服第89章 ,細細之鹽第14章 ,漁陽張純第17章 ,糧草之困第65章 ,趁火殺人第71章 ,餘有予魚第51章 ,一酒一言第61章 ,捕殺賊酋第58章 ,新式軍服第22章 ,夕陽西下第75章 , 擂臺選將第49章 ,短兵相接第40章 ,擒賊擒王第26章 ,世道不平第79章 ,勢如破竹第25章 ,原來如此第24章 ,不分伯仲第44章 ,戰術演練第112章 ,雙雄爭鋒第30章 ,對衝之下第113章 ,活捉敵將第52章 ,四面圍攻第125章 ,勁敵第3章 ,欲加之罪第33章 ,回程路上第66章第84章 ,大戰文丑第76章 , 無名小卒第11章 ,山野村夫第51章 ,一酒一言第33章 ,四月之初第29章 ,調任遼東第101章 ,尋找少帝第11章 ,山野村夫第116章 ,先鋒之陷第73章 ,太守遭遇第52章 ,新有禍亂第84章 ,再回徐無第127章 ,與之結盟第71章 ,餘有予魚第35章 ,故我忠臣第25章 ,原來如此第38章第78章 ,再起戰亂第46章 ,再次出征第40章 ,背後中傷第27章 ,連夜追查第108章第21章 ,有所不受第40章 ,連夜銬問第5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