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活着

歷史上劉備的一生,其實分爲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就是仁義階段。

從平原相,再到新野,這一段時間,無不包含了他對百姓的仁義。

與百姓同吃同住,聽聞曹操屠徐州,毅然過來幫陶謙抵擋。

最後在所有百姓都想跟着他離開,導致變成了他的累贅時候,甚至有人勸說他拋棄百姓的時候,依舊不願捨棄。

可以說,那句“夫濟大事,必以人爲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就是他最真實的寫照。

第二個階段,就是起家階段。

這個階段是從新野之後,讓劉備逐漸放棄了幻想,從而開始轉變爲實幹思路。

因爲他發現哪怕他帶着無數百姓過江,甚至親自留下來斷後,最後的結果也是害了無數百姓。

所以從那以後,他就學會了什麼叫以大局爲重,學會了從另一個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比如擁有一塊地盤之後,才能安置百姓,纔有兵有糧可以抵擋侵略者。

又比如這一次他忽然放棄進攻長安,轉而帶百姓回家,要是第二個階段的劉備,必然不會這樣去做。

他會想,也許自己心中懷有仁德。但只有打下長安,才能保護更多的百姓,所以必須要忍痛放棄一些百姓,如此便可以救更多的人。

不得不說,這個想法肯定是對的。

只是對於現在的劉備來說,還沒有到這個階段,因此包括陳暮在內纔會不同意他當初的貿然舉動,認爲他犯了很大錯誤。

但這同樣也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一個喜歡感情用事的人需要經歷的事情,不然這個人一輩子都不會成長。

第三個階段,自然就是意氣用事階段。

明知道最大的敵人是魏國,卻爲了給關羽報仇,非要去打東吳,腦子都抽的人才會去這麼做。

可他偏偏去做了,最後死傷慘重一敗塗地,弄得蜀國基業差點崩潰,影響深遠。

從這一點上來看,至少在理想主義方面,他一生都未改變。

就連偉人都是如此對他的評價,可見不管是歷史上的劉備,還是陳暮眼下親眼見到的劉備,都是如此。

仁與義。

貫穿了他的一生。

陳暮在穿越過來之後,就經常去想,到底是怎樣的經歷,導致了劉備會是這樣的性格。

這個問題縈繞了他許久,一直沒想明白。

但直到今天,在陪伴了劉備走了那麼多年之後,他才終於找到了答案。

是因爲出生。

很多人說劉備出生不低,有書讀,不愁吃穿,至少也是個寒門子弟。

然而真實情況就是劉備出生就沒有了父親,家境貧困,只有一個母親含辛茹苦將他撫養大。

至於讀書?

若非族叔接濟,送他去盧植門下做個旁聽生,劉備能讀書纔怪。

所以正因爲他出身卑微,

親身經歷過底層百姓的艱苦,才更加體會到“以人爲本”這句話的含義。

也正因爲如此,才讓劉備在身居高位以後,還能夠體會到底層人民的艱難與痛苦。

陳暮需要百姓,是需要這些人在洛陽幫自己種田,解決後方糧草問題。

而劉備救助百姓,是因爲他已經明白了什麼叫“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什麼叫做“民爲邦本本固邦寧!”。

在任何時候,都不要去貶低一個真心做實事的人。

因爲這樣的人很少,更應該去敬重。

陳暮以前相信這世上有這樣的人,但自己從來都不會去做這樣的人。

可現在他卻陪着一個這樣的人在做這樣的事。

或許對於他這樣的利己主義者來說,同樣也是一個巨大的諷刺。

冬日的陽光並不熾烈,朔風呼嘯,令人遍地生寒。

唯有熱粥,驅散了這股寒意,帶來絲絲溫暖。

陳暮眺望着遠處依舊忙碌在拯救百姓一線工作的劉備,忽然想起了曾經聽過的一句話。

是穿越之前,他朋友說的一句話。

那個時候他朋友的父親剛剛去世,十分痛苦,有人安慰他說道:“我理解你的心情,我與你感同身受。”

後來那個朋友便對陳暮說,“我從來都不相信這世上會有什麼感同身受,因爲我的遭遇和你的遭遇不同,你又沒死父親,憑什麼說跟我感同身受?”

此時此刻想起這句話來,便忽然有些理解。

你沒有去感受過飢餓,沒有感受過痛苦,沒有感受過絕望,你憑什麼去理解劉備,去明白他的想法?

正如張飛出生就家財萬貫,不愁吃穿。所以即便是他見過貧苦的百姓,也大抵不會對百姓抱有太多的同情心。

因爲他沒有親身去體驗過,自然不明白這些道理。

何不食肉糜,向來都不是一個人因爲智力低下而說出來的話。

而是因爲晉惠帝這個人根本不知民間疾苦,不知底層人民過得有多艱難纔會說出這樣的話來。

簡單來說,就是這種人不懂常識。

他還以爲天下人都和他一樣有吃有喝有穿,一樣的生活幸福美滿。

可諷刺的是,古人還可以說是信息不發達,再加上有錢人與窮人生處於兩個圈子,沒有任何交集,而產生的信息錯誤。

然而在網絡信息極爲發達的後世,號稱全球化的現代社會,卻依舊有大把這樣“何不食肉糜”的人。

我們經常能夠看到網上的視頻,深夜街頭,一個男人剛剛下班,走着走着,忽然情緒驟然崩潰,蹲在地上抱頭痛哭。

而網絡上對於這樣的人,往往都是指責,說一個大男人這樣哭成何體統?

可指責他的人不要忘記。

在你拿着手機,愉快地刷視頻的時候,這個男人或許已經連續工作了十多天,每天都是深夜十二點才下班。

在你錦衣玉食的時候,還有六億人的月收入不到一千,勉強掙扎在溫飽線。

在你住着別墅,開着豪車的時候,還有很多人努力加班工作,月薪只有四五千,卻還有房貸要揹負,還有妻兒父母要供養。

很多人,僅僅只是活着,就已經拼盡全力了。

你又怎麼能夠在一個成年人絕望與痛苦的時候,去指責他忽然的情緒崩潰呢?

人啊。

不需要你去感同身受,但希望你對這個世界保存着一絲溫暖的善意,哪怕是在網絡上就這麼看着,默不作聲地寫下去“祝福你,陌生人。”也遠比無休止的指責與謾罵強得多。

陳暮看着忙碌在人羣裡的劉備,他不在意災民的髒,不在於他們身上的臭,不在意他們是否生了病。

只在意他們能不能活着,能不能撿回一條命。

這世上從來都不缺有勇氣的人,唯有理想主義者的勇氣,最令人佩服。

願世上的每個人都被真誠以待,願溫柔的人同樣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願我們美好如初,願山河永固,國泰民安。

願我們。

每個人都能好好地活着,幸福快樂地活着。

第一百二十九章 偷師曹操第九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二百四十三章 試探請假條第四十四章 世間無二此般人第五十二章 天下五君,笑對蒼穹(新年快樂)第九十章 狼狽逃竄第六十五章 泰山書院開學第二百二十八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第二百五十七章 朝堂第一十三章 大幕濺起請假條第四十八章 諡議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武二十五年第六十五章 泰山書院開學第一百二十一章 強漢的二板斧第一章 婚姻價值觀第三十二章 仁義無雙劉玄德,忠孝二全陳子歸第三十七章 學宮最後一天(完)第七十章 等人第一百二十六章 東征高句麗第一十一章 正義的夥伴陳子歸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國來朝第三十二章 仁義無雙劉玄德,忠孝二全陳子歸第二十三章 董賊第四十五章 逼走公孫瓚第二百五十七章 朝堂第八十三章 船隊回航第一百七十章 司馬懿第五十二章 劉曹會晤第一百五十一章 鬥智鬥勇第六十四章 慘幕第四十五章 逼走公孫瓚第二十七章 廣年對(3)第八章 回京第三十四章 學宮的最後一天(2)第一百二十九章 偷師曹操第五十一章 步戰之王第六十五章 泰山書院開學第六十章 關中戰起第一十四章 反間計第一百六十一章 戰起第一百三十章 青史一筆第五十三章 先帝創業未半,花光預算第六十五章 神鬼之謀第一十四章 意在荀攸第八十九章 臨時變陣第三十六章 立傀儡第二百二十五章 戰術佈置第一百一十八章 修史,建元第六章 觀察第一十八章 天命在我第四十七章 老友相聚第二百一十八章 聽郭圖的話第五十二章 借東風第五十三章 厚臉皮的袁術第三十章 出城死戰第八十五章 全面戰爭的開端第二百二十五章 戰術佈置第二十六章 王允的騷操作第一百六十三章 歷城城下第七十六章 打二十個第三十四章 孫堅兵敗第一十八章 天命在我第九十六章 袁術.....不用死了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五十七章 巫蠱第一十七章 騎兵的作用第三十八章 夾擊第八十七章 浮陽之戰(完)第一百零七章 螳螂伏擊馬車第六章 觀察第七十五章 從地獄裡回來第八十一章 埋伏第一章 董卓兵敗第二百一十三章 連環擊與火起第三十八章 敲三下第六章 漢末羣雄之猛虎孫文臺第九十七章 高順VS麴義第一百一十六章 陛下第三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三十章 出城死戰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門學問第一百八十八章 崩潰第五章 定策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四十一章 援軍第二百一十章 陣斬高覽第六十一章 陰謀、陽謀、明爭、暗鬥第一百一十一章 泰山封禪第一百六十三章 歷城城下第一十五章 替天子背鍋第一百五十八章 有他在,袁紹怎麼贏?第四十九章 曹呂之戰(感謝歆帥帥的盟主)第八十四章 兵臨城下第三十七章 自古槍兵多.....第八章 取死之道第一百一十九章 章武一十二年第四十章 人心所向,優勢在我第六十九章 沈亭之戰(1)
第一百二十九章 偷師曹操第九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二百四十三章 試探請假條第四十四章 世間無二此般人第五十二章 天下五君,笑對蒼穹(新年快樂)第九十章 狼狽逃竄第六十五章 泰山書院開學第二百二十八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第二百五十七章 朝堂第一十三章 大幕濺起請假條第四十八章 諡議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武二十五年第六十五章 泰山書院開學第一百二十一章 強漢的二板斧第一章 婚姻價值觀第三十二章 仁義無雙劉玄德,忠孝二全陳子歸第三十七章 學宮最後一天(完)第七十章 等人第一百二十六章 東征高句麗第一十一章 正義的夥伴陳子歸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國來朝第三十二章 仁義無雙劉玄德,忠孝二全陳子歸第二十三章 董賊第四十五章 逼走公孫瓚第二百五十七章 朝堂第八十三章 船隊回航第一百七十章 司馬懿第五十二章 劉曹會晤第一百五十一章 鬥智鬥勇第六十四章 慘幕第四十五章 逼走公孫瓚第二十七章 廣年對(3)第八章 回京第三十四章 學宮的最後一天(2)第一百二十九章 偷師曹操第五十一章 步戰之王第六十五章 泰山書院開學第六十章 關中戰起第一十四章 反間計第一百六十一章 戰起第一百三十章 青史一筆第五十三章 先帝創業未半,花光預算第六十五章 神鬼之謀第一十四章 意在荀攸第八十九章 臨時變陣第三十六章 立傀儡第二百二十五章 戰術佈置第一百一十八章 修史,建元第六章 觀察第一十八章 天命在我第四十七章 老友相聚第二百一十八章 聽郭圖的話第五十二章 借東風第五十三章 厚臉皮的袁術第三十章 出城死戰第八十五章 全面戰爭的開端第二百二十五章 戰術佈置第二十六章 王允的騷操作第一百六十三章 歷城城下第七十六章 打二十個第三十四章 孫堅兵敗第一十八章 天命在我第九十六章 袁術.....不用死了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五十七章 巫蠱第一十七章 騎兵的作用第三十八章 夾擊第八十七章 浮陽之戰(完)第一百零七章 螳螂伏擊馬車第六章 觀察第七十五章 從地獄裡回來第八十一章 埋伏第一章 董卓兵敗第二百一十三章 連環擊與火起第三十八章 敲三下第六章 漢末羣雄之猛虎孫文臺第九十七章 高順VS麴義第一百一十六章 陛下第三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三十章 出城死戰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門學問第一百八十八章 崩潰第五章 定策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四十一章 援軍第二百一十章 陣斬高覽第六十一章 陰謀、陽謀、明爭、暗鬥第一百一十一章 泰山封禪第一百六十三章 歷城城下第一十五章 替天子背鍋第一百五十八章 有他在,袁紹怎麼贏?第四十九章 曹呂之戰(感謝歆帥帥的盟主)第八十四章 兵臨城下第三十七章 自古槍兵多.....第八章 取死之道第一百一十九章 章武一十二年第四十章 人心所向,優勢在我第六十九章 沈亭之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