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呂布

“什麼?”

洛陽,董卓接到徐榮報告,蹭一下從席上站起來,在原地走來走去,臉色焦急。

現在虎牢關上的士兵目前其實只有三萬多人,因爲他和呂布帶回來了兩萬人運送金銀珠寶。

如今整個洛陽都籠罩在他的強權之下,袁隗與滿朝公卿都極爲順從,搬遷十分順利。

所以聽到華雄被斬,聯軍現在每日都在用投石車不斷地轟砸關隘,關上董軍士氣無比低迷,董卓一時間憂心忡忡,害怕虎牢關失守。

要是這個時候虎牢關被攻破,董卓就進退兩難了。

因爲董卓在運送了金銀珠寶等財物之後,已經打上了人口的主意,現在正在將百姓大量往關中遷移。

一旦關東聯軍打進來,他的軍隊甚至都沒有撤退的方向,在洛陽通往長安的官道上,密密麻麻全是百姓,人們扶老攜幼,背井離鄉。

事實上再過一兩個月,董卓也已經在考慮將整個朝廷也遷往長安,這樣洛陽就只剩下一座空城,只需要派少量士兵守住八關即可,聯軍即便是打進來,也是什麼都得不到。

只是這一切的前提條件是,前線能夠暫時守住,至少現在不能讓聯軍進入關內。

這個時候呂布站出來說道:“義父莫慌,請容許孩兒帶領將士去虎牢關馳援,會一會那天下各路諸侯!”

“好!”

董卓高興道:“我孩兒勇冠三軍,必然可以挫敗關中羣鼠,奉先,你帶一萬精兵去,記住,守住虎牢關即可,切不能主動領軍出擊。”

“放心吧義父!”

呂布拍着胸脯保證,其實這段時間一直給董卓當保鏢,呂布自己也煩了,現在終於能回到戰場上,他就是要會一會天下羣雄,看看自己得了馬鐙之後,到底有多強。

從太師府領了軍令,呂布一邊派人召集士兵,一邊出來,翻身上了赤兔馬,感受到雙腿馬鐙帶來的力量,呂布只覺得渾身都是力氣。

自從有了這東西之後,以往難以做到的東西完全可以做到,很多不可思議的招數,都可以使出來,讓呂布感覺自己像是再生了一般,即便是再次面對那關羽和張飛,呂布也有自信與他們二人鬥個昏天黑地。

“劉備關羽張飛!”

呂布的眼眸中閃爍過一絲兇厲,騎上赤兔馬後,幾乎是從牙縫間擠出來幾個字:“當初那一刀之仇,是時候該做個了結了。”

......

......

虎牢關外,經過一個多月的製作,如今投石車的數量,已經破百。

漢末的投石車,名字叫做發石車。

《三國志·魏志·袁紹傳》:“太祖(曹操)乃爲發石車,擊(袁)紹樓,皆破。紹衆號曰霹靂車。”亦稱“拋車”。

只是不同於後來官渡之戰曹操用的投石車,青州軍的投石車是經過陳暮與泰山學宮的學子一起改良的,可以丟的石頭更大,射程也更遠,被人稱爲“石砲”!

象棋中的炮,其實就是這個“砲”。

在火炮出現之前,“砲”是石字旁,自隋唐以後,開始大規模用於戰爭當中,甚至金兵圍攻汴梁,一夜安炮五千餘座,差點把汴梁轟塌,可見投石車在戰爭之中的作用有多大。

而且當初陳暮在青州改良,只是第一次改良,後來青州平定之後,有了閒暇時間,泰山學宮的學子就多它進行了多次改良,幾乎已經到達了投石車巔峰。

比如底座後面新增加了一個絞盤,利用定滑輪原理,在石頭投擲出去之後,將拋竿拉下來。等要使用的時候,再鬆開絞盤即可。

還有對炮架的整體設計進行調整,牛皮筋的改進等等,比之唐宋時期的投石車,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僅一頭可以懸掛的重物更重,拋射的距離以及可以拋射的重量也更大更遠。

技術的革新對於虎牢關上的守兵來說,無疑是件很痛苦的事情。

城樓已經被轟塌,城牆上坑坑窪窪,全是洞。光每天清理關上的石頭和碎片,就花費了守軍大量的精力。

實際上投石車給人造成的傷害並不大,畢竟當初汴梁的城牆可是達四十餘里,需要五千座炮塔日也不停地投射,纔將北宋逼得投降。而虎牢關外不過百餘座,造成不了太多傷亡。

一個月下來,僅僅只有兩千多個倒黴鬼被石頭砸死。其他人在每次進行投石攻擊的時候,就早早地跑到關內躲避起來,城牆上只在女牆內壁室裡藏着瞭望哨。

由於瞭望哨是建在城牆下方,在關上有一暗格進去,裡面空間很小,約三四平方米,外面開了一個很小的孔觀望,所以不會對境界哨造成威脅。

一旦聯軍停止投石車進攻,下令大舉入侵的時候,瞭望哨裡的人就會把消息傳達出去,守軍再次回到城牆上駐守。

而根據董軍的反應,陳暮和田豐也制定了一系列套路。

比如先停下投石車攻擊,讓士兵佯裝出動,等警戒哨去報告,敵人全都上了城牆的時候,再下令投石車繼續砸。

這個套路成功地給董軍造成了七八百人的傷亡,自這以後,徐榮就命令,必須要確認聯軍的步兵已經到了城下,準備開始架構壕橋的時候,士兵才能上城牆。

從時間上來說,這完全夠。

畢竟城下有壕溝,從黃河引水灌入,也就是俗稱的護城河,如果不用壕橋的話,根本過不去。而等到壕橋架好之後,聯軍開始攀爬壕橋過來,再架上雲梯,此時董軍早就到了關上。

一計不成,陳暮和田豐又生一計。

那就是等到董軍上來,布好防控之後,他們的士兵就立即撤退,投石車馬不停蹄轟砸。

徐榮也是很快做出戰略調整,在城牆後放修建大規模工事,抵擋落入城內的石頭,士兵不再是躲在城內,而是躲在城牆後方的工事內,這樣就可以隨時上城佈防。

雙方你來我往,虛虛實實地進行攻防布戰,雖然沒有進行大規模正面交鋒,但充滿了戰場上的隱秘暗鬥與陰謀詭譎。

“大哥,經過多日投石車轟砸,董軍士氣必然跌落到了極點,我軍可以大舉進攻了。”

陳暮看着遠方坑坑窪窪的城牆,微笑着說道。

劉備遲疑道:“最近這段日子,我發現董軍的反應速度快了許多,恐怕他們的士兵就藏在城下,現在進攻的話,他們也會很快上去防禦,這虎牢關還是險要,難以打破呀。”

“無妨,我有一計,必然能打得敵人措手不及。”

陳暮自信一笑。

“哦?”

劉備眼睛亮了起來,說道:“是何計策?”

“乃置之死地而後生之法。”

陳暮將計策說出來。

這個辦法其實就是組織敢死隊冒着投石車的炮彈先一步來到壕溝外,等投石車停下之後,再組織進攻。

因爲投石車石塊砸在城牆上,或者城外地面,會濺起大量塵土,形成戰爭迷霧,同時也會發出很大的聲音,城上的瞭望手很難看清楚情況,也無法通過聲音判斷。

這個時候如果敢死隊已經抵達了壕溝邊,架設好了壕橋,等灰塵散去,瞭望手發現的時候,大軍基本就已經到了城下,開始搭建雲梯準備上城了。

等到瞭望手將情況報告給徐榮,徐榮再下令士兵回到城上佈防,基本上雙方士兵是同時抵達城牆上,那時候就是城牆白刃戰。

憑藉着聯軍人多,董軍失去了地利,近身白刃戰大概率是聯軍取得優勢,最終也會將虎牢關徹底拿下來。

這個計策其實就是後世二戰的炮兵與步兵協同戰術。

後世有句口號,“炮兵轟,步兵衝,炮兵轟完步兵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唯一可惜的地方就是傷亡會很大。

由於董軍有火箭,如果事先搭好壕橋,會被董軍利用油脂燒掉,所以要爭取時間,就得讓士兵離護城河靠得更近,以便儘快鋪設壕橋。

但投石車這個東西說不準的,有時候能投入城內,有時候會落在城外,一旦沒控制好,傷到自己人,那傷亡就大了。

“此計......”

劉備聽完之後,無比遲疑,這對於自家的將士來說,實在是個很可怕的計策。

陳暮只說了一句話:“大哥,時不待我,天子還在洛陽等我們。若是董賊將天子遷移至長安,那我們在這裡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幹了!”

劉備一咬牙,慈不掌兵,他何嘗不知道生命可貴?

可人活在這世上,本就有他的意義。

如果部下因爲今日的犧牲而換取了更加光明的未來,那麼他們的犧牲也是值得的,他們的家人,子孫後代,也將得到妥善的安置。

命令下達,全軍召集敢死隊衝鋒。

只要參與進入敢死隊,就立即賞錢,若戰死,將獲得大量撫卹金,家人親族獲得各種優待,若能登上城牆,另有賞金。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成羣結隊的敢死隊站出來,足足五六千人,甚至人數還在持續增長。

亂世就是這樣,人命不值錢。每個人都想活着,但生命的意義就在於綻放,如果能夠用自己的拼搏爲家人換取安寧的生活,這裡包括其他諸侯的軍隊士兵,每一個人都希望如此。

咻咻咻!

轟隆轟隆轟隆轟隆!

投石車依舊在源源不斷的拋砸着石頭,經過篩選,遴選出八千最勇敢的士兵,這次連衝車和木幔都不帶了,直接扛着雲梯壕橋一窩蜂開始往前衝。

頭頂上石塊簌簌地在飛,敢死隊的士兵們即便在出發前如何充滿了勇氣,在這一刻也都煙消雲散,只覺得腿軟無力,渾身哆嗦。

黃忠安撫着身邊一個臉色慘白的小兵道:“阿良,勇敢些,不一定會砸到你。”

“真的嗎?”

小兵毫無血色的臉上勉強露了個笑容:“隊長可不能騙我。”

“不會的。”

黃忠回頭看了眼天空。

無數巨石在半空中劃過一個絢爛的拋物線,即將抵達虎牢關城池的時候,驟然下落,狠狠地砸在城牆上,濺起塵土漫天。

敢死隊的士兵們扛着雲梯,頑強地戰勝着自己的恐懼,緩緩地靠近着護城河。

其實經過這麼多天的拋射實驗,至少在物理學上,陳暮已經將這些投石車的落點誤差計算得很小。

用多重的時候能射多遠,正常投石車可以產生多大的力,即便他的力學知識僅限於高中水平,但也足夠通過不斷調整測試,讓投石車產生的效益最大化。

簡單來說,通過調整各投石車的位置,以及石塊大小,很大概率是可以保證讓投石車丟出去的石頭準確的落在城上,而不是城外。

這個誤差縮減到了五丈以內,已經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計算,同樣也給予了自家士兵很小的傷亡。

可即便如此,依舊有那麼很小的概率,畢竟這東西,也不是完全可控。

黃忠瞳孔驟然一縮,他看到一塊巨大的石頭向着他們砸來。

砰!

塵埃散去,原地留下一個巨大的石坑。

黃忠和小兵都沒有死。

在最後的那一刻,他以極快的速度推開了身邊的阿良,兩人都只是跌倒在地上。

得益於虎牢關佔地面積大,使得八千人是以一伍爲單位,分散慢慢靠近,這樣同樣可以減少出現失控時,造成的誤傷機率。

幸運的是這一枚重達100多公斤的大石塊是被黃忠看到,及時推開身邊的士兵,這纔沒有造成傷亡。

可另外一隊就沒那麼幸運,被大石塊轟中,當場就砸死了三個。

這個意外讓敢死隊更加沉默,沒有人再說話,繼續慢慢地往前挪動,終於抵達了位於投石車七十米外的壕溝邊。

“停止射擊!”

傳令官奔馬在陣前狂奔,給投石車下達繼續射擊的指令。

幾乎是在空中咻咻咻的聲音停下的瞬間,所有的敢死隊同時將壕橋架在了壕溝之上,開始往城下攀爬。

由於關下全是煙塵,漫天黃土,遮蔽了視野,關內所有的瞭望手都沒有注意到關下的舉動。

等到他們發現的時候,一架架雲梯都已經開始鋪設,有人在往關上發起衝鋒。

“敵襲,敵襲!已開始攀登城牆!”

哨兵聲嘶力竭地吶喊如尖銳的哨聲一般打破了這份寧靜。

關下的徐榮在注意到投石車停止進攻之後,就已經命令士兵做好準備。

可他萬萬沒想到敵人的進攻速度居然如此迅猛,要知道投石車離城牆大概有三十多丈遠,這段距離聯軍士兵扛着雲梯壕橋跑過來都最少需要二三十息。

這還只是跑到城下,等到再架構壕橋,攀登過護城河,雲梯還沒架上,他們的士兵就已經到達城上開始佈防。

所以徐榮聽到敵人居然已經開始攀登城牆的時候,首先是覺得不可思議,然後是充滿驚恐。

爲什麼。

爲什麼聯軍可以在停止射擊的同時,就已經抵達了關下。

難道他們是冒着投石車的砲雨來的嗎?

他們就不怕死嗎?

但這個時候已經容不了徐榮再想太多,幾乎是在聽到哨兵傳來信息的下一秒,他就瘋了一般衝着士兵們大吼:“上城牆,都給我上城牆!”

關下董軍忙不迭開始通過樓梯往城牆上衝。

幾乎是在董軍士兵剛剛上到城牆的時候,城牆上源源不斷的聯軍士兵已經如螞蟻般衝上來。

得益於虎牢關的城牆高度接近九米,使得第一批上來的沒有那麼多。

要是普通四米多的城牆,現在估計城上全是聯軍士兵。

因此董軍士兵很快與敵軍交戰在一起。

“殺!”

黃忠衝在了第一個,翻身下女牆,手中大刀如龍舞動,頃刻間就已經斬殺了數人。

“隊長威武!”

跟在黃忠身後的小隊其他人見到這一幕,軍心大振,紛紛吼叫着往前衝殺。

徐榮與其他西涼軍將領也同樣帶着親衛殺到了城牆上。

現在虎牢關只有三萬多人,徐榮已經下令讓所有士兵全部回到關上防守,兩邊人馬在城牆上很快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戰。

兩邊一時間處於焦灼狀態,城牆上到處都是慘烈廝殺。

關外的聯軍所有人都看到了這一幕, 這是聯軍的士兵第一次衝上城牆。

劉備幾乎是欣喜若狂,對着身邊的傳令官道:“傳令,去傳令,出擊,全軍出擊,都給我殺上去!”

“衝啊!”

“殺!”

“嚯嚯嚯!”

早就準備好的劉備大軍當仁不讓第一個往前衝鋒。

管亥、臧霸、張遼、高順等人率領的士兵,如狼似虎一般向着城下殺奔而去。

八千士兵想要佔領長達三裡的城牆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城牆上的戰鬥稀稀拉拉,常常是三名董軍圍攻一名聯軍,靠着敢死隊的悍勇才勉強維持住陣腳。

但十多萬大軍就在身後,他們的位置其實比投石車還遠,因爲投石車有木幔抵擋弓箭,普通士兵可沒有,所以位置必須遠一些。

現在發起衝鋒,約一里之地,所有人都撒丫子狂奔,扛着更多的壕橋雲梯等攻城器械向着虎牢關進發。

然而就在此時,意外發生了。

所有人都不知道,就在聯軍終於攻上城牆的那一刻,虎牢關背面,一支大軍剛剛趕到。

這支大軍人數不過一萬,可執旗兵手中的那杆大旗上,卻鮮明地寫了一個字。

呂!

呂布,終於抵達了虎牢關,剛好趕上了這一戰。

第一百二十六章 東征高句麗第二十五章 侍女阿香第二十四章 聽四叔的話第二十章 南陽之戰(2)第一百四十章 大河對峙第一百一十三章 留畫雕像第一百八十一章 決戰前後第八十四章 兵臨城下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一百九十章 誅顏良第三十六章 陣斬蹋頓第七十六章 界橋之戰第七十三章 投石問路第一百二十六章 東征高句麗第二十四章 聽四叔的話第四十九章 曹操的應對第二章 劉備登基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第五十九章 起風了第一百一十五章 海頭城外第四十一章 田豐之計第四十四章 帝崩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第五十五章 比四弟強多了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七章 大漢忠臣董仲穎第四十章 奇襲第六十九章 萬惡之源第十章 西討關中,北伐幽州,南取南陽。第四十八章 南方先亂第一章 唯一的光第七十八章 淮水之戰第二十六章 坐而論道第一百二十章 開關一按,便是半個盛漢第八十一章 郭嘉發起了挑戰第二百五十七章 朝堂第二百六十五章 年大業換帝位第三十三章 拉開序幕第三十七章 學宮最後一天(完)第四十八章 與礦山打仗請假條第七十七章 大善人陳暮第八十六章 科研指導第七十八章 官軍下來戰書,約我等明日決戰第三十六章 海內聞名,天下皆知第八十九章 一十五規劃(完)第五十章 鬥將第六十八章 我帶你回家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門學問第二十五章 侍女阿香第七十一章 沈亭之戰(3)第五十章 傳國玉璽與守墓人第五十九章 曹操無路可逃第二百三十六章 綁架陳暮第二百五十八章 仲長統第四十章 鳴金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門學問第二百一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六章 觀察第六十二章 朝會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第八章 美麗的夢第五十七章 歸降第二百三十九章 令人疑惑的策略第八十八章 一十五規劃(2)第二百七十三章 決戰之日第八十四章 決戰之時第二十六章 廣年對(2)第一百二十二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七十一章 典韋第二百零九章 弓手陣地向右移二里第一十六章 有內鬼第六章 漢末羣雄之猛虎孫文臺第八十二章 曹操投降與未來規劃第一百五十四章 南方大亂再起第五十一章 二戰管亥第二百零六章 感情牌第六十八章 武課第四十三章 幕後黑手第三十四章 大戰閻行請假條第六十章 贏了他一次第十章 收斂屍體第三十五章 民風淳樸蒲陰縣第二十八章 船老闆第七十八章 如狼似虎第二百二十五章 戰術佈置請假條第二十一章 追擊第二百六十二章 如何證明?請假條第二百四十章 一生之敵第七十五章 給老大哥擦屁股第八章 瘋狂的何氏第二百四十二章 南下洛陽第四十九章 責任第三十八章 合縱連橫第四十二章 楊賜去世第八十六章 戰術
第一百二十六章 東征高句麗第二十五章 侍女阿香第二十四章 聽四叔的話第二十章 南陽之戰(2)第一百四十章 大河對峙第一百一十三章 留畫雕像第一百八十一章 決戰前後第八十四章 兵臨城下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一百九十章 誅顏良第三十六章 陣斬蹋頓第七十六章 界橋之戰第七十三章 投石問路第一百二十六章 東征高句麗第二十四章 聽四叔的話第四十九章 曹操的應對第二章 劉備登基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第五十九章 起風了第一百一十五章 海頭城外第四十一章 田豐之計第四十四章 帝崩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第五十五章 比四弟強多了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七章 大漢忠臣董仲穎第四十章 奇襲第六十九章 萬惡之源第十章 西討關中,北伐幽州,南取南陽。第四十八章 南方先亂第一章 唯一的光第七十八章 淮水之戰第二十六章 坐而論道第一百二十章 開關一按,便是半個盛漢第八十一章 郭嘉發起了挑戰第二百五十七章 朝堂第二百六十五章 年大業換帝位第三十三章 拉開序幕第三十七章 學宮最後一天(完)第四十八章 與礦山打仗請假條第七十七章 大善人陳暮第八十六章 科研指導第七十八章 官軍下來戰書,約我等明日決戰第三十六章 海內聞名,天下皆知第八十九章 一十五規劃(完)第五十章 鬥將第六十八章 我帶你回家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門學問第二十五章 侍女阿香第七十一章 沈亭之戰(3)第五十章 傳國玉璽與守墓人第五十九章 曹操無路可逃第二百三十六章 綁架陳暮第二百五十八章 仲長統第四十章 鳴金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門學問第二百一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六章 觀察第六十二章 朝會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第八章 美麗的夢第五十七章 歸降第二百三十九章 令人疑惑的策略第八十八章 一十五規劃(2)第二百七十三章 決戰之日第八十四章 決戰之時第二十六章 廣年對(2)第一百二十二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七十一章 典韋第二百零九章 弓手陣地向右移二里第一十六章 有內鬼第六章 漢末羣雄之猛虎孫文臺第八十二章 曹操投降與未來規劃第一百五十四章 南方大亂再起第五十一章 二戰管亥第二百零六章 感情牌第六十八章 武課第四十三章 幕後黑手第三十四章 大戰閻行請假條第六十章 贏了他一次第十章 收斂屍體第三十五章 民風淳樸蒲陰縣第二十八章 船老闆第七十八章 如狼似虎第二百二十五章 戰術佈置請假條第二十一章 追擊第二百六十二章 如何證明?請假條第二百四十章 一生之敵第七十五章 給老大哥擦屁股第八章 瘋狂的何氏第二百四十二章 南下洛陽第四十九章 責任第三十八章 合縱連橫第四十二章 楊賜去世第八十六章 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