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綁架陳暮

“三國之謀伐 ()”

南陽許子遠?

曹操和郭嘉對視一眼,都能出對方眼中的疑惑。

許攸來這裡做什麼?

按照常理來說,只有兩種可能。

一是拋棄袁紹,來投曹操。

二是來做袁紹說客,求曹操出兵相助。

但這兩個情況都不太現實。

因爲前者明明有更好的選擇,後者則是用腳指頭想都不可能。

相比於投奔曹操,投奔如日中天的劉備不好嗎?

至於求曹操出兵,曹操連徐州都沒拿下,光靠兗州這一畝三分地,有幾分實力?

說句不好聽的,歷史上曹操拿下司隸、兗州、豫州、徐州幾乎四州之地,也差點被僅僅統一河北的袁紹打得找不着北。

更何況現在。

只要有點腦子,都應該明白,現在出兵去相助袁紹,那是什麼下場。

剛好劉備找不到藉口收拾他曹操,藉口不就來了?

所以忽然聽到許攸來訪,郭嘉和曹操都覺得有些奇怪,不明白他來做什麼。

“奉孝,你說許攸來做什麼?”

曹操忍不住問道。

郭嘉眯起眼睛:“許子遠怕是來投奔明公的。”

曹操一頭霧水道:“即便是要投奔,也該去投奔劉備,來投奔我做什麼?”

郭嘉想了想,分析道:“原因有三點,一,許攸此人心高氣傲,寧爲雞頭,不願爲牛尾,劉備麾下猛將如雲,謀士若雨。他去劉備那,不一定能得到重用。”

“嗯。”

曹操點點頭,對於自己這個發小的性格,他還是非常瞭解。

郭嘉繼續道:“二,他跟劉備關係不熟,貿然前去,劉備恐會疑他爲袁紹內應,必然猜忌於他,以許攸的性格,恐怕會難以忍受。”

“這倒也是。”

曹操笑了笑,許攸這傢伙確實是這樣。

“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郭嘉認真說道:“我曾經去過王文祖處,明公可知道,王芬擅立皇帝,是誰在背後給他出主意?”

“莫非是許攸?”

曹操驚詫,當年王芬忽然立僞帝,讓天下人都覺得驚愕,原來裡面還有內情。

郭嘉點點頭道:“乃是許攸和周旌慫恿,王芬恰好也有此意,便順勢爲之,只是他太急了,如果再等一年半載,或許如今天下就有可能大不一樣。”

“難怪,許攸既然參與進去了,以他的智謀,應該不會這麼愚蠢,裡面恐怕也有袁紹的指使吧。”

曹操嗤笑起來,當年王芬立僞帝其實是一招好棋,但壞就壞在他立的時機不對。

如果晚一年,等劉辯死了,天下無主,再立皇帝就名正言順地多。

偏偏他早立了半年,那時劉辯還在,雖然淪陷在董卓手裡,可劉辯不死,那立的皇帝就是僞帝,天下人人誅之。

現在看來,恐怕裡面有袁紹的影子,就是讓王芬成爲衆矢之的,因爲王芬不修兵事,如果被天下人指責征討,到時候王芬也就不得不倚仗袁紹。

郭嘉說道:“這是自然。”

過了片刻,許攸從前門進來,還未步入廳堂,就在中庭看到曹操從院子裡走出來,大笑着對他說道:“哈哈哈哈哈,子遠,沒想到你會來,恕未遠迎呀。”

態度不算太冷,但也談不上倒履相迎那麼熱情。官渡之戰的時候曹操有求於許攸,所以態度才那麼好,後來拿下了冀州,許攸屢屢直呼他小名,被他砍的時候,可是毫不留情來着。

許攸笑道:“阿瞞,忽然上門叨擾,有失禮節,還望不要怪罪纔是。”

曹操聽到他大庭廣衆之下叫自己小名,眼角微微抽搐了一下,

但臉上卻依舊不動聲色,保持着微笑上去親暱地攬着他的手道:“子遠哪裡的話,我們自幼相伴,親如兄弟,你來我這裡想來便來就是,當自己家一樣。”

“哈哈哈哈。”

許攸也攬着他的肩道:“還是阿瞞待我好。”

一旁的郭嘉看着他們倆肩摟着肩一起進入廳堂,眼角同樣微微抽搐。

早聽說許攸此人不拘小節,現在看來,何止是不拘小節的問題,簡直是目無法紀。

曹操即便實力不如袁紹劉備,身份上總歸是兗州牧,一方諸侯,坐擁數郡之地,麾下五六萬精銳之士。

你許攸之前不過是袁紹底下的一個謀士而已,還曾經帶兵入侵過兗州,自東郡過河襲擊過濟北,現在又跑過來不先請罪,卻是對兗州之主如此無禮,屬實是狂妄。

不過郭嘉也知道,曹操是在和許攸虛與委蛇,如果許攸過來不能給曹操帶來什麼利益的話,恐怕新賬舊賬一起算,許攸走不出兗州了。

三人進了廳堂,曹昂自然認識許攸,上前行禮道:“見過叔父大人。”

許攸驚詫道:“你是子修?居然這麼大了?”

曹操笑道:“上次你來我家,還是在七八年前,我兒自然也已經長大了。”

許攸苦笑道:“怨我沒有與孟德多走動走動。”

曹操坐下之後,等僕人上了酒,纔開始進入正題,舉起酒杯對說道:“子遠,老友相聚,自要喝一杯纔是。”

“來,幹!”

許攸也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等大家都喝完之後,曹操擦了擦嘴角說道:“對了子遠,你不在本初那裡待得好好的,怎麼忽然跑到我這裡來了。”

許攸憤恨道:“孟德,我們三人也是自幼相識,多年情誼,本該深厚纔是。可是本初卻聽信外人,那潁川人郭圖,一愚陋之輩,卻聽他讒言,致使界橋大敗,我深恨之,因而只得前來投奔,還望孟德收留。”

曹操故作不知道:“子遠,本初不重用你,確實不應該。可他如今已經大敗,支撐不了多久,你即便要投奔,也該投奔那劉玄德才是,我兵少將寡,恐怕難以成事。等河北被劉備佔據,雄兵南下,我到時候也得俯首稱臣,子遠來投奔我,恐怕是找錯人了呀。”

許攸含笑道:“孟德,我們之間,就不要再說這些話。咱們相識多年,你是什麼人我自然清楚,必不甘於人下也。劉玄德不過是織蓆販履之徒,僥倖得了高位,如何比得上袁氏與曹氏?我就不信,等劉玄德拿了河北,孟德會臣服於他?”

郭嘉和曹操對視一眼,都沒有說話。這就是很多人不願意投奔劉備的原因,出身不太好。

曹操雖然出身也不行,是閹宦之後,但人家世代都是朝廷大官,父親更是坐過三公之位。袁氏更加了不得,四世三公,名滿天下。

而劉備呢?

在被漢孝康帝錄入宗室之前,本質上其實就是一個平民黔首而已。

漢代那些所謂的漢室宗親可不看你是不是劉邦後裔,而是要看你有沒有被錄入宗室,被封賜爵位。

沒有爵位,就是普通百姓,底層出身罷了。

後世很多人都說歷代帝王出身背景,朱元璋是無可爭議的背景最差,但漢代那三個開國皇帝,也好不到哪裡去。

西漢、東漢、季漢三個劉氏漢朝,身世背景一個比一個差。

劉邦不用多說,一個亭長出身,劉秀稍微強一點,父親是個縣令,家族也是南陽豪族,稍微有點家底能夠讓他和兄長劉縯去長安太學讀書,還能夠四處結交豪傑,手底下養一些賓客。

至於劉備,還不如劉邦和劉秀呢,就一個無業遊民,父親也是個縣令,可死得太早,毛都沒給他留下,靠叔父資助才能上學,起兵的時候就關張,比劉邦劉秀差太多。

所以這樣的身世對於那些有家族底蘊的豪族來說,就跟累世貴族看不起鄉村爆發戶是一個道理。表面恭敬,內心裡非常鄙夷,認爲他不過是一朝發跡而已。

雖然如今時代不同了,劉備也身居高位,但他們這些世家出身的人,如袁氏楊氏曹氏之流,依舊是打心底看不上劉備這樣的人,嫌棄他的出身。

所以讓曹操將來去跟劉備俯首稱臣,對於內心驕傲的他來說,真是比死了還難受,所以他才這麼急着想要尋找一條出路。

當然。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曹操本身就有野心,只不過既有野心,那自然也不會甘於人下,特別還是劉備這樣底層出身之人的人下!

“子遠不去投奔劉備,莫非也是瞧不起他的出身?”

曹操試探性地問了一句。

許攸驕傲道:“自然,像劉備孫堅之流,一個平民黔首,一個地方豪族,也配爭奪天下?如今誰人不知,他劉備戰勝了本初之後,下一步就是要登基稱帝了,此取死之道也,皆時便是孟德的機會!”

曹操不置可否,雖然他心底跟許攸一樣瞧不起劉備出身,但形勢比人強,現在人家實力強大,如果真收復了河北,再發展幾年,雄兵幾十萬,稱帝還真是水到渠成之事。

一旁郭嘉曹昂都沒有說話,曹操想了想,才緩緩說道:“子遠莫要取笑我,我現在地不過半州之地,兵馬不過兩三萬,如何能與劉玄德匹敵?”

許攸盯着他,直盯得曹操心裡發毛,看了半晌才笑着說道:“我認識的曹孟德,可不是這樣胸無大志。若是孟德想要臣服於劉備麾下,那自然當我從未來過便是,反正我與劉景升也算舊友,大不了去荊州投奔他。”

曹操看了眼郭嘉,看到郭嘉微微點頭,便輕聲說道:“天下人誰不知那陳子歸要扶持他兄長爲帝之心,可惜啊,我亦想匡扶漢室,奈何力薄人少,無能爲力呀,子遠不知有何見教?”

許攸大笑了起來:“我就知道孟德不是甘於俯首之人,孟德放心,我有辦法。如今本初覆滅已是定局,孟德要想有所作爲,只能往南方發展,可是爲何孟德不去呀?”

曹操苦笑道:“那徐州的呂布頗爲難纏,我幾次征討都沒有將他消滅,被他阻隔了南下的道路,若非此獠,我早就得徐州之地。”

如果能得到徐州,曹操的實力就會增長不少。因爲這一世徐州沒有被屠殺,現存的人口還是多達二百萬。

只是可惜徐州北面被青州所得,只有廣陵下邳彭城還在,但這三地加起來也有一百多萬人,對於人少地盤小的曹操來說,已經算是一塊很大的肥肉了。

最重要的是徐州連通揚州,這樣他就能夠通過徐州往南面入手,北方劉袁爭霸,他現在只能往打南方的主意。

然而許攸卻說道:“孟德光盯着徐州做什麼,豫州呢?若能得豫州徐州,將河南之地囊入其中,則有了與北方爭霸的本錢。現在還被困在兗州,孟德就不想想,爲什麼會這樣嗎?”

曹操沒好氣道:“子遠應該明白,我若出兵豫州,先不說那孫文臺沒那麼好對付,單就從道義上,朝廷也必然視我爲賊寇,我可沒袁紹的家底,一旦被朝廷定爲奸逆,劉備、孫堅、劉表這些人,必然會征討我,別忘了,還有呂布在我身側虎視。”

“孟德看問題還是看得太膚淺了些。”

許攸笑了起來:“這些確實是事實,一旦孟德攻打豫州,則萬事休矣。可孟德卻不知道,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劉備,如果能讓劉備無法對孟德出兵,則孟德便可以肆無忌憚地征討河南之地,而不用擔心被四面圍攻。”

“這是何意?”

曹操不由納悶。

唯有郭嘉似乎有些明悟,眼神頓時閃爍了起來。

許攸說道:“孟德忌憚者,無非是孫氏與劉氏聯盟爾,一旦攻打孫堅,則會被劉備孫堅一同攻打,再加上那呂布,恐腹背受敵?”

“不錯。”

曹操點點頭。

他曾經也動過對孫堅動手的想法。

可當初在洛陽同席,大家一起聯盟在一起,形成了盟約,就讓他不好背叛。

當然,以曹操的道德水準,背盟只是一件小事。

關鍵在於還是那個問題,他如今沒有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樣就缺失了攻打豫州的大義名分。

一旦洛陽把他定性爲反賊,那情況就不同了,因爲他不像袁紹和袁術那樣一開始就有個很大的家底,他的底子太薄,很容易就被攻破。

而且那個時候攻打豫州,他只能和袁紹袁術結盟,袁紹被陳暮以三面合圍的戰略困得死死的,根本沒法出兵相助。

袁紹不幫忙,曹操和孫堅頂多打個五五開,那時候陶謙還在,呂布也背刺了他一手,如果當時他就和孫堅劉備翻臉,估計今天他的墳頭草都三尺高了。

至於袁術,袁術早期實力確實強,但他能力太差,且他豫州亦是虎視眈眈,曹操忌憚他。

如果和袁術聯盟的話,即便是打下豫州,恐怕也不過是給袁術做衣裳,因此他當時只能對徐州動手。

所以綜合種種,不是曹操不想把豫州拿下,只是一來孫堅實力不弱,二來他是在夾縫當中求存,能存活下來都不容易,若是再和孫堅劉備鬧翻,去抱袁紹袁術的大腿,根本不可能堅持到現在。

然而許攸卻說道:“表面看起來確實如此,但孟德有沒有想過,如果劉備不出兵的話,孟德南連袁術,北盟本初,則徐州與豫州之地,河南之地,是不是早就到手了?”

曹操笑道:“劉備怎麼可能會不出兵呢?當初孫堅有難,被袁術攻打,他可是親自帶兵南下。劉備得朝廷支持,手握大義,又經營青州十餘載,兵多將廣,糧草堆積如山,就連本初都差點被劉備和公孫瓚聯手覆滅,更別說我了。”

“但是劉備卻有一個致命的弱點。”

許攸道。

“哦?”

曹操詫異道:“什麼弱點?”

“過於在意自身名望。”

許攸說道:“他起於微末,與三個結義兄弟患難與共十餘載, 感情深厚,如果孟德能抓住一人爲質,投鼠忌器,劉備必不敢攻打孟德。”

“你怎麼知道他不敢?”

曹操皺眉,這可是一件很冒險的事情,抓關張陳三人,那是把劉備得罪到死。

“明公,他確實不敢。”

就在此時,郭嘉突然站了出來說道:“劉備以仁義聞名於世,他的三個兄弟比之親兄弟還要親近,對待手下亦是如沐春風。如果他對其中一名結義兄弟置之不理,恐怕另外兩人心寒,屆時名望盡毀,手下離心離德,明公以爲,他敢否?”

“這......”

曹操對於劉備還是不太理解,這有什麼,一個結義兄弟而已,怎麼比得了大業?

然而如果讓他知道歷史上發生的夷陵之戰,就不會懷疑了。

那個節骨眼,傻子都應該明白從戰略意義的角度來說,給關羽報仇不是一個好選擇,聯合東吳先破最強大的魏國纔是最好的計策。

可劉備偏偏要給關羽報仇,舉國之力進攻東吳,導致夷陵之戰一把火,燒掉了季漢最後的希望。

連國運劉備都不在乎,足以證明他最在乎那幾個兄弟。

“明公。”

郭嘉繼續道:“劉備是靠仁義才得的名聲,不顧忌自己的兄弟,那就是不仁不義,這般自毀名望,他不會去做的。”

“嗯。”

曹操微微點頭,看向許攸道:“子遠是讓我綁關羽張飛陳暮三人當中的一人爲質,汝以爲,我應該綁誰?”

許攸看了眼郭嘉,郭嘉也看了眼他,二人心領神會,幾乎同時開口說道。

“自然是陳暮!”

第八十四章 大漢光明的未來第五十四章 劍拔弩張第四十九章 孝康帝第一章 唯一的光第六十七章 塞北雁門第八十二章 屠城第一百八十三章 鬍鬚亂第一十三章 二桃殺三士第一百一十一章 羣狼戰術第五十六章 剛而犯上第七十四章 廢帝第四十九章 責任第五十章 官渡對峙第一百八十六 鞠義復仇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六十章 孫策第六十九章 大漢上將軍討逆先鋒孫文臺第二十五章 侍女阿香第七十四章 張讓第四十七章 第二步,親征曹操第四十一章 陳暮是我弟第八十二章 屠城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九十章 呂布的選擇第二百三十六章 綁架陳暮第三十九章 公孫瓚第七十七章 你要和我打嗎?第二十七章 南軍第一十八章 溫柔鄉,英雄冢通知第三十二章 滿滿的套路第二十四章 襄陽城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哺時定策第七十八章 官軍下來戰書,約我等明日決戰第二百一十三章 連環擊與火起第五十章 戰略目標:曹操保衛戰第二十六章 試探第一十四章 此去洛陽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第六十九章 沈亭之戰(1)第一百二十章 開關一按,便是半個盛漢第一百八十章 姓的智慧第六十三章 狂獅第一百二十章 開關一按,便是半個盛漢第一百二十六章 智取黑山軍,緊急軍情第六十章 陳暮發動技能——萬箭齊發第一百三十五章 教育晚輩第四十五章 遷都(感謝雲哥的盟主)第二十九章 反攻長安第七十八章 官軍下來戰書,約我等明日決戰第四十五章 一聲長嘆第六章 哥,咱家有後臺了第四十二章 野王之戰第三十五章 天下無主第三十八章 敲三下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八十四章 計中計中計中計第一百六十六章 襲城!第十章 西討關中,北伐幽州,南取南陽。第三十七章 成了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第十章 收斂屍體第十章 天子請假條第七十一章 開會第一十五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二百二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七十七章 好大的嗓門第一十八章 老狐狸與小狐狸(感謝比魯大佬盟主)第四十六 叔慈侄孝第四十七章 第二步,親征曹操第一十五章 替天子背鍋第四章 推諉第八十五章 養寇自重第一十九章 也曾一言而拯救黎民!請假條第一十七章 民族融合第六十章 入駐華陰第三十七章 成了第二十四章 聽四叔的話第二百三十九章 令人疑惑的策略第七十八章 他回來了第四十二章 走馬豫州第六十四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五十六章 欺世盜名第二百七十九章 袁紹之死,禪位第一百二十三章 巔峰關羽第四十一章 內閣會議第一十六章 世界級帝國的開始第二十一章 追擊第九十六章 腥風血雨第一百零一章 淶水之戰第三十章 窺伺關中第一十七章 調兵遣將第二百零四章 圖謀界橋第五十二章 魑魅魍魎(一)第九十章 主動出擊第五十六章 繁星點點第七章 覬覦河內第五十一章 約戰曹操
第八十四章 大漢光明的未來第五十四章 劍拔弩張第四十九章 孝康帝第一章 唯一的光第六十七章 塞北雁門第八十二章 屠城第一百八十三章 鬍鬚亂第一十三章 二桃殺三士第一百一十一章 羣狼戰術第五十六章 剛而犯上第七十四章 廢帝第四十九章 責任第五十章 官渡對峙第一百八十六 鞠義復仇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六十章 孫策第六十九章 大漢上將軍討逆先鋒孫文臺第二十五章 侍女阿香第七十四章 張讓第四十七章 第二步,親征曹操第四十一章 陳暮是我弟第八十二章 屠城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九十章 呂布的選擇第二百三十六章 綁架陳暮第三十九章 公孫瓚第七十七章 你要和我打嗎?第二十七章 南軍第一十八章 溫柔鄉,英雄冢通知第三十二章 滿滿的套路第二十四章 襄陽城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哺時定策第七十八章 官軍下來戰書,約我等明日決戰第二百一十三章 連環擊與火起第五十章 戰略目標:曹操保衛戰第二十六章 試探第一十四章 此去洛陽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第六十九章 沈亭之戰(1)第一百二十章 開關一按,便是半個盛漢第一百八十章 姓的智慧第六十三章 狂獅第一百二十章 開關一按,便是半個盛漢第一百二十六章 智取黑山軍,緊急軍情第六十章 陳暮發動技能——萬箭齊發第一百三十五章 教育晚輩第四十五章 遷都(感謝雲哥的盟主)第二十九章 反攻長安第七十八章 官軍下來戰書,約我等明日決戰第四十五章 一聲長嘆第六章 哥,咱家有後臺了第四十二章 野王之戰第三十五章 天下無主第三十八章 敲三下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八十四章 計中計中計中計第一百六十六章 襲城!第十章 西討關中,北伐幽州,南取南陽。第三十七章 成了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第十章 收斂屍體第十章 天子請假條第七十一章 開會第一十五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二百二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七十七章 好大的嗓門第一十八章 老狐狸與小狐狸(感謝比魯大佬盟主)第四十六 叔慈侄孝第四十七章 第二步,親征曹操第一十五章 替天子背鍋第四章 推諉第八十五章 養寇自重第一十九章 也曾一言而拯救黎民!請假條第一十七章 民族融合第六十章 入駐華陰第三十七章 成了第二十四章 聽四叔的話第二百三十九章 令人疑惑的策略第七十八章 他回來了第四十二章 走馬豫州第六十四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五十六章 欺世盜名第二百七十九章 袁紹之死,禪位第一百二十三章 巔峰關羽第四十一章 內閣會議第一十六章 世界級帝國的開始第二十一章 追擊第九十六章 腥風血雨第一百零一章 淶水之戰第三十章 窺伺關中第一十七章 調兵遣將第二百零四章 圖謀界橋第五十二章 魑魅魍魎(一)第九十章 主動出擊第五十六章 繁星點點第七章 覬覦河內第五十一章 約戰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