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傳國玉璽與守墓人

初平元年六月,夏日炎炎,天乾物燥。

董卓早在數天前就離開了洛陽,按照行程,此時都已經入了函谷關,即將抵達關中平原。

在離開洛陽之前,他就對留守的董旻下達了指令,讓他火燒洛陽都城。

董旻並沒有第一時間就按照董卓的指令去做,而是繼續在洛陽搜刮,這座曾經達百萬人口的百年古都,依舊藏着無數可以挖掘的財富。

除非刮地三丈,不然董卓能夠帶走的財富,也僅僅只是一小部分而已。因爲很多古人藏錢,是真的會把錢藏在地下。

董旻搜刮了數天,同樣搜得盆滿鉢滿,直到他聽聞消息,徐榮已經從虎牢關撤退,他才匆匆燒城。

徐榮從虎牢關撤回來用了兩天時間,而董旻聯合徐榮光點燃整個洛陽城,就用了一天。

洛陽實在太大了。

雖然肯定比不得現代一座省城那麼恢宏,但畢竟是能夠住百萬人口的地方,外城與內城佔地數十平方公里,即便花了一天點火,也才僅僅只是點燃了小片區域。

所以當劉備軍抵達洛陽的時候,其實大火已經燒了一兩天了,根據《後漢書·董卓傳》記載:“悉燒宮廟官府居家,二百里內無復孑遺。”

焚燒宮殿宗廟官府百姓房屋,二百里以內一片焦土,而且這場大火足足持續了數月,可見古洛陽幾乎什麼都沒有留下。

五萬人進入洛陽,同時孫堅曹操公孫瓚等人的人馬也跟在身後,所有人看到洛陽火焰沖天,黑煙鋪地,二三百里,處處殘垣斷壁,並無雞犬人煙。

在劉備聲嘶力竭幾近嘶啞的呼聲當中,九萬人幾乎全部加入救火,可依舊是杯水車薪,甚至還有不少士兵被燒傷、煙嗆、房屋坍塌而造成非戰爭傷亡,一切的一切都彷彿處在崩壞的邊緣。

臨近凌晨,東市也僅僅只是撲滅了一小半。此時洛陽內城的火勢已經兇猛滔天,好在洛陽內城街道寬闊,特別是皇城區域,廣場和複道都有十丈以上寬,有安全地帶。

但即便如此,當陳暮走入皇宮的時候,也是灰頭土臉,因爲實在是太熱了,他們不得不讓馬匹和人都跳入較淺的護城河裡,打溼身上,才能進去。

“使君,你到底在找什麼?”

再神勇的人遇到大火也是隻能避其鋒芒,趙雲亦是十分狼狽,臉被薰得黑魖魖的,像是從炭堆裡滾過一樣。

由於陳暮已經卸下了尚書令的職務,所以沒人叫他尚書令,換成了使君。

使君是漢末太守的稱呼,陳暮現在是齊國相。

陳暮沒有說話,而是臉色略微焦急地四下掃視,遠遠地看到了北面玄武門的方向,心中一喜,指着那邊道:“這邊!”

這是趙雲第一次來洛陽,同時也是第一次進入皇宮。而陳暮卻不知道來過多少次,熟門熟路得很。

當下數人輕騎從玄武門的方向進入城內,好在玄武門的橋樑並沒有被燒燬,事實上也燒不毀,這是大理石製造的石橋,即便燒個三天三夜估計也就是染一層黑灰。

過了玄武門,就到了北宮。

陳暮其實不記得傳國玉璽在何處,他只記得孫堅攻入洛陽,等大火燒了數月,火熄滅之後,在宮內一井中找到的玉璽。

要想在比紫禁城還要大幾倍的皇宮內找到那處藏有玉璽的水井,可謂千難萬難。

但陳暮卻不得不冒着火焰最盛的時候過來尋找。

因爲曹操孫堅和公孫瓚也跟着來了,這三人都不是善茬,雖然公孫瓚和劉備是鐵哥們好兄弟,但那可是傳國玉璽......

親兄弟爲了利益還能鬧掰,在絕對的利益面前,誰也說不清楚會不會因爲被慾望衝昏了頭腦而反目。

所以陳暮必須親自來,找到這個代表了朝代正統,可謂天下第一的寶貝才放心。

“在哪呢,在哪呢。”

陳暮心心念念,騎着紫影在皇宮內四處尋找着水井。

皇宮內已經沒有了活人,到處都是屍體。

這裡同樣經歷過一場劫難,雖然比上次宮門之變規模小得多,但造成的後果比上一次要嚴重無數倍。

上一次是死得人比較多,而這次是波及範圍廣,整個洛陽都處於一片火海里。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接近平旦的時候,北宮的井都快搜光。

從傍晚時分,也就是七點多鐘抵達洛陽,到現在平旦,也就是半夜三點鐘,花了七八個小時搜北宮,可見北宮之大。

雖然宮殿房屋不算多,但每一次奔跑都得一二公里,實在耗費時間。

北宮數***全部搜完,陳暮瞪着一對熊貓眼來到了南宮。

南宮就更加熟悉,有些水井都不需要找,他直接就知道地方。

趙雲看到陳暮一直盯着水井尋找,大概也知道他在尋些什麼東西,可是花了那麼久的時間,依舊一無所獲,最終按捺不住好奇心,還是忍不住說道:“使君,你到底要找什麼?”

“找五色霞光。”

陳暮隨口回了一句。

他記得孫堅之所以找到傳國玉璽,就是看到一口井上冒出五色霞光。

這不是野史,而是寫在《三國志·吳書》裡的事情。

陳暮也只能希望陳壽這小子沒有騙他。

“五色霞光?”

趙雲琢磨了一會兒,忽然指着那面一處宮殿上方道:“是那個嗎?”

陳暮轉頭看去,那是南宮最南的甄宮,夜半時分,甄宮宮殿之上,雖然也是火光沖天,但那火焰之中,卻似乎隱隱有五顏六色的其它光彩。

自古槍兵幸運E,唯獨子龍是掛逼?

陳暮看向趙雲的目光頓時變得不同起來,這逆天的運氣,果然把子龍帶出來確實有好處。

當下奔馬而行,來到甄宮外,熊熊烈焰燃燒,宮殿的大門已經倒塌,殿內庭院一片狼藉,雕樑畫棟被破壞得淋漓盡致。

陳暮徑直往後院而去。

宮殿內寬敞無比,後院中央有一水井,看上去平平無奇。

但仔細看的話,就會隱隱發現井的上方似乎有淡淡的五彩光芒。

是光的折射,還是那傳國玉璽確實有什麼奇異之處?

陳暮猜不到,因爲到後世這東西失傳了。

“這井下有東西,撈上來!”

陳暮對身邊士兵下令。

“我去。”

趙雲毛遂自薦,當下就順着水井上方取水用的繩子開始往下爬。

衆人在井上往下看,裡面黑魖魖的,什麼也看不到。

“子龍,下面有什麼?”

陳暮在井口大喊。

趙雲說道:“水面像是浮了具屍體。”

“屍體上有什麼?”

“我找找......啊。”

“找到了嗎?”

“一個很硬的東西,像一塊石頭。”

“快拿上來。”

陳暮大喜,對身邊的士兵道:“快快快,將繩索拉上來。”

幾名忠心耿耿的貼身護衛立即轉動搖桿,將水井下的趙雲緩緩拉上來。

趙雲從井中鑽出來,懷中用衣服包裹着某樣東西。

陳暮貼過去低頭看了眼,然後一邊裝作去拉趙雲,一邊不動聲色地將那東西取過來迅速放入自己的懷裡。

天色很暗,雖然周圍火光沖天,映照着光明,但陳暮特意用自己的身形擋住。

而井下卻很黑,趙雲一開始就沒有注意這是什麼,後來陳暮貼過來,東西已經被陳暮拿走,他就更加不知道是什麼。

“使君,這到底是什麼呀。”

趙雲溼漉漉地從井裡爬出來後,一邊扭動衣角擰水,一邊好奇地問。

陳暮微微一笑:“不該問別問,出去後也別瞎說,以後大家都忘了這件事情,記住了嗎?”

“記住了。”

這裡的衆人都是保護陳暮的老兵,自然很清楚什麼事情該說,什麼事情該保密。

陳暮可不像劉備那麼仁厚,他們這些跟的久的老兵最清楚,四兄弟裡,老四爲人向來都是表面笑嘻嘻,心裡鬼知道在打什麼主意。

取了東西,幾人立即離開了皇宮。

而幾乎是在他們離開的後不久,劉備與曹操孫堅等人就從南城入城,同樣來到了南宮附近,命令士兵開始滅火。

歷史上這場大火燒了數月,孫堅雖然有心想要撲滅,但他的兵馬實在太少,又受袁術節制,只能眼睜睜地看着洛陽被大火覆滅。

但現在有了劉備公孫瓚曹操的兵馬,總共九萬人,至少情況已經比歷史上要強得多。

只是火勢兇猛,人力在大自然面前脆弱得像是一張紙一樣。

所以哪怕劉備已經拼接全力,依舊無法阻止火勢蔓延。

其實洛陽皇宮還好,畢竟宮殿與宮殿之間實際寬度很大,就好像上次宮門之變一樣,想要撲滅還是很簡單。

主要是城外的居民區,離得太近。

就跟山火一樣,木質結構的房屋緊鄰,很容易傳播出去。

所以劉備等人才選擇試圖先滅了皇宮的火勢,再去撲滅外圍的火。

而撲滅皇宮火勢只花了兩天,撲滅外圍的火勢,卻用了一個月。

整整一個月,士兵們都在努力。幾乎是三班倒,睡醒之後,就立即加入救災。

實際上想要救火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他們唯一能夠做的,就是阻隔火勢,防止火勢繼續蔓延。

如一處裡坊還沒有着火,或者某片區域安全,那就將這片區域的房屋拆掉,整理出一片隔離帶出來,火焰無法蔓延。

這是陳暮給出的救火方案,也是直到後世,都是非常有用的救火方案。

這場大火足足持續了一個月,最終才勉勉強強熄滅。

到處都是灰燼與燒燬的房屋,殘垣斷壁滿地都是,地面像是岩漿噴發了一樣,溫度高得燙腳,甚至還有穿草鞋的步兵鞋底直接起火。

東南西三城外已經是一片狼藉,而更危險的是在那些看似熄滅的灰燼之中,還藏着無數餘火,隨時都會死灰復燃。

無數灰在天空飛,大片大片的房屋變成了木炭,甚至都沒有完全燒完,還留有餘燼。

陳暮在南城觀望,太學、靈臺、明堂、辟雍、南城各里坊,全都化爲烏有,最可惜的是太學石經,也在災難之中崩裂倒塌。

而且不止是太學石經,整個洛陽的藏書都遭遇了毀滅性打擊,對於漢末的文學來說,是不可估量的損失。

根據《後漢書》記載:“乃董卓移都之際,吏民擾亂,自辟雍、東觀、蘭臺、石室、宣明、鴻都諸藏典策文章,競共剖散。”

意思是這些書籍都被撕毀,如果是絲帛紙張寫的經典,則全都撕扯帶走,史料記載,董卓送往長安的書籍只有七十多車,但實際上洛陽藏書何止百萬,裝千車都綽綽有餘。

因此在撲滅了皇城的火之後,劉備軍的主要撲救對象,就是太學、辟雍、東觀、蘭臺、石室、宣明、鴻都館等這些藏書之地,搶救出了一百餘車遺留典籍。

雖然與曾經恢宏的洛陽藏書相比,這只是一小部分,但要是運回青州,送入泰山學宮,恐怕整個學宮上到鄭玄下到普通學子都會高興地瘋掉。

在漢末,這些書不是知識,而是財富,是一個世家豪門的底蘊。

“四弟,洛陽被燒得一乾二淨了。”

劉備失魂落魄,站在南城的這座小山崗上,略微悲傷地眺望着這座枯敗的城市。

陳暮搖搖頭:“洛陽被燒得一乾二淨了,可大漢的人心沒有燒沒,那一切,就都還有希望。”

“董卓老賊,我恨不得生啖他肉。”

劉備齜目欲裂,怒髮衝冠,握緊了拳頭道:“等我先清掃了洛陽,整理一下帝都,我便駐兵於此,攻打長安,一定要將董卓碎屍萬段。”

“大哥......”

陳暮欲言又止。

“嗯?”

劉備不高興地看着他。

“算了。”

陳暮搖搖頭:“我說你也不會聽。”

“那就不用說了,我意已決。”

劉備轉身離開。

看着他的背影,陳暮也只能嘆了口氣。

沒辦法,就是這個性格,你想勸也沒法去勸。

或者說,就算給劉備好好講道理,他也一定不會去聽。

實際上聰明人應該都看得出來,洛陽被焚燒之後,就已經失去了它的價值意義。

一片民生凋敝之地,錢財被搜刮一空,房屋被焚燒滿地,而函谷關艱難險阻,在這裡駐兵攻打,在戰略上幾乎是下下之策。

因爲劉備的大本營在青州,在這裡駐兵,你就得從青州千里運送糧食過來,每日耗費不說,還耽誤發展。

雖然也可以就地屯田,畢竟洛陽是一塊盆地,算是小型平原,周邊是有大量田地產業的。

這些產業如今已經無主,軍隊長期駐守的話,可以學曹操就地種糧食。

問題是洛陽離青州太遠了,傻子都知道將來諸侯爭霸的時候, 你即便佔領了洛陽,也會變成一塊飛地。

到時候進退不得,如果退兵的話,開墾的田地就會爲他人做嫁衣,是得不償失的事情。

簡單來說,駐兵洛陽,一,打不進關中。二,徒耗糧餉。三,與青州不接壤,長途跋涉支援困難。

此番種種,實際上就造成了洛陽成了一塊燙手山芋,比之雞肋還要雞肋。

然而陳暮知道這些,他卻沒法勸說劉備聽話。

劉備有自己的主見。

他很清楚自己的職責是什麼。

看着老大哥堅定而又略微蹣跚的背影,陳暮默然不語。

洛陽是劉氏帝都所在,也是大漢人心所在。

老大哥之所以要留在這裡,就是要守住這已經破碎的漢室人心。

守住這片,安葬了東漢十一代皇帝的祖宗之地。

在這一刻。

董卓,是漢室江山的掘墓人。

不僅盜掘了皇帝墳墓,還在將漢室天下的人心,全都給動搖得一乾二淨。

而劉備。

便是眼下這大漢江山,最後的守墓人。

也許。

將來還會新一輪漢室江山的主人。

這一切,誰又知道呢?

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戰略與郭圖的神助攻第一百零六章 夏侯涓第一百零五章 哥幾個,騎着第三十三章 心肺驟停!第六十八章 赤子之心第一百四十四章 敵我援軍第四十二章 走馬豫州第一百四十三章 死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人,時代變了第四十三章 曹操第六章 馬鈞第八十六章 翻手爲雲覆手雨第三十四章 養蠱請假條第八十五章 取勝!第一百一十三章 鞠義練兵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九十一章 魚死網破,今晚就走第二百零九章 弓手陣地向右移二里第二十章 地暖經濟第四十章 人心所向,優勢在我第二十九章 張遼第八十一章 在廣陵畫上一個圈第二百二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三十三章 請陛下飲酒第三十二章 關羽的眼鏡第六十七章 遠洋船隊第七章 內政改制第五十九章 曹操無路可逃第三十二章 滿滿的套路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七十九章 無敵的神威少將軍跑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分化第二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二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四十三章 王芬喜提義子第一十五章 各有算計第二章 孟德第三十四章 學宮的最後一天(2)第四十一章 田豐之計第二百五十章 袁紹死了?第三十七章 學宮最後一天(完)第一十二章 剝奪曹操的未來第六十章 入駐華陰第九十四章 歷史的書寫者第七十二章 閻忠第二十三章 南陽之戰(完)第三十三章 請陛下飲酒第九十三章 涼州好大雪第二百四十六章 其心可誅第一百零七章 螳螂伏擊馬車第六十七章 不打了第二章 劉備登基第四十章 奇襲第二百一十六章 二種內鬼第一百六十五章 破計!第八十八章 戰略得失第六十六章 鮮卑第一十四章 中庸之道第二十二章 朝議第二十五章 割以永治第一百一十一章 泰山封禪第一百一十三章 留畫雕像第四十四章 曹操發動技能——奸雄第六十章 大儒鄭玄第六十三章 荀攸與許褚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門學問第三十章 出城死戰第二百五十五章 高興得太早了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第九十七章 漢口水戰第四十四章 老大哥慷慨解囊第四十五章 朝廷的對策第二百一十六章 二種內鬼第一百一十九章 章武一十二年第四十三章 慘勝第五十九章 曹操無路可逃第二十三章 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第四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六章 觀察第一百零六章 夏侯涓第二百一十八章 聽郭圖的話第二十一章 追擊第四章 推諉第七十三章 銍縣會盟第三十八章 敲三下請假條第五十九章 內部壓力第八十四章 決戰之時第六十一章 陳毒士又開始了第四十六章 人皆螻蟻第一十四章 意在荀攸第一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四十章 奇襲第一十九章 投名狀第八十五章 全面戰爭的開端說明第七十七章 你要和我打嗎?第一百一十九章 章武一十二年第四十七章 袁家
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戰略與郭圖的神助攻第一百零六章 夏侯涓第一百零五章 哥幾個,騎着第三十三章 心肺驟停!第六十八章 赤子之心第一百四十四章 敵我援軍第四十二章 走馬豫州第一百四十三章 死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人,時代變了第四十三章 曹操第六章 馬鈞第八十六章 翻手爲雲覆手雨第三十四章 養蠱請假條第八十五章 取勝!第一百一十三章 鞠義練兵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九十一章 魚死網破,今晚就走第二百零九章 弓手陣地向右移二里第二十章 地暖經濟第四十章 人心所向,優勢在我第二十九章 張遼第八十一章 在廣陵畫上一個圈第二百二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三十三章 請陛下飲酒第三十二章 關羽的眼鏡第六十七章 遠洋船隊第七章 內政改制第五十九章 曹操無路可逃第三十二章 滿滿的套路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七十九章 無敵的神威少將軍跑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分化第二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二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四十三章 王芬喜提義子第一十五章 各有算計第二章 孟德第三十四章 學宮的最後一天(2)第四十一章 田豐之計第二百五十章 袁紹死了?第三十七章 學宮最後一天(完)第一十二章 剝奪曹操的未來第六十章 入駐華陰第九十四章 歷史的書寫者第七十二章 閻忠第二十三章 南陽之戰(完)第三十三章 請陛下飲酒第九十三章 涼州好大雪第二百四十六章 其心可誅第一百零七章 螳螂伏擊馬車第六十七章 不打了第二章 劉備登基第四十章 奇襲第二百一十六章 二種內鬼第一百六十五章 破計!第八十八章 戰略得失第六十六章 鮮卑第一十四章 中庸之道第二十二章 朝議第二十五章 割以永治第一百一十一章 泰山封禪第一百一十三章 留畫雕像第四十四章 曹操發動技能——奸雄第六十章 大儒鄭玄第六十三章 荀攸與許褚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門學問第三十章 出城死戰第二百五十五章 高興得太早了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第九十七章 漢口水戰第四十四章 老大哥慷慨解囊第四十五章 朝廷的對策第二百一十六章 二種內鬼第一百一十九章 章武一十二年第四十三章 慘勝第五十九章 曹操無路可逃第二十三章 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第四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六章 觀察第一百零六章 夏侯涓第二百一十八章 聽郭圖的話第二十一章 追擊第四章 推諉第七十三章 銍縣會盟第三十八章 敲三下請假條第五十九章 內部壓力第八十四章 決戰之時第六十一章 陳毒士又開始了第四十六章 人皆螻蟻第一十四章 意在荀攸第一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四十章 奇襲第一十九章 投名狀第八十五章 全面戰爭的開端說明第七十七章 你要和我打嗎?第一百一十九章 章武一十二年第四十七章 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