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表功

就在宗員派大軍清掃戰場,命令士兵把俘虜押回廣平的時候,鉅鹿城裡,一支數萬人的大軍浩浩蕩蕩出城,向着雞澤方向緩緩而去。

正如沮授預料的那樣,雖然鉅鹿離雞澤更近,但張角派出騎兵,趕往鉅鹿本身就要一定時間;鉅鹿的守將接到命令之後,臨時集合隊伍,又要一筆時間;等他們整頓好隊伍,出發趕到,還要一筆時間。

戰場局勢瞬息萬變,所謂兵貴神速,如果他們在接到命令之後,立即就出發,沒準還能遇上戰事。然而鉅鹿本身就是張角老巢,幾個月都沒打過仗,守軍自然早就鬆懈下來。

雖然也聽說盧植大軍已經殺到了廣年,逼迫廣平城。但鉅鹿城高足有四丈,糧草充足,早被張角經營得固若金湯,守軍一點都不擔心盧植打來。

最主要的是,就跟張角的軍隊會因爲冒雨前進而士氣降低一樣。鉅鹿的守城士兵也不希望在雨天行軍,如此拖拖拉拉,能過來就已經不錯了,更別說在須臾之間快速行軍十多裡,跑到事發地點。

因此等鉅鹿守將張牛角李大目張白騎張雷公等人抵達雞澤時,才駭然發現這裡遍地都是屍體,血流漂櫓,滿地塵霜,居然經歷過戰爭。

“糟了,良師肯定是遭到了伏擊。”

張牛角看着地上密密麻麻的屍體,只覺得心驚肉跳,連忙派遣士兵四處搜索,看看張角有沒有在裡面。

好在士兵搜尋過之後,發現並沒有張角的屍身,當時候軍隊領取戰功,如果殺死了敵方將領,一般都是割首,而不是整個屍體拖回去。

戰場上沒有被割首的屍體,這讓張牛角稍微安心了一些,至少有了一絲期盼。

李大目滿臉愁容地問道:“如今官軍伏擊了良師,良師生死不明,地公將軍和其餘渠帥也不知所蹤,只剩下滿地屍體,我們現在進不得,退也不得,如何是好?”

張牛角猶豫不決,最後說道:“還是先撤回鉅鹿,派人打探良師消息,等待結果。”

“唉,也只能這樣了。”

李大目嘆了口氣。

黃巾各路渠帥基本都是張角的弟子,所以哪怕張角自稱天公將軍,他們都是稱張角爲良師。

作爲黃巾軍的首領,張角威望最高,是全天下太平道的領袖。

如果他出什麼意外的話,恐怕就連張寶和張樑都不一定能服衆,到時候黃巾軍內部必然分裂,產生很多個小集團。

完整的黃巾軍尚不是朝廷的對手,分裂的黃巾軍日子恐怕更加艱難。

張牛角和李大目充滿了擔憂,祈禱着張角不要出事。

而就在張牛角等人自怨自艾之時,廣平城太守府的盧植情緒也不是很好。

聽宗員回報,此戰雖然勝利,但走脫了張角,甚至連一個黃巾渠帥都沒有留下,讓他心情相當糟糕。

要知道,這場戰鬥是他給予厚望的決戰,作爲一軍主將,他也明白現在軍隊士氣問題。所以如果能夠現在就把張角解決,那就天下太平,黃巾軍沒有了首腦,哪怕還有殘餘,也掀起不多大風浪。

如今跑了張角,那就是百足之蟲,至死不僵。只要張角的個人威望在,哪怕擊垮黃巾多少次,他們依舊能夠捲土重來,以後還有的是頭疼的時候。

不過這場戰鬥雖然沒有如他所願一舉將張角殲滅,至少將他重創,也還算欣慰。

更重要的是安平王劉續贖回來了,完成了天子交代的任務,以後再和張角對峙,就不會那麼投鼠忌器,

害怕安平王受到傷害,而被天子責罰。

贖回安平王的大功臣......

盧植坐在桌案後,左手敲擊着桌面,右手輕撫下頜山羊鬍。

雖然張角跑了,不過安平王這塊心病劉備幫他醫好了,倒也不錯。

盧植對自己的徒弟表現十分滿意,左思右想,剛好天使還在,便提起筆來在竹簡上開始寫奏章。

這就是要爲劉備表功了。

其實《三國演義》裡說起,劉備在盧植那待過。但有一點不符合邏輯,那就是盧植帶着劉備接連打了勝仗,卻沒有爲劉備表功,實在不符合常理。

先不說他們是師徒關係,單說只算是路人關係,盧植也不該這樣纔對。

我們對比一下歷史上孫堅的發跡經歷。

“堅又募諸商旅及淮、泗精兵,合千許人,與俊併力奮擊,所向無前。汝、潁賊困迫,走保宛城。堅身當一面,登城先入,衆乃蟻附,遂大破之。俊具以狀聞上,拜堅別部司馬。”

一開始孫堅帶兵投奔朱儁,被封爲佐軍司馬,官職相當於伍長,比關羽張飛這倆個屯長還不如,因爲立功,朱儁上奏朝廷,拜爲別部司馬。

別部司馬就是盧植帳下前鋒軍孟震的官職,千石的中等軍官。孫堅立功能升官,劉備爲什麼沒有?

因此實際上還是因爲劉備在黃巾起義的時候,只是帶着關羽張飛在幽州小打小鬧,根本就沒有來冀州投奔盧植。

原因也很簡單,一是幽州信息閉塞,劉備不知道盧植是統帥。二是他人實在太少,五百人去黃巾大本營冀州,的確很需要膽量。

就算是陳暮爲他出謀劃策,也都是繞了遠路,一路走鄉下小道,花了十多天才過來,更何況當時候的劉備還沒有戰略眼光,自然只能在幽州搞點事情。

如此一來,他自然也抓不住在黃巾之亂中立大功勞的機會。

而現在劉備是真的跑到了盧植帳下,並且立下不少功勞,雖然現在還未塵埃落定,但也該是爲他表功的時候了。

在竹簡上寫下劉備的功勞之後,盧植又開始爲關羽張飛以及陳暮表功。

尤其是陳暮,除了給他表功以外,還寫了推薦信,舉薦他入太學。

當時的太學基本都被高官子弟壟斷,寒門子弟唯有求得大儒推薦這一條路可走,陳暮也算運氣好,如果他是在朱儁和皇甫嵩帳下,就算立再大的功勞,也得不到被舉薦的機會。

就在盧植爲劉關張陳表功的時候,陳暮此時也在爲劉備的未來操碎了心。

“黃門令,此番回京,不僅將安平王順利帶回,還將五千萬錢完璧歸趙,當乃大功一件,可喜可賀,來,再喝一杯。”

陳暮爲王鈞倒上一杯酒,這裡是廣平城一處宅院,灰牆烏瓦,庭院中茂林修竹,坐在屋舍廊下,看斗拱飛檐雨水順着瓦片落下,頗有點像後世某島國的庭院景色。

實際上這就是漢末魏晉時期有錢人家的建築風格,島國只是學習了我們的文化而已,並不是來源於他們。

劉備和趙琳在一旁作陪。

之所以沒叫關張,是因爲關羽素來瞧不起宦官,認爲閹人誤國。至於張飛倒是沒有瞧不起誰,但他是個大嘴巴,萬一說錯話惹得天使不高興就不好。

“此事全賴劉中郎和陳軍侯,待我回到朝廷,稟告天子,必爲爾等奏功。”

王鈞小酌幾杯已經臉色微紅,不過心情卻很愉悅,放下酒杯,夾了塊豬肉放到熱騰騰的鍋裡燙熟,在佐料碗裡捲了卷,遞進嘴裡慢慢咀嚼。

這是漢朝有錢人常用吃法,用釜煮白開水,把豬羊牛肉放進去煮熟,再配上醓醢醬汁佐料,有點像火鍋。

平民也可以這麼吃,但吃不起豬羊牛肉,就會用狗肉或者蔬菜替代。

像曹植著名的七步詩,就是用釜煮豆子。

劉備笑着說道:“能爲天使和天子效力,實乃備之榮幸,以後天使若有驅遣,備必當結草銜環,萬死不辭。”

陳暮向趙琳使了個眼色,說道:“伯瑜兄如今在光祿勳當差,亦是京官,何不敬天使一杯?”

趙琳有些拘束,他只是個小官,在洛陽無權無勢。人家是天子近侍,又是這次出差的使臣,連盧植都不敢慢待,他哪裡敢出聲說點什麼。

聽到陳暮的話,趙琳連忙舉起酒杯道:“趙琳敬黃門令一杯。”

劉備給王鈞斟酒,王鈞心情不錯,舉起酒杯隨口問道:“汝現在當何職?”

“如今是文饒公屬吏主簿。”

趙琳想了想,又給自己臉上貼了點金:“此番出征,便是文繞公欽點,以示光祿勳配合大軍征戰。”

文繞公就是光祿勳劉寬,這人威望很高,也是漢靈帝的老師之一,兩度擔任百官之首的太尉之職,門生故吏遍佈天下,連漢靈帝對他也是極爲尊重。

聽聞是劉寬的屬吏主簿,王鈞點點頭,收起了輕視。不過也不至於多看重,頂多算是正常交往。除非是劉寬親至,不然有天子近侍這個頭銜在,就算是兩千石的太守,也得對他十分客氣。

只是聊天談話嘛,就得有個話題,只要能聊起來,很快就能放下最開始的拘束。

王鈞心情很好,願意和他們聊天。而劉備陳暮趙琳刻意逢迎,專門撿一些好話奉承,很快四人推杯換盞, 說得十分開心。

正所謂酒越喝越有,談得興起,感情也越發升溫,四人很快稱兄道弟,成爲了朋友。

其實東漢末年宦官和士族有着天然的對立面。

自從第一次黨錮和第二次黨錮之禍後,二者關係形同水火,不可調和。

比如以張讓趙忠爲首的十常侍,就一直策劃着打壓黨人。

而以袁家爲代表的士族門閥子弟,則一直站在大將軍何進的身後,爲其出謀劃策,對付宦官。

後來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靈帝一死,雙方矛盾徹底激化,從而弄到董卓進京的地步。

但黨人是黨人,普通平民是普通平民,宦官也不可能與全天下的人對立。

陳暮出身陳平的家族不假,可陳平的家族早在西漢就被奪了爵,他的身份現在就是個平民,連士子都不算,因爲他沒有拜過師,也沒有進過書院,全靠自學。

劉備和趙琳倒是勉強可以稱爲士子,因爲他們拜過大儒爲師,有學子的身份。可惜連寒門學子都談不上,頂多只是個普通士人而已。

在東漢,能被稱爲黨人的,首先你得有名望,比如三君、八顧、八及、八俊、八廚這些人。

劉備和趙琳跟他們半毛錢關係也沒有,盧植倒是大儒,不過他爲人精明,不怎麼攙和這些事情,和黨人那邊聯繫也不深,所以就算追究起來,劉備也不會因爲師父的問題而受到宦官區別對待。

如此王鈞和劉備他們身份不對立,再加上三人刻意結交,八面玲瓏,雙方關係能夠升溫,倒也十分正常。

第一百三十四章 雛鷹起飛第二百二十八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第一百零七章 螳螂伏擊馬車第六十五章 泰山書院開學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戰再起第一十三章 與空氣鬥智鬥勇第一十四章 意在荀攸第九章 羅市賊第五十五章 令人智熄第一百六十三章 歷城城下第七十二章 沈亭之戰(完)第三十九章 晉升資本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淹安陽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國來朝第一百三十一章 斬將搴旗第四十六章 把四弟抓起來第五章 四弟很忙第二百六十章 新的佈局第一十一章 大事業通知第一百零六章 夏侯涓第一百二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九十二章 滹沱河驚變第一百八十八章 崩潰第十章 B計劃第八十五章 養寇自重第一百九十章 誅顏良第二百一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二百一十二章 誘餌第一百五十一章 鬥智鬥勇第三十二章 仁義無雙劉玄德,忠孝二全陳子歸第二百六十八章 母子失和第五十八章 各就各位第七十六章 打二十個第八十六章 翻手爲雲覆手雨第五十二章 魑魅魍魎(一)第五十二章 魑魅魍魎(一)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第六十二章 宮廷亂第一百八十一章 決戰前後第一百五十七章 對峙期與南方再亂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武二十五年第二十一章 曹操刺董第六十章 孫策第三十三章 一世人,四兄弟第一十六章 一十二月朝議第四十八章 微微一笑很傾城第九十五章 白馬玄甲,定叫他有來無回第一百一十六章 陛下第二十章 儒生第三十九章 陳丞相第一百三十五章 教育晚輩第二百六十一章 請陛下禪讓請假條第二十九章 張遼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門學問第一十八章 溫柔鄉,英雄冢第三十章 一十八路諸侯響應號召第二百五十五章 高興得太早了第二百六十六章 袁紹北上,呂布東歸第二百二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一百二十五章 分化第二百六十八章 母子失和第一百五十六章 上鉤了第二百一十三章 連環擊與火起第六十八章 我入彀中第一百八十章 姓的智慧第一十五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三十一章 勸服馬騰第二十一章 出使呂布第八十三章 船隊回航第一百八十一章 決戰前後第一十七章 分贓第一十九章 老底都被看穿了第一百六十二章 許攸偷家,荀彧守家第二十九章 張遼第二百五十章 袁紹死了?第一十四章 易陽城巷戰第一百六十五章 破計!第一百八十九章 無路可逃第四十章 奇襲第二章 孟德第三十章 羣情激憤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三十七章 離別請假條第二十章 南陽之戰(2)請假條第五十五章 令人智熄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二百二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九章 集思廣益第五十九章 起風了第八十五章 壁虎斷尾第六十七章 自然課第八十八章 林裡捉婿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第九章 羅市賊第一十二章 太史慈
第一百三十四章 雛鷹起飛第二百二十八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第一百零七章 螳螂伏擊馬車第六十五章 泰山書院開學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戰再起第一十三章 與空氣鬥智鬥勇第一十四章 意在荀攸第九章 羅市賊第五十五章 令人智熄第一百六十三章 歷城城下第七十二章 沈亭之戰(完)第三十九章 晉升資本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淹安陽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國來朝第一百三十一章 斬將搴旗第四十六章 把四弟抓起來第五章 四弟很忙第二百六十章 新的佈局第一十一章 大事業通知第一百零六章 夏侯涓第一百二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九十二章 滹沱河驚變第一百八十八章 崩潰第十章 B計劃第八十五章 養寇自重第一百九十章 誅顏良第二百一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二百一十二章 誘餌第一百五十一章 鬥智鬥勇第三十二章 仁義無雙劉玄德,忠孝二全陳子歸第二百六十八章 母子失和第五十八章 各就各位第七十六章 打二十個第八十六章 翻手爲雲覆手雨第五十二章 魑魅魍魎(一)第五十二章 魑魅魍魎(一)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第六十二章 宮廷亂第一百八十一章 決戰前後第一百五十七章 對峙期與南方再亂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武二十五年第二十一章 曹操刺董第六十章 孫策第三十三章 一世人,四兄弟第一十六章 一十二月朝議第四十八章 微微一笑很傾城第九十五章 白馬玄甲,定叫他有來無回第一百一十六章 陛下第二十章 儒生第三十九章 陳丞相第一百三十五章 教育晚輩第二百六十一章 請陛下禪讓請假條第二十九章 張遼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門學問第一十八章 溫柔鄉,英雄冢第三十章 一十八路諸侯響應號召第二百五十五章 高興得太早了第二百六十六章 袁紹北上,呂布東歸第二百二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一百二十五章 分化第二百六十八章 母子失和第一百五十六章 上鉤了第二百一十三章 連環擊與火起第六十八章 我入彀中第一百八十章 姓的智慧第一十五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三十一章 勸服馬騰第二十一章 出使呂布第八十三章 船隊回航第一百八十一章 決戰前後第一十七章 分贓第一十九章 老底都被看穿了第一百六十二章 許攸偷家,荀彧守家第二十九章 張遼第二百五十章 袁紹死了?第一十四章 易陽城巷戰第一百六十五章 破計!第一百八十九章 無路可逃第四十章 奇襲第二章 孟德第三十章 羣情激憤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三十七章 離別請假條第二十章 南陽之戰(2)請假條第五十五章 令人智熄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二百二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九章 集思廣益第五十九章 起風了第八十五章 壁虎斷尾第六十七章 自然課第八十八章 林裡捉婿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第九章 羅市賊第一十二章 太史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