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門學問

大軍出了洛陽,約兩日就到了樑縣。

樑縣後世就是汝州市。

此地駐守的人爲將軍武安國,早已經奉命等候。

潁川的治所在陽翟,也就是後世的禹州市。

但禹州人應該知道,它的位置是在許昌市的西北,汝州市的東面。

無論是從地理位置還是軍事戰略來講,陽翟都不適合駐軍,因爲它處於潁川腹地,離洛陽太近。

當初趙雲雨夜奪陽翟的時候,就是從新鄭方向南下突襲,根本沒有驚動潁川其它縣城。

所以如果是從南面進攻洛陽,陽翟還能當作橋頭堡,但由北往南攻,陽翟的位置就只能是在後方大本營,而非前線。

趙雲的大軍分別駐守在潁陽、定陵、許縣,也就是許昌一帶,分別看住了兗州陳留郡,豫州陳國以及汝南郡,後方基本都是各縣留守部隊駐紮。

陳暮要調用的就是這些人,如果把這些人全部調走的話,那潁川腹地就會變得空虛。曹操孫堅完全可以繞開前線,突襲潁川腹地。

但那只是假想狀態,先不說尹闕關、大谷關、轘轅關各有數千軍隊把守,單說冀州青州徐州等地還有大量朝廷軍隊。

一旦曹操孫堅敢動,趙雲三萬人以及南邊三關只需要牽制孫曹主力,朝廷兵馬很快就能踏平整個河南。

所以陳暮並不擔心後方會出什麼問題,反而他更希望這個時候曹操孫堅忽然發動襲擊。

由於孫堅已經向朝廷上表稱臣,所以對待孫堅上朝廷更加和善。而曹操雖未上表,但也派了使者過來表達了當年自己與劉備共討董卓的情誼。

因此現在朝廷還真沒有什麼藉口直接對河南出兵。

反觀劉表那邊理由就多了,這廝在荊州祭祀天地,仿效皇帝乘坐鑾輿,擬儀社稷,發佈詔書,就差向天下宣示自己要登基稱帝。

這些事情都是記載在《後漢書》和《三國志》裡的東西,其中孔融還曾經彈劾過劉表,有一篇疏文就曾經把劉表做過的這些事情全都記錄了下來,都是歷史發生過的事情。

而現在朝廷之所以知道,是因爲劉表有個別駕叫韓嵩,他見劉表經常幹些皇帝才能乾的事,

就規勸劉表,希望劉表不要再做這些事情,結果劉表根本不聽。

此次劉表遣使來洛陽,使者就是這位韓嵩。他爲人正直,在觀察了朝廷上下情況,又與劉備親自見面交談之後,認爲劉備乃是天心人意之主。

而劉備與韓嵩交談之後,也認爲韓嵩爲人品德高尚,剛正不阿,於是就希望徵辟他爲內閣三等諫議侍郎,留在洛陽擔任朝臣。

韓嵩因爲家人都在荊州,害怕劉表對自己家人不利,因而婉拒了劉備的徵辟,並表示回到荊州便會辭職歸隱。

劉備深感韓嵩是個人才,便遷他爲零陵太守。

而在得到了劉備遷他爲零陵太守的詔書之後,韓嵩猶豫再三,最終在離開之前,將劉表的所作所爲,一五一十都上報給了朝廷。

劉備這才得知,劉表在荊州居然幹了這麼多僭越之事,也爲朝廷攻打荊州提供了理由。

這就是漢末的二元君主制造成的結果。

韓嵩是被劉表徵辟,所以哪怕他爲人剛正,因爲效忠的對象是劉表,所以一開始也不能和劉備說這些事情,否則就是出賣上官,被人唾棄。

但劉備以天子的名義再次徵辟他爲零陵太守,那麼韓嵩跟劉表之間,就沒有了上下級關係,雙方只能算是門生故吏,天子就變成了韓嵩效忠的對象,他就可以把劉表做的壞事上報了。

只不過即便是已經變成門生故吏,韓嵩這樣做在當時也是非常不道德的事情。因此他也表示,這個零陵太守不會赴任,等他回荊州向劉表回命之後,就會立即辭官歸隱。

不得不說,漢末就是這樣一個充滿魅力的時代。

這個時代也許會有董卓曹操之流,或狡詐、或陰險、或殘暴、或兇惡,殺人如麻,爲了自己的一己私慾而視人命如草芥。

但更多的人,卻擁有着一副獨立於這個時代的風骨。他們剛強不屈,堅韌不拔,心中充滿了仁愛、忠義、禮和、睿智、誠信,比之所謂的魏晉之風強百倍,千倍,萬倍。

這裡有審配、沮授慷慨就義,面北而死的忠誠;有龐淯、臧洪義無反顧,生死與共的仁義;有伍孚、吉平視死如歸,殺身成仁的勇氣;還有諸葛亮、姜維鞠躬盡瘁,不負重託的信念,更有劉關張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的理想諾言!

即便是殘暴如曹操,在某種程度上,又何嘗不是一位英雄?

他以他超羣的能力終結了這亂世,發展了農業和經濟,讓原本可能會死更多人的崩壞江山逐漸恢復繁榮,殺生爲護生,亦是一種別樣的漢末風骨。

而在這世上,還有大量如韓嵩這樣的人,他們輕視高官厚祿,只相信自己心中的忠義。哪怕是已經被朝廷徵辟,可僅僅因爲將上司做過的壞事上報,就要因爲羞愧而辭官歸隱。

相比之下,陳暮穿越到這個世界,見多了韓嵩這種驕傲風骨之人,反倒因爲自己那靈活的道德底線而經常感覺到慚愧。

雖然這種慚愧往往只是內心中偶爾閃過的悸動;雖然他表面上還維持着孝悌、仁義的名望;雖然天下絕大多數人,都被他製造的假象所矇蔽,紛紛稱讚他對父母的孝順,對兄弟的義氣,對先帝的忠誠,對董卓的勇敢。

但這並不妨礙他一邊羞愧,一邊繼續欺世盜名,披着仁義禮智信的外衣操持着江山!

在樑縣休整一日之後,大軍繼續出發。

兩萬人的龐大隊伍,浩浩蕩蕩一路南下,由於從潁川進攻南陽並不需要經過豫州或者兗州,因爲豫州在潁川的東南方向,兗州在潁川的東北方向,南陽則在正南,因此陳暮並沒有去見趙雲。

不過趙雲本人就在定陵,當陳暮大軍路過昆陽的時候,趙雲還是親自過來了一趟,並詢問陳暮,需不需要他調出一部分兵馬,協助他南下征討張繡。

陳暮略微猶豫之後,就拒絕了趙雲,不過他還是下令讓趙雲在舞陽縣駐紮五千人馬,隨時聽候他的調令。

很快,第四日大軍就抵達了葉縣,正式進入了南陽。

葉縣守軍幾乎連守城的想法都沒有,幾乎是在大軍到昆陽的時候,他們就已經棄城逃跑,留下一座空蕩蕩的空城。

陳暮把葉縣當作進攻南陽的橋頭堡,在此地駐紮了幾日,等待後續的糧草運達之後再準備出發。

到了五月中旬,大軍再次南下,張郃部領三千人爲先鋒,直取堵陽,過了堵陽便是博望縣,此地位於後世方城縣西南,社旗縣西北,在博望東北方向有大片丘陵山地和叢林河流,博望坡之戰就發生在這裡。

吸取夏侯惇于禁被劉備火燒博望坡的教訓,陳暮令張郃奪下堵陽之後就停止前進,同時令於毒領三千人向西,先取了博望縣以北的雉縣。

這樣從戰略上來說,堵陽位於博望以東,雉縣在博望以北,兩面同時夾擊博望縣,不走從葉縣直達博望的官道,走雉縣和堵陽縣通往博望的官道,就能夠繞開博望東北方向的那大片丘陵山地。

很快,朝廷兵馬就以鉗形攻勢開始向着博望進發。

而此刻,在博望縣東北方東武亭,得知朝廷兵馬已經佔據了堵陽縣和雉縣之後,賈詡就立即向張繡建議撤離埋伏的兵馬,退往宛城駐守。

張繡不明所以,但還是聽從了賈詡的話,立即下達撤兵,原本在東武亭準備迎戰朝廷先鋒軍的數千人紛紛後撤。

回去的路上,張繡騎在馬上,向賈詡詢問道:“先生,我們不是打算在這裡用誘敵之計嗎?”

“已經被陳子歸看穿了,那就沒必要實施了,繼續等下去,就只有兵敗一途。”

賈詡搖搖頭。

張繡納悶道:“已經被看穿了嗎?什麼時候被看穿的?我聽說軍情司無孔不入,莫非我軍有敵人內應?”

賈詡笑道:“內不內應我不知道,不過陳子歸大軍不走葉縣與博望縣直通的官道,而先取南方的堵陽,又取北面的雉縣,這是打算繞開東北方向官道,那我軍埋伏的意義自然也就沒了。”

葉縣、堵陽、博望、雉縣的位置就好像一個不規則的梯形,葉縣跟博望是相對的兩個角,葉縣在博望東北方,博望在葉縣西南方,它們之間有一條相連的官道。

這條官道正好會途徑博望城外東北方的那大片丘陵,如果朝廷軍走這條官道,那麼就會被埋伏在山嶺兩邊的張繡軍襲擊,甚至火燒博望坡。

但博望的北面還有一條官道直通雉縣,東面又有一條官道直通堵陽,這兩條官道都是一片平原,繞開了東北方山嶺。

所以當陳暮並沒有派夏侯惇這樣急性子的將領進攻博望,而是選擇繞遠路從北面和東面兩路包抄過來的時候,那麼中間設置在博望坡的埋伏,自然也就沒有了任何意義,賈詡也是聰明人,立即選擇撤兵。

張繡繼續說道:“先生跟我說過,我們人在南陽,就猶如被虎羣夾在中間的山羊,隨時都有可能被吞吃。如今朝廷勢大,應該向朝廷投降,可又爲何還要打這一仗呢?”

“我之前之所以不讓你投降朝廷,是因爲我害怕劉備會清算西涼人,到時候投降過去就是羊入虎口。但如今就連段煨都已經得到赦免,被任命爲朝廷十六將軍之一,就說明朝廷不會對西涼人下手,所以我才勸將軍投降朝廷,早日謀劃未來。”

賈詡笑眯眯地說道:“不過投降的方式也分兩種,一種是投降過去之後,讓人看得起,從而得到重用。另外一種會被人看不起,從而被人輕視,將軍選擇哪種?”

張繡毫不猶豫道:“我自然希望能被人看得起,得到朝廷的重用。”

沒有人希望自己被人看不起,但在這個講究風骨的時代。如果你戰敗後卑躬屈膝,如張郃那樣,一開始就不會被人看重,直到後來才漸漸起勢。

更有甚者,像朱靈那樣,直接拋棄舊主投靠新主,在這個時代往往會被人唾棄,因此哪怕朱靈有才,也只能鬱郁終老。

反倒是像張遼那樣奮力拼搏,寧死不屈,最終曹操親自勸降,勉爲其難答應,纔會被人稱讚。

所以投降是一門學問,而且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關乎你的未來前途!

“那這一戰就不得不打了。”

賈詡淡淡地道。

張繡遲疑道:“可是我們雖然也有近兩萬人,但都說陳子歸用兵如神,且身邊都是朝廷精銳之士,潁川還有趙雲三萬人馬,我們根本不可能打得過他們,如果戰敗被俘虜而投降,豈不是更讓人看不起?”

“所以這一戰就得打的精妙一點。”

已經五十三歲的賈詡露出狡黠的笑容,輕聲說道:“我們在南陽的意義是什麼,相信將軍比我更加清楚。”

張繡臉上露出憤恨的表情:“劉表那廝利用我幫他駐守門戶耳,這是將我當成看門之犬!”

“不錯。”

賈詡嘴裡緩緩吐出幾個字道:“既然如此,如今門戶即將傾塌,將軍爲何不立即向劉表求援,讓他派兵來助呢?”

張繡想了想道:“之前朝廷大軍出征,抵達葉縣的時候,我就已經派人給他傳信,說是朝廷來攻,現在算算日子,應該已經有了回信,看看劉表怎麼說吧。”

賈詡說道:“這還不夠,將軍應該立即寫信催請援軍,就說朝廷大軍已經攻下博望,宛城危如累卵,如果不想南陽被朝廷所得的話,就應該立即來援,並且千萬不要說朝廷現在有兩萬大軍加上背後有三萬趙雲兵馬,只說朝廷遣趙雲領兩萬人來即可。”

“這是爲何?”

張繡不解。

賈詡笑道:“如今整個荊州帶甲之士不超過十萬,劉表還得在各郡縣駐防,可動用兵馬不超過五萬。荊州水師還值得稱道,陸戰又如何比得上精銳的北方將士?如果跟他說朝廷在潁川的總兵力超過五萬,劉表可能會嚇得不敢出兵。所以必須要有所隱瞞。”

張繡似懂非懂地道:“我明白先生的意思了,先生是想利用劉表,我們與劉表聯合起來,打敗朝廷來犯的軍隊,再投降過去,朝廷見我們如此厲害,把他們擊退,投降過去之後,必然會得到他們的重用是嗎?”

“你就當是這樣吧。”

賈詡也不多解釋什麼,滄桑的臉上露出神秘的笑容,目光深邃而又充滿智慧地望了一眼北方。

這將會是一場很有意思的交鋒,戰鬥的地方不在於軍隊,而在於兩名深謀遠慮者,是否會有同樣的默契和彼此是否想到了一起。

他們都沒有過任何交流,也不會存在任何直白的話語,即便是賈詡寫往朝廷的信件,也都是各種措辭激烈的話語,絕不會出現什麼投降,什麼心向朝廷之類的話。

但正是如此,纔是最精彩的對決,不是嗎?

第六十七章 不打了第一百八十二章 前三刀第三十七章 成了第五十一章 比我狠第二百零三章 你也來了?第二十七章 解放思想第六章 馬鈞第二十四章 聽四叔的話請假條第三十八章 第一波進攻第一百七十一章 下馬威請假條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請三辭第二十九章 戰爭機器運轉第二百七十九章 袁紹之死,禪位第七十九章 對峙階段的鬥智鬥勇第二百四十一章 錯誤的道路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預防針第九十二章 嚇不死你第三十章 青梅煮酒論英雄第二百四十三章 試探第四十四章 世間無二此般人第八十八章 攔個張郃折磨第九章 集思廣益第五十九章 起風了第二十一章 南陽之戰(3)第二百一十一章 虎踞河東第六十八章 三韓第八十六章 浮陽之戰(3)第八十七章 陳子歸束髮棄袍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六十二章 迷惑第一十一章 董太后重病第六十六章 鮮卑第三十七章 廢史立牧第九十六章 開戰!第二百三十九章 令人疑惑的策略第九十八章 黃忠戰甘寧請假條第二十三章 長輩的快樂第六十三章 玄甲重騎第五十六章 將膽第九章 陌上桑第五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九十章 呂布的選擇第二十一章 父慈子孝請假條第二十六章 仁義之名傳河北第八十四章 決戰之時第二百三十章 要變天了第七十四章 盟主孫策第二百七十一章 鄴城之戰第八十二章 抓住你了第一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二十一章 強漢的二板斧第三十四章 大戰閻行第六十八章 赤子之心第一百零二章 章武五年第一百一十九章 章武一十二年第五章 四弟很忙第五十四章 鬥法第七十二章 圖謀第四十一章 陳暮是我弟第九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四十五章 一聲長嘆第七十九章 淮口射戟第一百七十章 司馬懿第二十章 新的佈局第三十章 出城死戰第一十二章 太史慈第六十一章 陰謀、陽謀、明爭、暗鬥第一百零九章 時不待我第一百七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七十四章 盟主孫策第三章 盧植第二百二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一章 婚姻價值觀第二十六章 王允的騷操作第三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二十七章 三英戰呂布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命難違第一百二十七章 哺時定策第七十五章 給老大哥擦屁股第六章 定徐州(1)第四十二章 走馬豫州第九十一章 魚死網破,今晚就走第二百六十七章 攻打鄴城第三十六章 劉焉進宮第二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九十五章 荊州風雨第六十九章 農業規劃第四十九章 記仇的曹操第一百三十一章 斬將搴旗第二十六章 奔馬第一十八章 天命在我第一十七章 荀攸第四十六章 人皆螻蟻第二百二十八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第九章 集思廣益第二十五章 割以永治
第六十七章 不打了第一百八十二章 前三刀第三十七章 成了第五十一章 比我狠第二百零三章 你也來了?第二十七章 解放思想第六章 馬鈞第二十四章 聽四叔的話請假條第三十八章 第一波進攻第一百七十一章 下馬威請假條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請三辭第二十九章 戰爭機器運轉第二百七十九章 袁紹之死,禪位第七十九章 對峙階段的鬥智鬥勇第二百四十一章 錯誤的道路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預防針第九十二章 嚇不死你第三十章 青梅煮酒論英雄第二百四十三章 試探第四十四章 世間無二此般人第八十八章 攔個張郃折磨第九章 集思廣益第五十九章 起風了第二十一章 南陽之戰(3)第二百一十一章 虎踞河東第六十八章 三韓第八十六章 浮陽之戰(3)第八十七章 陳子歸束髮棄袍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六十二章 迷惑第一十一章 董太后重病第六十六章 鮮卑第三十七章 廢史立牧第九十六章 開戰!第二百三十九章 令人疑惑的策略第九十八章 黃忠戰甘寧請假條第二十三章 長輩的快樂第六十三章 玄甲重騎第五十六章 將膽第九章 陌上桑第五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九十章 呂布的選擇第二十一章 父慈子孝請假條第二十六章 仁義之名傳河北第八十四章 決戰之時第二百三十章 要變天了第七十四章 盟主孫策第二百七十一章 鄴城之戰第八十二章 抓住你了第一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二十一章 強漢的二板斧第三十四章 大戰閻行第六十八章 赤子之心第一百零二章 章武五年第一百一十九章 章武一十二年第五章 四弟很忙第五十四章 鬥法第七十二章 圖謀第四十一章 陳暮是我弟第九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四十五章 一聲長嘆第七十九章 淮口射戟第一百七十章 司馬懿第二十章 新的佈局第三十章 出城死戰第一十二章 太史慈第六十一章 陰謀、陽謀、明爭、暗鬥第一百零九章 時不待我第一百七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七十四章 盟主孫策第三章 盧植第二百二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一章 婚姻價值觀第二十六章 王允的騷操作第三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二十七章 三英戰呂布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命難違第一百二十七章 哺時定策第七十五章 給老大哥擦屁股第六章 定徐州(1)第四十二章 走馬豫州第九十一章 魚死網破,今晚就走第二百六十七章 攻打鄴城第三十六章 劉焉進宮第二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九十五章 荊州風雨第六十九章 農業規劃第四十九章 記仇的曹操第一百三十一章 斬將搴旗第二十六章 奔馬第一十八章 天命在我第一十七章 荀攸第四十六章 人皆螻蟻第二百二十八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第九章 集思廣益第二十五章 割以永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