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

“伯圭兄的求援信?我不是早就派了援軍過去嗎?”

青州,平原國。

陳暮正在桌案上寫一封密信,劉備忽然闖進來,急吼吼地問他什麼時候派援軍去幫公孫瓚。

聽到他的回答,劉備詫異道:“什麼時候的事情,我怎麼不知道?”

陳暮站起來,把急躁的老大哥摁在了席上,笑着說道:“大哥忘了,我早就已經向洛陽上書,請求天子向幽州各胡人部落立即前往支援伯圭兄了嗎?”

“靠那些胡人?”

劉備有些生氣,指着北方質問道:“四弟好生糊塗啊,你真就指着那些胡人能幫你成事?”

“胡人在這方面還是靠得住的,何況不是還有當今天子的詔書嗎?”

陳暮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笑呵呵地磨墨。

劉備坐不住,又站起來道:“我的四弟啊,胡人如果靠得住,他們也不會屢次反叛朝廷,爲禍邊疆了。我得提醒你,胡人素來狡詐多變,誰知道他們會不會利用天子,得了好處,卻不願意效力?”

“那胡人靠不住,我靠誰啊?公孫度?”

“更靠不住。”

“一個在遼東稱王的人?”

“稱王那是叛逆!正經人誰稱王啊。”

“大哥敢稱王嗎?”

“不。”

“是不敢還是不願?”

“是不可能。”

“袁紹和袁術現在都不敢。”

“袁紹袁術雖然叛逆,可比起此人,他更加可惡。高祖白馬之盟,非劉不得稱王,此輩居然在遼東自立爲遼東王!”

“既然胡人靠不住,公孫度也靠不住,那我能靠誰去救伯圭兄?”

陳暮聳聳肩:“難道從渤海殺過去?人家袁紹又不是傻子,怎麼可能會放我們通行。”

現在幽州附近就這點勢力。

北面後世內蒙草原的中部鮮卑和東部鮮卑。

然後就是棲息於燕山附近的各個烏桓部落以及遼東稱王的公孫度了。

公孫度早在初平元年就自稱遼東王,早就已經無法無天。

袁紹近水樓臺,直接就能出兵。

而青州卻無法派兵過去,除非和袁紹在渤海直接開戰。

但現在卻是全面開戰的開端,兵力一定要集中優勢,一旦選擇從渤海去救公孫瓚,反而會壞事。

因此這個時候青州不能動。

畢竟袁紹自己也已經把主力軍隊放在南面,只派少部分兵馬北上。青州一動,就失了先機,反而被人家後發制人。

劉備沉默許久,試探問道:“爲何不能用船隻運兵去幽州?”

陳暮笑道:“大哥是坐過船的,護船司的士兵人家是多年訓練,才能站得住腳。北人本就不擅長乘船,幾萬大軍運過去,走一路,吐一路,到了幽州還有幾人有戰力?”

劉備半天不語,過了很久,才輕聲說道:“四弟覺得,那些胡人真的會聽從天子徵召,前往營救伯圭?”

陳暮指着自己的腦袋說道:“大哥,不要在腦子裡形成固定思維。當年丘力居的事情,固然是因胡人狡詐多變,然朝廷也有責任,辯證地看待問題。何況此次天子徵召的又不是原來丘力居的部落,是其它小部落烏桓,不可同日而語。”

“當年丘力居的事情,或許朝廷確實有錯。不過......唉,算了,此次也只能依仗胡人了。”

劉備嘆息一聲,沉思許久,搖搖頭,無奈地轉身出門去。

他其實很想管這件事。

一來是義氣。

二來是臉面。

歷史上公孫瓚死的時候,他根本沒有能力,因爲他那個時候正在許都被曹操控制起來,由於衣詔帶的事情,

正跟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然後伺機找機會逃跑呢。

當時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且離得又遠,聞聽公孫瓚死訊的消息,估計是幾年後的事情了。

而現在呢?

不僅有能力,還有與之匹配的實力。完全可以插手幽州的事情,保住公孫瓚的基本盤。

衆所周知,劉備是個燕地遊俠兒出身。

行走江湖,義字當頭。

這一點上他跟公孫瓚很投緣,兩個人都講義氣。

所以他這才害怕,怕如果陳暮的計策失效,哪怕劉虞下了詔書,胡人依舊不出力,導致公孫瓚兵敗,公孫瓚埋怨他,甚至怨恨他。

到時候他就很難堪了。

只是如今也沒有辦法,青州上下全都在整裝待發,兵力也在大量集中,準備開始與冀州的戰爭。

現在調人過去,從陸路走要過渤海袁紹的地盤,從海路走,確實跟陳暮說的一樣,幾萬人馬過去,飄搖顛簸一路,到了之後有幾個人能有戰鬥力都是個問題。

因此他也只能在心裡安慰自己,希望陳暮的計策有用,希望劉虞這塊金字招牌在幽州依舊行得通。

而看着老大哥憂心忡忡地離開,陳暮卻是絲毫沒有在意地笑了笑。

二極管不可取。

劉備出身於幽州邊境,見識過胡人反覆無常,所以纔有會質疑陳暮這個計策到底能不能行得通。

但陳暮作爲穿越者,好歹也是熟知歷史。

他清楚地知道劉虞在幽州到底有多大能量,一聲令下,能夠在幽州掀起多大風浪。

歷史上公孫瓚把劉虞殺死,鮮于輔只是振臂一呼,爲劉虞報仇,瞬間就是十多萬大軍起來,配合袁紹將公孫瓚徹底打敗。

如果這還不能證明劉虞的威望,那還有什麼能夠證明?

更何況歷史上的劉虞,還是一個死人。

死人不會爲活人帶來任何好處,幫死人報仇也不會帶來什麼榮譽。

可即便如此,依舊有那麼多胡人願意追隨鮮于輔參戰,要爲劉虞報仇雪恨,就可以知道他的威望有多高。

而如今劉虞不僅還活着,還成爲了名義上的大漢之主,不管是那些擁戴他的人,亦或者想從他那裡獲得某些好處的人,都不會放過這次機會。

因此陳暮甚至大膽猜測,這一次響應劉虞號召的胡人,絕對比歷史上只多不少。

只要劉虞答應出手,以他在幽州的威望,公孫瓚會不會被袁紹攻滅的問題,陳暮都懶得去擔憂這個問題,與其去想一件絕對的事情,還不如去想想與冀州開戰的戰術打法。

“阿大!”

在小廳中沉思了許久,把密信寫完之後,裝入信封,陳暮喚來侍衛阿大。

阿大進來道:“四將軍,什麼事。”

“送去間曹室,讓侯令史將這些信件送去冀州。”

“好的。”

阿大看到桌上滿滿的不止一封信,雖然有些好奇,但還是沒有過多詢問。

不過還沒等他送去間曹室,侯栩倒是急匆匆過來。

得,阿大也不用去了。

陳暮笑道:“伯杼先生,我正準備讓阿大去給你送東西呢。”

侯栩拱了一下手沒有說話。

阿大就識趣地放下信件告辭離開。

等他走之後,侯栩才臉色陰沉地說道:“司命,出事了。”

“什麼事?”

陳暮看他臉色不對勁,心中盤算了一下最近在天下各處布的局有沒有漏洞。

仔細想想,應該是沒有的。

張燕那邊在等到他們的指令行動,荀和那邊應該也不至於暴露。

還有北邊,南面,都只是暗棋,都沒有動靜。

那麼問題會出在哪裡?

沒想到就在陳暮想着是不是他在外面的佈局有什麼問題的時候,侯栩卻道:“軍情司密報,青州無數世家大族,暗中在與袁紹密信往來。”

“哦?”

陳暮聽到這個消息,頓時沒了興趣,只是點點頭道:“這樣啊,我知道了。”

“司命......”

侯栩欲言又止.....

陳暮奇怪道:“伯杼先生,你還有什麼事嗎?”

“可是,這是通敵叛亂。”

侯栩舔了舔嘴脣,緩緩說道:“如果他們把我們的軍事部署透露出去,這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場災難。”

陳暮笑了起來:“水無常勢,兵無常形。今年我們準備的是一場攻擊戰,而非防守戰。兵力佈置隨時都在變動,也會敵人的變化而變化,就算有世家爲內應,哪裡能把情報這麼快傳遞出去?”

這又不是無線時代,別說手機,連電報都沒有。想要發送情報,基本靠人力。別看陳暮策動了荀和這些黨人勢力,可他依舊無法獲得袁紹內部的一些高級軍事秘密。

因爲這些軍事秘密,只是在數個人範圍之內做出的決定,沒有廣泛流通出去。甚至其他的一些高層,也不一定會知道這些事情。

比如今天袁紹與郭圖商量什麼計策,明天又與許攸聊點話題,後天又跟荀諶談些內容,只要郭圖許攸荀諶這些人不叛變,軍情司就算有通天手段,總不可能拿着刀去逼問他們吧。

因此大多數時候,只能通過敵人的動向來判斷。像上次青州截獲袁紹準備去策動公孫度的消息,只是小概率事件,更多的,他們連袁紹現在總兵力都算不清楚。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嘛。

所以同樣的道理,青州的軍事部署,都由陳暮沮授田豐荀彧荀攸等人策劃,只要劉備麾下的幾個高層謀士和將領不叛變,那些外圍的世家們,翻不起什麼風浪來。

然而侯栩卻皺起眉頭,不解問道:“我想不明白,哪怕他們不能把情報準確傳出去,可這卻是背叛了青州,司命爲何不下令捉拿他們?”

“爲什麼要捉拿他們?”

陳暮反問。

侯栩無語道:“都已經通敵叛變了......還需要理由嗎?”

陳暮笑道:“也許他們只是給冀州的朋友正常寫封書信呢?如果以這個理由抓捕他們,會鬧得青州上下人心惶惶的。”

侯栩爭辯道:“可安插在這些世家身邊的司衛拿到了確鑿的證據,證明他們通敵賣國。有些司衛盜錄了信件內容,還有些司衛親眼看過,可以描繪內容大概,名單我都已經整理好了,什麼罪名也都有,只要司命一道命令,立即捉人拿贓。”

陳暮聽到他的話,這才意識到侯栩是認真的,擺擺手道:“你的意思是,所有與冀州聯絡的世家宗族人員名單,你都已經整理好了,甚至還有他們所寫的書信複印件?只要我下令,立即就能拿到他們通敵的證據?”

“不錯。”

侯栩很肯定地點點頭,這是他對內工作的一項重大業績。

陳暮沉吟許久,搖搖頭道:“燒了吧。”

“燒了?”

侯栩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震驚地看着他,這是多少情報人員費盡心思才弄到的東西,怎麼能說燒就燒呢?

然而陳暮卻苦笑道:“伯杼先生,你有沒有發現你有一個很大的缺點。”

“什麼缺點?”

“不會裝糊塗。”

“司命,我聽不明白。”

“人啊,有的時候,得難得糊塗。”

陳暮目光深邃,淡然地道:“如果先生還聽不懂,那我給先生講一個故事。”

侯栩拱手道:“洗耳恭聽。”

陳暮露出回憶的神情,他記得小時候看過一部電視劇,於是輕聲說道:“在遙遠的一個大陸上,有一個國家。這個國家有一個十分清廉的御史,在這個國家四處巡視,監察各地貪官污吏。”

侯栩納悶道:“御史可以四處巡視嗎?”

“這個國家與我們不同嘛。”

陳暮笑了笑。

東漢的御史除非奉皇帝命令,不然確實不會到處跑。

因爲刺史本身就是御史的一種,刺史六百石,屬於中央常駐地方的監察官員,直接對御史臺負責,因此就不會存在那種到處跑的巡察御史,要到明清時期纔會有。

“哦。”

侯栩點點頭,不再插嘴。

陳暮就繼續道:“這個御史在巡查各地的途中,發現了一個很厲害的縣令,這個縣令貪贓枉法,得了很多不義之財,生活卻過得很清貧。每次被御史罷黜,很快就又能被朝廷赦免,然後去其它地方繼續爲官,你知道爲什麼嗎?”

侯栩想了想,說道:“既然貪墨了很多錢財,生活卻十分清貧,說明他得的錢財,是賄賂給了上官。”

“不錯。”

陳暮笑道:“這個縣令賄賂了很多朝廷高級官員,他把這些賄賂的經過做成了大量的賬冊,雙方書信往來、財禮過程,每次都做了詳細記錄,一本本的賬目,一封封書信,全都保存下來,記錄之多,甚至可以放置在數個大箱子之中。”

侯栩只覺得毛骨悚然,愕然說道:“這得賄賂多少錢財,纔能有如此多的賬本。”

陳暮說道:“然而這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因爲這個國家還有無數這樣的官員,這樣的賬本,這個國家的官員在貪腐,百姓民不聊生,外面的敵人亦是在對它虎視眈眈,可謂是內憂外患。這個御史氣憤之下,繼續追查,最終截獲了大量的賬本記錄,涉及的官員幾乎遍佈大半個朝廷。”

“這個國家沒救了。”

侯栩感嘆道。

“是啊,在這個御史去世後的三十年後,這個國家就滅亡了。”

陳暮道。

“那後來呢?”

侯栩追問。

陳暮就說道:“後來御史將這一箱一箱的證據全都擺在了那個國家的皇帝面前,在殿外,跪滿了朝廷大部分高級官員,相當於我們的三公九卿,全都跪在門外。”

“然後皇帝將他們處死了?”

侯栩又問。

“沒有。”

“沒有?”

“是的。”

陳暮道:“皇帝從屋內走出來,他身後的房子着火了。就這樣,一切的罪證,都消弭於一場“意外”的火災之中,所有的大臣,都在感謝天恩。一切都好像發生了,又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只有那位清廉的御史,在哀莫大於心死之中,辭官回了故鄉。”

“這個國家確實該亡!”

侯栩氣憤不已。

他當年賄賂張讓,一切賬目都有記可查。

如果這些東西擺在漢孝康帝面前,別說張讓,估計就算是康帝他爹都得被他砍死。

因爲這些可都是在動搖他的江山,對於皇帝來說,這絕不能容忍。

然而陳暮卻道:“可正因爲這個皇帝將所有的貪官污吏包庇,這個國家纔多存在了五十年,如果他當時就選擇處置這些官員,也許不到一兩年,國家就已經滅亡了。”

“爲什麼?”

侯栩不解。

陳暮感嘆道:“這就是智慧呀。這個國家內憂外患,內部造反起義不斷,外部敵人環伺,如果此時朝廷大半的高級官員全都被處置,那麼整個國家都會陷入內亂之中,朝廷停擺,部門罷工,軍人失去鬥志,地方官吏不再治理,你猜敵人會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侯栩沉默了很久,過了好一會兒, 他才緩緩地說道:“我明白司命的意思了,現在正是天下大亂的時候,我們即將與冀州展開決戰,如果處置那些世家大族,反倒是我們內部先亂,所以必須維護穩定,是嗎?”

“你能明白這個道理,就最好了,現在該知道怎麼做了吧。”

陳暮淡淡地道。

“唯!”

侯栩拱手一禮,緩緩地倒退着出去,他知道該怎麼做了,一個字——燒!

看着他離去,陳暮想起了曹操。

歷史上,曹操在擊敗了袁紹之後,攻佔了鄴城。

在搜城的時候,在鄴城很多官員以及袁紹宅邸,搜出了大量的許都高級官員以及世家大族的通敵賣國的信件。

麾下所有郡太守裡,居然只有李通一個人沒有私通袁紹,可見當時的環境有多糟糕。

而曹操的處理結果也是一個字——燒!

這一燒,就是收買人心。

現在陳暮跟曹操面臨的問題是一樣的,區別只是在於,曹操當時連麾下很多高級將領都通敵,而至少他現在沒有麾下將領叛變,情況就已經好了不少。

更何況能夠泄密的高級謀士沒有,在這一點上,就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以後說不準,還能夠利用那些世家大族,放點菸霧彈什麼的呢?

陳暮目光淡然地看向廳外遠方的天空。

準備了這麼多年,布了那麼多棋子。

與袁紹的大戰。

也該拉開序幕了。

《三國之謀伐》無錯章節將持續在搜小說小說網更新,站內無任何廣告,還請大家收藏和推薦搜小說!

喜歡三國之謀伐請大家收藏:()三國之謀伐搜小說更新速度最快。

第七十七章 好大的嗓門第八十六章 戰術第七章 弟,咱家沒錢了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三十章 羣情激憤第二百二十七章 北擊袁尚第二章 劉備登基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兵第九十三章 涼州好大雪請假條端午節請假條第三十六章 立傀儡第四十三章 幕後黑手第六十五章 神鬼之謀請假條第二十八章 廣年對(4)第二百七十三章 決戰之日第三十一章 勸服馬騰第一百一十八章 開端第二百六十六章 袁紹北上,呂布東歸第一百九十五章 還債第五十二章 三戰三勝第七章 弟,咱家沒錢了第二百二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二十三章 南陽之戰(完)第六十七章 天子賜劍第五章 父子情深(2)第一十六章 互相算計第二十九章 收服荊州士林第五章 漢末羣雄之紅馬董仲穎第五十八章 奇襲浚儀第一十九章 老底都被看穿了第一章 俺也一樣第五十九章 內部的一把火第五十三章 西進關中第一十八章 忍一手第二十九章 戰爭機器運轉第六十七章 天子賜劍第七十三章 呂布第一章 婚姻價值觀第一百四十二章 誘餌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七十三章 亂世一鍋粥(1)第二百一十八章 聽郭圖的話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榮回遼東第六十四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三十八章 敲三下第二百七十章 劉協的心思第二十六章 王允的騷操作第九十八章 葛亭之戰第二百二十八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第九十七章 高順VS麴義第二百三十七章 觀望局勢第一十一章 玉堂尋賢訪陳生第三十六章 學宮最後一天(4)第七十八章 收降四將第二章 反間計第七章 內政改制第一十七章 調兵遣將第六十六章 黨人第七十六章 三股勢力第五十七章 圍魏救趙第二十二章 呂布的困境第五十九章 內部的一把火第六十九章 你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第五十章 天下五君,離心離德第二十一章 楊賜第五十章 天下五君,離心離德第二十八章 劉備來京第八十二章 抓住你了第一百六十二章 許攸偷家,荀彧守家第九十六章 袁術.....不用死了第一章 黃河以北,三分之勢第六十六章 呼朋喚友第四十七章 奪權第五十一章 約戰曹操第七十五章 臥底的自我修養第四十一章 郭嘉之謀第六十九章 沈亭之戰(1)第二十一章 曹操刺董第四十三章 心懷萬民的少年第六十九章 大漢上將軍討逆先鋒孫文臺請假條第三十七章 沮授第十章 主動示愛請假條第三十二章 清君側第二百一十一章 虎踞河東第七十五章 盟主他爹來了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個男人不在第三十章 東漢門閥第一十八章 這TM的就是驚喜第六十六章 鮮卑第三十二章 關羽的眼鏡第四十六章 人皆螻蟻第七十四章 一席話語,管教徐和拱手而降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笑間,黑山軍覆滅!第一十一章 正義的夥伴陳子歸第九章 給曹操送口棺材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是一個圈套
第七十七章 好大的嗓門第八十六章 戰術第七章 弟,咱家沒錢了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三十章 羣情激憤第二百二十七章 北擊袁尚第二章 劉備登基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兵第九十三章 涼州好大雪請假條端午節請假條第三十六章 立傀儡第四十三章 幕後黑手第六十五章 神鬼之謀請假條第二十八章 廣年對(4)第二百七十三章 決戰之日第三十一章 勸服馬騰第一百一十八章 開端第二百六十六章 袁紹北上,呂布東歸第一百九十五章 還債第五十二章 三戰三勝第七章 弟,咱家沒錢了第二百二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二十三章 南陽之戰(完)第六十七章 天子賜劍第五章 父子情深(2)第一十六章 互相算計第二十九章 收服荊州士林第五章 漢末羣雄之紅馬董仲穎第五十八章 奇襲浚儀第一十九章 老底都被看穿了第一章 俺也一樣第五十九章 內部的一把火第五十三章 西進關中第一十八章 忍一手第二十九章 戰爭機器運轉第六十七章 天子賜劍第七十三章 呂布第一章 婚姻價值觀第一百四十二章 誘餌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七十三章 亂世一鍋粥(1)第二百一十八章 聽郭圖的話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榮回遼東第六十四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三十八章 敲三下第二百七十章 劉協的心思第二十六章 王允的騷操作第九十八章 葛亭之戰第二百二十八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第九十七章 高順VS麴義第二百三十七章 觀望局勢第一十一章 玉堂尋賢訪陳生第三十六章 學宮最後一天(4)第七十八章 收降四將第二章 反間計第七章 內政改制第一十七章 調兵遣將第六十六章 黨人第七十六章 三股勢力第五十七章 圍魏救趙第二十二章 呂布的困境第五十九章 內部的一把火第六十九章 你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第五十章 天下五君,離心離德第二十一章 楊賜第五十章 天下五君,離心離德第二十八章 劉備來京第八十二章 抓住你了第一百六十二章 許攸偷家,荀彧守家第九十六章 袁術.....不用死了第一章 黃河以北,三分之勢第六十六章 呼朋喚友第四十七章 奪權第五十一章 約戰曹操第七十五章 臥底的自我修養第四十一章 郭嘉之謀第六十九章 沈亭之戰(1)第二十一章 曹操刺董第四十三章 心懷萬民的少年第六十九章 大漢上將軍討逆先鋒孫文臺請假條第三十七章 沮授第十章 主動示愛請假條第三十二章 清君側第二百一十一章 虎踞河東第七十五章 盟主他爹來了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個男人不在第三十章 東漢門閥第一十八章 這TM的就是驚喜第六十六章 鮮卑第三十二章 關羽的眼鏡第四十六章 人皆螻蟻第七十四章 一席話語,管教徐和拱手而降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笑間,黑山軍覆滅!第一十一章 正義的夥伴陳子歸第九章 給曹操送口棺材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是一個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