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早春暖暖的陽光柔柔地灑在大地上,小草艱難地從泥土中鑽出來,貪婪地吮吸着新鮮的空氣,向着天空高昂地揚起了頭。

人都說二月春風似剪刀,可在幽州,一月的春風,那就是冷厲厲的刀子,吹在人臉上像是在割肉一樣生疼。

此時的廣陽郡還不是後世那個浩瀚大國的首都,沒有高樓大廈,也沒有二環三環四環五環。

除了薊縣那個飽經滄桑的破舊縣城以外,更多的,便是蒼涼而又廣袤的平原。

幽州不是塞外,卻又有幾分塞外的波瀾壯闊,起伏不定的丘陵,重重疊疊的山坳,早春時分山河碧翠,若非這凌厲寒風,倒還能平添幾分南國江山的旖旎。

只是這分外妖嬈的美景,卻被鮮血與戰爭打破。

此時此刻,薊縣西南約二十里外的廣陽縣某地鄉亭,漁陽太守鄒丹領着三千殘兵,艱難地與鮮卑人戰鬥。

東方天際才露出魚肚白的時候,鮮卑人的進攻就開始了。圍繞着營寨大門,六百多公孫瓚軍的部隊和兩千多敵人展開了殊死爭奪。

上百人的鮮卑士兵在寨門外百餘步外列成一個方陣,虎視眈眈地等待着突擊的機會;更多的鮮卑人兵拎着大刀,嘴裡象狼一樣嗥叫着,緣着搭在寨牆上的十餘架木梯蟻一般魚貫而上。

牆頭上的叱吼聲、呼應聲、兵器格擋聲、慘嚎悶哼聲,幾乎就沒停止過。

從日出到隅中,整整一個上午,營寨正面隨時都在經受着考驗,慘烈的拼殺根本就看不見盡頭。

一段八十步不到的寨牆上,到處都噴濺着雙方士兵的鮮血,好些地方黃褐色的夯土被血徹底浸透了,變成泛黑的殷紅色。

牆頭上生鐵盔和翻皮帽子隨眼可見,禿尾掉簇的羽箭和折斷的兵器丟了一地。

寨牆兩邊的牆角里胡亂堆疊着雙方戰死兵士的屍首,有些屍首斷肢來不及搬運,就在人們的腳下被踢來踩去一一仗打得太緊,誰都抽不出人手清理戰場。

整個營寨到處都在發生攻防戰爭,寨門已經岌岌可危,更遠的地方,鮮卑人的主力部隊遠遠地觀望,在這樣的關頭,熟悉胡人作戰的鄒丹很清楚,他決不能把手頭的所有兵力全用出去,一旦伏兵盡出,等待他的,就是胡人的全面圍剿。

在寨門幾次易手,卻總是被幽州人以敢死隊一般的形勢奪回來之後,遠處的胡人再也按捺不住,一聲狼嘯一般的號角嘶鳴,騫曼身側的左右兩翼騎兵悍然出動,向着這邊襲來,他顯然是再無耐心繼續糾纏下去。

魁頭這次南下征伐幽州,初期取得了不小的勝利,收穫頗豐,一時間在所有鮮卑人心中威望大漲。遊牧民族崇拜強者,更崇拜能夠帶領他們走向強盛,走向不會被餓死、凍死宿命的大人物。

當年檀石槐能取得統一鮮卑,甚至能壓制泱泱大漢的光輝成就,靠的就是雄鷹一樣的眼界,以及狼一樣的狡猾。讓所有的鮮卑人,都對他保持從內心深處的敬意。

哪怕是愚蠢的和連,在初期可以繼承檀石槐鮮卑大漢的位置,同樣是靠着檀石槐的威望。

當他發現以自己的能力再也無法掌控整個鮮卑部族的時候,於是悍然發動了對漢朝的戰爭,結果就是連自己都死在了北地外的城門下,導致強大的鮮卑一蹶不振,走向分裂。

這就是鮮卑。

強者越強,受萬人敬仰,弱者越弱,被衆人遺棄。

魁頭的威望大漲,讓年僅十六歲的騫曼感受到了威脅,年紀日益漸大,他無時無刻不想恢復祖父當年的榮光。

可三位堂兄同樣是祖父的子孫,擁有繼承權利,

他能夠拿得出手的,也就是和連之子這個身份。

然而隨着魁頭強勢,這個身份再也不能成爲他爭奪首領的理由,如果他再不做點什麼,當一切塵埃落定,就連自己部族的族人都心甘情願承認魁頭地位的時候,那麼一切都會爲時已晚。

攻下廣陽,奪得公孫瓚最富庶的區域,就是騫曼證明自己的時候。

東部鮮卑日益壯大,中部鮮卑又怎麼會不知道原因?

公孫瓚以幽州牧、度遼將軍的權力,幾乎壟斷了整個塞外的商業,不僅親自下場去買賣貨物,甚至於漁陽邊境,組建商會,開通互市,吸引幽州商人和鮮卑烏桓人入駐,直接抽水收稅。

而廣陽作爲貨物集中中轉站,東面連接港口泉州,南面與陸路涿郡相交,薊縣就成爲了公孫瓚的大本營,他的很多金銀珠寶,輜重貨物,都存放在這裡。

如果騫曼可以攻佔此地,那麼給中部鮮卑帶來的利益就會極大,因而當魁頭步度根扶羅韓等人在上谷涿郡一帶,與公孫瓚的從弟公孫越,以及上谷漁陽一帶的烏桓,難樓、普富盧等人交戰的時候,自己率兵進攻廣陽。

只要把廣陽攻下來,奪取了公孫瓚的所有財富,那麼這一戰的意義,就遠比魁頭領着他們中部鮮卑南下取得勝利的意義更大。到了那個時候,騫曼就能奪取部落首領的位置,甚至一統鮮卑也說不定。

年幼的騫曼騎在馬上,望着遠處的戰爭,心中已是雄心勃勃。

“漢人堅持不住了,殺!”

前方鮮卑人的部隊連戰連勝,已經奪下了寨門,順勢殺入了前營。

鄒丹不得已將剩餘部隊全部派了出去,甚至他本人都親自上陣,手刃數人,依舊無法阻擋攻勢迅猛的鮮卑人,大營本寨幾乎搖搖欲墜,馬上就要瀕臨崩潰的時候。

嚴格意義上來說,公孫瓚的實力不弱,他自己的騎兵加步兵總人數就有五六萬,加上可以借來的鮮卑烏桓兵馬,總兵力依舊能破十萬。

但烏桓鮮卑有奶便是娘,從來不在意誰與他關係好,公孫瓚價碼雖然給的不低,可袁紹同樣能夠出錢。

歷史上難樓就是袁紹集團的人,還有與公孫瓚有仇的丘力居,繼承丘力居部族的烏桓首領蹋頓等等,袁紹既然選擇引中部鮮卑南下,又怎麼可能不提防公孫瓚的潛在盟友?

因此包括難樓在內,周圍的烏桓人都有過被袁紹拉攏。只是難樓猶豫很久,最終還是認爲公孫瓚畢竟與他們部族相交那麼多年,拒絕了袁紹的提議。

而蹋頓則與烏延、蘇僕延兩個烏桓首領組成聯盟,一起進攻了右北平和漁陽一帶,然後剛好與南下支援公孫瓚的東部鮮卑槐頭、素利等部相遇,雙方交戰於右北平與漁陽一帶,互有勝負,僵持在一起。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槐頭部,與中部鮮卑的魁頭並非一個部落,一個是魁首的魁,一個是槐樹的槐。

而後來的宇文部,就是槐頭部的延續,與後來的慕容部、拓拔部、段部、禿髮部和乞伏部,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並列爲六大鮮卑部落之一。

鮮卑部落的名字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根據部落首領的名字而來。當時鮮卑人並沒有姓氏,一直到魏晉時期,他們纔有了姓,慢慢發展出來了宗族,固定下來六大鮮卑部落。

此時的槐頭部首領叫做槐頭,與素利部的首領素利本來是一對仇敵,雙方在草原上互相爭奪草場,可這次公孫瓚遇難,兩個對手難得聯起手來援助,也確實是因爲公孫瓚在邊境通商互市,給他們帶來了太多便利,讓部族壯大。

但不管怎麼樣,烏桓人成爲了最大的變數。因爲早年丘力居、烏延、蘇僕延三個烏桓部落的人反叛朝廷,與張純張舉發動過叛亂,導致這些年來公孫瓚根本不與他們通商,還時常打壓,造成雙方變成死敵。

蹋頓繼承了叔叔的部落,自然也就繼承了叔叔的仇恨。袁紹拉攏他們,落井下石。導致此時的幽州一片混亂,各部相互征伐,公孫瓚沒有回來,缺少主心骨,各部落援軍也是各自爲戰。

難樓加上公孫越在涿郡上谷和中部鮮卑打成一團,鄒丹固守廣陽,東部鮮卑的援軍與烏桓蹋頓在右北平和漁陽一通亂戰,整個幽州勢如水火,戰亂遍地。

這個時候騫曼選擇的時機非常好,因爲鄒丹是接到了公孫越的求援,於是領兵前往良鄉相助,結果在廣陽野外遇到了騫曼,鄒丹的兵力不多,只能原地結寨自守。一旦他被擊破,廣陽郡無人守護,則公孫瓚大筆財富被人掠奪,他的實力將會大幅度衰弱。

前營失守之後,鄒丹領敢死隊固守中營,初春的寒風還在吹拂,鮮血塗滿了整個營寨,鮮卑人像是一朵黑雲一樣,要將營寨全部摧毀。

“撤!”

鄒丹滿臉是血,他手刃數人,可依舊擋不住源源不斷的鮮卑士兵,只能含恨看了眼中營寨門,選擇退入後營。

後營多是輜重,如果實在守不住,他也只能一把火選擇全部焚燒,一顆糧食都不能留給敵人。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他忽然聽到了一聲聲蒼涼的號角,以及激昂壯闊的鼓聲。

哪來的戰鼓?

鄒丹愣了一下之後瞬間狂喜,鮮卑人只會用號角和骨哨,不會用鼓,只有漢人才會用鼓、號、鉦、鑼之類的樂器作爲行軍打仗的號令。

更重要的是,只有幽州軍、西涼軍以及幷州軍會在戰爭中用號角,因爲他們久居邊塞,隊伍中多有胡人,因而會用胡人軍號。

這意味着這支用了號角以及戰鼓的隊伍,必然是幽州軍。

公孫越還在陷入苦戰,那麼除了公孫瓚還有誰?

想到這裡,鄒丹一邊命令士兵大喊援軍來了,一邊手忙腳亂地爬到了後營一處塔樓上觀望。

就看到在東南方向,廣闊的曠野之上,正有一支軍隊氣勢洶洶,浩浩蕩蕩而來。

上面的旗幟打的一個大大的“公孫”二字,右下角還繡了幽州牧。

公孫瓚真的回來了。

“將軍回來了,將軍回來了!”

鄒丹對着塔樓下的士兵們不斷大喊,所有士兵都聽得清清楚楚。

“將軍回來了,殺啊!”

“殺了這些鮮卑狗崽子們!”

“兄弟們,跟我衝!”

聽到公孫瓚回來了,士兵們士氣大振,上一刻已經有崩潰之勢,下一秒竟然迸發出了絕境反撲的勇氣,打得攻入後營的鮮卑人節節敗退。

遠處的騫曼部見到敵人援軍抵達,頓時一陣騷亂,過了片刻,撤退的骨哨聲響起,尖銳如鷹隼的叫聲劃破虛空,響徹戰場。

鮮卑人聽到這個命令之後,立即拋下還要與他們殊死決戰的對手,扭頭就跑,一個個從營寨中跑出來,翻身上馬,飛一般地回到了西面的平原上。

騫曼希望自己能夠獲得更大的戰果,奪得更多的利益。但不希望自己的部族受到最多的損失,這一戰已經沒有必要再打下去。

呼喝一聲之後,鮮卑人便如潮水一樣往西面涿郡的方向撤退回去。

公孫瓚的騎兵不多,難以追趕,因而只是來到營寨附近,遠遠地看到滿身是血的鄒丹迎出來。

“將軍!”

鄒丹單膝下跪。

公孫瓚騎在馬上俯瞰着他道:“你在此地做什麼?”

“涿郡告急,三將軍讓我前往支援,半路遇到了鮮卑人,不得已結寨自守。”

鄒丹解釋了一句。

他只有四千餘人,能夠守到現在,已經殊爲不易。

公孫瓚看到這個情形,點點頭道:“很好,你領殘部先回廣陽休整,我前往支援。”

“唯!”

鄒丹便退去。

現在幽州到處都在打仗,涿郡那邊聚集了大部分中部鮮卑的兵馬,已是岌岌可危,公孫瓚必須過去。

他現在雖然手底下只有一萬多殘兵,但回了幽州,就是底氣所在,因而所有士兵士氣高昂,只要他們的公孫將軍回來,那就如神威一樣,必能讓周圍宵小束手就擒。

.....

.....

而就在公孫瓚回到幽州的時候,此時的渤海郡,袁紹卻是大發雷霆。

“一羣廢物!”

章武縣,袁紹惡狠狠地盯着手下諸多將領,像是要將他們撕成碎片。

這麼多人包圍公孫瓚,將他堵在了河口,眼看就是插翅難飛,結果居然還是讓他跑了,怎麼能不讓他生氣?

那日高幹以爲公孫瓚南下,追了一夜,沒有發現馬蹄印,也沒有發現新鮮糞便,因而生疑,四處搜捕了一些海邊的漁民,這才問出了一些情況。

漁民告訴高幹,前一日有數艘大船,數十艘中小船隻自南而來,到了出海口停下。

由於青州和幽州之間互相貿易已有十餘年,商船偶爾還會停下,從海邊的漁民手裡購置一些土特產販賣到幽州去,因而當地漁民都知道這是青州的商船。

得知公孫瓚居然是被青州商船運走的,高幹無奈之下,只得回去稟報袁紹,雖然也有個好消息,那就是鞠義死了,但這並不妨礙袁紹的壞心情。

嚴格來上,鞠義死了,也是個壞消息。

因爲袁紹本來是打算等除掉了公孫瓚之後,再殺鞠義,沒有想到公孫瓚沒死,鞠義又死了,讓他損失不小。

這就導致袁紹非常憤怒,怒視着衆將。包括高幹在內,一衆人都瑟瑟發抖,不敢直視他。

過了片刻,纔有許攸站出來說道:“本初,這個時候不是發脾氣的時候,我們應該想辦法繼續追擊,如果不能徹底處理了公孫瓚,等他恢復實力,那就麻煩大了。”

袁紹此時亦有梟雄之姿,慢慢恢復了冷靜,低聲道:“他已經回了幽州,周邊諸多胡族皆聽他號令,如何再追擊?”

許攸目光森然,說道:“本初莫非忘了,還有一人,對幽州虎視眈眈呢。”

“誰?”

“遼西公孫度。”

“公孫度?”

“不錯。”

許攸說道:“現在幽州局勢糜爛,中部鮮卑,各烏桓大人,東部鮮卑打成一團,公孫瓚短時間內必然難以將力量統籌在一起。而遼西的公孫度與右北平相鄰,公孫瓚與胡人經商,日漸富庶,他絕不會不眼紅,此時有乘人之危的機會,他難道不會心動嗎?”

袁紹沉吟道:“公孫瓚在北地勢力畢竟龐大,公孫度未必敢去冒犯。 ”

“人爲財死鳥爲食亡,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許攸繼續道:“只要本初許諾幽州歸他公孫度,且公孫瓚的一切生意都歸屬於他,就不信他不上鉤。何況我們也會出兵,只要讓公孫度相信公孫瓚有很大可能會死在這場戰爭裡,那麼他一定會同意。屆時兩面包夾,必能讓公孫瓚疲於奔命。”

“明公,我也認爲此策可行。”

劉惠亦是站出來說道:“反正又沒什麼損失,只需要派一名說客足矣,若是能成,公孫瓚必死無疑。”

這個計策,其實也是暗合了偉人那句“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中部鮮卑與蹋頓和公孫瓚之間有不可調和的矛盾,雙方利益糾葛,袁紹可以拉攏他們,那麼公孫度和公孫瓚是相鄰的勢力,一個窮酸,一個富庶,公孫度怎麼可能不會覬覦公孫瓚的財富。

畢竟他們二人雖然都姓公孫,可並非族人。

一個是遼西令支公孫氏,一個是遼東襄平公孫氏,按照後世地理劃分,公孫瓚是河北唐山人,公孫度是遼寧遼陽人,都不挨着。

現在公孫瓚有難,公孫度只是在旁邊看着,如果有機會伸手撈一把,就不信他不想掠奪公孫瓚的財富。

聽到許攸和劉惠都認爲可行,袁紹點點頭,說道:“好,就這麼辦。”

當下,從渤海就有信使出發,一路往遼西而去。

《三國之謀伐》無錯章節將持續在搜小說小說網更新,站內無任何廣告,還請大家收藏和推薦搜小說!

喜歡三國之謀伐請大家收藏:()三國之謀伐搜小說更新速度最快。

第一百一十一章 羣狼戰術第七十八章 舊時代的消散,新時代的開啓第五十四章 知識的力量第四十三章 戰呂布第一百一十一章 泰山封禪第一百零四章 軍萬馬自北來第二十八章 劉備來京第四十二章 楊賜去世第三十九章 公孫瓚第八十五章 炮!第四十二章 呂布投冀州第六十二章 朝會第七十三章 袁紹自己人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第六十五章 我有一策救玄德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笑間,黑山軍覆滅!第四十三章 曹操第五十三章 西進關中第九十三章 絕望的鞠義第九十章 狼狽逃竄第九十九章 二聲巨響第一百三十二章 示敵以弱第七十三章 心病第九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二十九章 收服荊州士林第二百零三章 你也來了?第一十四章 易陽城巷戰第一十一章 玉堂尋賢訪陳生第一百六十四章 圍點打援第一百九十四章 魚死網破第六十八章 赤子之心第六十九章 大漢上將軍討逆先鋒孫文臺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四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二百三十八章 平陽相會第三十五章 學宮最後一天(3)第二十一章 追擊新書發佈了,九荒聖師,求大家收藏推薦一下第六十八章 我入彀中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命難違第一十九章 老底都被看穿了第八十三章 浮陽之戰(2)第二十章 新的佈局第六十一章 洛陽亂第二十七章 三英戰呂布第五十六章 陰損之計第一百二十八章 安陽城下第二百三十七章 觀望局勢第一十九章 底褲都被看穿了請假條第二百三十四章 袁紹西遁第三十六章 雞澤設伏第八十六章 浮陽之戰(3)第四十章 表功第四十二章 壯年黃忠第一章 秋風起,思子歸第三十一章 勸服馬騰第二百五十六章 智取涉縣第一十六章 世界級帝國的開始第一百二十一章 強漢的二板斧第一百一十一章 泰山封禪第七十章 我們都是華夏子孫第七十六章 高前亭之戰第一十三章 出頭鳥第一百一十八章 開端第一百九十九章 會獵於冀州第七十五章 進山第六十七章 塞北雁門第一百八十五 將計就計第四十四章 我也是有兄弟的第二十一章 出使呂布第二十九章 張遼第九十三章 涼州好大雪第七十四章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第一章 婚姻價值觀第一百二十九章 造像留碑第二百八十章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第一十九章 也曾一言而拯救黎民!第七十五章 臥底的自我修養第一百八十八章 崩潰第三十九章 最後一功第七十四章 張讓第四章 漢末羣雄之黑馬劉玄德第五十四章 萬里長征第一步!第一百五十四章 南方大亂再起第六十九章 沈亭之戰(1)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第二十九章 戰爭機器運轉第九十章 徐榮敗退第五十七章 圍魏救趙第一百一十一章 泰山封禪第五十四章 劍拔弩張第七十三章 銍縣會盟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八十六章 翻手爲雲覆手雨第八十章 劉表東進第三十五章 天下無主第一十三章 出頭鳥第二十五章 割以永治第四十二章 野王之戰
第一百一十一章 羣狼戰術第七十八章 舊時代的消散,新時代的開啓第五十四章 知識的力量第四十三章 戰呂布第一百一十一章 泰山封禪第一百零四章 軍萬馬自北來第二十八章 劉備來京第四十二章 楊賜去世第三十九章 公孫瓚第八十五章 炮!第四十二章 呂布投冀州第六十二章 朝會第七十三章 袁紹自己人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第六十五章 我有一策救玄德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笑間,黑山軍覆滅!第四十三章 曹操第五十三章 西進關中第九十三章 絕望的鞠義第九十章 狼狽逃竄第九十九章 二聲巨響第一百三十二章 示敵以弱第七十三章 心病第九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二十九章 收服荊州士林第二百零三章 你也來了?第一十四章 易陽城巷戰第一十一章 玉堂尋賢訪陳生第一百六十四章 圍點打援第一百九十四章 魚死網破第六十八章 赤子之心第六十九章 大漢上將軍討逆先鋒孫文臺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四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二百三十八章 平陽相會第三十五章 學宮最後一天(3)第二十一章 追擊新書發佈了,九荒聖師,求大家收藏推薦一下第六十八章 我入彀中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命難違第一十九章 老底都被看穿了第八十三章 浮陽之戰(2)第二十章 新的佈局第六十一章 洛陽亂第二十七章 三英戰呂布第五十六章 陰損之計第一百二十八章 安陽城下第二百三十七章 觀望局勢第一十九章 底褲都被看穿了請假條第二百三十四章 袁紹西遁第三十六章 雞澤設伏第八十六章 浮陽之戰(3)第四十章 表功第四十二章 壯年黃忠第一章 秋風起,思子歸第三十一章 勸服馬騰第二百五十六章 智取涉縣第一十六章 世界級帝國的開始第一百二十一章 強漢的二板斧第一百一十一章 泰山封禪第七十章 我們都是華夏子孫第七十六章 高前亭之戰第一十三章 出頭鳥第一百一十八章 開端第一百九十九章 會獵於冀州第七十五章 進山第六十七章 塞北雁門第一百八十五 將計就計第四十四章 我也是有兄弟的第二十一章 出使呂布第二十九章 張遼第九十三章 涼州好大雪第七十四章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第一章 婚姻價值觀第一百二十九章 造像留碑第二百八十章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第一十九章 也曾一言而拯救黎民!第七十五章 臥底的自我修養第一百八十八章 崩潰第三十九章 最後一功第七十四章 張讓第四章 漢末羣雄之黑馬劉玄德第五十四章 萬里長征第一步!第一百五十四章 南方大亂再起第六十九章 沈亭之戰(1)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第二十九章 戰爭機器運轉第九十章 徐榮敗退第五十七章 圍魏救趙第一百一十一章 泰山封禪第五十四章 劍拔弩張第七十三章 銍縣會盟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八十六章 翻手爲雲覆手雨第八十章 劉表東進第三十五章 天下無主第一十三章 出頭鳥第二十五章 割以永治第四十二章 野王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