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西進關中

初平元年八月中秋。

在十八路諸侯聯盟土崩瓦解之後,新的聯盟再次建立。

劉備曹操孫堅公孫瓚鮑信五人兵馬抱團一起,組成了新的討董大軍,駐軍洛陽,等待着冬季到來。

歷史上,曹操和孫堅,確實是堅持到最後的一批人。

董卓撤兵,各路諸侯疑而不進,唯有曹操率兵追擊,結果被徐榮伏擊大敗,差點死在亂軍之中,是堂弟曹洪救的他。

而孫堅就更加厲害,接連打敗華雄呂布甚至董卓親至都被他打回去,直到徐榮出馬才輸得徹底。

可見相比於那些一仗都不敢打的各路諸侯,曹操和孫堅不愧是魏吳的奠基者,確實有非同一般的勇氣和信念。

在新的聯盟成立之後,大軍在洛陽開始休整,每日操練士卒,調整士氣和狀態,源源不斷的糧草依舊從冀州與青州運過來,在洛陽鴻池附近的倉庫存儲。

韓馥是袁家人,所以在袁紹退兵之後,韓馥同樣已經不再爲諸侯軍供應。

可冀州刺史王芬的命運已經改寫,依舊擔任着刺史職務。

王芬在治理民生方面有多厲害?

黃巾之亂冀州幾乎被打殘,民生凋敝,百廢待興。結果短短几年時間,就被他治理得州富民安,一片安寧祥和之象,可謂真正的治世之能臣。

可惜王芬脾氣不太好,居然還想廢立皇帝,導致事敗自殺。不過陳暮與黨人素有勾連,已經改變了他的命運。

如今王芬既然還在,以他那暴脾氣,當然不樂意退兵,還在默默堅守着聯軍大後方。

所以實際上十八路諸侯退了十二路,還有六路在堅持戰鬥。

其中孫堅是真正的戰爭狂人,每日訓練士卒,努力鍛鍊身體,一身健碩的肌肉,與之關張黃忠典韋相比,也是不遑多讓,可見武力值還是相當的高。

而劉備則讓士兵休息了半月,才慢慢恢復訓練。畢竟之前主攻是他,撲火是他,士兵已經十分疲憊,不能再這樣繼續下去。

在這段時間內,諸侯五人每日聚餐飲宴,感情迅速升溫,很快大家以兄弟相稱,把酒高歌,處於蜜月期。

這個時候大家還根本沒有想到後來會變成諸侯爭霸的局面,所有人都以爲只要迎回了天子,那麼秩序就一定還能維持下去,漢室天下自然也就能夠長久延續。

其中最讓曹操喜歡的,就是關羽。兩個人興趣相投,尤其讓曹操羨慕的是關羽那二尺長梳理得整整齊齊的美髯,還向他請教打理鬍鬚的方法。

唯有陳暮,在八月最後一天,準備向老大哥請辭了。

“四弟要走了?”

在殿中,劉備詫異地看向陳暮。

陳暮點點頭,說道:“此戰非一時之功也,當年秦朝統一天下,也是奮六世之餘烈,最終才獨攬乾坤,定鼎天下。如今關東軍走了大半,我軍人少,進軍長安艱難險阻,很有可能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所以我打算回青州,一來治理民生,加緊督促糧草。二來也是要開始準備冬衣,不然士兵沒有過冬的衣服,

肯定難以維繫。我這次並不是向大哥請辭要走,而是回後方統籌全局,若勝利則有後援支持,若失敗則有人接應,這是在做兩手準備。”

“這些事情,公與不是在青州統籌全局嗎?”

劉備不解。

這些事情都交給了沮授來處理,以沮授的才能,一直做得井井有條,前些日子還發了信過來,說冬衣已經在籌備,不需要他來擔心。

陳暮笑着解釋道:“公與雖然處理得很好,但這一趟回去我其實還是要準備做宣傳工作。之前不是說過嗎?咱們必須要給這件事情定性爲奉詔討伐國賊,必須讓天下人知道,我們的行爲是正義之舉。”

“那篇《討董記》?”

“不錯。”

“原來如此。”

劉備輕點下頜,表示明白了。

起兵討董,在名義上肯定是討伐國賊,跟清君側其實是一個意思。

問題是董卓畢竟把持着天子,那他就有了所謂的正統性。

在各路諸侯討董的時候,董卓就已經下令,發全國詔書,言稱十八路諸侯是謀反行爲,其罪當誅。

雖然在討董之初,青州集團就已經把劉協“死”前的詔書發佈,取得了輿論勝利。

但這只是初步勝利,要想擴大戰果,就得宣揚討董聯盟是正義的,董卓是邪惡的,將董卓的那些光輝事蹟公佈於衆,讓世人認清楚他的真實面貌。

也許有人說,你這不是引導輿論嗎?

可輿論戰就是要引導輿論,不然世人都分不清楚誰是好人壞人,稀裡糊塗地看完這一仗,都不明白諸侯們在做什麼,那才叫可悲。

明白了這一點後,劉備也是對陳暮打算回青州搞輿論戰做了肯定,說道:“讓世人知道我等行爲乃正義之舉確實應當,只是四弟走後,軍中事宜,我當問計何人?”

陳暮道:“我師兄王景興,還有公與好友田元皓可託付大任。”

王朗是陳暮的門子進的青州集團。

田豐是跟沮授關係不錯,又在冀州有名望,才被邀請過來。

但他們二人在軍中的地位不是特別高,劉備最信任的人,依舊是陳暮,除了一些原則上的問題,比如繼續討董這件事上以外,大多數情況還是願意聽陳暮的話。

如今陳暮一走,那王朗和田豐就得重用起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陳暮現在離開,也算是給他們二人鋪路,方便提升他們在青州集團的地位。

聽到陳暮的話,劉備點點頭:“好,那四弟你先回青州,我青州牧的大印你帶回去,儘快調動起一切力量,充實討董大軍。”

“我知道了。”

陳暮接過青州牧大印,掛在了自己腰間,與劉備兄弟之間,這就是百分百的信任。

向老大哥請辭之後,在九月晚秋之時,帶着數百人離開了洛陽。

這次的保鏢是趙雲,陳暮惜命的很,在這亂世當中,若沒有一個武力值90以上的保鏢,鬼知道會不會跟曹嵩一樣就被人給宰了。

而在離開之前,他還暗中吩咐過關羽張飛典韋黃忠張遼等人。

讓他們好好照顧老大哥,千萬不能讓他衝鋒在前,一旦戰事有變,該撤就撤,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不要逞一時的英雄之氣。

陳暮走了以後,五方諸侯大軍繼續每日操練,時間一天一日地過去,劉備已經在黃河岸派了人過去,等待着黃河枯水期的水流量下降,一旦到河灘全部露出來的時候,就可以進軍了。

兩個月後,隆冬十一月。新聯盟的諸侯大軍們都穿上了嶄新的冬衣,用的是棉花。棉花產自印度,此時稱爲身毒,早在三千年前,達羅毗荼人就已經栽種培養棉花。

所以古印度對於棉花的利用還是相當廣泛,青州集團生意北接塞北,南連交趾,西去身毒,就差東往倭國,在身毒大量收購棉花,就是爲今天準備。

不要以爲漢朝就交通閉塞,實際上初代萬國來朝雖然比不上唐宋時期那麼廣,但周邊的國家還是踏了個遍,地中海一帶都有交集。

因此趁着前幾年漢孝康帝平定黃巾之亂,利用陳暮的收稅之策,穩定了天下局勢的時候,青州集團利用西涼那邊的馬商打通了西域的商道,再利用西域商人從身毒買大量新鮮東西進來,形成生意鏈。

這些棉花雖然不是青州培養栽種,但經過數年收購和儲備,存量還是相當可觀。原本一些有遠見的官員還想在青州嘗試培育種植,卻被陳暮阻止,因爲他很清楚這是無用之功。

雖然棉花是經濟價值很高的作物,但一來印度的棉花其實是粗絨棉,產量不高,大規模培育的話,就擠佔了農田,有些得不償失。二來青州就是山東,屬於暖溫帶,而棉花需要亞熱帶氣候,氣候上不相宜。

像南宋的時候,棉花傳入我國,都是在南方泉州一帶,也就是廣州那邊種植。後來朱元璋強行推廣棉花,也只是在長江以南,就是因爲北方的氣候不允許。

關東聯軍有了新棉衣,抵禦嚴寒氣候的能力也上升了許多,對於冬日的作戰能力提升也十分顯著有效,將士們士氣高漲,熱情澎湃。

十一月初,洛陽下起了大雪。

天地銀裝素裹,茫茫羣山,已經是成了一片雪白的顏色。

劉備曹操孫堅公孫瓚鮑信等五路諸侯穿着棉衣,外面套着披風,圍着貂衣,聚集在洛陽北面的邙山下。

這裡是先帝漢孝康帝的帝陵前。

董卓曾經盜掘了皇陵,在取了裡面的陪葬品之後,就將皇陵重新封了起來。

劉備並沒有去驚擾先帝,只是將陵墓外面修繕了一番,填了新土,防止盜墓賊和像董卓這樣的人再來幹盜墓這等喪盡天良的壞事。

唯有曹操看着這滿山已經被盜掘一空的陵墓,看着這些被白雪掩蓋的罪惡,發出了一聲幽幽的嘆息。

“孟德兄是在感慨諸多先帝與歷代公卿的悲慘遭遇嗎?”

劉備看到他在那邊長吁短嘆,好奇問了一句。

“可惜被董卓搶先.....哦不,可惜被董卓那惡賊毀壞了先帝與歷代公卿的寢陵,那董卓當真是可惡至極。”

曹操差點說漏了嘴,連忙痛罵董卓來轉移話題。

在這一點上,曹操是堅定的實用主義者。

錢藏在墳墓裡有什麼用?

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還不如挖出來流通變現纔是正道。

只是劉備是堅定的漢室維護者,在他面前當然不能說,所以曹操也只能把實話藏在心裡。

聽到他的話,劉備點點頭,嘆息道:“此國賊不除,歷代先帝一日都不得安息。”

“玄德,開始祭祀吧!”

鮑信說道。

“嗯。”

劉備走到陵墓前空地上。

這裡已經擺上了各類三牲五穀等祭祀用品。

大雪紛飛,朔風吹拂。

香燭點上。

五人走到祭壇前,舉香說祭祀詞。

在他們身後,是站成一排的諸侯將領們,關羽張飛典韋夏侯惇夏侯淵曹洪等等。

劉備將祭祀詞說完之後,五人恭敬地彎腰敬禮,把香插進香爐中。

在先帝陵墓前祭祀,一是祈求禱告,告訴先帝他們即將出徵,希望先帝保佑。

二來也爲了撫慰先帝,告訴先帝他們很快會殺入長安,救回先帝的長子,拿董卓人頭來先帝陵前祭奠。

這些全都寫在祭祀詞裡,就是爲了有朝一日,能夠完成對先帝的承諾。

“出發!”

祭祀結束,劉備大手一揮。

所有將領齊刷刷翻身上馬,身後十萬大軍,在白雪紛飛之中,雪地裡深一腳淺一腳,浩浩蕩蕩向西而去。

兩日之後,函谷關外,黃河的水量比之春夏汛期降了數十倍,原本浩瀚無垠,波濤不絕的大河現在水流量小了很多,露出了大片如平原一般的河灘。

甚至因爲大雪,很多地方的河面都是被凍住的,冰層厚厚三尺,足夠人站在冰面上通行而過。

看到這一幕,聯軍所有人都是大喜過望。

很多人不知道一個小知識點,那就是黃河是真的寬。

特別是中上游,像孟津渡口,寬度能夠達到五公里,可謂真正的大江大河。

所以一旦到了枯水期,兩岸河灘露出來的地面就會非常多。

比如劉備這次進攻的函谷關上方,也就是三門峽靈寶市附近,有一個著名的三門峽大壩,已經是建在黃河河道最窄處,依舊有一百多米寬。

如果河道全部凍住的話,那函谷關就徹底沒有了意義,因爲聯軍可以從冰面上過河,根本不需要在關前與敵人硬碰硬。

此地屬於秦嶺山脈,兩岸懸崖峭壁,山嶺叢生。

如果從黃河南岸過去,就大概有二十里就能抵達函谷關的身後。

劉備站在南岸一處高坡之上,遠眺黃河數百丈寬的冰面,高興地對曹操等人說道:“諸位快看,這是先帝在護佑我們,這河面結冰,怕是連馬匹都能過去,太好了。”

幾名諸侯也很高興,孫堅興奮地道:“玄德,那我請命爲先鋒,助你先取了函谷關。”

“好!”

劉備說道:“文臺兄且先去, 我隨後就到。”

當下,命孫堅爲先鋒,劉備軍爲前軍,曹操鮑信軍爲中軍,公孫瓚軍爲後軍,前後拉扯數裡裡,向函谷關進發。

之所以要這樣安排,是因爲這裡畢竟是黃河河灘岸邊,兩岸是河水沖刷出來的泥沙地帶,加上積雪太厚,公孫瓚的兵馬在這裡實在沒法展開。

雖然有結冰的河面可以行走,但黃河河面也不是冰封千里,有些地方結冰有些地方沒結冰。

所以公孫瓚的騎兵基本也就是在北岸,也就是後來的曹魏函谷關處的一片空地上駐紮,並不會跟着劉備他們過去。

實際上騎兵過去也是添亂,一無法發動衝鋒,二雪地淤泥容易讓馬匹陷落。

因此劉備給公孫瓚的命令,其實就是接應他們,等他們打通了函谷關道,讓公孫瓚從函谷關正面進來。

孫堅的先鋒軍很快開始正式走入了河灘岸,五六千人沿着南岸的河灘緩緩地向西而去。

劉備率領大軍跟在身後,離了大約二里地,方便接應與遇到突發狀況支援。

至少現在,五路諸侯團結一心,毫無任何猜忌。

兩岸山林猿猴啼叫,遠方的侯鳥飛過了秦嶺,四周靜悄悄的,數萬大軍埋頭前進,踩在達厚厚半尺的雪地裡,天地安靜得像是沒有了聲音。

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淹安陽第三十二章 滿滿的套路第七十七章 好大的嗓門第一百二十一章 強漢的二板斧第五十九章 內部壓力第五十四章 鬥法第二百七十九章 袁紹之死,禪位第五章 漢末羣雄之紅馬董仲穎第一百七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三十六章 立傀儡第五十九章 起風了第一百九十四章 魚死網破第七章 內政改制第一百五十二章 安陽陷落第八十三章 浮陽之戰(2)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之戰第一十七章 調兵遣將請假條第二百三十二章 袁紹不能死第一百七十八章 羛陽截擊第七十一章 沈亭之戰(3)第四十二章 壯年黃忠第二十章 儒生第七十章 長安城下第八十六章 翻手爲雲覆手雨第四十九章 記仇的曹操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一百二十四章 溘然長逝第一百三十二章 示敵以弱第七章 內政改制第三十五章 學宮最後一天(3)第五章 賄賂第一百零二章 幫公孫瓚完成戰略勝利第六十七章 自然課第一百零八章 敲山震虎第四十二章 讓大漢武德,再次充沛!第四十八章 南方先亂第六十一章 陰謀、陽謀、明爭、暗鬥第五十三章 務政第五十七章 巫蠱第二百一十章 陣斬高覽第八十八章 林裡捉婿第三十三章 一世人,四兄弟第七十九章 淮口射戟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出巡端午節請假條第一百四十章 大河對峙第八十一章 花裡胡哨與一拳超人第五十一章 設伏第二百三十九章 令人疑惑的策略第七十九章 天下惡名,由我劉玄德來背!第一十九章 徐晃第六十九章 你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第八十四章 兵臨城下第二十八章 廣年對(4)第七十五章 從地獄裡回來第六十八章 上陣父子兵第一百一十五章 海頭城外第四章 推諉第二十章 南陽之戰(2)第八十六章 科研指導第三十八章 章武二年第二百零七章 十勝十敗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門學問第一章 俺也一樣第二十一章 南陽之戰(3)一週年,不寫書,聊聊人生第一百三十一章 始於桃園,終於桃園(大結局)第九章 壽誕第一百七十九章 斬文丑第一十二章 太史慈第一百一十六章 總攻開始第四十四章 老大哥慷慨解囊第一十六章 都是內鬼第二十七章 廣年對(3)一週年,不寫書,聊聊人生第二百六十八章 母子失和第七十二章 真假周泰第三十七章 沮授第四十二章 走馬豫州第六十八章 赤子之心第四十四章 世間無二此般人第三章 得兗州第四十四章 孝出強大第一百七十一章 下馬威第七十一章 沈亭之戰(3)第二十九章 張遼第八章 取死之道第一百七十六章 孫堅遭襲第八十章 土崩瓦解第九章 陌上桑第六十八章 三韓第五十三章 厚臉皮的袁術第十章 逼上梁山第八章 我們是兄弟第九十八章 黃忠戰甘寧第八十四章 兵臨城下第七十三章 呂布第二百章 江山易老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
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淹安陽第三十二章 滿滿的套路第七十七章 好大的嗓門第一百二十一章 強漢的二板斧第五十九章 內部壓力第五十四章 鬥法第二百七十九章 袁紹之死,禪位第五章 漢末羣雄之紅馬董仲穎第一百七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三十六章 立傀儡第五十九章 起風了第一百九十四章 魚死網破第七章 內政改制第一百五十二章 安陽陷落第八十三章 浮陽之戰(2)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之戰第一十七章 調兵遣將請假條第二百三十二章 袁紹不能死第一百七十八章 羛陽截擊第七十一章 沈亭之戰(3)第四十二章 壯年黃忠第二十章 儒生第七十章 長安城下第八十六章 翻手爲雲覆手雨第四十九章 記仇的曹操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一百二十四章 溘然長逝第一百三十二章 示敵以弱第七章 內政改制第三十五章 學宮最後一天(3)第五章 賄賂第一百零二章 幫公孫瓚完成戰略勝利第六十七章 自然課第一百零八章 敲山震虎第四十二章 讓大漢武德,再次充沛!第四十八章 南方先亂第六十一章 陰謀、陽謀、明爭、暗鬥第五十三章 務政第五十七章 巫蠱第二百一十章 陣斬高覽第八十八章 林裡捉婿第三十三章 一世人,四兄弟第七十九章 淮口射戟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出巡端午節請假條第一百四十章 大河對峙第八十一章 花裡胡哨與一拳超人第五十一章 設伏第二百三十九章 令人疑惑的策略第七十九章 天下惡名,由我劉玄德來背!第一十九章 徐晃第六十九章 你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第八十四章 兵臨城下第二十八章 廣年對(4)第七十五章 從地獄裡回來第六十八章 上陣父子兵第一百一十五章 海頭城外第四章 推諉第二十章 南陽之戰(2)第八十六章 科研指導第三十八章 章武二年第二百零七章 十勝十敗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門學問第一章 俺也一樣第二十一章 南陽之戰(3)一週年,不寫書,聊聊人生第一百三十一章 始於桃園,終於桃園(大結局)第九章 壽誕第一百七十九章 斬文丑第一十二章 太史慈第一百一十六章 總攻開始第四十四章 老大哥慷慨解囊第一十六章 都是內鬼第二十七章 廣年對(3)一週年,不寫書,聊聊人生第二百六十八章 母子失和第七十二章 真假周泰第三十七章 沮授第四十二章 走馬豫州第六十八章 赤子之心第四十四章 世間無二此般人第三章 得兗州第四十四章 孝出強大第一百七十一章 下馬威第七十一章 沈亭之戰(3)第二十九章 張遼第八章 取死之道第一百七十六章 孫堅遭襲第八十章 土崩瓦解第九章 陌上桑第六十八章 三韓第五十三章 厚臉皮的袁術第十章 逼上梁山第八章 我們是兄弟第九十八章 黃忠戰甘寧第八十四章 兵臨城下第七十三章 呂布第二百章 江山易老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