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圍魏救趙

兗州,濮陽縣。

初春的西伯利亞冷風由北而來,刮過了蒼涼的幽州大地,飛躍了廣袤的冀州平原,來到了兗州濮陽縣。

曹操庭院中的大樹被這春風颳得簌簌抖動,但去年枯黃的樹葉早已經生根發芽,在短短數天之內,原本幹禿禿的枝幹上就長滿了新葉,充滿了勃勃生機。

此時的兗州,正如那冷風在不斷地襲擾着大樹,讓它飄搖不定,樹葉掉落在庭院裡一樣,袁術陶謙的聯軍,也對兗州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東郡雖然是兗州人口最多,最富裕的一地,可前幾年戰亂的影響一直還在,休養生息了不到一年,還沒有完全恢復實力。

哪怕劉備爲了維護青州到洛陽的道路而兩次支援曹操,也只是讓曹操剛剛好穩固地盤,安頓消化而已。

在歷史上,陳宮與張邈張超迎呂布之後,幾乎整個兗州瞬間響應,全都背叛了曹操。

可見在真實歷史裡,此時的曹操,僅僅只是擁有一個兗州牧的名頭。

各地郡守根本就不把他當一回事,曹操最初的起點,也僅僅只是東郡一地。這個時候他根本就沒有想着要擴張,而是在考慮今年之內,如何把濟陰與陳留二郡拿下。

這兩地太守一個是張邈,一個是吳資,跟曹操的關係都屬於表面客氣,卻根本不服從他指揮的那種,讓曹操無時無刻都想着吞併他們。

最主要的還是陳留與濟陰僅僅只比東郡差一點,這三郡加起來,基本就是整個兗州七成以上人口地盤。

所以對於曹操來說,把這二地控制在手裡,才叫控制了整個兗州。

但樹欲靜而風不止,曹操原本是想考慮用政治手段,慢慢地對二地進行滲透,架空張邈與吳資,最後以兗州牧大義名分,把他們的太守職務撤掉,可敵人卻不給你那麼多時間操作。

曹操站在庭院中看着那大樹被風吹得瑟瑟發抖,感嘆道:“風雨欲來呀。”

一旁的郭嘉哪裡不明白他在擔憂什麼,雙手籠在袖子裡,微微笑着說道:“明公莫慌,陶謙袁術在想些什麼,我們不是早就一清二楚了嗎?相信青州那邊,也絕不會坐視不理。”

陳宮皺眉道:“就怕青州能夠給予我們的幫助也極爲有限,

他們若出兵,冀州那邊怎麼可能會放過青州空虛的機會?”

“所以我們也不能全部寄希望於劉備身上,真正要想渡過這次難關,還得靠我們自己。”

曹操轉頭看向夏侯惇,問道:“兵馬準備得如何?”

夏侯惇答道:“已集結就緒。”

曹操便說道:“此戰涉及到兗州的生死存亡,我要親自率軍出征,討伐袁術陶謙。”

程昱道:“現在就等孫堅的兵馬了。”

戲賢說道:“不若誘敵深入,我們一邊派人聯繫孫文臺,讓他出兵襲擊沛國與魯國,斷陶謙與袁術的糧道。一面引誘他們進攻濮陽,待他們糧盡之時,一舉殲滅來犯之敵。”

“嗯。”

曹操撫須,覺得這個計策不錯。

就在這個時候,外面忽然快步進來一名家僕,大聲道:“大郎,外面來了青州的信使。”

“哦?”

曹操忙道:“快請進來。”

“唯。”

家僕立即去叫人進來。

曹操則率領郭嘉陳宮程昱戲賢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等最親近的文武臣子回到廳內等候。

過了片刻,一名軍情司的司衛進來,拱手行禮道:“曹公!”

曹操以爲是劉備給他帶來了好消息,便含笑說道:“玄德叫汝過來,是有何事?”

司衛說道:“我家明公說,袁術與陶謙忽然進攻兗州,佔領谷城、臨邑等地,兵鋒直指濮陽,必然是意欲染指兗州,因此讓我來告知曹公,他決定聯合孫堅一起進攻汝南郡。”

“什麼?”

曹操大驚失色道:“進攻汝南郡?玄德不來救我東郡嗎?”

不僅不來救東郡,還帶走了孫堅,現在他手下只有兩萬人,而陶謙袁術聯軍則有七八萬之衆,原本曹操還想着聯合孫堅,這樣兵力應該有個三四萬,就有了一戰之力,現在沒有了孫堅,他的形勢就會無比糟糕。

司衛卻解釋說道:“明公說,這是爲了圍魏救趙,現在平原國的兵馬我們不能動。否則冀州那邊必然會進攻青州,所以只能讓洛陽那邊派少量兵馬進攻潁川,襲擾汝南。”

“唔......我知道了。”

曹操臉色凝重地點點頭,揮揮手道:“你先去吧。”

“我們家四將軍最後還託我給曹公帶一句話,他說現在青州的情況也不太好,這是他們能夠幫助到曹公的極限。”

司衛拱手一禮,緩緩退出去。

還幫助到我的極限?

曹操聽了這句話差點沒翻白眼。

原本他的兵馬加上孫堅的兵馬,也未嘗沒有一戰之力。

現在孫堅的兵馬被調走,剩下他一個人獨木難支,這還怎麼打嘛。

等信使走後,郭嘉才說道:“這招圍魏救趙之計,倒是高明。”

“可這是拿我們東郡在做賭注。”

程昱皺起眉頭:“陶謙袁術的聯軍勢大,我軍兵少,若是敵人大舉進攻,我們必然難以阻擋。如果他們晚了一步,沒有逼退袁術,那東郡就危險了。”

“可仔細想想,這或許是擊敗他們唯一的辦法。”

戲賢沉思道:“因爲孫堅的兵力也不多,還得有人留守陳國樑國,稍有不慎也有被端了老家的危險。靠他的幫助,擊退敵人的可能性不大。不如主動出擊,進攻汝南,逼袁術大軍回防。”

現在袁術地盤是大,兵力也多。但他的防守壓力也大,荊州、揚州、豫州三片地方都需要兵馬防守,能擠出來進攻曹操的兵力,大致只有三萬人,所以進攻主力則在陶謙身上,陶謙派了四萬接近五萬人馬。

而孫堅的兵力就更少,他佔的地盤不過兩郡之地,靠着五千丹陽兵和朝廷的任命起家,在陳國與樑國兢兢業業發展才半年時間,總兵力也不過是三萬人而已,守住兩郡已經很勉強,沒有餘力進攻。

實際上孫堅能夠有三萬兵馬,還是靠陳國相駱俊與陳王劉寵的幫助。駱俊早年受過漢孝康帝劉宏的賞識,被提拔爲陳國相,與陳王一起治理陳國,讓陳國百業興旺,農商富甲繁榮。

孫堅到了陳國之後,由於有朝廷詔令任命他爲豫州牧,而駱俊與劉寵都忠於朝廷,因此接受了他的統治,在二人的幫助下,孫堅站穩腳跟,開始逐漸發展武力。

陳國在黃巾之亂時,最多的時候擁兵十多萬。不過那是特殊時期沒有辦法,現在黃巾之亂平息,養不起那麼多兵,自然只能解散繼續去耕地。

因此如今的陳國只有兩萬兵馬,再加上孫堅的五千丹陽兵,又在半年時間內平息樑國的動亂,陸陸續續招募了一些。三萬人就是孫堅現在的全部兵馬,而且他如果主動進攻的話,還得留守兵馬在國內,可出動的兵馬頂多一萬。

戲志才認爲即便孫堅出動兵馬來援助他們,其實際意義也不大,還不如讓孫堅去進攻近在咫尺的汝南郡,逼袁術大軍回防,讓八萬聯軍變成五萬,減少他們的八分之三的正面壓力,效果好很多。

郭嘉卻冷冷一笑道:“說是圍魏救趙,實際上那是因爲發生戰爭的地方不是在他們青州而已。即便最後能夠勝利,恐怕我們也僅僅只是慘勝,實力要損失不小。”

戲志才笑道:“奉孝也不要這麼惡意揣測劉備,劉玄德能夠這樣做,也算是仁至義盡了,畢竟他也沒有義務一定要救明公。”

升米恩,鬥米仇。

劉備已經兩次援助過曹操,若是個普通人,已經習慣了這種吃大戶薅羊毛的援助,現在聽到劉備居然不直接派兵來幫他,估計已經心裡產生了怨恨。

但這裡都不是普通人,乃是心智高超之輩,自然不會無端生出這樣的情緒來左右自己的大腦。

曹操點點頭:“嗯,劉備幫了我不少忙,且冀州那邊在牽扯着他,現在確實無能爲力。看樣子,沒有了孫堅幫助,那就只能靠我們自己了。”

陳宮比較後知後覺,但想問題還是很通透,說道:“青州那邊說是要進攻汝南郡,但他們鞭長莫及,所以必然是從洛陽派兵,從洛陽出兵,就得經過潁川,現在的潁川被冀州僞帝派來的僞豫州刺史趙喁佔領,看來青州的下一步就是打潁川。”

“不錯,袁術在汝南的敵人主要是孫堅與劉表,他必然不會防備潁川方向還會來敵人,只要洛陽那邊行動迅速一些,儘快將潁川拿下,汝南瞬間就會遭到孫堅、劉備、劉表三個方向的敵人進攻。”

曹操聽了諸多謀士的分析,眯起了眼睛:“到了那個時候,袁術必然大驚,要麼從揚州調集兵馬,要麼從前線撤兵回去。元讓,我記得你與那陳溫是好友?”

夏侯惇說道:“正是,元悌是我少年舊識。當年孟德起兵討伐董卓之時,我帶的一千餘兵馬,就是從揚州元悌那裡借來的。”

“好。”

曹操高興地道:“袁術侵吞荊揚豫三州之心,天下人皆知。脣亡齒寒,我等應當邀請陳溫會擊於汝南,共同進攻袁術。”

夏侯惇就道:“那我便休書一封,闡明要害,讓元悌派出兵馬協助。”

如今中原各路諸侯關係複雜,但因爲袁術想要吞併三州之地,陶謙想要吞併兗州的野心,導致劉表陳溫孫堅曹操就都有了共同的敵人,而劉備則是不願意身邊又發展起兩個大諸侯來,因此大家利益相關,勾連在一起,共同抗擊陶謙和袁術。

實際上這一戰當中,主角已經不再是劉備,而是曹操和孫堅。

畢竟敵人是要消滅他們,事關生死存亡,已經是到了背水一戰,不能不全力出擊的時刻。

曹操也是果斷之人,當即說道:“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我們原定等待孫堅,合兵之後與陶謙袁術決一死戰的計劃就得擱置,現在靠我們自己的力量,難以抗衡,必須改變計劃。”

郭嘉程昱陳宮戲賢都贊同地點點頭,過了片刻,戲賢便說道:“原來我們的打算是誘敵深入,再一戰擊潰。那現在就是拖延時間,清壁堅守。”

“敵人自魯國濟北而來,由大野澤阻攔,他們要想進攻濮陽,就只能選擇從大河兩岸進攻。大河北岸是走陽平、東武、頓丘、衛國沿線,最後再往濮陽而來。這條道路我倒是不擔心,我們可以依據大河而守。就怕他們走大河南岸東阿、範縣、稟丘、甄城。”

“所以我們的主要防守力量,應當也是在東面。以我之見,不如將北面的兵馬全部召回來,派遣少量士兵駐守在頓丘衛國一帶,而我軍主力,則沿線佈置在東阿、範縣、稟丘、甄城一帶,沿途據城死守,拖延時間。”

“還有那吳資,雖然不太聽從明公徵召,然敵人都已經打到他家門口,就不信他不出兵。明公可派人讓他出兵阻攔。若他不願意,則禍水東引,將戰火引入他濟陰郡內。”

四名謀士你一言,我一語地出主意。

袁術陶謙聯軍爲什麼一定要走魯國濟北國這條路線從東面進攻濮陽?

除了方便兩人兵合一處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大野澤。

大野澤在漢朝是相當大的一處湖泊,後世它的一點殘存,就是梁山一帶的東平湖,不如它現在的十分之一。

《水滸傳》中的八百里水泊梁山,其實就是指大野澤到東平湖這一帶,廣袤的水泊湖區。

所以袁術陶謙聯軍如果想要進攻兗州, 要麼從東面,大野澤的北面繞過進攻東郡,要麼從西面,大野澤的南面進攻陳留,不然除非他們有船,否則難以越過天塹。

歷史上他們就是選擇從大野澤的北面進攻,不過當時曹操有袁紹的支持,在東郡北面的發乾縣一帶,就擊敗了袁術陶謙聯軍。

而現在沒有袁紹支持,王芬和劉備正在對峙,導致他孤立無援,只能選擇被動防守。

諸多謀士給出了建議,讓他在東阿、範縣、稟丘、甄城一帶沿途佈防,幫助劉備孫堅劉表攻打汝南拖延時間。

這其實就是梯次配置、分段阻擊的戰術。

曹操聽後,立即說道:“好,既然如此,那我便親自率領大軍,前去迎敵。”

當下,第二日。

曹操命令陳宮留守濮陽,親領大軍,北上準備抗擊陶謙袁術聯軍。

第一百七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一百零五章 玄德一定會來救我的第一十一章 茶藝第三十四章 學宮的最後一天(2)第一十九章 老底都被看穿了第六十四章 張讓之死第四十六章 把四弟抓起來第六十三章 進軍第一十一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四十八章 籌謀第九十二章 呂布大意失仙人第一百七十章 司馬懿第七十七章 大澤鄉之戰第五十三章 西進關中第七十一章 民族認同感第二百三十二章 袁紹不能死第二百二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二十八章 曹姥姥進青州園第五十五章 你埋伏我,我也埋伏你第五十七章 第二次中原大戰第三十八章 夾擊第四章 半個大漢人第九十七章 高順VS麴義請假條第三十四章 孫堅兵敗第二十一章 南陽之戰(3)第八十五章 養寇自重第八十六章 戰術第十章 西討關中,北伐幽州,南取南陽。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方會談第一百八十七章 決戰之日第一百四十六章 澤國第九章 陌上桑第八章 內閣的作用第二章 反間計第八十六章 大戰前夕第一百八十五 將計就計第二百零七章 十勝十敗第三十二章 滿滿的套路第二百四十四章 洛陽的意圖(感謝歆帥帥大佬的盟主打賞)第二十一章 南陽之戰(3)第一百四十九章 轆轤車第六十六章 張遼高順歸屬第五十七章 歸降第一百零九章 時不待我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第一十五章 陳暮之謀第一十四章 中庸之道第四十七章 奪權第一十四章 反間計第二百五十九章 構築防線第五十九章 內部的一把火第七十七章 離間計第三十八章 第一波進攻第二十五章 一瞬天堂,一瞬地獄第一十三章 與空氣鬥智鬥勇第六十三章 進軍第五十五章 令人智熄第二百五十章 袁紹死了?第五十八章 奇襲浚儀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人,時代變了第二百零九章 弓手陣地向右移二里第二十二章 呂布的困境第一百五十五章 遼東第五十八章 各就各位第五十七章 火燒曹營第九十八章 平安縣城內的呂奉先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第二十五章 鹿門山訪賢第二十一章 出使呂布第六十五章 泰山書院開學第二百三十四章 袁紹西遁第五十三章 務政第九章 陌上桑第二百四十八章 齊王第三十三章 拉開序幕第五十八章 勢如破竹第二百一十八章 聽郭圖的話第一百五十七章 對峙期與南方再亂第五十四章 鬥法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宮第五十二章 借東風第七十章 沈亭之戰(2)第三十五章 西涼亂請假條第九章 給曹操送口棺材第二十四章 聽四叔的話第十章 逼上梁山第八十章 劉表東進第二百一十五章 青州的好兄弟第一百一十八章 修史,建元第一百二十六章 東征高句麗第九十八章 黃忠戰甘寧第二十三章 年關將至第一百四十三章 死戰第二十六章 王允的騷操作第二百一十一章 虎踞河東第五十二章 劉曹會晤第七章 大漢忠臣董仲穎
第一百七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一百零五章 玄德一定會來救我的第一十一章 茶藝第三十四章 學宮的最後一天(2)第一十九章 老底都被看穿了第六十四章 張讓之死第四十六章 把四弟抓起來第六十三章 進軍第一十一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四十八章 籌謀第九十二章 呂布大意失仙人第一百七十章 司馬懿第七十七章 大澤鄉之戰第五十三章 西進關中第七十一章 民族認同感第二百三十二章 袁紹不能死第二百二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二十八章 曹姥姥進青州園第五十五章 你埋伏我,我也埋伏你第五十七章 第二次中原大戰第三十八章 夾擊第四章 半個大漢人第九十七章 高順VS麴義請假條第三十四章 孫堅兵敗第二十一章 南陽之戰(3)第八十五章 養寇自重第八十六章 戰術第十章 西討關中,北伐幽州,南取南陽。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方會談第一百八十七章 決戰之日第一百四十六章 澤國第九章 陌上桑第八章 內閣的作用第二章 反間計第八十六章 大戰前夕第一百八十五 將計就計第二百零七章 十勝十敗第三十二章 滿滿的套路第二百四十四章 洛陽的意圖(感謝歆帥帥大佬的盟主打賞)第二十一章 南陽之戰(3)第一百四十九章 轆轤車第六十六章 張遼高順歸屬第五十七章 歸降第一百零九章 時不待我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第一十五章 陳暮之謀第一十四章 中庸之道第四十七章 奪權第一十四章 反間計第二百五十九章 構築防線第五十九章 內部的一把火第七十七章 離間計第三十八章 第一波進攻第二十五章 一瞬天堂,一瞬地獄第一十三章 與空氣鬥智鬥勇第六十三章 進軍第五十五章 令人智熄第二百五十章 袁紹死了?第五十八章 奇襲浚儀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人,時代變了第二百零九章 弓手陣地向右移二里第二十二章 呂布的困境第一百五十五章 遼東第五十八章 各就各位第五十七章 火燒曹營第九十八章 平安縣城內的呂奉先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第二十五章 鹿門山訪賢第二十一章 出使呂布第六十五章 泰山書院開學第二百三十四章 袁紹西遁第五十三章 務政第九章 陌上桑第二百四十八章 齊王第三十三章 拉開序幕第五十八章 勢如破竹第二百一十八章 聽郭圖的話第一百五十七章 對峙期與南方再亂第五十四章 鬥法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宮第五十二章 借東風第七十章 沈亭之戰(2)第三十五章 西涼亂請假條第九章 給曹操送口棺材第二十四章 聽四叔的話第十章 逼上梁山第八十章 劉表東進第二百一十五章 青州的好兄弟第一百一十八章 修史,建元第一百二十六章 東征高句麗第九十八章 黃忠戰甘寧第二十三章 年關將至第一百四十三章 死戰第二十六章 王允的騷操作第二百一十一章 虎踞河東第五十二章 劉曹會晤第七章 大漢忠臣董仲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