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沈亭之戰(1)

袁術的軍隊纔剛過沈亭,就聽嗚一聲悠長的號角錚鳴,孫堅趙雲的軍隊漸次停頓下來,既不集中也不衝鋒,就離袁術前路大軍三裡出頭不及四里的距離外擺出一條長長的陣勢,安靜地和袁軍對峙。另一側的河岸邊隨風飄來幾聲號令,旋及又歸於沉寂。

前鋒軍的主將陳紀抿着嘴角窺探了半天,還是看不出個頭緒,斜着目光瞟了眼河岸邊不斷飄蕩的蘆葦蕩叢,澺水河岸附近瞧着倒是沒什麼動靜,可那幾聲號角他也是聽得真切,又怎麼可能不知道這裡面藏了伏兵?

一旁的親衛低聲對陳紀說道:“校尉,現在該怎麼辦?如果我們繼續往平輿去的話,這些人肯定會殺過來。要不然原地駐守,等左將軍的兵馬抵達之後,再做計較?”

陳紀深以爲然,對左右道:“嗯,傳令,依靠沈亭結寨而守,趕緊派人去向後方的左將軍報信,說沈亭出現了敵人。”

漢代的亭並不是鄉政府之類的行政機關,而是部隊哨崗類型的準軍事機構,亭有亭舍、堡壘、碉樓、寨牆,內有弓弩、戟盾、刀劍、甲鎧等日常武器配備,亭長也屬於武職,負責附近鄉鎮的治安、緝盜以及替朝廷送來往公文的奏曹住宿工作。

簡單來說,漢代的一個亭相當於村級派出所加村級招待所,雖然有軍事職能,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但可以想象的是,畢竟體量太小,容納百八十人就已經很勉強,陳紀的前鋒軍有五千人,絕對不可能塞得下。

所以陳紀很乾脆地把沈亭當作了指揮部,自己率領親衛與一些傳令兵進駐,其餘軍司馬以下的軍官就留守各部,一層一層地傳遞命令,讓士兵們圍繞着沈亭就地結陣防守。

袁術的前軍離得並不遠,現在袁術手底下能稱爲大將的有三個,排在第一的是張勳,第二是橋蕤,第三是紀靈。其餘劉勳、李豐、陳紀、樑綱、樂就、雷薄、陳簡等人,只能算是校尉級別,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本事。

其實這當中原本還要加個孫堅,可現在孫堅不像歷史裡那樣在討董時跟着袁術,而是跟了劉備,雖然也在這裡,但卻是在敵對陣營,與袁術作對,自然不能一概而論。

而在這三大將之中,橋蕤鎮守豫章,管轄着荊南和揚州西面的地盤,算是留守老家。紀靈在汝陽,唯有張勳從兗州撤兵回來。

所以現在的袁術前軍,就是張勳率領的三萬大軍,半個時辰後,浩浩蕩蕩地向着沈亭的方向過來。

張勳抵達沈亭外後,同樣也遠遠地看到了北面的敵人。

袁術軍是從西北面的上蔡方向往平輿去,而孫堅趙雲軍則是從正北面的汝陽南下,剛好截斷了袁軍的去路。

張勳看到遠處的軍隊裡三層外三層,用馬匹輜重車輛擺在外圍前頭,結成標準的防禦陣型,也不進攻,只是與他們相隔數裡,要要對峙。

“這是孫堅的兵馬。”

等張勳來到沈亭內,陳紀已經派斥候過去探明瞭敵人軍旗上的字,向張勳報告道:“看來汝陽城被破了,紀將軍凶多吉少。”

張勳皺起眉頭:“紀靈還是有點本事的,怎麼可能這麼快就被城破?怕是他們棄城逃跑了吧。”

“先不管紀將軍是棄城逃跑還是城池被破,將軍,現在我們該怎麼辦?”

陳紀詢問道。

人家就這樣擺開防禦陣型,待在原地不動,雖然看似沒有任何主動進攻的意圖,可他們又不能視而不見。

因爲對於袁術軍來說,現在最重要的就是時間。

平輿城中人少,陳溫正在猛攻,如果不能及時把平輿救下來,城中物資糧草輜重都會被損毀。

在這個年代,決定軍隊多寡,實力強大的,並不是軍隊的數量,而是糧草!

你有多少糧食,才能養得起多少人。

搜刮百姓或許能在短時間內讓你存活,但這是竭澤而漁的手段,何況百姓又不傻,明知道這裡發生戰亂,不可能還會繼續留在這裡等死,必然會遷移逃走,所以到最後你甚至連百姓都沒得搜刮,只能互相吃人肉。

劉備曾經兵敗,逃到廣陵,城裡官吏士兵吃死屍度日,曹操在東郡的時候打得郡內連人都沒幾個了,到最後不得不吃人脯充飢,還有徵徐州屠城導致徐州百姓紛紛南遷都是最好的明證。

現在豫州的百姓雖然不說十室九空,但人口銳減幅度也相當大,各地落草爲寇的山賊路匪多如牛毛,各地村鎮要麼遷移到了治安相對安穩一點的荊州,要麼跑去了洛陽河南尹一帶,汝南的人口也已經少了很多。

可以說,一旦平輿城的糧草沒了,那袁術可以說是元氣大傷,根基都要被動搖,沒有地方可以再搜刮糧草。

這也是袁術這麼心急火燎的原因。

而孫堅和趙雲屯兵於沈亭,目的也很明顯,就是要阻攔袁術回師,給陳溫攻破平輿爭取時間。

在歷史上完成這個任務的是曹操和袁紹聯軍,現在則變成了孫堅和趙雲。

廣袤的曠野之上升起了裊裊炊煙,渺渺漠漠圍着遠處的平原升騰瀰漫,附近最高不過數十丈的山巒起伏,煙霧隨風曼轉漸飄漸沉。

正是晡時三刻,烈陽高照,天氣炎熱乾燥,孫堅趙雲的臨時集結地裡也戳起了數十個地竈,架了大鐵鍋燒湯。

鐵鍋裡白汽繚繞水花翻騰,褐醬菜黑肉乾綠野菜混了一鍋煮,兵士民夫以伍爲單位,領了湯菜乾糧,涇渭分明地在東西兩頭各自的集合點沉默地圍坐在一起吃喝。

在集結地外圍,一列列車輛堆積在外,拉貨物的馬匹被牽引走,物資糧草也被取下,只剩下幹禿禿的車輛擺在空地上,形成了一個簡易的障礙網。

誰都知道接下來就要面臨決戰,餓着肚子打仗只有敗仗一條路可以走,所以哪怕張勳和陳紀就在亭中,也等到吃了飯再說。

張勳看到敵人營地中的升騰起的煙霧,雖然在熾烈的陽光下並不明顯,可是小時候生活在農村的孩子應該有印象,家家戶戶做飯的時候跟火災現場沒什麼區別,濃煙很大,嗆得死人,一眼就能看出這是在生火做飯。

吃飽了飯就不代表有力氣,因爲人還得消化,有的時候往往吃得太撐,如果立即做劇烈運動的話,反而會出現大問題。所以此時此刻,張勳的腦子裡,就已經開始在盤旋起要不要趁勢進攻的問題。

“斥候回來了嗎?”

張勳沒有回答陳紀接下來該怎麼辦的問題,反而開口詢問斥候在哪。

炊煙並不代表真的在做飯,誰也不知道是不是迷霧。

“去看看,斥候回來了沒有。”

陳紀下達命令。

過了片刻,斥候一身血污,急匆匆回來稟報道:“將軍。”

“你是去了哪裡偵查?”

張勳問道。

斥候說道:“去了河邊和敵人營地。”

“你去河邊做什麼?”

張勳納悶。

陳紀便解釋道:“之前來時我聽到河邊蘆葦蕩叢中有號角聲音,便派他們過去看看。”

“嗯。”

張勳點點頭:“可曾查到什麼?”

斥候搖搖頭:“河邊並無敵人活動跡象,蘆葦蕩叢也看過,沒有人。”

陳紀便道:“想來是孫堅用來迷惑我們的招數。”

“那營地呢?”

張勳又問。

“我們繞到了敵人營地側翼,看到他們在生火,緊接着他們的探馬斥候就衝了出來,與我們交戰。”

“只是在生火?”

“有些已經在吃了,營地裡的士兵和民夫三三兩兩,排隊領飯。”

“你看仔細了,他們真的已經吃上了?”

張勳手搭涼棚,遠處在車輛障礙物後防守的士兵有氣無力地在烈陽下躺着,整支部隊進入了脯時之後,像是都沒有了力氣。

這也正常,因爲脯時是下午三點到五點之間,脯時三刻就是大概四點左右,是漢朝人吃第二頓飯的時候。

富人才能一天三頓,百姓則是一天兩頓,窮鬼則是飢一頓飽一頓,甚至沒得吃,要餓死。

“看仔細了,他們確實在。”

斥候身上還有新鮮的血,是剛從敵人中殺出來。

一行人繞到敵人營地側翼去偵查,去的時候有十多個,回來只有兩個,另外一個還身受重傷。

斥候不知道爲什麼敵人只有七八名探馬就趕出來追殺他們,他只知道,領頭的那個拿長槍的少年宛如一頭雄獅一樣,頃刻間就殺死了他數名夥伴。

陳紀聽了斥候的話,眼睛頓時一亮,說道:“將軍,不如趁着這個機會......”

“唔......”

張勳原本是想着似乎是可以趁着這個機會進攻,可目光忽然瞥了眼自己四周的將士,一個個面容憔悴,嘴脣乾枯,不斷地砸吧着嘴,蒼白的臉上沒有一絲血色。

這兩日急行軍,餓了塞點乾糧,渴了喝點河水,誰都沒有休息好,相比於人家以逸待勞,他們現在確實比較辛苦。

本想着趁勢進攻的張勳遲疑片刻,打消了這個念頭,用疲憊之師去打人家已經休整好的隊伍可不是聰明人應該乾的事情,更何況對於孫堅他也有些忌憚。

沉吟片刻,張勳還是對陳紀說道:“孫堅久經沙場的宿將,曾經打得董卓都要暫時避鋒芒,怎麼可能露出這麼大破綻,在兩軍對峙之時生火造飯?我料必有伏兵,還是等明公來了再做計較。”

“可是......”

陳紀猶豫道:“萬一他真的在吃飯,沒有防備呢?”

張勳想了想,便道:“既然你想去試,那我就派你前鋒軍去試試,若有伏兵,你就立即撤回來,我在後方接應你。”

陳紀傻眼了。

原本他是想鼓動張勳三萬人一起進攻,這樣三萬五千人打人家,在兵力上不至於吃虧。

結果張勳只派他五千人過去,這不是送死嗎?

然而事情是他提出來的,張勳又是他頂頭上司,一時間陳紀騎虎難下,只能硬着頭皮說道:“唯!”

很快陳紀就領着親衛從亭中出來,給前鋒軍兩個軍司馬下達了軍令,在下級各曲軍候屯長隊長什長伍長的指揮下,前鋒軍五千人從原本的休整狀態紛紛起來,列成隊伍,開始前進。

如果說沒有斥候回報河邊並無敵人伏兵之前,陳紀心裡肯定發虛,因爲他之前聽到了幾聲號角聲音,就一直認爲那邊有敵人。

可是在斥候確認過之後,至少陳紀可以確定河邊沒有伏兵,放心大膽地準備進攻。

現在雙方兵馬對峙的位置很簡單,平輿在澺水北岸,緊鄰着河流,澺水發源自潁川,由西北往東南,最終流入淮水。而沈亭則在平輿西北面,鄰近澺水,周圍有一些支流和沼澤地,樹蔭森茂,附近山林裡還有老虎豺狼。

張勳的部隊就駐紮在沈亭中,而孫堅的部隊則在北面的平原上,有一些起伏不定的丘陵,小山崗,更多的還是荒廢的農田,以及無數的飄零的野草,若非那起伏的山崗,也許會讓人懷疑這是到了草原。

實際上原來的平輿縣北有很多鄉村,在豫東平原上棲息生存,可先是經歷過黃巾之亂,又有董卓亂政,到如今天下四分五裂,龍蛇並起,各路豪傑林立,無休止的戰爭,百姓疾苦沒人清楚,路邊沒有人掩埋的白骨隨處可見,再好的田地也只能變成荒蕪的廢土。

陳紀領着五千兵馬,緩緩走出沈亭,列着陣型向着孫堅的營地而去。孫堅軍又不是瞎子,這邊的動靜自然都在他們的眼裡,當下在警戒士兵的長嘯聲中,孫堅營地彷彿是從死寂中甦醒過來,窸窸窣窣的響聲與刀劍碰撞的聲音不絕。

在各級軍官的催促下,所有人都放下了手中的碗筷,拿起武器準備進入戰鬥。程普韓當黃蓋祖茂等將召集自己的屬下,迅速進入戰鬥狀態。只是他們快,有人比他們還快。

當孫堅自己的部下幾乎還在列隊集結的時候,一直在休息,還沒有準備做飯的孫策,卻已經帶着自己麾下的四千多人馬衝了出去。

所有人就只看到一道閃電般的影子衝鋒在前,領着朱治孫賁徐琨等將領,一馬當先殺向了陳紀。

看到這一幕,不說張勳很驚訝,可就連孫堅也十分愕然。

張勳驚訝的是果然不出他所料,孫堅有伏兵。

而孫堅則是沒有想到自己的兒子居然根本沒有聽從自己的軍令,選擇了主動進攻。

在做飯之前,孫堅與趙雲就已經了決意,此戰是要阻攔袁術的主力回師救援平輿,所以必須要取勝,即便不能取勝,也得拖延袁術的步伐。

在脯時吃飯,是因爲大軍早上吃了早餐之後,一路行軍抵達了沈亭,將士們飢腸轆轆,還沒來得及吃飯。

因此孫堅趙雲約定,先由孫堅軍吃飯,孫策做營地策應,其餘的事情則交給趙雲。等孫堅軍吃完飯之後,再由孫堅在營地策應,孫策軍生火造飯,另外一邊的趙雲則自己隨意。

哪料到這邊戰事一開始,趙雲還未出手,原本是在營地裡打防禦戰的孫策,竟是主動出擊!

“伯符......”

孫堅早已經越衆而出,站在一架被擋在車輛上,遠遠地就看到自己的長子孫策衝鋒在前,擔心他出事,焦慮不安對親衛道:“牽我馬來。”

“明公不可,現在將士們還未集結,冒然出戰,恐怕戰列容易被衝散,到時候敵人盡起大軍,萬不能敵。”

老將程普連忙勸說,戰場打仗陣型第一,陣型一旦被衝散,那將會是一個致命的打擊。

所以眼下他們才利用車輛做障礙物,就是爲了怕敵人進攻時有時候結陣。

現在兩萬多士兵還在紛亂的集結,這個時候進攻,亂糟糟地衝上去,不僅正中敵人下懷,還連累那邊的趙雲,讓此戰前功盡棄。

因此此時此刻千萬不能急。

孫堅還待要說點什麼,黃蓋忽然說道:“明公快看。”

“怎麼了,什.....什麼?”

孫堅扭過頭,就看到在遠處,孫策已經率領大軍猛然殺入了陳紀軍中。

雙方都是四五千人,爆發出了萬人級別的戰爭。

陳紀是以方形陣向着孫堅營地殺來,而在孫策的字典裡,好像就沒有了除錐形陣以外的其他戰陣。

跟張遼一樣喜歡這種衝鋒陣型,作爲錐頭的孫策僅僅只是領着大軍出了營地,在雙方僅僅距離不到一里的時候,悍然發動了衝鋒。

只見在孫策的帶領下,以錐形陣衝鋒的孫策軍像是河流中間豎起的一塊攔路石,竟是硬生生將陳紀的大軍一分爲二。

孫策這個錐子頭彷彿沒有任何阻礙地直接穿過了這個軍陣,一路上砍瓜切菜一樣,殺數人,宛如張遼在逍遙津那樣,帶着自己麾下的猛士,直接殺了個對穿!

陳紀幾乎是在軍陣被破的瞬間直接逃走,孫策斬殺了一名他的軍司馬,遠遠看到了陳紀的將旗,一路尾隨,在離張勳大軍不足一里之處將他攔截住。

“死來!”

孫策一聲怒吼,挺槍就刺陳紀的後背。

陳紀連忙回頭架刀格擋,哪料到這一槍彷彿有千斤之力,竟然直接將他的刀打落,等到再想從馬側抽第二把刀的時候已經來不及,孫策的第二招接踵而至,直接將他刺了個對穿。

一將乃三軍之膽,孫策的這五千兵馬早在陳縣就因爲主將的勇猛而變得脫胎換骨。此時衝鋒在前,十分勇猛地與陳紀的軍隊作戰。

孫策領着朱治孫賁徐琨再加上騎馬的親衛不到百人,追着陳紀二百餘人,還在亂軍中一槍刺死敵軍主將,士氣就更加恢弘,一鼓作氣之下,很快把陳紀的潰兵殺散,紛紛高呼少將軍威武。

“江東孫伯符在此,誰敢與我一戰!”

孫策渾身的肌肉虯結,青筋暴跳,手中的長槍高舉,在孫家軍充滿了敬畏,敵人充滿了恐懼當中,竟然硬生生以一隻手的力氣,將陳紀一百多斤的屍體高高舉起,撼動了整個張勳的前軍。

張勳原本已經派出了軍隊來營救,大軍緩緩向前靠攏,即將把陳紀接應下來,可是終究慢了一步,在一里之外,眼睜睜地看着陳紀被殺死。

惱羞成怒之下,張勳幾乎是打算準備立即進攻,哪怕是先大軍前壓,命令弓箭手齊射一輪也好。

可是在孫策這樣的氣勢下,竟然所有張勳士兵都停下了腳步,眼神中充滿了畏懼。

這個如天神一般的人,他們該如何匹敵啊!

一時間,雙方就這樣僵持住。

而就在這個時候。

西北面沈亭外不足五里,浩浩蕩蕩的大軍,如潮水一般涌來。

wωω.t tkan.¢ ○

袁術的中軍主力部隊,終於抵達沈亭了。

第七十二章 陳暮的鬼名堂請假條第五章 父子情深(2)第三十五章 民風淳樸蒲陰縣第三十四章 養蠱第八十七章 浮陽之戰(完)第七章 覬覦河內第三十二章 中伏第二十七章 南軍第八十八章 林裡捉婿第一十四章 反間計第三十二章 中伏第四十五章 大方向第二百三十章 要變天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再不戰,就要老死了第五十九章 內部壓力第七十六章 三股勢力第五十五 招攬荀彧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第一十五章 陳暮之謀第七十八章 收降四將第三章 天下大勢第七十章 長安城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方會談第三十一章 先發制人第一百零一章 取漢中第一十七章 騎兵的作用第四十五章 大方向第一十五章 易陽城破第六十九章 大漢上將軍討逆先鋒孫文臺第一百三十章 青史一筆第二百五十二章 詐降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三十三章 拉開序幕第一百零八章 敲山震虎第七十八章 收降四將第二百七十七章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一百九十九章 會獵於冀州第九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二百五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九十四章 欠我三條命第四十九章 曹操的應對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一百二十一章 張燕第二十二章 呂布的困境第八章 內閣的作用請假條第七十八章 他回來了第六十三章 進軍第三十九章 陳丞相第五十四章 萬里長征第一步!第一百三十章 青史一筆第九十八章 葛亭之戰第五十二章 三戰三勝第八十八章 戰略得失第二十九章 邪魅一笑第九十章 呂布的選擇第五十六章 欺世盜名第六十八章 科技萌芽第二百六十七章 攻打鄴城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二百四十六章 其心可誅第二十三章 呂布歸順第一百一十二章 胸有蒼穹第二百七十四章 突襲第五十章 官渡對峙第二百四十二章 南下洛陽第三十七章 自古槍兵多.....第八十章 劉表東進第二百三十九章 令人疑惑的策略第八十五章 壁虎斷尾第五十八章 勢如破竹第五十八章 魚死網破第三十六章 白馬與少年第八十三章 船隊回航第七十五章 給老大哥擦屁股第一十七章 分贓第一十二章 母親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二百二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八十四章 決戰之時第九十四章 鞠義的痛苦第二十七章 智者交鋒第七十一章 典韋第五十七章 圍魏救趙第一百二十三章 巔峰關羽第三章 捨命拼殺第七十三章 心病第五十二章 月涼如水第七章 內政改制第九十八章 黃忠戰甘寧第九章 規劃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請假條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門學問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第一十一章 招募第三十二章 清君側第七章 未慮勝,先慮敗
第七十二章 陳暮的鬼名堂請假條第五章 父子情深(2)第三十五章 民風淳樸蒲陰縣第三十四章 養蠱第八十七章 浮陽之戰(完)第七章 覬覦河內第三十二章 中伏第二十七章 南軍第八十八章 林裡捉婿第一十四章 反間計第三十二章 中伏第四十五章 大方向第二百三十章 要變天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再不戰,就要老死了第五十九章 內部壓力第七十六章 三股勢力第五十五 招攬荀彧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第一十五章 陳暮之謀第七十八章 收降四將第三章 天下大勢第七十章 長安城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方會談第三十一章 先發制人第一百零一章 取漢中第一十七章 騎兵的作用第四十五章 大方向第一十五章 易陽城破第六十九章 大漢上將軍討逆先鋒孫文臺第一百三十章 青史一筆第二百五十二章 詐降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三十三章 拉開序幕第一百零八章 敲山震虎第七十八章 收降四將第二百七十七章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一百九十九章 會獵於冀州第九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二百五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九十四章 欠我三條命第四十九章 曹操的應對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一百二十一章 張燕第二十二章 呂布的困境第八章 內閣的作用請假條第七十八章 他回來了第六十三章 進軍第三十九章 陳丞相第五十四章 萬里長征第一步!第一百三十章 青史一筆第九十八章 葛亭之戰第五十二章 三戰三勝第八十八章 戰略得失第二十九章 邪魅一笑第九十章 呂布的選擇第五十六章 欺世盜名第六十八章 科技萌芽第二百六十七章 攻打鄴城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二百四十六章 其心可誅第二十三章 呂布歸順第一百一十二章 胸有蒼穹第二百七十四章 突襲第五十章 官渡對峙第二百四十二章 南下洛陽第三十七章 自古槍兵多.....第八十章 劉表東進第二百三十九章 令人疑惑的策略第八十五章 壁虎斷尾第五十八章 勢如破竹第五十八章 魚死網破第三十六章 白馬與少年第八十三章 船隊回航第七十五章 給老大哥擦屁股第一十七章 分贓第一十二章 母親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二百二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八十四章 決戰之時第九十四章 鞠義的痛苦第二十七章 智者交鋒第七十一章 典韋第五十七章 圍魏救趙第一百二十三章 巔峰關羽第三章 捨命拼殺第七十三章 心病第五十二章 月涼如水第七章 內政改制第九十八章 黃忠戰甘寧第九章 規劃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請假條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門學問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第一十一章 招募第三十二章 清君側第七章 未慮勝,先慮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