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南軍

“三國之謀伐 小說()”查找最新章節!

中平五年二月,經過幾輪朝議,古老的漢王朝最終決定正式出兵,將被休屠各部搶走佔領的幷州奪回來。

其實在這之前,何進不是沒有動作,他命令丁原擔任幷州刺史,在河內徵兵,駐紮於太原、上黨等地,一邊抵禦鮮卑和匈奴人繼續南下,一邊伺機收復失地。

這是天子之前的命令,原本何進是希望在那次朝議上逼迫天子早點把太子之位確定下來,結果因爲休屠的入侵,而導致計劃的失敗流產。

本來也沒什麼,大不了過段時間再談這個問題嘛。

可是這段時間也不知道天子發什麼瘋,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收復幷州。

這讓包括不攙和立儲的所有中立大臣都覺得莫名其妙,甚至連朝廷低級佐吏,都有些不可思議。

他們不理解的是,爲什麼天子要對一塊可有可無,幾乎沒有用的土地大費周章?

如果是後世的人,一定會喊出“國家領土,不容侵犯”的口號。

但漢人雖也有“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吶喊,可對於領土完整和主權意識,其實並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

而且現在的幷州確實是一塊雞肋,不僅人口少,其中大部分人口聚集地還握在朝廷手裡。

出了雁門關外,就是一片草原,也就是後世內蒙的呼和浩特與包頭。

草原對於鮮卑和匈奴人很重要,因爲他們要放牧。

可對於漢人來說,這裡一沒法耕種,二,一馬平川,沒有險要的地勢抵禦草原民族的進攻。

沒有任何可以爭奪的戰略資源,又是在草原上和遊牧民族打仗。

這就相當於岸上的老虎跳進海里與鯊魚搏鬥。

因此所有人都覺得天子瘋了。

畢竟這也已經不是西漢時期受到匈奴人嚴重威脅的時代。

即便耗盡國力,攻下草原,除了彰顯一下大漢威儀之外,

沒有任何利益可取。

所以在大家看來,就算要把幷州奪回來,讓丁原去募兵慢慢處理,沒必要花費那麼多錢財精力,一定要派遣精銳的中央軍出征。

只是讓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天子一意孤行,不僅放出了被關押大半年的皇甫嵩,命令他前往幷州,還將北軍虎符賜給了他,讓他調走大半部隊。

漢代是虎符使用最頻繁的朝代,由於出現過七國之亂,地方部隊在沒有經過虎符的調遣聽命於藩王作亂,因此東漢對於虎符的看管更加嚴重,沒有虎符,根本無法調兵。

像三國時期,曹操赤壁之戰敗北之後,還曾經出現過諸葛亮取到了陳矯的虎符,利用虎符詐調走了曹兵,趁機奪取了荊州的情況。

因此,虎符在當時相當重要,甚至還出現過只認虎符不認人的事情。

這也是爲什麼漢靈帝覺得北軍不會背叛自己的底氣,因爲一半虎符在何進手裡,另外一半在他手裡,即便何進想調兵,也得經過漢靈帝的同意。

現在連虎符都賜下,可以看見天子對於幷州的看重,着實令天下人費解。

爲此,朝廷上下反對的奏摺如雪片一樣飛往尚書檯。

陳暮早就知道漢靈帝的打算,這計謀還是他給支的招,所以這些奏摺他甚至都懶得呈遞給漢靈帝,全都扣下來壓着。

不過三公九卿有繞過尚書檯直接上書的權力,他們自己也開了個小會議,進宮面聖去進行規勸。

可惜漢靈帝似乎是吃了秤砣鐵了心,一定要打休屠,實在是勸不動。

大家便以爲,天子或者是覺得平定了黃巾,涼州以及遼東之亂後,認爲自己文治武功應當讓天下臣服,纔對休屠各部的南下有所不滿。

無奈之下,也只能聽之任之。

好在天下承平了幾年,內部還算穩定,只是打併州而已,只要不像漢武時期,前線戰兵二十餘萬,後方輔兵五十餘萬那種遠征漠北的滅國戰爭,以現在的國力,勉強還支撐得起。

二月底,皇甫嵩就領着三萬北軍,浩浩蕩蕩地從河內北上進入了上黨郡,丁原這個時候也募集了五千人,雙方兵合一處,進入太原,準備兵出雁門關。

而就在北軍被領走大半的空檔,漢靈帝就以京中空虛爲由,要組建一支新軍,人數爲兩萬,恢復前漢舊制,名爲南軍。

這個理由並非站不住腳,因爲北軍也不是整天待在軍營,他們也需要輪流去各個關口駐防。如自函谷關、大谷、廣城、伊闕、轘轅、旋門、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關口,都需要派兵把守。

因此別看皇甫嵩只調走了三萬人,實際上北軍基本上就空了。

像歷史上漢靈帝死時,爲什麼袁紹只能帶西園的兵馬攻入皇宮,是因爲大半北軍都在長安的皇甫嵩手裡。

而其餘北軍則鎮守在各個關口,使得當時的洛陽像現在一樣空虛。而皇宮的宿衛則掌握在宦官手中,袁紹和袁術被逼在宮門放火,纔打入皇宮去。

所以陳暮這一招調虎離山之計,其實也是因勢利導,藉助幷州的情況,暫時將北軍調走,來達成歷史上洛陽空虛的情況。

這不是在還原歷史,而是要觸發這個條件,給出一個組建新軍的合理解釋,才能繼續下一步。

不然的話,朝堂諸公,必然會反對這件事情。

事實上即便給了合理解釋,反對的聲音依然不小。

倒不是朝臣們看出了其中有什麼陰謀,而是覺得沒有必要做這樣的事情。

養北軍已經很辛苦,再組建一支新軍,要耗費的就不止是一點點錢。

只是漢靈帝力排衆議,於西園組建南軍,讓蹇碩爲統領,在三河之地發下了徵兵告示,根本不在意朝廷非議。

不明真相的朝臣們見漢靈帝執意如此,最後也就不再勸阻。

唯有何進一黨,後知後覺,在漢靈帝下令組建新軍的時候,才明白天子爲什麼會忽然大動干戈,派北軍北上攻打休屠各部。

但此時醒悟過來爲時已晚,木已成舟,即便何進黨羽再上書請求撤銷新軍,也無能爲力,不能動搖。

好在荀和得了陳暮提醒,早就有所準備,於是建議何進,向天子舉薦袁紹入南軍。

漢靈帝在設置南軍的時候,沒有像歷史上那樣設置了八校尉,而是以北軍的軍制,設置了五校尉,分爲上中下左右五校,目前只有上軍校尉蹇碩。

根據漢靈帝心中合適的人選,已經下了詔書,招原本賦閒在家的曹操回洛陽,擔任下軍校尉,另外還有馮芳以及夏牟擔任左右校尉。

因爲這些人是宦官派系,通俗來講,就是所謂的帝黨。

蹇碩就不用多說,漢靈帝的新寵。曹操是宦官之後,馮芳是大宦官曹節的女婿,夏牟出自鴻都門學。

考慮到全是自己的人也不好,出於安撫何進的意圖,漢靈帝最終是同意袁紹加入南軍,執掌中軍,地位僅次於蹇碩,受到蹇碩的節制。

一時間,轟轟烈烈的新軍正式組建。

招兵買馬,盔甲裝備,制式武器,少府和光祿勳全力運轉,新兵的訓練也如火如荼,在一片喧囂當中,南軍取代了歷史上的西園八校尉的軍馬,恢復成前漢時南北二軍的建制。

等到中平五年五月的時候,南軍的人馬已經全部招募完畢,每日在西園操練,聲勢浩大。

這種情況下,由於北軍兵馬被調走,何進手裡已經沒有兵權,就連何進也受制於南軍,不敢有任何輕舉妄動。

到中平五年八月份,軍隊操練了三個多月,小有成效。

此時將軍司馬許涼,假司馬伍宕認爲天子西擊涼州韓遂邊章,東打張純張舉,北上攻打鮮卑,頗爲尚武,若能請天子閱覽兵事,天子必然十分高興。

這樣一來滿足天子文治武功,向四方炫耀國力之心思。二來向天子示好,表示順從之意。三來也是修補日漸僵化的關係。

畢竟隨着北軍被調走,何進手中沒了兵權,地位非常尷尬。

雖然朝中還有何皇后撐腰,大將軍自身地位也擺在這裡,足夠讓蹇碩等宦官忌憚。

然而何進因爲立太子之事,已經與天子有了一些縫隙,二人鬧出了一些不愉快。如果能修補一下,也是一件好事。

何進覺得有道理,於是向漢靈帝稟報了這件事情,漢靈帝果然龍顏大悅,決定下個月在白馬寺北面,顯陽苑當中舉行閱兵儀式。

而就在這個時候,劉備也已經抵達了洛陽,接受朝廷的任命,擔任河南尹。

河南尹是秩中兩千石,按照品秩,跟九卿相當。

在整個東漢,太守這一級別,也唯有三輔地區的長官與洛陽京畿地區的長官,也就是河南尹、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是秩中兩千石。

如果不能理解的話,那麼對比一下其它朝代對應的官職,就應該知道了。

在西漢的時候, 這個官的名稱叫京兆尹。

到宋朝,叫開封府尹。

明清時期,就是順天府尹。

看似位高權重,但實際上這個官並不好當。

正所謂前生作惡,今生附廓;惡貫滿盈,附廓省城。

如果看過《鐵齒銅牙紀曉嵐》的人應該知道,京城每次一出事,倒黴的就是順天府尹。

寧古塔都快塞不下了有木有?

所以劉備看似升官,實際上還是得小心翼翼。

不然稍微不小心得罪哪個王公大臣,他就得當替罪羔羊,淪爲被拋出去的犧牲品。

爲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193章 南軍)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三國之謀伐》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第九十二章 滹沱河驚變第一十四章 此去洛陽第五十三章 務政第二十八章 我回來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九十三章 涼州好大雪第一百二十章 送死老管去第九十二章 滹沱河驚變第二十二章 呂布的困境第八章 回京第一百六十五章 破計!第六十九章 崩潰第一十九章 也曾一言而拯救黎民!第二十五章 哥幾個,走着第八十一章 埋伏第八十四章 決戰之時第五十二章 劉曹會晤第七十五章 盟主他爹來了第五十章 官渡對峙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第三十七章 自古槍兵多.....第一百零八章 微服私訪第九十五章 荊州風雨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一十三章 出頭鳥第二百零八章 一觸即發第六十六章 科學,從數學開始第二十八章 曹姥姥進青州園第一百零四章 軍萬馬自北來第六十七章 呂布攻兗州第五十一章 步戰之王第三十三章 斬二將第三十一章 試探第四十二章 楊賜去世第六章 馬鈞第二百一十五章 青州的好兄弟第六十三章 荀攸與許褚第二十九章 論仁第一十八章 君臣和睦第二百二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五十章 鬥將第九十二章 嚇不死你第二百七十章 劉協的心思第六十七章 天子賜劍第二十五章 廣年對第五十章 傳國玉璽與守墓人第三十二章 關羽的眼鏡第六十六章 呼朋喚友第一百六十四章 圍點打援第十章 逼上梁山第五十六章 打潁川第三十二章 關羽的眼鏡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第七章 大漢忠臣董仲穎第三十六章 陣斬蹋頓第二十四章 戰略謀劃第五十八章 奇襲浚儀第六章 定徐州(1)第一十九章 投名狀第六十六章 鮮卑第五十八章 趙雲雨夜入禹州第二十九章 反攻長安第二十四章 聽四叔的話第一百二十三章 巔峰關羽第六十八章 科技萌芽第三十二章 酸棗會盟第二十四章 別怕第一十七章 民族融合第二百三十四章 袁紹西遁第二十一章 曹操刺董第六章 漢末毒師第二百七十八章 我之罪也第四十六章 把四弟抓起來第八十二章 曹操投降與未來規劃第二百七十五章 開城門第三十五章 天下無主第一百零七章 賣兒賣女第四十章 夢開始的地方第二百二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六十一章 陰謀、陽謀、明爭、暗鬥第二百六十五章 年大業換帝位第八十章 平青州第七十九章 奪冀州的第二步戰略第五十一章 二戰管亥第五十章 傳國玉璽與守墓人第一十七章 荀攸第四十八章 諡議第九十章 狼狽逃竄第二十四章 襄陽城下第一十五章 攪亂天下格局第五章 漢末羣雄之紅馬董仲穎第一十九章 主簿趙琳第七十章 我們都是華夏子孫第二百零八章 一觸即發第八十六章 翻手爲雲覆手雨第六十六章 科學,從數學開始第五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二十二章 世事如棋,風雨將至第四章 冀州第二十三章 董賊
第九十二章 滹沱河驚變第一十四章 此去洛陽第五十三章 務政第二十八章 我回來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九十三章 涼州好大雪第一百二十章 送死老管去第九十二章 滹沱河驚變第二十二章 呂布的困境第八章 回京第一百六十五章 破計!第六十九章 崩潰第一十九章 也曾一言而拯救黎民!第二十五章 哥幾個,走着第八十一章 埋伏第八十四章 決戰之時第五十二章 劉曹會晤第七十五章 盟主他爹來了第五十章 官渡對峙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第三十七章 自古槍兵多.....第一百零八章 微服私訪第九十五章 荊州風雨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一十三章 出頭鳥第二百零八章 一觸即發第六十六章 科學,從數學開始第二十八章 曹姥姥進青州園第一百零四章 軍萬馬自北來第六十七章 呂布攻兗州第五十一章 步戰之王第三十三章 斬二將第三十一章 試探第四十二章 楊賜去世第六章 馬鈞第二百一十五章 青州的好兄弟第六十三章 荀攸與許褚第二十九章 論仁第一十八章 君臣和睦第二百二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五十章 鬥將第九十二章 嚇不死你第二百七十章 劉協的心思第六十七章 天子賜劍第二十五章 廣年對第五十章 傳國玉璽與守墓人第三十二章 關羽的眼鏡第六十六章 呼朋喚友第一百六十四章 圍點打援第十章 逼上梁山第五十六章 打潁川第三十二章 關羽的眼鏡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第七章 大漢忠臣董仲穎第三十六章 陣斬蹋頓第二十四章 戰略謀劃第五十八章 奇襲浚儀第六章 定徐州(1)第一十九章 投名狀第六十六章 鮮卑第五十八章 趙雲雨夜入禹州第二十九章 反攻長安第二十四章 聽四叔的話第一百二十三章 巔峰關羽第六十八章 科技萌芽第三十二章 酸棗會盟第二十四章 別怕第一十七章 民族融合第二百三十四章 袁紹西遁第二十一章 曹操刺董第六章 漢末毒師第二百七十八章 我之罪也第四十六章 把四弟抓起來第八十二章 曹操投降與未來規劃第二百七十五章 開城門第三十五章 天下無主第一百零七章 賣兒賣女第四十章 夢開始的地方第二百二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六十一章 陰謀、陽謀、明爭、暗鬥第二百六十五章 年大業換帝位第八十章 平青州第七十九章 奪冀州的第二步戰略第五十一章 二戰管亥第五十章 傳國玉璽與守墓人第一十七章 荀攸第四十八章 諡議第九十章 狼狽逃竄第二十四章 襄陽城下第一十五章 攪亂天下格局第五章 漢末羣雄之紅馬董仲穎第一十九章 主簿趙琳第七十章 我們都是華夏子孫第二百零八章 一觸即發第八十六章 翻手爲雲覆手雨第六十六章 科學,從數學開始第五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二十二章 世事如棋,風雨將至第四章 冀州第二十三章 董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