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狂獅

駱俊攔不住孫策了。

城中還有吳景、孫賁、孫河、徐琨等孫堅早期重要部將。

這也是爲什麼孫堅敢於讓劉寵擔任主將的原因。

可面對待他要好的劉寵身死,孫策宛如一頭髮怒的狂獅,紅了眼睛想要找人拼命,誰都攔不住都攔不住。

生命很無常,死掉一個人,像是枯萎一朵花,落下一片葉,亡了一隻鳥那麼自然。

也許對於劉寵來說,戰士戰死沙場,馬革裹屍,是他畢生的夙願。

可對於孫策來說,他失去的,是一位寬仁的長輩。

夕陽還未徹底落下,天地間是灰色的。

天越暗,人間也就越發陰冷潮溼,雖未下雨,可卻颳起了大風。

孫策的頭髮在風中搖曳,他眼睛通紅,默不作聲地下了城,耳邊駱俊的聲音置若罔聞,只是對吳景道:“舅舅,我要殺出城去。”

吳景從沒看到過孫策這麼噬人的眼神,不過自己至少還是他的舅舅,遲疑道:“真的要去嗎?”

“至少要把朱叔救回來。”

孫策頭也不回地向着城樓下拴着自己的馬的柱子走去。

吳景無奈,只能緊隨其後。

沒有人願意去惹暴怒下的孫策,即便是吳景這個親舅舅也勸不住。

孫賁、孫河、徐琨等人大聲招呼士兵,一列列早就準備好的甲士快速向着城門方向靠攏,兵刃與鱗甲相撞的聲音叮叮噹噹不絕。

過了約一刻鐘後,城中集齊四千甲士,孫策騎在馬上,回頭瞭望了一眼遠方的天地,山嶺灰濛濛的,像是在霧裡。

“殺!”

因爲要掩護撤離的士兵,城門並沒有完全關上。

孫策只是一聲令下,所有人都跟在他的身後從城內出來,衆人列成了一個自春秋戰國以來最有趣的方陣——那就是沒有方陣。

幾乎是在衝出城去的一瞬間,孫策騎着馬就如一道箭一樣向着遠方的戰場殺奔而去。

這個行爲導致所有人都無比驚訝,他們完全跟不上孫策的步伐。

所以他們沒有辦法列陣,只能跟在孫策的身後跑。

這一跑,就是二里地。

這個時候朱治且戰且退,身邊的人越來越少。

但他的作用卻很明顯,那就是引誘着紀靈帶領着人馬已經追殺了他一里。

紀靈選擇在離陳縣四里外的河邊駐紮,這個位置還算保守,因爲很多敵人圍城的時候,往往都會選擇在二里外,只要不在弓箭與牀弩的射程裡就行。

因此當孫策領着大軍出城的時候,紀靈就已經注意到了這一幕,一口氣跑二三裡,怎麼說也得要四五分鐘,足夠他反應過來。

“退!”

紀靈對周圍的士兵大喊。

身邊的親衛們便紛紛高喊“撤退”,命令慢慢地向周圍傳播出去,約兩分鐘後,所有的士兵開始停下了追擊的腳步,緩緩向中央紀靈的方向靠攏。

現在再往河邊中軍撤退已經晚了,紀靈只能一邊吩咐讓人去叫援兵,一邊命令士兵儘快結陣。

他的副將荀正遠遠眺望,見敵人最前頭跟之前那次一樣,依舊是一人衝鋒在前,身後大量士兵附爲羽翼,但陣型卻亂糟糟地,不由啞然失笑道:“將軍,又來一個送死的。”

“早聽聞孫堅的軍隊悍不畏死,這悍不畏死我們倒是見識到了,可這腦子卻不怎麼樣,不知道死字怎麼寫。”

“也不要小瞧了孫堅,孫堅可謂猛虎,厲害得緊,只是他不在,他手下的軍隊確實如一盤散沙。”

“將軍,還跟之前一樣,放敵將進入陣中,再四面圍攻絞殺嗎?”

紀靈身邊的幾個親近的裨將門牙將紛紛開口。

有人嘲笑孫堅,有人詢問紀靈。

紀靈眯起了眼睛,嘴裡緩緩吐出幾個字:“放他進來。”

之前敵人的主將就是他故意放入陣中,再由自己與幾名副將親衛一同絞殺,現在又來一個。

這陳縣的敵人還真是繼承了孫堅的風範,每次作戰,都喜歡一個人勇猛向前,卻不知道這樣的人往往死得最快。

主將一聲令下,集結在陣前圓形方陣的士兵就露出了一個缺口,紛紛四散開,紀靈帶着荀正等親衛副將越衆而出,就站在這個缺口裡面,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口袋陣,等敵人進入後,可以隔絕敵人。

這算是戰場統兵大將的基本功,雖然很多將領沒有這個本事,但紀靈作爲袁術麾下首屈一指,排名僅次於張勳的將領,這點能耐還是有的,足以對付很多沒有任何組織的軍隊。

現在別看紀靈這邊只有三千人結成圓陣,而孫策身後足有四千人,可陣型不同,圓形陣防禦力極大,孫策那邊毫無組織紀律,根本不可能殺入陣內。

在紀靈看來,只要把爲首的大將斬殺,那麼這支軍隊就必然崩潰。然後順勢發動猛攻,也許不要等到明天,今天就能攻下陳縣。

這仗還真是好打。

紀靈腦子裡愉快地想着,只要站在着等對方主將過來送死,死了後對面軍隊一崩潰,一崩潰就贏了,這世上還有什麼比這更簡單的事情?

太陽漸漸下山了,西方晚霞的火燒雲染紅了半邊天空,東方的月亮卻悄然爬起來,天地間一片灰霧。

孫策誇下的戰馬捲動着沙塵,四蹄奔馳,如箭一樣射來,他的手中,握着長槍。

吳景、孫賁、孫河、徐琨等人根本攔不住這頭髮怒的狂獅。

孫堅作戰勇猛,孫策比他的父親更加勇猛,眼睛通紅,目不轉睛地看着遠處的那個主將身邊的漢子。

他記得,就是此人偷襲了伯父,讓他葬身馬下。

棗紅馬在空中彷彿劃過了一條長虹,頃刻間孫策就已經衝入了陣內,眨眼間紀靈的前軍就將他團團圍住,各種刀槍棍棒斧鉞勾叉就向着他襲來。

對付騎將這些經驗老道的士兵有的是辦法,射人先射馬,在亂戰中也是一個道理,人戳不到,那就先把他的馬殺了。

只要掉下馬去,就算是項羽,渾身的力氣也沒地方施展。

“滾!”

孫策怒髮衝冠,嗔目而視,聲音咆哮如雷,彷彿在這些士兵們面前的不是一名年輕的小將,而是一頭恐怖的雄獅,竟是硬生生嚇得周圍士兵連退數步。

這氣勢太嚇人了,以至於站在隊伍中央,還等着孫策自投羅網的紀靈荀正等人,都沒有反應過來,身邊的士兵竟然全都散開。

紀靈的瞳孔瞬間收縮,眼睛睜圓,不敢置信地看着這一幕。

如果不是現在正在發生,他一定以爲周圍的士兵全都是臥底,春秋時期的小說家都不敢這麼寫。

可偏偏是事實。

孫策僅僅一聲暴喝,就嚇退了原本要將他團團圍困的普通士兵。

正在衆人愣神間,下一秒,孫策就已經殺至。

噗嗤!

那槍竟然快如閃電,天地間像是有一條銀龍劃破蒼穹,瞬間刺穿了荀正的喉嚨,鮮血頃刻間便飛濺而出,再拔出來的時候,人已經落下馬去生死不知。

“荀正!”

紀靈大驚失色,他小瞧了這小將的厲害,原本以爲這麼多人圍攻,頃刻間就能殺死他,哪料到人家一吼之下,周圍士兵竟然完全不敢進攻。

然而紀靈已經來不及爲自己的副將惋惜,孫策的槍已經後發先至,悍然向着他襲來,此時紀靈其實已經本能出刀揮砍,他的反應比周圍人快了許多,幾乎是在荀正死的瞬間就砍了過去。

可孫策的槍比他的刀長,古代一丈八以上的武器稱作矛,一丈八以下的則叫做槍,所以張飛的武器叫做丈八點蛇矛,而孫策的霸王槍,則有一丈三尺八寸四分,爲現代3.2米。

而漢代的普通環首刀,長度一般在三尺到五尺左右,紀靈用的三尖兩刃刀則長九尺,跟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差不多,比孫策的霸王槍短了一米三,吃了武器短的虧。

爲什麼紀靈跟關羽大戰三十回合勉強能打個平手,遇到張飛十回合就被刺於馬下?除了張飛的武力比關羽稍高一點以外,就是因爲一寸短一寸險。

孫策含怒一槍刺來,彷彿有千鈞之力。紀靈再想揮砍已遲了,倉皇變招,身體側身一躲,整個人幾乎是躺在了馬背上才躲開這一刺。

本來按道理來說,孫策單槍匹馬闖入陣中,忽然殺到紀靈面前,讓他猝不及防,這一槍,就足夠將他壓制得翻不起身。

可幸運的是好歹周圍有親衛幫助,衆人一擁而上,逼得孫策左擋右支,瞬間殺了四五人,也讓紀靈穩住身形。

此時的紀靈再也不敢有半點輕視,原本以爲敵方一人進陣,殺了他手到擒來,哪知道居然來了個蓋世霸王,一喝嚇退了前面數十人,頃刻間殺到自己面前。

若不是第一槍殺的是荀正,也許當時候紀靈就已經死了。

紀靈的臉色十分凝重,擺正好心態,挺刀就上去與孫策搦戰在了一起。加上週圍的十多名親衛助陣,雙方打得昏天黑地,一時間難分高下。

但戰場上的形勢可不會因爲陣中這十多人的搦戰而發生改變,孫策被團團包圍,可能夠攻擊到他的只有那麼幾人。

所以只要能夠抵擋住他們的圍攻,倒也安然無恙。

而在外圍,吳景、孫賁、孫河、徐琨等人率領的大軍如洪水一般向着紀靈的軍隊涌來,雙方像是最鋒利的茅,遇到了最堅實的盾,頃刻間無數人人仰馬翻,如條奔涌的大河一般轟然撞在了一起。

孫堅留下的諸多部將奮力廝殺,之前帶領士兵逃走的朱治也殺了回來,在衆人的拼死戰鬥之下,圓陣終於被撕裂開了一條口子,宛如冰山倒塌,紀靈軍整個軍隊瞬間塌陷開來。

正常來說,如果圓形方陣集結的緊密的話,像這樣沒有任何陣型的衝鋒,是很難衝破其中。然而孫策在衝陣的時候,敵人故意留下來的這條口子,卻成了破綻。

因爲孫策在衝陣之後,一聲獅王怒吼,嚇退了原本要圍攏過來的士卒。孫策殺到紀靈身前時,這些士兵也沒有及時補上,造成了陣型漏洞。

很快,孫策軍就利用這個缺口直接殺入了圓形陣中,靠近到了孫策的位置,然後向着四面輻射,來了箇中心開花。

“跑啊,再不走就沒命了。”

“陣型別亂,別亂。”

“不許跑,站住!”

“啊啊啊啊!”

兵敗如山倒,原本紀靈軍人數就比敵人少,現在陣型一亂,就直接變成崩潰之勢。

周圍的士兵全都開始丟下武器逃跑,四散奔逃。

WWW¸ Tтká n¸ ¢o

哪怕一些基層軍官不斷呼喊,也依舊挽回不了局勢,可以說,孫策是以一人之力,硬生生地撕裂開了圓形陣的一條口子,奠定了勝局。

此時紀靈只覺得壓力驟增,那年輕的少年彷彿身上有一股恐怖的怪力,每一槍刺來,哪怕格擋架住,那可怕的力道也依舊讓他感覺到心驚肉跳,不僅虎口已經痠麻震出了血,連兩條手臂都像是沒有了力氣,再也揮不動刀。

幾乎是在三十多回合之後,孫策一聲暴喝:“死來!”

吼!

猶如春雷在耳邊炸響,紀靈身邊原本要準備掩護他的一名親衛竟然硬生生七孔流血,被活活喝死。

同時孫策手中霸王槍如旋風一般舞動,槍若游龍,瞬間刺向紀靈的喉嚨。

紀靈再向舉刀格擋已經來不及,不是他沒反應過來,而是他的體力不支了,與那怪力少年酣戰了二十回合,他的手痠痛無力,幾乎再難以招架住。

千鈞一髮之際,紀靈乾脆身體側傾,想要躲開這一槍,同時撥馬便準備走。

哪料到這一槍實在太快,勢如閃電,雖然沒有刺中他的喉嚨,可刺中了他的肩頭,將他的右肩膀直接洞穿!

“將軍!”

左右剩餘的親衛一擁而上,有人去纏住孫策,有人去把紀靈搶出來,最終在付出了六條人命的代價,紀靈被身邊侍從救下,瘋狂地抽打着馬臀,往河邊方向跑。

見到敵人奔逃而去,孫策仰天咆哮,只覺得渾身的力氣依舊沒有用盡,恨天無把,恨地無環,長嘯一聲狂吼道:“追!”

這一日,是小霸王的初戰,一槍殺死紀靈副將,將紀靈刺傷,如狂獅一般,縱橫睥睨!

第七十三章 洛陽第一百五十章 小老弟,你怎麼回事?第二十二章 世事如棋,風雨將至第九十六章 腥風血雨第八十二章 他猜到了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子歸的心機第一十八章 忍一手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六十章 贏了他一次第七十三章 心病第一百三十章 青冀戰爭第三十七章 放眼未來第一十六章 都是內鬼第四十九章 洛陽大火第二百二十五章 戰術佈置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五十章 官渡對峙第二百三十九章 令人疑惑的策略請假條第六十七章 不打了第一百四十一章 鐵鎖橫江第二百六十六章 袁紹北上,呂布東歸第五章 曹操的處境第六十二章 宮廷亂第八十六章 科研指導第九十九章 二聲巨響第二百六十八章 母子失和第三十五章 西涼亂第六十七章 天子賜劍第一章 秋風起,思子歸第七十九章 淮口射戟第九十四章 鞠義的痛苦第二百五十二章 詐降第二十一章 出使呂布第二百二十八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第三十四章 大戰閻行第七十九章 淮口射戟第一百一十一章 泰山封禪第七十一章 民族認同感第五十二章 借東風第三十六章 劉焉進宮第六十章 何進之死(二合一)第一百三十章 青冀戰爭第六十五章 奇襲箕山第一章 秋風起,思子歸第六十七章 自然課第四十章 表功第四十八章 與礦山打仗第一百八十九章 無路可逃第三十章 青梅煮酒論英雄第二十八章 劉備來京第五十三章 西進關中請假條第七十五章 盟主他爹來了第五十章 鬥將第七十六章 名滿天下第六十章 孫策第十章 主動示愛第二百五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六十二章 關中大勝第四十章 人心所向,優勢在我第二十一章 出使呂布第三十五章 民風淳樸蒲陰縣第六十五章 泰山書院開學第八章 我們是兄弟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第一十五章 攪亂天下格局第六十七章 遠洋船隊第二十七章 青州十年往事第六十二章 關中大勝第四十章 表功第七十六章 打二十個第四十五章 遷都(感謝雲哥的盟主)第二十四章 夷滅三族第十章 天子第六十七章 不打了第二百三十七章 觀望局勢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第二百七十章 劉協的心思第一十九章 底褲都被看穿了第一十四章 中庸之道請假條第五十二章 天下五君,笑對蒼穹(新年快樂)第一十四章 意在荀攸第六十九章 沈亭之戰(1)第一百章 朝廷的政策第七十九章 無敵的神威少將軍跑了第三章 得兗州第三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一十八章 君臣和睦第六十六章 張遼高順歸屬第三十九章 授天書第七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一百五十六章 上鉤了第七十五章 吾才滿腹,袁本初竟不從之第七十九章 淮口射戟第七十五章 進山第七十七章 馬第五十七章 重要講話第一十七章 盜掘陵墓
第七十三章 洛陽第一百五十章 小老弟,你怎麼回事?第二十二章 世事如棋,風雨將至第九十六章 腥風血雨第八十二章 他猜到了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子歸的心機第一十八章 忍一手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六十章 贏了他一次第七十三章 心病第一百三十章 青冀戰爭第三十七章 放眼未來第一十六章 都是內鬼第四十九章 洛陽大火第二百二十五章 戰術佈置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五十章 官渡對峙第二百三十九章 令人疑惑的策略請假條第六十七章 不打了第一百四十一章 鐵鎖橫江第二百六十六章 袁紹北上,呂布東歸第五章 曹操的處境第六十二章 宮廷亂第八十六章 科研指導第九十九章 二聲巨響第二百六十八章 母子失和第三十五章 西涼亂第六十七章 天子賜劍第一章 秋風起,思子歸第七十九章 淮口射戟第九十四章 鞠義的痛苦第二百五十二章 詐降第二十一章 出使呂布第二百二十八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第三十四章 大戰閻行第七十九章 淮口射戟第一百一十一章 泰山封禪第七十一章 民族認同感第五十二章 借東風第三十六章 劉焉進宮第六十章 何進之死(二合一)第一百三十章 青冀戰爭第六十五章 奇襲箕山第一章 秋風起,思子歸第六十七章 自然課第四十章 表功第四十八章 與礦山打仗第一百八十九章 無路可逃第三十章 青梅煮酒論英雄第二十八章 劉備來京第五十三章 西進關中請假條第七十五章 盟主他爹來了第五十章 鬥將第七十六章 名滿天下第六十章 孫策第十章 主動示愛第二百五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六十二章 關中大勝第四十章 人心所向,優勢在我第二十一章 出使呂布第三十五章 民風淳樸蒲陰縣第六十五章 泰山書院開學第八章 我們是兄弟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第一十五章 攪亂天下格局第六十七章 遠洋船隊第二十七章 青州十年往事第六十二章 關中大勝第四十章 表功第七十六章 打二十個第四十五章 遷都(感謝雲哥的盟主)第二十四章 夷滅三族第十章 天子第六十七章 不打了第二百三十七章 觀望局勢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第二百七十章 劉協的心思第一十九章 底褲都被看穿了第一十四章 中庸之道請假條第五十二章 天下五君,笑對蒼穹(新年快樂)第一十四章 意在荀攸第六十九章 沈亭之戰(1)第一百章 朝廷的政策第七十九章 無敵的神威少將軍跑了第三章 得兗州第三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一十八章 君臣和睦第六十六章 張遼高順歸屬第三十九章 授天書第七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一百五十六章 上鉤了第七十五章 吾才滿腹,袁本初竟不從之第七十九章 淮口射戟第七十五章 進山第七十七章 馬第五十七章 重要講話第一十七章 盜掘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