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屠城

董卓那邊自然不知道徐榮遇到了陳暮,就好像老鼠碰到了貓,一記投石車老拳就把他打得找不着北。

在頭天會議以爭吵結束後的第二天,徐榮關於對關東軍遷移人口的請示又抵達了長安。

這就又把昨天擱置的提案放回到了桌案上,讓董卓不得不重新議事。

只是董卓發現呂布胡軫這些人頭腦還是太簡單了些,而且容易引發矛盾,不足爲用,於是找來李儒閻忠,三個人私底下拿主意,不再詢問其他將領的意見。

未央宮前殿,如今董卓已經堂而皇之地住進了皇宮裡,根本不在意天子與皇后的感受,反正他在洛陽不是沒有做過,無所謂。

坐在前殿主位之上,董卓看向李儒閻忠二人,開口說道:“徐榮從前線來的戰報,他也知道了消息。”

牛輔的戰報肯定是第一時間給長安,所以長安要提前一天知道消息,徐榮則慢一天。

李儒還是知道徐榮有些東西的,便問道:“徐榮是什麼意見?”

“他的建議是讓我們打。”

董卓搖搖頭:“可是我軍兵力不足,恐難以維繫。”

李儒沉吟道:“然此事事關重大,若不破局,則關東軍後勤實力大增,對我軍殊爲不利,這是長久利益,明公還是不能忽視將來的危害。”

“難道真的要奉先出戰?”

董卓一時間遲疑,呂布要是走了,他身邊就沒保鏢了。

李儒勸說道:“明公,《黃帝四經》曾言,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呀。要是此時猶豫不決,等關中人口全被關東軍遷走,明年洛陽產糧,則我軍危矣。”

董卓的臉色一時陰晴不定,不斷變幻,像是在思索着什麼。

殿內一時間無比安靜,誰也沒有開口說話。

閻忠不說,是因爲他很清楚李儒說的是事實,即便是他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出來。

而李儒不說,則是在等待董卓做最後的決定。

足足過了近半刻鐘,董卓才詭異莫名地看了二人一眼,忽然開口說道:“文優,誠漢。我想知道,這些人口對於關東軍是不是很重要?”

“自然十分重要。”

李儒說道:“故土難離,安土重遷,是漢人自古以來的傳統。從洛陽來的人口,無不想要回去,只要關東軍能幫他們,將來必然感恩戴德,耕種糧草之後,無不踊躍捐獻納稅,則關東軍糧草充實,再無遠慮。”

董卓便又道:“那這些人口,對於我們來說,又有什麼用處?”

對於我們有什麼用處?

李儒細細思索着他的話,片刻後搖搖頭道:“毫無用處,關中的田地都已有主,長安的人口加上週圍郡縣已經達到百萬之巨,即便關中田地要耕作,我們也不需要這麼多人。”

董卓的眼中閃爍出一絲嗜血的紅光,如惡魔般的嗓音桀桀怪笑道:“嘿嘿嘿嘿嘿,既然我們用不着那麼多人,那爲什麼要留給關東軍呢?”

他一笑,閻忠渾身雞皮疙瘩都要起來了,再細細品味了一下董卓剛纔說的話,

眼中頓時露出駭然的神色。

關東軍要人。

董卓不要。

雙方既然敵對,那就破壞你的計劃。

怎麼破壞呢?

閻忠略微顫抖地問道:“明公的意思是......”

“屠城!”

董卓的嘴裡,只蹦出了兩個字。

卻讓包括李儒在內,都只覺得毛骨悚然,一身冷汗。

屠城!

董卓這個人,怕是連喪盡天良,都已經沒法形容他了。

......

......

新豐城外,此時的陳暮還並不知道董卓要做什麼。

在安排了投石車對城中進行轟炸之後,陳暮就派趙雲率領斥候隊分散繞過新豐,往西而去。

斥候的作用自然是查探地形,觀察各地城池,記錄鄉、道及敵軍分佈狀況。

特別是有時候大軍相隔數十公里對峙的時候,往往這數十公里的地方,到處都有可能鋪滿雙方斥候探馬的屍體。

近千斥候如撒落的魚苗,分佈在了長安以東數縣各地,偵查敵情,與敵人後方城池中的探馬交鋒。

陳暮可能不算一個合格的主公,因爲他沒有當主公的領袖氣質與敢於不怕死的勇氣。

但獨領一軍,當一個合格的統帥,還是有這樣的把握。

像諸葛亮、司馬懿、周瑜這些人,其實遠遠不能把他們當做謀士來看待,而是應該把他們看作戰略家。

人不是天生就會打仗,很多東西都是要慢慢學習,慢慢摸索,最後才能夠總結成經驗。

陳暮的學習能力就不錯,當初跟着盧植學了很多東西,現在就是用武之地。

數萬大軍聚集於城下,斥候騎隊出動,觀察着周邊環境。

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條,滴水不漏。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

臨近傍晚,關東軍依舊好似沒有撤兵的意思,繼續圍堵着新豐縣的大門。

城內,聽着外面轟隆隆的投石車砸城的聲音,徐榮心急如焚。

“人派出去了沒有?”

這是他第四次詢問身邊的親衛。

親衛無奈地答道:“將軍,關東軍的斥候封鎖了南北西三個城門,我們的斥候根本出不去。”

“再派,繼續派!”

徐榮焦急地說道:“一定要給李才下死命令,千萬不能出寨。”

“知道了。”

親衛只得急匆匆地出去繼續調派人手。

徐榮坐立不安地在府邸之中,臉色十分焦慮,站在廳中來回走了半天,心情一刻都停不下來。

他明白,陳暮忽然這麼大動作,先是出動投石機砸門,然後又派斥候封鎖其它城門,不讓他的探馬出去,其實就是要將他短時間困住,讓新豐變成一座孤城。

那麼陳暮讓新豐變成一座孤城的目的是什麼?

自然是要有所行動。

關東軍主力大軍都在城外,所以絕不可能是繞過新豐去攻擊後方的灞橋。

而且這在兵家也是大忌,容易被前後夾攻,陳暮不會犯這種錯誤。

那麼唯一的可能,就是要將徐榮埋伏在洪慶山的釘子拔掉。

不管是派小股部隊進山襲擾,還是引誘他們下山,徐榮覺得,陳暮一定會設計他的詭計。

現在城裡的命令傳遞不出去,那麼就意味着李才的那一部人馬,就成了孤軍。

如果探馬再不能出去,至於他們會如何行動,就只能看天意了。

唉,就希望李纔可以穩住吧。

徐榮在心裡嘆了一口氣,他沒有千里傳音的能力,便只能盼望着李才面對誘惑不爲所動了。

現在李纔在做什麼?

他帶着所有兵馬,浩浩蕩蕩地下山,準備去焚燒關東軍的營寨。

其實做這個決定,李才也是糾結了一整天。

按理來說,那麼大一座營寨,營盤足有七八座,光帳篷就連綿數裡,一直延續到渭河邊上,寨中不可能不留守兵馬。

但讓李才詫異的是,他派下山的所有士兵都回報,營中空無一人,像是被徹底棄守了一樣。

猶豫許久,一直等到接近傍晚,李才終於按捺不住,決定下山。

磨磨蹭蹭,試探了許久才正式入營。

也許有人說,焚燒營寨,派幾個人去不就好了嗎?

爲什麼要那麼多人?

然而冬季縱火,前幾日又是大雨,你派幾個人去,累死都不一定能燒掉一座營盤。

要知道營寨並不是說圈一塊地,所有人的帳篷放裡面那麼簡單。

首先是營寨必須全都分割開,並非全都擠在一起。

幾乎每一部,一校的兵馬,都各自有一個營盤,由這一部一校的軍司馬、校尉統領,然後數個營盤又組成一軍,由一軍之將統領。

而這些營盤會在營寨內部錯落分佈,互爲犄角,中間都有柵欄各自隔開,形成一個個星羅棋佈的獨立營地。

這麼安排的目的也很簡單,假如敵人從正面進攻,如果營寨是一個整體,直接就被人一鍋端。

唯有全都分開,才能夠體現出營寨的最大作用。

畢竟敵人一旦進攻,頂多就是攻破外圍,無法威脅到裡面。大家還可以依靠屬於自己的營寨繼續反攻,甚至將敵人分割,獲得反敗爲勝的機會。

所以哪怕李才準備魚膏油脂去放火,也得一座一座營盤去點火,而且光憑他這幾千人,都有可能造成不了太大損害。

因此當李才帶着人馬來到空蕩蕩的營寨裡時,才後悔自己爲什麼要猶豫那麼久。

如果他早點來的話,也許造成的戰果會更大。

“點火!”

李才一聲令下,一列列士兵舉着火把開始衝向營寨裡的帳篷。

帳篷是重要物資,特別是冬季,如果野外作戰沒有了帳篷,對於關東軍將是一個巨大的打擊,興許這一戰,直接就將關東軍打退都說不定。

到時候自己立下大功,就有可能升爲校尉,升官發財,以後再也不用這樣出生入死,有一個光明的未來了。

想到這裡,李才就更加興奮起來。

但他卻不知道,此時此刻,在他腳下的地裡,一道道黑影,早已經悄然潛伏,正在準備驟然出擊。

張遼與高順,早在昨夜,就已經挖了地道,靜靜等待着他們。

營盤實在是太大了。

李才僅僅是派人在各處營寨之中巡視了一番,根本就沒有注意到,在靠近洪慶山的營盤內部,地底已經被挖出了數條通道,足以埋伏數千人馬。

現在的陝西可不是後世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時候,作爲秦國的龍興之地,此時的關中水土富饒,青山綠水相依,土地十分結實。

所以在地底挖洞穴,如果只是通道,且不太深的話,坍塌的可能性並不大,畢竟延安的窯洞,山西的煤礦都是如此。

張遼跟高順二人,就潛伏在地道里,如隱藏於洞穴之中的毒蛇,正在悄然等待着獵物上鉤.......

第一十九章 投名狀第五十六章 將膽第七十章 等人第四十七章 奪權第九十三章 面冷心善陳子歸第十章 西討關中,北伐幽州,南取南陽。第二百四十一章 錯誤的道路第七十八章 官軍下來戰書,約我等明日決戰第一百章 收復荊州第四十九章 曹操的應對第一百零八章 敲山震虎第五十二章 劉曹會晤第六十九章 沈亭之戰(1)第三十二章 酸棗會盟第二百七十一章 鄴城之戰第六十三章 狂獅第八十章 用老張郃的計擊敗小張郃第二百一十八章 聽郭圖的話第二百六十五章 年大業換帝位第一百二十章 送死老管去第六十七章 呂布攻兗州第六十一章 洛陽亂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六十一章 三面包夾第九十五章 白馬玄甲,定叫他有來無回第三十九章 最後一功第八章 一吼之威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國來朝第三十六章 白馬與少年第六十八章 武課第一百零六章 夏侯涓第八十三章 斷其一臂第二十九章 論仁第七十一章 莽夫會套路,誰也擋不住第一百三十五章 教育晚輩第二十六章 坐而論道第二十一章 楊賜第二十三章 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第四十二章 讓大漢武德,再次充沛!第三章 漢末羣雄之白馬公孫瓚第三十一章 陳暮辭職第二百二十章 意外第五十七章 重要講話第七十章 我們都是華夏子孫第二百章 江山易老第一百七十九章 斬文丑第三十七章 沮授第八十三章 船隊回航第二十三章 年關將至第八十八章 攔個張郃折磨第四章 乃祖之風第五十四章 肘,跟我進屋第二百六十二章 如何證明?第二百二十八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方會談第一十七章 騎兵的作用第一百八十四章 體力消耗戰第九十九章 工具人劉虞第九十一章 張飛戰呂布第一百九十九章 會獵於冀州第九十五章 荊州風雨第一百四十六章 澤國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七章 覬覦河內第八十三章 計中計中計第二十九章 辱人父母者,殺之!請假條完結感言第一百五十九章 算計第三十章 出城死戰第二十七章 父母第五十一章 設伏第一百一十二章 遠征西域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五十章 關羽出征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第一十九章 投名狀請假條第一十四章 中庸之道第二百四十四章 洛陽的意圖(感謝歆帥帥大佬的盟主打賞)說明第一十五章 破徐州,便在今日第八十八章 攔個張郃折磨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儁重病,攻城之日第八十章 平青州第六十章 何進之死(二合一)第八十三章 再次失蹤第一百八十八章 崩潰第六十六章 朝廷諸公的援助第八十二章 他猜到了第一百二十四章 溘然長逝第二百三十五章 南陽許子遠第二百四十六章 其心可誅第一十九章 南陽之戰(1)第五十七章 圍魏救趙第五十章 弔唁第一百六十一章 戰起第二十八章 講學第二十二章 曲樑城破第八十六章 大戰前夕
第一十九章 投名狀第五十六章 將膽第七十章 等人第四十七章 奪權第九十三章 面冷心善陳子歸第十章 西討關中,北伐幽州,南取南陽。第二百四十一章 錯誤的道路第七十八章 官軍下來戰書,約我等明日決戰第一百章 收復荊州第四十九章 曹操的應對第一百零八章 敲山震虎第五十二章 劉曹會晤第六十九章 沈亭之戰(1)第三十二章 酸棗會盟第二百七十一章 鄴城之戰第六十三章 狂獅第八十章 用老張郃的計擊敗小張郃第二百一十八章 聽郭圖的話第二百六十五章 年大業換帝位第一百二十章 送死老管去第六十七章 呂布攻兗州第六十一章 洛陽亂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六十一章 三面包夾第九十五章 白馬玄甲,定叫他有來無回第三十九章 最後一功第八章 一吼之威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國來朝第三十六章 白馬與少年第六十八章 武課第一百零六章 夏侯涓第八十三章 斷其一臂第二十九章 論仁第七十一章 莽夫會套路,誰也擋不住第一百三十五章 教育晚輩第二十六章 坐而論道第二十一章 楊賜第二十三章 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第四十二章 讓大漢武德,再次充沛!第三章 漢末羣雄之白馬公孫瓚第三十一章 陳暮辭職第二百二十章 意外第五十七章 重要講話第七十章 我們都是華夏子孫第二百章 江山易老第一百七十九章 斬文丑第三十七章 沮授第八十三章 船隊回航第二十三章 年關將至第八十八章 攔個張郃折磨第四章 乃祖之風第五十四章 肘,跟我進屋第二百六十二章 如何證明?第二百二十八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方會談第一十七章 騎兵的作用第一百八十四章 體力消耗戰第九十九章 工具人劉虞第九十一章 張飛戰呂布第一百九十九章 會獵於冀州第九十五章 荊州風雨第一百四十六章 澤國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七章 覬覦河內第八十三章 計中計中計第二十九章 辱人父母者,殺之!請假條完結感言第一百五十九章 算計第三十章 出城死戰第二十七章 父母第五十一章 設伏第一百一十二章 遠征西域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五十章 關羽出征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第一十九章 投名狀請假條第一十四章 中庸之道第二百四十四章 洛陽的意圖(感謝歆帥帥大佬的盟主打賞)說明第一十五章 破徐州,便在今日第八十八章 攔個張郃折磨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儁重病,攻城之日第八十章 平青州第六十章 何進之死(二合一)第八十三章 再次失蹤第一百八十八章 崩潰第六十六章 朝廷諸公的援助第八十二章 他猜到了第一百二十四章 溘然長逝第二百三十五章 南陽許子遠第二百四十六章 其心可誅第一十九章 南陽之戰(1)第五十七章 圍魏救趙第五十章 弔唁第一百六十一章 戰起第二十八章 講學第二十二章 曲樑城破第八十六章 大戰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