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突襲

“三國之謀伐 ()”

兵貴神速,袁紹奪取樑期之後,就立即派大軍南下。

蔣義渠率領先鋒軍抵達鄴城北面二十里左右的滏水,迅速攻城拔寨,連破劉備軍佈置在外圍的數座營地,向着鄴城方向急行軍。

說是營地,其實就是在外圍的崗哨和警戒堡壘,夷陵之戰火燒連營七百里,四十多座營地被焚燬。

劉備總共才五萬人,分四十多座營地就意味着每座營地才一千人,真這麼幹早就被陸遜逐個擊破了,因此大部分營地其實都屬於崗哨性質,能有幾十上百人都是極限。

而就在袁紹大軍南下的時候,劉備這邊纔剛做出部署反應,就已經接到了敵人來襲的消息,典韋急匆匆率領本部人馬前去迎戰,高順部也開始穿戴盔甲。

因爲袁紹來得突然,劉備的準備時間不多,想要在短時間內完成統籌實在是困難,因此在敵襲的消息傳遍營寨後,到處都是一片混亂的跡象。

典韋部下各級校尉快速去召集人馬,然後從自己後營方向出去,繞過北面的劉備本部大營,急匆匆往北向着滏水方向的官道迎去。

而這個過程就用了將近一個時辰的時間,集結人手用了三刻鐘,往北趕路卻用了半個多時辰,等到典韋本部人馬完成集結到抵達離劉備本部營寨北面官道約七八里外的時候,就已經能夠看到袁軍的斥候出現在了曠野之上。

事實上典韋的行動速度已經算快的,他麾下也就一萬多人,分配給各級校尉、軍司馬,在訓練有素的情況下,能夠在45分鐘內快速完成集結並且北上行軍,而高順那邊反應慢了許多,纔剛開始上路。

不是高順部下紀律不嚴明,而是重甲士兵盔甲繁瑣,臨時穿戴很麻煩,所以等到五千陷陣軍完成了集結任務,開始往北去的時候,典韋已經在北面官道上開始佈置起對敵方陣。

那邊典韋部尚未開戰,劉備這邊的營地亂作一團,大量的士兵進進出出,在校場開始集結,張遼部和牽招部也在迅速展開行動,整片營地都充滿了混亂感。

這個情況很快就被城頭上的守軍注意到,然後立即通報給了袁譚逢紀辛評等人,一行人迅速抵達城頭觀望。

就看到城外旌旗飄蕩,一望無際的營寨連綿成海。

往日這給了鄴城巨大的壓迫感,因爲除了這些以外,劉備軍還在鄴城周圍挖掘大量土山,修建牆寨,以此掩護投石車、高櫓、牀弩對城頭髮起的遠程攻擊。

平日裡劉備本部的士兵以及西城外張遼的兵馬會出來排兵佈陣,然後利用投石車、高櫓以及土山上佈置的牀弩對城頭進行遠程壓制。

然後就有可能會進行幾次試探性進攻,一連數日都是如此,往往會弄得城中士兵極爲緊張,精神繃得很緊。

但今日卻看到城外原本要進攻的部隊卻完全沒有人,外面的土山、牆寨除了一部分留守的少數士兵以外,幾乎可以用空空如也來形容,更遠的地方,大概離城池約四五里之外,劉備軍營寨,卻是一片熱火朝天。

在不作戰的時候士兵們也都有各自任務,巡邏的巡邏,訓練的訓練,打水的打水,砍柴的砍柴,挖陷阱、建壕溝、製造武器等等,分工明確,是一片很有秩序的模樣。

可現在銅鑼、哨聲、號角聲音不斷響起,士兵們紛紛丟下手裡的事情往營寨內部跑去,在更遠的營寨裡面有一片空曠的校場,聚集大量黑雲一般的士兵,顯然是劉備軍正在緊急集合隊伍,很有可能在醞釀着什麼大事。

外面這樣,裡面的人就更加緊張。

袁譚緊緊抓着城頭對身邊的部將彭安說道:“劉備肯定是要大舉進犯了,快,召集士兵,準備作戰。”

“唯。”

彭安連忙前去準備。

逢紀看了半天,總覺得有些不對勁,便狐疑說道:“以往劉備軍集結隊伍,都是在營寨外面,然後列成方陣來到城前,今日怎麼在營寨裡面的校場集結?真是一件怪事。”

щшш● TтkΛ n● C ○

“莫不是想打我們一個措手不及?”

辛評說道。

“那也不該如此大張旗鼓呀。”

逢紀踮起腳尖觀望,其實這裡離劉備營寨有四五里遠,差不多2公里左右,這麼遠的距離想看清楚具體情況是很困難的。

但只要不是瞎子,就能看到劉備營寨內的校場此時無數人頭攢動,彷彿凝聚成了一片烏雲。如果劉備軍想要搞突然襲擊,也應該偷偷集結或者夜晚集結,白天在營寨內部集結,人家又不是看不到。

“先看看吧。”

袁譚也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麼,便一邊令士兵們做好迎敵準備,一邊繼續挑頭觀望。

遠處劉備軍依舊在快速集結,而在更北面,戰爭已經打響。

袁紹的前軍已經和典韋正式碰撞在了一起,因爲軍中夾雜着大量休屠騎兵,所以在開戰初期,典韋就處於非常不利的狀態。

在擁有了馬鐙之後,大量的騎兵圍繞着典韋已經佈置好的方陣進行遠程騎射,典韋軍只能原地當靶子。

這套戰術還是冀州軍傳給休屠各部的,而冀州軍又是從哪裡學來的呢?自然不言而喻。

更糟糕的是,典韋部屬於步兵方陣的突擊軍,兵種組合以突襲廝殺爲主,跟張遼的萬勝軍很像,軍隊當中會有刀盾手、刀斧手、長矛手以及弓箭手,唯獨沒有槍盾兵。

羅馬帝國時期的馬其頓方陣就是很出名的槍盾兵方陣,很多人以爲西方人運用盾牌較多,但實際上華夏文明從商周時期就已經有了盾牌。

到西漢的時候,中國盾牌爲雙弧盾,因爲外形酷似葫蘆,被人們戲稱爲葫蘆盾,主要裝備於中央軍。到了東漢,人們捨棄了工藝複雜的雙弧盾,而改爲長方形的方型盾,也就是我們經常在電視劇裡看到的那種。

而圍繞盾牌使用的戰術更是層出不窮,比如鞠義先登死士殺白馬義從,就是原地豎起大盾,讓強弩手藏在盾下,白馬義從衝陣的時候,強弩手突然鑽出來,萬箭齊發,將公孫瓚的白馬義從殺得大敗。

所以利用盾牌爲戰術的打法我們華夏文明已經有了很多很多,可惜的是因爲大盾比較笨重,攜帶不易,所以更適用於原地結陣時的阻擊戰,如鞠義以逸待勞,等着公孫瓚自己上門送死。

典韋要搶時間立即北上,因此輕裝簡行,並沒有帶大盾,這就導致他麾下的士兵多爲木圓盾乃至於沒有盾,所謂的木圓盾也就鍋蓋大小,根本防禦不了鋪天蓋地的箭支。

可那能怎麼辦呢?

典韋知道此時需要給後方爭取時間,因此面對敵人騎射,只能咬着牙繼續硬抗。

一列列休屠騎兵縱馬而來,離了他們數十步遠,一邊馳騁,一邊彎弓搭箭,頃刻間,天空就像是被烏雲遮蔽了一樣,成百上千支箭密密麻麻,如雨一樣向着典韋軍射來。

“舉盾!”

典韋高聲大喊。

無數刀盾手立即將手中的小圓盾高高舉起,但這些小圓盾基本都是木盾,外面包裹了一層鐵皮,能不能扛得住,基本就靠老天爺的天意。

“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叮!”

無數箭頭落在了盾牌外面的鐵皮上,發出叮叮噹噹清脆的響聲。

而更多的則是射到了士兵身上,大部分都被身上的盔甲擋住,但還有小部分擊中身體,“噗嗤噗嗤”入肉的聲音不絕於耳。

“啊啊啊啊!”

“快快快。”

“拉下去。”

只第一輪箭雨就讓典韋軍忙成一團。

實際上他們並沒有人員被射死,因爲青州有數座大型露天鐵礦,礦產資源豐富,導致普通士兵都有甲冑。

只要木盾護住面門,或者乾脆直接蜷縮爬在地上,保護住重要部位,想要讓箭支射中腦袋、喉嚨、內臟等致命地方還是非常困難。

但四肢是沒有盔甲保護的,很多人都被射中手腳,頃刻間失去戰鬥力,痛得在地上不斷哀嚎,一下子弄得陣型都大亂。

典韋立即指揮士兵將傷兵往後運送,可敵人卻不給他時間,緊接着第二輪,第三輪,無數箭雨劈頭蓋臉砸下。

整個軍隊頓時一片大亂,指揮作戰的蔣義渠見到這一幕,立即抽出刀來喝道:“殺!”

“殺!”

袁軍發起了全面進攻,漫山遍野全都是敵人。

雙方很快交戰在了一起,但典韋軍士氣被幾輪箭雨之後就弄得軍心渙散,交戰沒有多久,就開始瀕臨崩潰。

哪怕典韋奮力殺敵,亦挽回不了頹勢,周圍的士兵越來越少,很多都開始丟下武器紛紛逃跑。

見此情形,無奈之下,典韋只好選擇撤退,率領一部分敢死隊斷後,阻攔敵軍追擊。

蔣義渠趁勝追擊,一路往南追趕了約二三里路,前方是一片起伏的丘陵,官道便在丘陵一側,而西面則是一片曠野,擁有一些莊園、村莊以及無數田地。

等到了近前,蔣義渠看到在丘陵下方,官道之上,一排排重甲步兵橫列出了方陣,將路口堵住,而典韋部則踐踏農田,跨過旁邊官道左右兩側用於引水灌溉的水渠,一溜煙鑽進了田地裡,往遠處村莊方向跑去。

“止步!”

蔣義渠立即命令士兵們停下腳步,越靠近鄴城地形其實就越複雜,因爲鄴城周邊都是平原,所以靠近城市會有大量的田地、莊園,對於馬匹來說,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休屠各部的戰鬥力下降了很多。

而堵在官道上的那些人蔣義渠也認識,正是名震天下的陷陣軍,相比於典韋軍,只有五千人的陷陣軍更加可怕得多,因爲他們的組成就是槍盾手、弓弩手以及刀盾手。

最前面的士兵擺着一排排的長方形大盾,每個盾牌由單獨的一名士兵控制,形成密集的盾陣,而盾手身後又有一名長矛兵,他們會從盾牌的縫隙間把長矛伸出去捅敵人,同時後方還有大量弓弩手,可以平射可以拋射,整個陣型像是一個龜殼一樣,讓人無處下手。

“將軍,是高順的陷陣軍!”

一旁的副將說道。

蔣義渠點點頭:“陷陣軍最適合打陣地戰,且一身重甲,很難攻破。”

“那我們該如何是好?”

副將問。

蔣義渠還算有點腦子,思索道:“明公秘密召集大軍,突襲鄴城,劉備必然來不及防備,現在派典韋和高順過來,肯定是爲了拖延時間,我們直接繞開陷陣軍,猛攻劉備軍營寨!”

“好!”

副將領命。

蔣義渠也不想在這裡跟陷陣軍糾纏,直接從旁邊道路繞道而行。

陷陣軍的優點很明顯,一身重甲,衝鋒陷陣所向無敵。

但弱點更明顯,盔甲太重,不適合長途奔襲。

基本上一身幾十斤的鎧甲穿着,跑個幾百米都得氣喘吁吁,更別說去追敵人。

所以看到蔣義渠對他們不管不顧,高順也知道敵人的想法,當機立斷道:“撤,回營寨!”

此時劉備軍本部營寨還在繼續集結,典韋部被擊潰的消息已經傳到後方,劉備得知此事,連忙親自率領已經集結好的一萬人出了營寨,來到北面營寨後方準備迎敵。

因爲營寨建設的時候只考慮了從鄴城正面進攻的敵人,沒有考慮背後有人偷襲,因此導致營寨後方雖然有柵欄保護,可都是物資和存糧。

如果劉備選擇是在營寨內部做防守,在如此深秋時節,天乾物燥的時候,敵人選擇火攻,必然會讓他損失慘重。

所以劉備不得不親自領軍出征,同時又讓張遼部、牽招部從旁邊側翼照應,再派人前往關羽營寨,讓他準備作戰,袁紹大軍來襲,鄴城的人八成會出城支援,務必不能在這個關鍵時刻讓鄴城的人從背後捅了刀子。

而此時此刻,鄴城城頭上,諸多將士們齊聚,他們遠遠地已經看到滿天灰塵自北而來,向着劉備營寨殺去。

“我父親回來了,一定是父親回來了。”

袁譚興奮地大喊。

逢紀也很高興, 趴在城頭大聲道:“明公回來救鄴城了,我早就說過,劉備說什麼明公已經北上,是攻心之計,之前爾等還有人說要投降,現在知道了吧。”

諸多將士都頗爲慚愧,因爲裡面有不少人真的想象袁紹北上了,拋棄了他們,曾經動過投降的念頭。

好在都已經撐了下來。

辛評忙道:“諸位,現在不是高興的時候,劉備勢大,沒那麼容易擊潰,我們必須出城支援,方能夠退敵。”

“咚咚咚咚!”

就在此時,南城方向出現巨大的鑼鼓聲音。

衆人臉色大變。

逢紀道:“不好,這一定是關羽伺機而動,一旦我們出城,恐怕鄴城就要被他攻取。”

“那該如何是好?”

衆人面面相覷。

辛評說道:“鄴城讓他奪去又如何?先破劉備纔是正道,我就不信我們破了劉備,關羽不來救?”

“這倒也是。”

幾人點點頭,覺得很有道理。

袁譚正欲下令將士們出城支援,便在此時,一個讓他是十分厭惡的聲音響起來。

“是我夫回來了嗎?”

劉夫人不知道是從哪聽說了消息,居然在此時也登上了城頭。

袁譚這些天一直沒有回過府邸,現在看到劉夫人過來,不得不硬着頭皮上去道:“母親,父親回來救我們了。”

“哼,你這逆子!”

劉夫人冷哼一聲,走到城頭上,遠遠眺望北面,高興道:“我夫必然是已經救回了尚兒,待他回城,我必廢你之位,教你敢忤逆於我!”

袁譚只覺得渾身冰冷,遍體生寒.......

第一百七十一章 下馬威第三十九章鍾繇第八十三章 計中計中計第四十五章 朝廷的對策第八十五章 炮!第一百一十八章 開端第二十七章 青州十年往事第一百五十章 小老弟,你怎麼回事?第七章 定徐州(2)第一百一十一章 泰山封禪第三十五章 學宮最後一天(3)第五十九章 內部的一把火第二十九章 戰爭機器運轉第七十三章 袁紹自己人第七十八章 官軍下來戰書,約我等明日決戰第四十章 奇襲第二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三十二章 呂布東逃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八章 我們是兄弟第一百四十八章 偏師攻兗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計第九十五章 白馬玄甲,定叫他有來無回第二十二章 呂布的困境第一章 雖非同胞,情同手足第八十二章 他猜到了第四十一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一十一章 正義的夥伴陳子歸第一十五章 各有算計第六十六章 科學,從數學開始第七十二章 沈亭之戰(完)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笑間,黑山軍覆滅!第四十六章 小細節第七十七章 馬第二十二章 偷樑換柱第一百七十七章 養兵日,用兵一時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九十三章 涼州好大雪第四十章 人心所向,優勢在我第二百七十章 劉協的心思第二百零一章 誰能繼承大統?第五十八章 掛牌賣官第一十六章 世界級帝國的開始第一百二十二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七十五章 從地獄裡回來第六十三章 玄甲重騎第五十八章 掛牌賣官第二百三十八章 平陽相會第九十章 主動出擊第一十七章 荀攸第四十七章 進城第一百一十二章 遠征西域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武二十五年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武二十五年第一百一十九章 靈魂拷問第一百三十二章 示敵以弱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紹的應對第九十八章 黃忠戰甘寧第七十四章 張讓第一十六章 互相算計第二百二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四十四章 世間無二此般人第三十三章 此間涼第四十六章 小細節第五十章 官渡對峙第一百二十四章 溘然長逝第二百三十一章 兵敗如山倒第六十五章 神鬼之謀第一章 董卓兵敗第六十四章 給年輕的虎癡上一課第一百五十四章 南方大亂再起第二十三章 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第五十五章 比四弟強多了第八十六章 大戰前夕第一十三章 二桃殺三士第三十章 窺伺關中第一百一十九章 章武一十二年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九十五章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第四十四章 我也是有兄弟的第四十三章 心懷萬民的少年第二十七章 智者交鋒第一百一十九章 章武一十二年第五十三章 務政第五十二章 三戰三勝第二百三十四章 袁紹西遁第一百一十六章 總攻開始第二十三章 呂布歸順第一百一十二章 胸有蒼穹第七十五章 徐榮,奏起戰爭的號角第五十四章 知識的力量第二十章 儒生第二百七十七章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第七十二章 沈亭之戰(完)第一百三十一章 始於桃園,終於桃園(大結局)第二百五十三章 受降第三十章 出城死戰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五十九章 曹操無路可逃第一章 俺也一樣
第一百七十一章 下馬威第三十九章鍾繇第八十三章 計中計中計第四十五章 朝廷的對策第八十五章 炮!第一百一十八章 開端第二十七章 青州十年往事第一百五十章 小老弟,你怎麼回事?第七章 定徐州(2)第一百一十一章 泰山封禪第三十五章 學宮最後一天(3)第五十九章 內部的一把火第二十九章 戰爭機器運轉第七十三章 袁紹自己人第七十八章 官軍下來戰書,約我等明日決戰第四十章 奇襲第二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三十二章 呂布東逃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八章 我們是兄弟第一百四十八章 偏師攻兗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計第九十五章 白馬玄甲,定叫他有來無回第二十二章 呂布的困境第一章 雖非同胞,情同手足第八十二章 他猜到了第四十一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一十一章 正義的夥伴陳子歸第一十五章 各有算計第六十六章 科學,從數學開始第七十二章 沈亭之戰(完)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笑間,黑山軍覆滅!第四十六章 小細節第七十七章 馬第二十二章 偷樑換柱第一百七十七章 養兵日,用兵一時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九十三章 涼州好大雪第四十章 人心所向,優勢在我第二百七十章 劉協的心思第二百零一章 誰能繼承大統?第五十八章 掛牌賣官第一十六章 世界級帝國的開始第一百二十二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七十五章 從地獄裡回來第六十三章 玄甲重騎第五十八章 掛牌賣官第二百三十八章 平陽相會第九十章 主動出擊第一十七章 荀攸第四十七章 進城第一百一十二章 遠征西域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武二十五年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武二十五年第一百一十九章 靈魂拷問第一百三十二章 示敵以弱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紹的應對第九十八章 黃忠戰甘寧第七十四章 張讓第一十六章 互相算計第二百二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四十四章 世間無二此般人第三十三章 此間涼第四十六章 小細節第五十章 官渡對峙第一百二十四章 溘然長逝第二百三十一章 兵敗如山倒第六十五章 神鬼之謀第一章 董卓兵敗第六十四章 給年輕的虎癡上一課第一百五十四章 南方大亂再起第二十三章 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第五十五章 比四弟強多了第八十六章 大戰前夕第一十三章 二桃殺三士第三十章 窺伺關中第一百一十九章 章武一十二年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九十五章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第四十四章 我也是有兄弟的第四十三章 心懷萬民的少年第二十七章 智者交鋒第一百一十九章 章武一十二年第五十三章 務政第五十二章 三戰三勝第二百三十四章 袁紹西遁第一百一十六章 總攻開始第二十三章 呂布歸順第一百一十二章 胸有蒼穹第七十五章 徐榮,奏起戰爭的號角第五十四章 知識的力量第二十章 儒生第二百七十七章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第七十二章 沈亭之戰(完)第一百三十一章 始於桃園,終於桃園(大結局)第二百五十三章 受降第三十章 出城死戰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五十九章 曹操無路可逃第一章 俺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