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四章 慶典結束

“夭壽啦夭壽啦,涼公居然聲稱皇帝是其死敵,他,他是不是瘋了?”一個婦人緊張得滿臉冒汗,連尖叫的聲音都透露出慌張。

“就是,就算此事人盡皆知,也不能當着衆人之面說出口啊!”一人道。

“你說涼公此話何意啊?他這是要叛離朝廷嗎?”又一人疑惑不解地道。

“哼,朝廷多次刁難涼公,還曾派遣大軍要血洗我西涼之地,涼公要叛離天子,這又有什麼好稀奇的?”一拄着鳩杖的老嫗滿不在乎地道。

“就是就是,明明是朝廷欲害涼公在先,且朝廷虐流海內已久,涼公叛離朝廷有何不可?”又一年輕人幫腔道。

“可是君君臣臣,涼公畢竟是陛下的臣子啊!他怎麼能背叛陛下,那豈不是和昔日的吾王劉濞一樣了?”一個儒生不滿地叫嚷道。

“你……”圍在這儒生旁邊的人們都氣得不行,但又語塞。

“你這話什麼意思?難道就許天子對涼公不仁不義,涼公就必須任由天子殺剮嗎?”一個不滿的聲音響起,接着一個大漢推開人羣,走至儒生面前。

“就是,涼公可是愛民如子的好官,天子無道,怎能殺他?”有了大漢發聲,周圍的百姓也都幫腔道。

這儒生被說得啞口無言,另一儒生趕緊上前幫腔,說道:“哼!就算天子昏庸,那也是涼公的君主。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說得對!涼公這就是造反,是篡逆,按律當誅九族!”儒生們叫喊道。

這幾句話把人們的氣勢都給打壓下去了,人們雖然憤懣不平,但道理卻在儒生那邊,他們也無話可說。

儒生們得意洋洋地看着人們,心裡充滿了維護君威、尊王攘夷的正義感。儒生們說道:“洛陽之變,涼公率軍襲取潼關,威嚇洛陽城;去年,涼公又率軍戕害王師,這不是犯上作亂、行篡逆之舉又是什麼?”

“洛陽之變那也是朝廷先與烏孫人合謀,要害死涼公的家人在先,要說涼公篡逆,那也是朝廷逼他不得不篡逆,罪在朝廷!”

“此言有理!去年十軍之戰,也是朝廷與十軍同謀在先,涼公不得不應戰,還爲天下人斬殺了爲害朝野的張讓、趙忠。此義舉也,怎麼能說這是造反呢?”

儒生們說不出來話了,開始有些急躁。

緊接着人羣中又傳來一語:“哼,涼公定亂安民,因他而得以在此亂世活命的人有千萬計,古今未有也。我可不知涼公是否篡逆,只知涼公活民千萬,便是我等之再生父母。”

儒生們聽言便怒,剛想出言反駁,又一人道:“此言是也!涼公待我等如此,就是追隨他反了這朝廷又如何?”

“說得好!”圍觀的人羣解氣地叫喊道。

儒生們被圍在垓心,面對人們的詰責卻無言以對,因爲大義已經不在他們這邊了,這時他們已經自知輸掉了這場激辯。儒生們便想離開,但突有一人指着這幾個儒生大罵道:“爾曹亦是涼國人,全因涼公而得至此,卻不思報效,反而當衆出言詆譭涼公,站在朝廷一邊,真乃狼心狗行,不知羞恥!”

“不過忘恩負義之徒,也敢妄言涼公欺君罔上?”

儒生們一聽,都羞愧難當,於是趕緊撥開人羣,在人們的罵聲中落荒而逃了。

劉範自然無法知道人們在聽了他這番話會作何想,事實上他也並不介意人們的態度。微醺之中的劉範知道,自從桓帝以來,政治黑暗,土地兼併愈演愈烈,災荒不斷,早就讓東漢王朝失掉了民心人望。百姓對暴政的反抗此起彼伏,黃巾起義只是其中一個較大的爆發而已。不然怎麼會有“小民發如韭,剪復生;頭如雞,割復鳴;吏不必可畏,從來必可輕,奈何望欲平”的民謠大行其道呢?

這句政治民謠的盛行,還只能顯現出百姓與朝廷之間的對立和仇視的冰山一角而已。所以劉範料定就算他公然反漢,大多數百姓也會用腳投票、站在他這邊。

除此之外,劉範其實根本不在意也不會考慮公然宣佈漢天子是他死敵的後果。劉範自信,朝廷發動十軍之戰都不能打倒他,以後涼國會更加強大,朝廷就更不可能對他構成多大的威脅了。朝廷即使是知道這件事,又能對他做什麼呢?又敢對他做什麼呢?想到這,劉範不禁狂傲地大笑起來。

四番敬酒後,劉範又宣佈了涼國免稅兩年以及對有功將士的賞賜後,凱旋大典就這樣,在皆大歡喜的結局中落下了帷幕。

劉範接下來要面對的又一個難題是,迎安希爾進家裡。劉焉既然已經接受了安希爾,那想必黃氏的態度已經明朗了,她也是願意接納安希爾的。但劉範可不知道他的妻妾們對此做何感想。劉範原想,蔡琰、糜貞、馬雲祿、任紅昌、甄脫五人都出身名門,明事理,應該會願意接納安希爾。但劉範轉念一想,安希爾是在蔡琰和糜貞怪胎之時收納的,難免衆女不會因此而頗有微詞。畢竟怪胎對於女子而言就是天大的事,在這個時間裡,他的身邊突然又出現了一個陌生女子,肯定會讓衆女不滿。

但劉範的顧慮很快就被證明是想多了。當劉範遣散了衆人,帶着安希爾回到了州牧府中、把安希爾介紹給黃氏和衆女時,發現黃氏是不出意料的接納外,衆女也都表現出對安希爾的認同,還同她相談甚歡,因爲安希爾也精通學問,所以衆女有很多共同話題。如安希爾通曉漢語,故而很快就蔡琰熱火朝天地聊了起來;身爲公主,安希爾也通曉音律歌舞,更是和善作舞的任紅昌、善鼓琴的糜貞惺惺相惜。當然,這也和安希爾主動地放下公主的身段、情商高有莫大的關係。

劉範釋然地呼出口氣,心底一個大石頭終於輕輕落地了。只要後宮安穩,劉範就能毫無顧忌地放開手腳大幹一場。衆女接納了安希爾後,諸弟的態度就顯得無足輕重了。因爲劉誕早就被安希爾折服,劉瑁和劉璋又對劉範言聽計從,當然不會反對安希爾的加入了。

第八百九十六章 死前回憶第八百五十一章 羣策羣力第七百三十八章 新宮之議第二百三十三章 離京返家第八百四十七章 栽培新人第二百六十七章 休戰條件第六百一十二章 沃洛吉斯第三百二十三章 天州昆州第八百九十二章 密信傳遞(上)第二百八十六章 主意已定第七百二十一章 稅改金改第五十七章 昭姬評詩第三百七十二章 足球馬球第四百四十一章 巧使離間第二十四章 拜見劉焉第七百六十章 引蛇出洞第六百六十五章 以其人之道第五十章 宗親集團第三百三十六章 欒提羌渠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夏陷落第六百九十章 翁婿相見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認大勢第四百六十章 出城鬥將第二百九十三章 興師問罪第二百三十四章 收士之利第三百九十九章 這是真的第六百八十二章 捷報兩至第五百六十一章 四面楚歌第五百六十章 兵臨洛陽第八百九十章 無機可乘第四百章 鬼才東來第七百二十章 募兵改制第六百五十三章 西征安息第三百六十七章 賈龍鷹揚第八百零一章 落下帷幕第六百八十一章 蝕骨銷魂第一百六十章 擴軍後續第九百一十五章 密信又至第七百零九章 婆媳相認第一百六十一章 驚天消息第一百五十一章 艱鉅任務第五百九十章 大亂禍根第二百三十一章 一見傾心第八百三十四章 攻營對策第七百九十六章 史阿成擒第四百六十一章 舉世之戰第八百六十八章 脫逃妙計第一百七十四章 董卓發展第六百五十章 強攻大營第六百三十三章 竊聽密語第二百四十五章 擴軍可否第四百五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三百零二章 首輪舌戰第二百四十七章 擴軍準備第四百七十三章 離間計成第八百一十三章 屯田之弊第四百二十一章 稱王大典第九十八章 劉家子弟第一百一十章 巾幗英雄第二百五十八章 敵人相見第四百八十四章 再次受挫第一百六十六章 黃氏搬家第一百六十三章 賈龍崛起第六百七十章 木鹿鏖兵第六百三十五章 月國中計第八百六十一章 脣槍舌劍第四百五十四章 一聲驢叫第七百一十二章 狂醉終解第七百四十一章 移民實邊第兩百零三章 老將出馬第二十七章 父子同謀第一百零五章 西征準備第十四章 火燒黃巾軍第四百一十章 大難將至第六百四十八章 闖陣擒將第三百零九章 劉範論策第四百五十三章 陣前動員第三百六十六章 李儒妙計第四十章 英雄救美第三十五章 故技重施第七百九十三章 師徒一戰第四百四十二章 曹劉交談第三百一十四章 楊彪上鉤第六百九十章 翁婿相見第一百八十四章 反戈一擊第四百七十四章 李儒中計第二十三章 殺蘇陵第四百四十六章 重甲騎兵第一百六十章 擴軍後續第六百零四章 議將親征第三百四十六章 流言再起第九百一十章 大謀始作第六百零八章 玉門夜話第八百八十九章 情報傳回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戰略第七百一十章 何人知意第二百八十三章 是進是退第六百一十九章 盧植點化第一百七十八章 幷州軍事第四百零三章 新任長史
第八百九十六章 死前回憶第八百五十一章 羣策羣力第七百三十八章 新宮之議第二百三十三章 離京返家第八百四十七章 栽培新人第二百六十七章 休戰條件第六百一十二章 沃洛吉斯第三百二十三章 天州昆州第八百九十二章 密信傳遞(上)第二百八十六章 主意已定第七百二十一章 稅改金改第五十七章 昭姬評詩第三百七十二章 足球馬球第四百四十一章 巧使離間第二十四章 拜見劉焉第七百六十章 引蛇出洞第六百六十五章 以其人之道第五十章 宗親集團第三百三十六章 欒提羌渠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夏陷落第六百九十章 翁婿相見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認大勢第四百六十章 出城鬥將第二百九十三章 興師問罪第二百三十四章 收士之利第三百九十九章 這是真的第六百八十二章 捷報兩至第五百六十一章 四面楚歌第五百六十章 兵臨洛陽第八百九十章 無機可乘第四百章 鬼才東來第七百二十章 募兵改制第六百五十三章 西征安息第三百六十七章 賈龍鷹揚第八百零一章 落下帷幕第六百八十一章 蝕骨銷魂第一百六十章 擴軍後續第九百一十五章 密信又至第七百零九章 婆媳相認第一百六十一章 驚天消息第一百五十一章 艱鉅任務第五百九十章 大亂禍根第二百三十一章 一見傾心第八百三十四章 攻營對策第七百九十六章 史阿成擒第四百六十一章 舉世之戰第八百六十八章 脫逃妙計第一百七十四章 董卓發展第六百五十章 強攻大營第六百三十三章 竊聽密語第二百四十五章 擴軍可否第四百五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三百零二章 首輪舌戰第二百四十七章 擴軍準備第四百七十三章 離間計成第八百一十三章 屯田之弊第四百二十一章 稱王大典第九十八章 劉家子弟第一百一十章 巾幗英雄第二百五十八章 敵人相見第四百八十四章 再次受挫第一百六十六章 黃氏搬家第一百六十三章 賈龍崛起第六百七十章 木鹿鏖兵第六百三十五章 月國中計第八百六十一章 脣槍舌劍第四百五十四章 一聲驢叫第七百一十二章 狂醉終解第七百四十一章 移民實邊第兩百零三章 老將出馬第二十七章 父子同謀第一百零五章 西征準備第十四章 火燒黃巾軍第四百一十章 大難將至第六百四十八章 闖陣擒將第三百零九章 劉範論策第四百五十三章 陣前動員第三百六十六章 李儒妙計第四十章 英雄救美第三十五章 故技重施第七百九十三章 師徒一戰第四百四十二章 曹劉交談第三百一十四章 楊彪上鉤第六百九十章 翁婿相見第一百八十四章 反戈一擊第四百七十四章 李儒中計第二十三章 殺蘇陵第四百四十六章 重甲騎兵第一百六十章 擴軍後續第六百零四章 議將親征第三百四十六章 流言再起第九百一十章 大謀始作第六百零八章 玉門夜話第八百八十九章 情報傳回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戰略第七百一十章 何人知意第二百八十三章 是進是退第六百一十九章 盧植點化第一百七十八章 幷州軍事第四百零三章 新任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