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四章 李儒詭計

李儒這般分析之後,董旻也不禁低下了頭。他心裡清楚,即使幷州軍再驍勇善戰,也絕不是朝廷的對手。朝廷不必花費太多精力,便能輕易滅掉董卓所建立起來的幷州軍。

李儒繼續說:“幷州又在司隸之北,與雒陽城僅有二三百里距離。我幷州軍八萬步騎就在京師的頭頂上,朝廷孰能不對幷州欲除之而後快?朝廷征伐幷州是遲早的事,之所以之前沒有下手,最初是因爲陳倉會戰的傷還未養好,後又是孝靈皇帝駕崩,大將軍何進與蹇碩爭權奪利,因此朝廷才無暇北顧幷州。

現在太后和大將軍已經完全佔據朝廷,朝廷再次恢復正常。我等還不早些設法與朝廷講和,朝廷必定會興兵北上,進軍幷州。因此,即便袁本初再輕視,我等也必須忍!”

董旻道:“所以你纔想出,借我二人爲質和請求進駐河東準備收復榆林之地,一方面討好朝廷,一方面提醒朝廷,不要忘記涼國的威脅?”

李儒點點頭,說:“正是。”

董旻又問:“可即便是要與官軍一同進攻榆林之地,我幷州軍也可以選擇從上郡南下,渡過奢延水,自北向南地進攻榆林之地啊。爲何你要特意強調,從河東郡出發,自東向西地進攻榆林之地呢?中間還隔着一條湍急的黃河,距離雕陰城也更加遙遠,這豈不是更爲困難嗎?”

李儒得意地笑了出來,說:“之所以這麼做,自然也是有我的用意。”

“什麼用意?”

李儒露出狡猾的笑容來,道:“我心豈在於一個小小的榆林之地?我心實在於雒陽城、在於天下也!”

董旻聽了,更是大惑不解。

李儒微笑着問:“請問叔父,在蹇碩、畢嵐伏誅之後,太后留下宋典、段珪等人不殺,是否明智?”

董旻搖搖頭,說:“當然不明智。雖說宋典等人未曾參與宮變,但宦官都是一夥的。斬草不除根,遲早還要亂。”

李儒笑道:“這確實是一方面。但叔父卻沒有從太后的角度來想問題。”

“此話怎講?”

李儒自信地說:“太后十分精明,她知道自己雖然一直依仗着大將軍才走到今日,可自從她的兒子成爲皇帝后,她就必須要防着大將軍了。爲母者,誰願意看見旁人搶走自己兒子的東西呢?一直以來,大將軍都在朝野上下頗具聲望,汝南袁氏這些豪族都甘願成爲他的幕僚。這自然會引起太后忌憚,太后不得不擔心大將軍架空掉她兒子的皇權,凌駕於她頭上。

爲免於此,太后需要拉攏一切可以被拉攏的人,其中關鍵就是宦官。長久以來,宦官一直是對付強勢外戚的利器。太后娘娘之所以留下他們、庇護他們,不過是想利用他們來壓制大將軍。以車騎將軍何苗掌西園軍,同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

董旻聽了,疑惑不解地說:“可大將軍與太后之間的隔閡,及外戚與宦官之間的矛盾,對於我等又有何關係?”

李儒笑着看了一眼一臉茫然的董旻,說:“怎麼沒有關係?只要太后與大將軍漸行漸遠、外戚與宦官水火不容,那麼這雒陽城便永無寧日,也就給了我們幷州軍趁虛而入的機會。”

董旻聽了,更是一頭霧水,他問道:“機會?機會在哪裡?”

李儒笑道:“既然太后與大將軍、外戚與宦官之間要爭權奪利,就勢必更加需要軍隊的支持。自從蹇碩死後,十常侍碩果僅存的那些人已經失去了對西園軍的掌控,最好的情況也不過是現在還能勉強掌握宮裡的中黃門冗從和羽林虎賁。要想和兵強馬壯的外戚對抗,他們無比地需要軍隊。

而對太后娘娘最爲死心塌地的車騎將軍,拿到了十萬之衆的西園軍,由此兵權略比大將軍重一些。因此要想與太后相抗衡,大將軍也需要軍隊。短時間內,他們又找不到急需的軍隊。此時若是我幷州軍做出一些忠心服從的樣子,必能讓他們暫時放下對意圖謀反的幷州軍的警惕,從而爭相拉攏。

無論是十常侍還是大將軍,只要有人召幷州軍進京,那麼幷州軍便有了充分的理由踏足京師。只要幷州軍進入了京師,日後再想讓幷州軍離開,可就不是他們說了算了的。”

董旻恍然大悟,說:“所以你才勸仲穎上表,請求進駐河東?又親自來到京師,攜帶重金遊說?你這是投下誘餌,就看是大將軍和十常侍之間,誰率先上鉤,順勢召幷州軍進京啊!”

李儒點點頭,說:“不錯,正是此理。後來我又考慮到岳父之前與大將軍有更深的交情,於是便先帶着錢來試探袁紹。想着試探他不成,便再去引誘宋典、韓悝等十常侍。誰知袁紹這麼爽快就答應了,正好遂了我的意!”

董旻又疑惑了,問道:“可是,進入京師,對於我們幷州軍又有什麼好處呢?”

李儒都有些看不起董旻了,都進京了,還能幹什麼?但好歹董旻是岳父董卓的弟弟,是他的叔輩,李儒還是耐心地說:“叔父,只要岳父率領幷州軍進入京師,那麼便自然而然地成爲影響京師之中爭鬥的決定性力量。屆時我等可以推波助瀾,讓太后與大將軍、大將軍與十常侍鬥個死去活來。等他們分出了勝負,也必定是兩敗俱傷。屆時我等自然便可以坐收漁翁之利,取代他們成爲朝廷的掌控者。岳父就能取代大將軍何進,成爲首屈一指的權臣。如此一來,天下便在手上,區區一個幷州,還算得了什麼?”

李儒說得這麼明目張膽,董旻才終於明白了。董旻說:“既然如此,十萬斤金給他就給他吧!將來董氏得了天下,想要多少黃金,便有多少黃金。”

李儒也附和說:“而且叔父,只要我們掌控的朝廷,成爲天下執牛耳者,依仗着朝廷治下十二州數千萬庶民和數十萬官軍,力量便遠超涼國了。到那時,我們便可以把同涼主劉範之間的新仇舊恨,一塊給報了!”

提起劉範來,董旻又想起之前涼國的錦衣衛給董卓下毒,迫使董卓嘗糞這一事,董旻真是氣不打一處來,怒道:“對!只要掌握了朝廷,頭等大事便是西征涼國!” Wшw⊙ttκa n⊙co

第一百零九章 馬氏子弟第二百五十一章 出征西域第八十一章 鮮卑無謀第五百七十一章 臨幸南門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下大同第七百三十八章 新宮之議第一百八十四章 反戈一擊第二百五十章 烏孫昆彌第一百六十章 擴軍後續第一百七十七章 幷州謀士第七百零四章 慶典結束第二百九十九章 底線所在第四百二十四章 蓋勳之意第七百四十七章 喜訊傳來第八百八十九章 情報傳回第三百四十三章 反客爲主第八百一十二 人性貪婪第二百零七章第九百一十一章 何袁密謀第二百五百五十六章 狼狽爲奸第七百六十七章 危機解除第一百八十六章 陷陣之威第八百七十七章 篡位方針第五百五十一章 南鄭有伏第三百零八章 成王敗寇第七百九十九章 銀刀制敵第五百三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六百五十一章第八章 張角來襲第一百四十八章 問政於野第三百七十六章 加封貶抑第三百六十四章 李肅來使第一百一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三百九十四章 荀攸之功第五百六十八章 留之一命第二百零八章 本初危險第四百八十四章 再次受挫第三百九十二章 四方皆險第一百五十四章 甄堯獻女第一百九十五章 名由天定第八百三十五章 鷹旗落地第四百九十八章 貴山城下第六百零一章 兒女雙全第三百七十九章 田豐論勢第二百三十七章 童言無忌第三百六十四章 李肅來使第二百五十九章 連環戰馬第一百四十四章 商業改革第二百四十二章 海外諸國第七百六十九章 撲了個空第七百五十一章 袁曹對談第六百章 赤霄臨世第一百零四章 喜事臨門三百二十二章 以工代賑第二百四十一章 人口壓力第一百六十二章 董賊崛起第八百七十二章 移風易俗第六百五十三章 西征安息第二百六十九章 付出代價第三百一十一章 意見相左第六百六十五章 以其人之道第八百三十三章 守營不出第二百九十四章 撕破臉皮第四百二十四章 蓋勳之意第六百四十一章 鼓舞士氣第五百六十五章 議將和談第一百七十章 黃氏教媳第三百一十七章 朝廷部署第八百二十七章 殊死血戰第五百九十二章 再見梟雄第八章 張角來襲第三百五十七章 西州醫院第一章 一跌越千年第八百零四章 全面落敗第三百三十章 農牧安排第三百七十四章 袁紹妙算第三百三十七章 權衡利弊第八百六十六章 大戰落幕第三百五十四章 鍛甲不易第五百二十八章 軍糧再斷第五百二十章 一意孤行第七百六十五章 人質困境第五百六十四章 一場賭局第四百七十三章 離間計成第一百四十八章 問政於野第一百零七章 必爭之地第四百三十一章 曠世之戰第四百九十三章 坑殺降兵第五百八十一章 誅殺宦官第七百一十章 何人知意第八百零四章 全面落敗第八百三十一章 羅馬敗撤第七百四十四章 錦衣之敗第七百八十二章 國無忠臣第三百九十一章 十軍會攻第二百二十八章 皇后有請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域在手第八十二章 道破天機第三百四十九章 吊人胃口第一百四十五章 工業改革
第一百零九章 馬氏子弟第二百五十一章 出征西域第八十一章 鮮卑無謀第五百七十一章 臨幸南門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下大同第七百三十八章 新宮之議第一百八十四章 反戈一擊第二百五十章 烏孫昆彌第一百六十章 擴軍後續第一百七十七章 幷州謀士第七百零四章 慶典結束第二百九十九章 底線所在第四百二十四章 蓋勳之意第七百四十七章 喜訊傳來第八百八十九章 情報傳回第三百四十三章 反客爲主第八百一十二 人性貪婪第二百零七章第九百一十一章 何袁密謀第二百五百五十六章 狼狽爲奸第七百六十七章 危機解除第一百八十六章 陷陣之威第八百七十七章 篡位方針第五百五十一章 南鄭有伏第三百零八章 成王敗寇第七百九十九章 銀刀制敵第五百三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六百五十一章第八章 張角來襲第一百四十八章 問政於野第三百七十六章 加封貶抑第三百六十四章 李肅來使第一百一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三百九十四章 荀攸之功第五百六十八章 留之一命第二百零八章 本初危險第四百八十四章 再次受挫第三百九十二章 四方皆險第一百五十四章 甄堯獻女第一百九十五章 名由天定第八百三十五章 鷹旗落地第四百九十八章 貴山城下第六百零一章 兒女雙全第三百七十九章 田豐論勢第二百三十七章 童言無忌第三百六十四章 李肅來使第二百五十九章 連環戰馬第一百四十四章 商業改革第二百四十二章 海外諸國第七百六十九章 撲了個空第七百五十一章 袁曹對談第六百章 赤霄臨世第一百零四章 喜事臨門三百二十二章 以工代賑第二百四十一章 人口壓力第一百六十二章 董賊崛起第八百七十二章 移風易俗第六百五十三章 西征安息第二百六十九章 付出代價第三百一十一章 意見相左第六百六十五章 以其人之道第八百三十三章 守營不出第二百九十四章 撕破臉皮第四百二十四章 蓋勳之意第六百四十一章 鼓舞士氣第五百六十五章 議將和談第一百七十章 黃氏教媳第三百一十七章 朝廷部署第八百二十七章 殊死血戰第五百九十二章 再見梟雄第八章 張角來襲第三百五十七章 西州醫院第一章 一跌越千年第八百零四章 全面落敗第三百三十章 農牧安排第三百七十四章 袁紹妙算第三百三十七章 權衡利弊第八百六十六章 大戰落幕第三百五十四章 鍛甲不易第五百二十八章 軍糧再斷第五百二十章 一意孤行第七百六十五章 人質困境第五百六十四章 一場賭局第四百七十三章 離間計成第一百四十八章 問政於野第一百零七章 必爭之地第四百三十一章 曠世之戰第四百九十三章 坑殺降兵第五百八十一章 誅殺宦官第七百一十章 何人知意第八百零四章 全面落敗第八百三十一章 羅馬敗撤第七百四十四章 錦衣之敗第七百八十二章 國無忠臣第三百九十一章 十軍會攻第二百二十八章 皇后有請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域在手第八十二章 道破天機第三百四十九章 吊人胃口第一百四十五章 工業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