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疏不間親

安女相旦自是番淚雨連連“而如今凡變身爲莫國太的稱,入八看上去卻是明顯的老了許多,不過見到孫尚香母女,卻也精神不錯畢竟唯一的女兒也是後繼有人,而且那瀚對孫尚香,兩人卻也恩愛,自是讓老夫人對於這兩人的生活很是欣慰。

不過孫尚香卻是對於陪着老夫人一道前來的吳侯孫權卻是沒有什麼表示,雖說份屬兄妹,當年孫權對於孫尚香的關懷自也是備至,可是有些事情卻是會變得,就像如今這一對兄妹之間的感情,終究是情分淺了許多。

那瀚自是不能在女人堆裡多待,不過就是出來到前面卻也覺得和孫權他們沒有什麼可以說的。

孫權的這艘坐船自是五層樓船。卻也高大,此時已經停靠在岸邊,雖有微風波瀾,不過鄧瀚卻也覺得船身動盪的厲害。

如今的那瀚自是不再是個旱鴨,可是敏感的他卻能察覺到,雖說江東這艘五樓大船很是降低了重心。卻依然有重心偏移的問題。鄧瀚自不是這方面的專家,雖說當初荊州的樓船的出現與他有些關係,他所起的作用卻也是有限的很,多的還是6氏門中人探索研究的結果。

“浩想來在這九江之地久候了吧”卻是相陪着孫權一同前來的呂範問道,“我主自是一路上擔心老夫人的身體吃不消這般長途跋涉,故而有些延誤!”

“呂大人客氣”。畢竟這位也算是當初鄧瀚與孫尚香成親的大媒人。言語上稱呼的親近些卻也平常。“卻是辛苦老夫人了,想我們做小輩的本該前往拜訪,不想如今卻是多有不便,實在是有些造化弄人!”

“現下竟是讓老夫人如此辛苦,實在是教我難以心安,幸的老夫人身體康健,這卻是我等小輩人的福氣。但願老人家能夠福壽延年,長命百歲!”

“浩之願,卻也是孤之心願。只有母親長壽安康,我等兒女輩卻也是享福!不爲人父母,不知父母之恩情,如今像你我都是有了兒女的人。卻是能夠漸漸體會老人的心情了!”見呂範和那瀚相談的氣氛不錯。孫權卻也插話道。

那瀚自是要施禮,卻被孫權給阻止,“你我今日只論親情,至於那些煩擾事務,且先放過一旁吧”。

“先前將小妹嫁往荊州,自是以母親的意思,不過如今看來果然是琴瑟和鳴,夫妻恩愛,到讓孤也消散了這一直以來的擔心。先前或有給小妹和浩造成些尷尬的事情,還請浩不要放在心上!”

“吳侯言重了!我雖不過凡俗之人,卻也分得清是非曲直,尚香先前自是江東的郡主,而現在卻是我的夫人,我女兒的母親,我對她卻是隻要有這點就夠了!”

“浩能如此,卻是安我心。也讓母親少了許多煩擾,看來母親的眼光在這些事情上,自是要高過孤的!,小

如今的孫權卻也不到而立之年。可是已經坐領江東近十載,十年風雨,自是已經將這位當年的文弱孫家,磨練成一方之雄主,不過那瀚眼前的他,卻是一副溫柔之家長的面貌。

“浩或許不知道,在江東倒是有傳言,將你與公謹做比?”卻是短暫的停頓之後,孫權卻是開口道。

“傳言道,當年公謹卻也是雄姿英,不過十幾歲年紀時,就與先兄義結金蘭,統兵一方,而後輔佐我孫氏成就瞭如今的江東基業,又娶的如花美眷,卻是人生之得意,莫過於此;而今浩卻也是年少便入左將軍麾下爲幕,併爲他鞍前馬後。奔波勞碌,一路行來,於荊州之功。卻也不差於當年公謹於江東之力也,孤先是尚不以爲意,然細思之。卻是實至名歸,不想我家小妹卻也嫁的一個好夫婿。江東有言,曲有誤周郎顧,而今浩,卻也是天下有名詩酒仙,自在荊州那家!”

“吳侯這般說,卻是折殺我了。周都督豈是我這小,可以比擬的。周都督自是雅量高致,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非小小胡言亂語,遍觀江東羣英薈萃,卻也無人能及周都督之出類拔萃。而我所爲者 不過是習學之師父教誨,秉性之軍師指點。故因年輕識淺,卻也多有幾分體力,能替我主多跑些腿。也算物盡其用,人盡其罷了。至於說詩酒仙,卻也是那時無知,借酒了一次瘋。或許我與周都督能夠相提並論之事,便是公謹有小喬,我有尚香,小喬夫人自是溫婉賢淑,而我家尚香卻是英氣逼人,各有擅場!”

“浩卻是過謙,先不說天之贈詩酒仙的名聲,單拿那一洛神賦。卻已經足以爲天下文賦者之師!”卻是呂範接口,“實在是當日緣淺,那時福薄,若是之前知曉浩有這等文采,或許秣陵的吳侯府中。早就該有浩的一些文賦詞句。不如此,何能讓你娶走了江東的郡主呢?”

“先生笑談了!”

“這卻不是導大人隨口說來,當日浩的洛神賦傳到江東時,卻是孤麾下一衆文士皆交口稱道不舊二六日卻也有暇,不妨浩也爲孤留下一賦。了卻孤一番旭心制何?”

那瀚卻是無法,只好又做了一回剩竊客,“何物能令公怒喜。讓。要人來,人要山無意。恰似哀箏弦下齒。

千情萬意無時已。自要溪堂緯件記。今件機雲,好語花難比。老眼狂花空處起。銀鉤未見心先醉。”

雖處水邊,卻以山贈,卻是山水有相逢,不過各具一旁。

得聞鄧瀚的賦詞,畢竟在場的都不是一般人物,想孫權雖說心機深沉。當年也是於文識之上竟舉孝廉的,自是知道這賦詞雖是應景,卻也別有深意,可是孫權對於鄧瀚的心思此時如何,卻是不明。

只見鄧瀚筆墨一落,孫權自是着人好生的襪制,言詞間之意卻是要將這件異西好生的收藏。如今鄧瀚的毛筆卻也執握隨意,加之他所書寫的字體,自是不與時人同,多爲宋體或者楷體,字體方正卻又骨骼輕靈,倒是自成一脈。先是不過荊州之人見識過這些字體,可是當他幾篇文賦一出世,加上有許都那一場風流之後,卻也讓他在詩酒仙之外,還別有了一代書法大家的名聲。

“浩的文辭不論,這書法也是一絕。卻是天賦奇,卻非我江東之啊,實在是可惜!”

“主公何嘆之有,浩雖爲劉皇叔麾下之臣,卻也是江東之婿,彼此間雖有大江之水相隔,卻是親緣心近啊!”卻是呂範言道。

“不言其他,我江東這兩年海鹽之利,如此豐厚,卻也是浩當年獻策之功啊!”

“呂大人卻是言過其實,小那時不過是奇思妙想,胡亂爲之,而江東之所以能夠鹽利豐厚至廝,卻也要靠了魯肅魯大人以及諸位江東賢達上下一心的結果,而且若非有江東之先例,我卻也不敢將那海鹽之事說與我主聽,卻也是有前車之鑑,讓我荊州能夠在交州後有所成,故而小實在不敢居功,若是有暇,我卻是還要多勸導我主,好好的向江東回報一番是!”

那瀚所說的卻也是事實,當然在鄧瀚的心中對於曬鹽之事十分之確定,這些事情卻不是他人所知道的。畢竟鄧瀚心內很多的事情都是有例可循的,不過即便是那些在上庸按照他的意思建造或者在他監造之下成功的明,他多的也是讓他們抱着一種嘗試的態度去進行,而他在大家的眼中卻都是一個腦中總是有些奇思妙想的人,不過他雖然是咋。奇人,卻也和常人一般有着七情六慾。

此時的那瀚自是已經知道了孫權對他很是看重,不過心有所歸的他。卻是不會輕易的變化自己的心意。其實他穿越投生在荊州,對於生養了他這一世的鄧羲夫婦,以及襄陽城中的風土人情,還有荊州的一切都已經有了感情,想上一世的鄧瀚卻是個山西人,山西人戀家的情感也是傳延到了這一輩。當然還有句話是,山西老扣會攢錢,上一世的他有些枉擔了這樣的名聲,就在這一世爲之正名吧!

關於邸瀚的信息情報,除了荊州之人,原本在中司馬府的嚴防死守之下,自是不會有什麼有內涵的東西給流傳出來的,不過而今在重調整了之後,邸瀚的消息卻也開始被其他勢力所瞭解,當然這瞭解卻也並不是完全的。

不過畢竟鄧瀚這些年來做得事情不少,又有着天都聞其名的詩名。幾方面交錯,自是能夠讓有心人得到多關於他的“傳言”不過這些傳言中卻是有着中司馬府人的手腳填在裡面。

今天鄧瀚在孫權的這艘船上聽聞的到的關於他的事情,雖然不多,可是不多中卻是很細緻,與真實的情況卻也相差無幾,那瀚自是相信他一手建立起來的中司馬府中的人員,因此他自是感嘆那些江東人物的厲害。想來這其中定是少不了周瑜。魯肅等人的聰明智。

畢竟邸瀚的身份不一般,讓孫尚香能夠帶着他們的孩來見吳國太一面,這一趟終究是鄧瀚的私自行爲。即便是見此刻情勢不明的江東之人。雖說有些關聯,可是這時候畢竟是以孝治天下的大漢朝,想來在劉備那裡,今日鄧瀚的作爲卻是無礙。

天下無不散之宴席,即便是母女相親,已作他人婦,能得夫婿之寵愛。便是韋事。而吳國太見女兒生活幸福,便已是心滿意足了。

那瀚自是九江又待了一日後。便起航迴歸了,孫尚香雖是戀戀,吳國太對於他們母女也是不捨,可是鄧瀚他們終究是走了。當然鄧瀚臨走時,卻是給孫權留了句話,“樓高自危,且也寒!”

不管孫權能不能理解他的話。鄧瀚卻是不去管他,畢竟鄧瀚卻是荊州人。

此時雖已經是秋高氣爽天。江面上卻還有些東南風向,這一路回程自是捷,至於回襄陽之後的交代,鄧瀚卻是不去多想。畢竟那些白耳精兵自不是擺設。有他們在,那瀚卻也是心底無私天地寬,一路上只管於妻女遊覽。

過了縣口入了漢水,水面上自是千帆竟過”斬爭流。多是荊州南北的貨船來說原本曹操南下公對岸的地面上也是曹軍所佔,不過如今隨着曹操的北返,江東卻是從準南和大江以南漸漸的滲透這些沿江的的帶。無論他們兩家的關係怎樣。對於荊州以及荊州的商船們,卻是不管他,只因爲,這些商船卻都相信荊州水師的實力。

回到襄陽,儘管經歷了一路上的風塵,那瀚自是有些疲累,孫尚香多少有些離愁別緒,不過小小的鄧樂兒卻是精神的很,或許身爲穿越之男的後人,也多是有許多天賦異稟吧,就像此刻,不過半歲多一點的她。卻是已經可以開口說話,稱呼自己的親人了。

回到府中,鄧瀚自是先讓孫尚香去休息,有些事情他可以勸慰,不過勸慰之後,還是要她自己回過彎來行。而那瀚他自己卻是要去給祖宗牌位去上香。

這卻是上次他和趙雲兩人綠種山一行之後,回到家中後,鄧羲作爲一家之主給他們家定的的家規。多少是因爲鄧瀚總是不顧自己安危。連帶着家中人都跟着擔心,無奈之餘的鄧夫人卻也只有祈求祖宗保佑了。

不過如此一採,倒走讓那瀚知道了他們那氏一門的先祖居然能夠追溯到雲臺二十八將之的高密侯鄧禹,見到這位祖宗牌位的時候,那瀚的心中竟然忽然幻想到了一個氣勢昂揚的老夫,在他的眼前對着他笑。從那時起,他卻是心中有了一層無可名狀的明悟。

“老來到這裡,果然不是事出無因!要不然當初的水鏡先生對自己竟能念念不忘那麼久,想他那樣的高人,豈會在亂世對一個平凡的嬰孩那般在意!我姓鄧,主公姓劉,或許冥冥中自有天意,也未可知!”

那瀚的迴歸自是很被不少人得知。

不過看來他的那些個師兄弟已經知道了水鏡先生和龐德聳的決意,在那瀚隨後到劉備那裡議事時,那些人卻是沒有人相詢兩位老先生。當然他們可以不問,鄧瀚卻是不能不說。不過在邸瀚還想着在議事之後再說與幾人聽時,劉備卻是先問道,“浩,兩位老先生沒有什麼事情吧,是不是對我有什麼不滿的地方,不然爲何與我如此生疏,竟是不辭而別?。

“主公這是說那裡的話,龐德公和我師父,只是不想麻煩主公,畢竟已經承惠主公多矣,兩位先生自是性情淡泊,原本就是隱居之身,因我等師兄弟的關係,牽連到這俗世之中,如今見到我荊州已是蒸蒸日上。加上本身年事已高,卻是耐不得世事紛繁,這決意中隱於上庸學堂之中。當然主公若是有暇,自是可以前去探望”。鄧瀚卻是說道。

“既如此,我卻是放心了!”

“前些時日,浩轉交的雲漢貨棧幾位先生的意見,先前,我卻是已經和元直,孔明,還有士元等人都已經商討過了,已交由孔明和士元全權處理,若是浩還有什麼補充的隨後自是可以與兩個先生詳談。如今見到大家濟濟一堂,和衷共濟,我自是知道有你們大家的襄助,興復漢室,卻是前程有望!”

“今日議事,卻是因爲我近日收到兩封信,卻是分別來自許都和西涼”。

聽的劉備說道,碎瀚卻是心下一動,眼光一掃見,自是看見徐庶正襟危坐,諸葛亮輕搖羽扇微笑靜待下文。而龐統卻是眉頭一皺,迅即眉尖一挑,而後雙目下垂不動。

劉備卻是續道,“先說這西涼這封信,想必諸位都知道,當年我與西涼馬騰俱受天衣帶詔,令我等討賊,而今當初義之人車騎將軍董承已經慷慨赴義,卻是僅剩我和馬騰兩人身處遠地時刻準備依天詔而行。馬騰自是相詢我荊州的情形。”

“而許都來信卻是當今太后之父伏完來信,其中之意,卻也是相詢我等之狀況,信中卻是多言曹賊自南侵不成,迴轉許都後見跋扈,雖曾微恙,卻是使詐,競相構陷朝中忠良之人,竟然將孔北海都已經斬。曹賊之淫威一逞至廝,想我大漢何辜,想天何辜,竟遭逢此等不臣之人,實在是讓我等無地自容!”

“聞此兩封信函之內容,實在是讓我心內如焚,手足無措,幸賴的有諸位在,還請諸位爲我劉備,爲我荊州,爲我大漢一決!”

“主公且先放寬心,曹操自是國賊。已成定論,若是我等能夠匯聚天下忠義之士,奮起勤王,當能滅賊,卻又恐傷了天,這卻是難事。而今天下,畢竟忠義之士林立。有我等崛起於外,想來即便天受些委屈,卻與性命無礙!”卻按照是龐統先開口,“爲今之計,重之要。卻是需要我荊州加強勢,只要我荊州勢大,天於內見安穩,曹賊縱使行事悖逆,卻又豈敢枉顧天下悠悠!”

“士元是這般意思,兩個軍師,又有何說?”劉備問道。。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6… ,章節多,

第75章 疾(中)第4章 當爲我師第11章 家有賢妻第47章 意外第107章 雍涼風雲(五十)第102章 雖無長阪坡第68章 雍涼風雲(十五)第4章 薦諸葛第5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一)第6章 師兄弟答對第30章 夜襲第166章 便做斬首第31章 擾敵第17章 行蹤第31章 變化第19章 不要迷戀第119章 ,建安二十年年末第37章 西行漫記(十)第197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二十)第139章 本道柳暗花明(十四)第18章 幾分思念第5章 秀門風第21章 思歸水鏡莊第6章 老東西(上)第123章 變化第120章 信第65章 爭執(上)第4章 情與願楔子第122章 打機鋒第172章 茫然第19章 本心第39章 神打(下)第115章 雍涼風雲(五十八)第88章 雍涼風雲(三十一)第54章 萬物皆有易,大道於中,且隨心第38章 陸府第108章 雍涼風雲(五十一)第6章 師兄,你失……了第96章 雖無長阪坡第55章 將無將(八)第68章 努力去失望第121章 忠第198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二十一)第97章 趕不上也得趕啊第35章 不惹禍第74章 關前陽奉,關後陰爲(上)第9章 春日評第7章 天上沒有烏雲蓋第54章 雍涼風雲(一)第31章 的盧第19章 和父親的那個約定第81章 神威第40章 理萬機,家國事,內外有別第115章 再戰衡陽城(五)第142章 涼州平安(下)第9章 春日評第147章 亂世人得厚臉皮第146章 借力打力第97章 雍涼風雲(四十)第1章 一年又一年第33章 還沒有名的武昌魚(上)第35章 西行漫記(八)第157章 勢顯第142章 先就這麼着第76章 雍涼風雲(二十三)第58章 雍涼風雲(五)第30章 見微知着,令名非幸至,鬥氣第158章 餘波第121章 建安二十年年末第202章 天下安(二)第28章 江東第35章 求仁第90章 雍涼風雲(三十三)第80章 雍涼風雲之話外篇(中)第14章 添柴第186章 任憑風浪第20章 前程自有,只等錦繡第144章 軍中無大將第125章 鄧瀚的打算第25章 劉琦和鄧瀚第207章 天下安(七)第23章 兩人爲鬥,三人且樂第21章 揣測第128章 本道柳暗花明(三)第161章 下零陵第139章 益州將士們的新面貌(上)第25章 桂樹之下無雜枝第54章 將無將(七)第21章 鬱悶只因一個人第97章 趕不上也得趕啊第126章 對於步度根的新認識第140章 閃要快第30章 我們去送紙第128章 本道柳暗花明(三)第86章 天下博弈第17章 行蹤第28章 見面更勝聞名第50章 神仙自去逍遙,凡人且碌碌第146章 君君臣臣(上)
第75章 疾(中)第4章 當爲我師第11章 家有賢妻第47章 意外第107章 雍涼風雲(五十)第102章 雖無長阪坡第68章 雍涼風雲(十五)第4章 薦諸葛第5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一)第6章 師兄弟答對第30章 夜襲第166章 便做斬首第31章 擾敵第17章 行蹤第31章 變化第19章 不要迷戀第119章 ,建安二十年年末第37章 西行漫記(十)第197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二十)第139章 本道柳暗花明(十四)第18章 幾分思念第5章 秀門風第21章 思歸水鏡莊第6章 老東西(上)第123章 變化第120章 信第65章 爭執(上)第4章 情與願楔子第122章 打機鋒第172章 茫然第19章 本心第39章 神打(下)第115章 雍涼風雲(五十八)第88章 雍涼風雲(三十一)第54章 萬物皆有易,大道於中,且隨心第38章 陸府第108章 雍涼風雲(五十一)第6章 師兄,你失……了第96章 雖無長阪坡第55章 將無將(八)第68章 努力去失望第121章 忠第198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二十一)第97章 趕不上也得趕啊第35章 不惹禍第74章 關前陽奉,關後陰爲(上)第9章 春日評第7章 天上沒有烏雲蓋第54章 雍涼風雲(一)第31章 的盧第19章 和父親的那個約定第81章 神威第40章 理萬機,家國事,內外有別第115章 再戰衡陽城(五)第142章 涼州平安(下)第9章 春日評第147章 亂世人得厚臉皮第146章 借力打力第97章 雍涼風雲(四十)第1章 一年又一年第33章 還沒有名的武昌魚(上)第35章 西行漫記(八)第157章 勢顯第142章 先就這麼着第76章 雍涼風雲(二十三)第58章 雍涼風雲(五)第30章 見微知着,令名非幸至,鬥氣第158章 餘波第121章 建安二十年年末第202章 天下安(二)第28章 江東第35章 求仁第90章 雍涼風雲(三十三)第80章 雍涼風雲之話外篇(中)第14章 添柴第186章 任憑風浪第20章 前程自有,只等錦繡第144章 軍中無大將第125章 鄧瀚的打算第25章 劉琦和鄧瀚第207章 天下安(七)第23章 兩人爲鬥,三人且樂第21章 揣測第128章 本道柳暗花明(三)第161章 下零陵第139章 益州將士們的新面貌(上)第25章 桂樹之下無雜枝第54章 將無將(七)第21章 鬱悶只因一個人第97章 趕不上也得趕啊第126章 對於步度根的新認識第140章 閃要快第30章 我們去送紙第128章 本道柳暗花明(三)第86章 天下博弈第17章 行蹤第28章 見面更勝聞名第50章 神仙自去逍遙,凡人且碌碌第146章 君君臣臣(上)